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方法与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36805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3.30KB
面试的方法与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面试的方法与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试的方法与技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入性问题的设计初衷是创造比较融洽的面试氛围,消除应聘者的紧张情绪。
由于时代的迅速发展,已经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相反,应聘者似乎已经不是很紧张,考官却陷入忧虑:
如果对应聘者判断不准确怎么办?
在新的环境下,考官应当赋予导入性问题新的功能,抓住它们使应聘者消除心理防范的特点,一招制敌,彰显考官水平的高下。
【案例】
“简单问题”不简单
某化工企业要招聘一名市场总监,对应聘者的要求是:
在该行业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并有三年以上市场总监经验。
最关键是要有比较成熟的客户群,最好掌握大量外地客户资源。
岗位年薪是60万—70万,因而吸引了大量应聘者。
最后,企业选取某猎头公司推荐的一名应聘者进行面试。
考官首先从导入性问题入手,与应聘者闲聊。
通过简短的提问,他得知应聘者的基本情况:
家住得较远,坐了两小时地铁前来面试,其爱人是护士,有个一岁半的孩子,父母都在老家。
考官做出如下判断:
对于一个在该行业浸染多年,年薪能达到60万—70万,有固定客户群的高管来说,首先,居住地不应该在离市区偏远的地区;
其次,有高管经历的人到其他单位面试应当非常正式,即使不开车也要打车,否则其职业素养值得怀疑。
考官建议企业重新对应聘者进行背景调查。
果然,尽管该应聘者确实担任过某企业的市场总监,但上任才一年,渠道尚未建立,并且原来主要做技术方面的工作,后来涉足市场部门,实际上远未达到招聘要求。
正是通过几个看似简单的导入性问题,这位专业性很强的考官就看出了应聘者的深浅。
简单问题看优势
中国移动曾在某高校招聘客户经理,要求应聘者应变能力突出。
考官在对众多应聘者目测后发现,有个小伙子尽管穿着不太得体,但双目炯炯有神,骨子里透着精明,便决定对他进行考验,要求其用一分钟时间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在对方介绍到一半时,考官突然打断,让他以“1、2、3”为题重新介绍。
小伙子马上回答道,他在校期间曾获得一项国家级奖励,参加过两次较大的社会实践,交到三个非常好的朋友。
足见其反应之快,考官又是通过一道简单的导入性问题,发现了应聘者的真正优势。
由上述案例可见,面试技术本身是“一把刀”,放在初学者手里,它就是一把“笨刀”,对于“武林高手”来说,“手中无刀,心中有刀”。
看似简单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利用价值,反而具有很深的潜力,关键要看考官能否将其发掘出来,管中窥豹,透析应聘者的本质。
行为性问题
行为性问题也称行为面试,是为考官和应聘者普遍接受的一种方式。
其特点是通过考察应聘者在以往经历中的表现,对其能力进行判断,并预测其未来绩效。
常见的问题有:
“你在过去某个特定的情况下表现如何?
”“你最成功的案例是什么?
为什么?
”等。
情景性问题
情景性问题的特点是,题干部分往往是不曾发生过的“假如”、“如果”等假设性的情景。
“如果你是该企业的市场部经理,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在陕西的市场始终打不开局面,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智能性问题
智能性问题主要考察应聘者的逻辑性和综合分析能力,设计这类问题的企业往往对应聘者的智商要求比较高。
典型的问题是:
在三间房间外面,有两个开关控制房间的三盏灯,你只能进去一间房间一次,那么将如何判别哪个开关控制哪个灯?
意愿性问题
意愿性问题主要考察应聘者关于应聘岗位和企业的真实意愿,简单来说,就是“你想怎么样?
”“你愿意怎么样?
“你愿意在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中工作?
”“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
”这类问题的效度通常很低,应聘者可以事先准备好非常理想的答复。
比如,针对第二个问题,应聘者可以回答:
“我本人有双面性格,既喜欢开朗的人,也喜欢内向的人……”
招聘人员在设计意愿性问题时,一定要从反方向出发,将难题抛给应聘者。
例如,当企业对要招聘的市场经理不设底薪时,可以向其提问:
“你是否能接受没有底薪的工作?
”
应变性问题
应变性问题主要考察应聘者的情绪稳定性和应变能力,也是在面试中被普遍采用的一类问题。
“当领导在讲话的时候出现错误,你该怎么办?
3.面试题目的灵活应用
在常见的六类问题中,效果相对较好的是行为性问题和情景性问题。
通过情景性问题分析应聘者过去的行为,是对其他未来绩效最好的预测,通过情景性问题考察应聘者在特定情景下,如何完成任务能彰显其综合能力。
这两类题目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对于应聘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如果用行为性问题考察,可以问对方:
“你曾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最好的一件任务是什么?
