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40333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5.79KB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⑤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没有票硬要进来,终于被工作人员赶出去了。
⑥常言道:
三人成虎。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定能渡过难关,再创辉煌。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④⑥
【答案】B
暴虎冯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形容公安干警,感情色彩不当,适用对象不当。
鞭长莫及:
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闪烁其词: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
城下之盟:
指在敌国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盟约。
后也泛指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条约。
结合“双方互不侵扰”的分析,不合语境。
不可理喻:
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三人成虎: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结合“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持不懈”等分析可知,不合语境。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C.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
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搭配不当,将“营造”改为“打造”;
B项,语义重复,“短期”与“一时”语意赘余,改为“短期内难以恢复”或“一时内难以恢复”;
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去掉“随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报道,中国最近掀起的健身热潮,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外运动服装品牌的销售额。
B.虽然《战狼2》采取的是美国队长式的英雄主义叙事,但呈现的并不是一个虚拟的故事,而是中国近年来海外撤侨的真实事件。
C.广州大剧院大型原创歌剧《马可•波罗》将于5月16、18、19日在天桥艺术中心盛大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答案】A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病。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关联词位置错误。
复句中分句,前后主语一致,主语“《战狼2》”应放在关联词“虽然”前。
C.逻辑矛盾。
日前,表示时间,可以指往日,以前或几天前。
指的是过去,它与表示现在的“正”连用,显然是矛盾的。
D.偷换主语。
改为“此法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
而“六义”之说,则指《诗经》“风、雅、颂”三种体制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B.“楚辞体”是指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和诗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
因为春秋时期的屈原所做《离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后人也常称“楚辞体”为“骚体”。
C.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的萧统的《文选》。
“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春秋时期的屈原”错误。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几年来,执法者和市民产生冲突的事屡有发生,,,,两种极端走到一起,焉有不发生冲突之理?
,说的也是整个道理,,,谁也不是窝囊废,结果也就成了窝里斗。
①市民强调情理而忽视法理
②究其原因,往往与双方的情法失衡有关
③你持情理,我持法理
④执法者强调法理而忽视情理
⑤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⑥你用情理攻击我,我用法理回击你
A.⑤④①②③⑥
B.②④①⑤③⑥
C.②①④⑤⑥③
D.⑤③⑥②①④
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阅读语段,了解这段文字讲的是执法者和市民产生冲突的原因。
该语段有三处空缺,根据语段的内在语意关系,把备选选项分为三组,②①④为一组,⑤单独一组,③⑥为一组。
第一处根据首句“执法者和市民产生冲突的事屡有发生”,接下来应是对这种现象找原因,所以其后应紧接②,由首句确定法排除AD项。
“两种极端走到一起”这句,可推知该处说的是“两种极端”的表现,应该是先从“执法者”的角度分析原因,再从“市民”的角度分析原因,所以应该是④①。
排除C项。
根据“说的也是整个道理”可以推知第二空处照应前文,总说各有各的理,所以第二空选⑤,⑤领起下面内容,所以接下来排③⑥。
故本题选B项。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一至两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将:
请、愿女也不爽爽:
痛快
B.何意致不厚致:
导致始适还家门适:
出嫁
C.多谢后世人谢:
拒绝还部白府君白:
禀告
D.枉用相存存:
问候进不入以离尤兮离:
遭受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爽”,差错。
B项,“致”招来。
C项,“谢”,告诉。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足以荣汝身B.顺流而东西望夏口
C.泣孤舟之嫠妇侣鱼虾而友麋鹿D.鸷鸟之不群兮高余冠之岌岌兮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是”,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A项,都是使动用法,使……起舞;
使……荣耀。
B项,名词动用,向东进军;
名词作状语,向西。
C项,使动用法,使……哭泣;
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D项,名词动用,合群;
使动用法,使……高。
故选A。
9.下列各句加点词不属于偏义复合词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B.我有亲父兄
C.否泰如天地D.昼夜勤作息
【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偏义复合词,汉语中的一种双音节合成词,由意义相近或相反,并且词性相同的两个语素构成,用义偏向或只取用其中一个语素。
常见于古汉语,现代汉语也有保留。
A项,“公姥”,偏指姥,婆婆。
B项,“父兄”,偏指兄。
C项,“否泰”,好运气坏运气。
D项,“作息”,偏指作,劳作。
故选C。
10.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秋以为期而今安在哉
C.府吏见丁宁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客有吹洞箫者长余佩之陆离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A项,“于赤壁之下”“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B项,“以秋”“在安”,宾语前置。
C项,宾语前置句(见,指代“我”);
“于”表被动,被动句。
D项,“吹洞箫”修饰“客”,“陆离”是“佩”的定语,定语后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字危机
中国的书写交流进入键盘化时代只有十几年,任何一个初次接触电脑的人通过简单的学习都能迅速掌握文字输入。
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很多人写字总是提笔忘字,尤其是经常使用的汉字往往一下想不起来了,这跟他受过高等教育,掌握无数信息和知识的身份有点不符。
很多人纷纷惊呼汉字危机来了,拯救汉字刻不容缓。
书写是记忆汉字的最好方式,只有经常书写,才能记住一个字该怎么写。
过去用笔书写汉字基本上是音、形、义同时进行,键盘输入就出现问题了,它不是直接写汉字,而是让你在候选的字码中去选择正确的那个字。
这就是汉字在键盘输入时代面临的一个问题,换句话说,这就是音素文字和语素文字的最大区别。
所有音素文字(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它们只有音和形,而且音形基本统一,打字本身就是书写过程。
我们是拼音解决汉字输入问题,而不是在键盘上打笔画。
五笔字型不会让你忘记一个汉字怎么写,但是可能会让你忽略它该怎么读;
拼音输入可以让你知道一个字怎么读,却让你慢慢忘记它怎么写。
在信息时代,中国人开始遇到能说能读能输入但可能不会写的问题了。
这也暴露了汉字的自身局限问题。
网络时代屡屡出现新词,人们对“雷”、“囧”这类汉字就赋予了新的含义。
从每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中不难看出,新的词语越来越多,看上去也越来越没文化含量,继而还可能导致汉语的使用环境和美感越来越差。
网络语言通过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迅速扩散全球,但死得也非常快。