请给出详细的介绍。
”紧接着便可以根据其回答进行深度追问。
如果用情景性问题考察,可以问对方:
“假如你是某企业一家分公司的经理,所带团队的成员都很年轻,素质也很高,但业绩一直上不去,调查证明,不是该地区的市场需求不大,而是团队内部存在矛盾,你将如何带领团队走出困境?
对于面试题目中,行为性问题和情景性问题的使用,值得注意两方面问题:
有效地选择问题
对于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要尽可能地多用行为性问题,了解他们的经历;
没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要尽可能多用情景性问题,以此发现其具备的潜力和素质。
高效地运用问题
招聘者应该尽量在使用行为性问题无效的情况下,再用情景性问题。
在面试过程中,尤其是有管理经验的应聘者思维跳跃性比较大,即使考官再进行深度的追问,往往无法得到完整地答案。
此时可以判定行为性问题失效,招聘者应当考虑尝试情景性问题。
救急的备用问题
某银行的一次招聘会上,考官在考察一位应聘者的的执行力。
考官问道:
“在你过去的工作经历当中,你带领自己的团队执行得最好的一个项目是什么?
”应聘者马上开始陈述,时间跨度很大,一会儿2009年,一会儿2006年,一会儿又2005年,把几件事搀和在一起,不知所云。
考官强压怒火,打断对方,换了一道问题:
“假如西南某省又发生了地震,你们银行接到命令,要对当地一家分行定向救援。
当地的抢险人员不知道应当最先抢救银行的哪些东西,你需要带领一个5人的团队,在24小时内进入灾区对分行施行援助,你会如何完成这项任务?
紧接着,考官又设计出几个假设性的情景。
例如,“当地的交通已经完全中断,你已经不能在预定时间内进入灾区,会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达到目的?
又将如何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
”通过几个典型的情景性问题,考官把应聘者的思路拉了回来。
因此,考官在面试之前都要至少准备两道问题,当其中一道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时,可以采取备用问题,使面试工作顺利进展下去。
二、如何进行面试题目设计
在传统的面试中,考官提问的普遍流程是:
首先,设计概括性的问题考察应聘者。
例如,在考察应聘者计划能力时,提问“你是如何制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计划的?
”其次,根据应聘者的回答进行追问。
追问的问题往往是没有经过提前设计的。
最后,制定一张简单的评分表敷衍了事。
传统追问的题目更多强调的是STAR四要素,即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目标是什么?
你采取了哪些措施?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这种追问技巧已经被很多应聘者所熟知,从而事先准备好回答的套路,使得追问的效度大大降低。
要点提示
传统追问问题遵循STAR四要素:
①S:
Situation,情景;
②T:
Target,目标;
③A:
Action,行动;
④R:
Result,结果。
在新环境下,STAR四要素面试流程的效率越来越低,进行面试技术革命迫在眉睫,重点就在于要对面试题目进行设计,使追问题目标准化。
1.基于素质剖面的追问
在进行技术革命的面试中,考官应当基于企业对应聘者所要求的素质剖面,设计标准化问题。
基于素质剖面的追问,通常包括三种形式:
应变能力面试
以典型考察应变能力的问题为例:
“假如你在陪同领导出国进行商务谈判,在与外方谈判的过程中,领导在对几个重要销售数据进行介绍时,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你会如何处理?
基于应变能力的素质剖面设计问题,通常会得到的结果如下:
第一,应聘者能否比较理智地分析、介绍错数据可能导致的后果,即一方面是对谈判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声誉的影响。
第二,应聘者在事件发生后是否足够灵活,是假装不知道,还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有的应聘者可能会选择自己把责任揽下来,有的应聘者可能以写纸条的方式让领导自己纠正,有的应聘者会在递给领导纸条说:
“这是我们刚刚收到的最新数据。
”显然,第三位应聘者的应变能力最强。
基于素质剖面,考官不需要对STAR四要素都进行深入的追问,而是首先根据应聘者的回答,判断已经回到的剖面问题,针对其没有回答的剖面进行追问,从而对其素质进行深入挖掘。
半结构化面试
在传统的面试中,结构化面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最大特点在于,事先对面试的指标、题目、评价标准、实施程序都进行了标准化的设计,针对所有应聘者的问题都一样。
这种方法保证的是形式上的公平,但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最终想要的不是公平,而是对应聘者素质的深度把握。
如果应聘者对相同问题的回答都不一样,是否应该针对其个性化的回答进行深度追问,因而,半结构化面试的方法应时而生。
半结构化面试方法强调,一定要允许考官对应聘者进行深度追问。
基于素质剖面,考官应该重新审视之前考察应变能力题目的结构,把题目更名为题干,此时题干将不再起关键作用,它仅仅是引起谈话的引子,给考官制造深度挖掘信息的机会。
应聘者讲述的事例仅仅是一个载体,考官真正要关注的是,应聘者在完成事件的过程中体现的素质。
行为面试
以传统面试中的典型问题为例:
“请举出你在过去的工作中与别人一起完成的最出色的一件事。
这道问题的表面效度往往很高,看似考察了应聘者的团队合作能力。
但事实上,应聘者往往马上察觉到考官的意图,从而做出看似很好的反应。
如果考官没有事先设计标准化的追问的题目,会立即陷入被动状态。
强调的重点在于行为面试,即基于胜任力的行为面试要点,并不在于题干本身,重点在于追问。
对应聘者的行为进行追问,主要包括如下典型问题:
第一,考察应聘者目标管理能力的行为性问题为例:
“在最近半年的工作中,你带领团队完成较好的一个项目是什么?