它只是迎合某一类信息某一种情绪在传播的当口被创造出来,并随着这种氛围的消失而慢慢消亡,能留下来的凤毛麟角。
为了提高书写效率,方便学习和交流,开始出现俗字、新字,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有不断简化的趋势。
是否要恢复繁体字的讨论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很多汉字究竟怎么写,它的结构组合究竟是什么意思你可能都觉得不重要了。
今天80%以上的中国人都会使用汉字,这其中多数人就像街头对话一样也仅仅是用来交流,而不是用来写作或研究。
比如你打一个“爨”(cuan),用简拼敲四下就出来了,你不用去写31画,它比你打一个“装”(zhuang)还少两下,笔画已经不是键盘输入时代最让人疼痛的问题了。
那么,汉字是否还要继续简化就不是问题了。
汉字在任何时代都有极强的适应性,不管是刻在龟甲上还是刻在竹简上,还是写在帛上,或者写在纸上,乃至今天用计算机编码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汉字从来没有因为它的复杂性而被淘汰或异化。
而眼前,我们汉字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如何适应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交流和传播。
汉字在外国人看来是最难学的文字,汉语是最难掌握的语言。
11.下列关于“提笔忘字”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电脑书写的普及,很多人依赖电脑输入汉字,疏于用笔写字。
B.键盘输入时代,大量候选的字码,虽然便于选择,但同时也容易让人忘记字形。
C.与音素文字相比,汉字作为语素文字,其自身存在的局限问题也是原因之一。
D.提笔忘字跟受过高等教育,掌握无数信息和知识的身份有点不符。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使用英语的国家很少存在提笔忘字现象,因为他们打字的过程就是熟悉字母、单词的过程。
B.网络新词层出不穷,其中一些词被人们赋予新的含义,但大多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忘记,能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C.今天80%以上的中国人使用汉字,就像街头对话一样仅仅是用来交流而不是用来写作或研究。
D.如何让汉字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传播,如何让西方人更便捷学习汉字,是汉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认为“提笔忘字”是指忘记字形如何写,但事实上忘记字音怎么读也应该属于“提笔忘字”的现象。
B.网络流行的新词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文化含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的美感。
C.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有不断简化的趋势。
在键盘时代,作者认为讨论继续简化汉字或恢复繁体字没有意义。
D.汉字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从来没有因为它的复杂性而被淘汰或异化,在作者看来,汉字危机的说法危言耸听。
【答案】11.D12.C13.D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关于“提笔忘字”原因的表述,题干问的是提笔忘字的原因,D项,是具体表现,答非所问。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今天80%以上的中国人使用汉字”扩大了范围。
原文指的是“80%中的大多数人”。
点睛: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汉字危机的说法危言耸听”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我们汉字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如何适应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交流和传播。
汉字在外国人看来是最难学的文字,汉语是最难掌握的语言”“很多人纷纷惊呼汉字危机来了,拯救汉字刻不容缓”分析可知,作者在文中有强烈的危机感,而D项说作者没有危机感,颠倒文意。
文学类文本阅读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
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
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
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
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
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
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
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
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
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
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
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
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
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
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
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
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
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
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
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
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
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
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
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
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
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
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15.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14.AC15.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
②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
③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项,“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错误。
由文章第①段结尾“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可知,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起”并不是为了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而是启发读者欣赏自然的美。
选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C项,“‘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错误。
由原文第⑤段“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
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可知,“清凉散”是治愈利欲熏心的良药,是“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而不是为了“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故选AC。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
(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及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此题意在考查对文章段落段意的概括。
做此题首先要回归原文“截”(截取重要的语段和语句),然后“删”(删掉不重要的句子,使答案精炼),最后“改”(将原文中的话转化为自己的话)。
在原文第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三中学 学年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