第二,考察应聘者对目标的敏感性问题为例:
“你认为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什么?
第三,考察应聘者能否对目标进行有效转化的问题:
“你是怎样基于这个目标制定实施计划的?
第四,考察应聘者能否对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的问题:
“你是如何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成员分工的?
第五,考察应聘者能否根据客观实际调整目标的问题:
“你在实施计划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样的状况?
你是怎样应对的?
由此可见,考官的追问题目不是泛泛地考察应聘者的目标管理,而是完全取决于素质剖面,如此对应聘者做出的评价客观性相对更高。
2.情景题目的追问
情景题目是指通过给应聘者假设身份,告之其问题或者状况,引起其行为反应。
虽然仅是假设问题,但是需要注意两个要素:
一是要告诉具体的身份或角色,二是告之面临的问题或状况是什么,需要做什么。
【题目假设】
“你被单位派往广州分公司担任经理,公司在广州市场一直没有打开局面,但竞争对手在广州市场的年增长率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该行业在这个地区的市场潜力很大。
广州分公司的员工素质都不错,而且市场开发预算充足,你会如何尽快提升分公司的销售业绩?
在这个题目中,考官首先给出了假设的身份与角色:
广州分公司的经理,假设的问题或状况:
第一,企业没有打开局面;
第二,这个地区有充分的发展潜力;
第三,员工素质都不错;
第四,预算还很充足。
假设情景所要引发的反应是:
你会如何尽快提升广州分企业的销售业绩?
这是一道典型的情景性问题,情景性问题包含三个要素:
第一,有一个假设的情景;
第二,情景中包含问题;
第三,有所面临的问题或状况。
对于情景性问题的追问,传统上的考官更多的会关注:
“你为什么会这么做?
你这么做出于什么样的想法?
”在今后的追问中,考官应当更关注结果,比如,“你会怎么样?
如果怎么样”这种情景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题目设计“三步走”
在面试题目和情景题目进行设计,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梳理面试的维度和指标。
在梳理的过程中也要“三步走”:
首先,确定指标是什么;
其次,对指标进行素质剖面;
最后,细分每个指标下的具体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在完成面试题目的设计之后才实行,而是在确定选拔标准的时候已经完成。
第二,寻找关键事件。
在这个环节中,考官可以通过对招聘岗位的职责、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在该岗位上经常遭遇的典型事件获得。
实际上,这个过程在开发胜任力指标中已经通过访谈获得了。
由此可见,不能把制定选拔的标准与设计题目看作完全割裂的阶段。
第三,设计面试题目。
面试题目的设的设计,考官要根据招聘对象的性质,确定选择问题的类型。
推荐的做法是,先用行为性题目,后用情景性题目。
因为前者的题干较短,设计相对容易。
面试题目设计出来之后,千万不能直接将其应用于实战,而是要先做试测。
有效的办法是:
将题目拿给几个同事,听取其对题目的理解,检验是否与自己设计的初衷一致。
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性意见,就需要对题目的措词进行修改。
投射面试新方式
在行为题目基础上,出现投射面试的新方式,其设计初衷在于尽可能地掩饰面试的真正目的,有意使用表面效度低的问题,使应聘者难以有效地了解考官真正的考察点所在。
“你如何评价原来的领导?
他让你感觉很舒服的特点是什么?
有哪些是你难以接受的?
”这与传统问题中“你原来的领导如何评价你?
”相对立,使得应聘者难以揣度考官的目的。
这就是投射题目的特点,但它通常也存在风险。
一旦应聘者错误地理解了问题的意思,很可能导致与选拔指标无关的答案。
综上所述,要进行面试技术的革命,只有综合素质剖面的追问和情景题目追问,两种形式对应聘者进行考察,才能达到更好的面试效果。
三、面试中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如何对应聘者做出有效评价,一直是面试中的难点问题。
考官必须做到以应聘者的表现作为依据,以评价标准作为准绳,如此评价出来的结果才是客观、可靠的。
想要对面试进行有效评价,需要考官具备两个条件。
1.面试中的深度记录
深度记录应当重点关注,是应聘者与评价指标相关的行为表现,通过其关键语言、主要观点等形成有效的面试记录,并在其基础上完成面试评分表,而不是单纯地直接在评分表上面打分。
在记录过程中,面试评分表的设计,实际上也直接决定了面试的有效性程度。
深度记录的组成部分:
①指标标准;
②考官记录;
③考官评分。
2.充分利用评分表
在面试中,考官常用的评分表主要有三类:
判断型评分表
判断型评分表是最传统的一种评分表,它更多地依赖于考官个人的经验对应聘者的表现作出判断,给出打分,主观性最强。
记录型评分表
记录型评分表对考官的专业水平要求最高,难度也最大。
需要考官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对每个指标的每个剖面都有深入理解,对每个指标每个剖面的典型行为也就是评价标准有充分的把握。
第二,要心快、眼快、手快,围绕面试的评价指标进行详实的记录,可以直接记录到评分的记录表上,再对照评价标准给出具体的分数。
行为型评分表
行为型评分表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类型,只需要考官根据对招聘者的观察在表上打勾,最终核算分数即可。
要想对应聘者做出有效评价,在面试之前必须对考官进行统一的培训,培训的重点包括两方面:
一是要针对考官的评价标准、指标标准进行培训;
二是要针对应聘者在不同类型题目下,可能的表现及相应的评分特点进行培训。
四、基于胜任力的面试评价技巧
基于胜任能力的面试技巧,通常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考官必须深入地了解每项胜任素质。
第二,了解胜任素质的典型行为。
第三,要完整地把握好题干与追问的技巧,尤其是要围绕着素质剖面进行追问。
第四,对面试对象要进行有效的引导。
用来进行引导的通常是考官实现设计好的追问题目,引导的基础是关于关键行为的面试记录。
第五,要判断面试对象的行为强度。
第六,最关键的是对无法准确判断的行为进行讨论。
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在面试时,一旦对应聘者的素质把握不准,往往由最高层的领导做出决定。
但实际上,这些领导在面试的专业性技巧方面并不精通,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讨论的环节应当得到重视。
五、团体测评方式:
无领导小组讨论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特点
在情景模拟当中,团体测试的典型方式是无领导小组讨论。
这种测试方式之所以效率比较高,是因为它的吞吐能力比较大——一次可以测试5~7个应聘者。
团体测试是一种松散的讨论技术,测试的对象不能太少,只有在具备一定人数的情况下,才能出现不同意见。
如果应聘者只有1个人,就没有不同意见的出现;
只有有2个人,观点的冲突性就会相对单一。
人数的上限取决于考官的专业性水平。
如果应聘者再多一些,测试的效果反而会降低。
对于一些考官来说,5、6个应聘者已经应对不暇,这就促进了考官之间的分工,每个考官负责2个应聘者,有经验的考官可以负责3个。
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所有应聘者共同评价。
2.评价中心的四原则
评价中心的特点是以情景模拟为主、以面试和心理测验为辅,而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技术当中的主流方法,应遵循评价中心的四个基本原则。
多位考官
这一原则强调由多位考官对应聘者进行共同评价,而不是分别评价。
这是由考官分工不能一致地评价所有应聘者的客观事实决定的。
考官根据测试的需要,设计被试团体要讨论的题目,要求所有应聘者就这些问题进行自由讨论,但要求是:
最终要形成一致性意见。
考官负责根据测试的指标,对应聘者在讨论过程当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
多个问题
单一的问题难以全面、客观地反应应聘者的真实水平,需要考官设计多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对应聘者进行考量。
重过程而非结果
在现实中,有的考官认为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有标准答案的,但实际上,考官往往自己都没有标准答案。
考官通过设计问题引起应聘者充分的讨论,所关注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僧多粥少
多名应聘者面临的是少量的题目,要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将自身水平得以最大的发挥。
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类型
无领导小组讨论常的题目通常有五种类型:
资源分配类
资源分配是在面试中最常见的一类题目。
典型的题目是:
企业有七名优秀员工,主管要从中选出三名送到国外进修,而七名员工的水平差不多,“僧多粥少”的问题便凸现出来。
在设计这类问题时,一定不要将评估标准等分化,而是要制造矛盾,才能达到筛选的目的。
多项选择类
这类题目要求应聘者从多个选项中做出选择,选项有难有易,有的题目还要求应聘者做完选择后进行排序。
这类题目通常能引起应聘者的充分争论。
例如,某地公务员的选拔考试中的道多项选择类题目:
奥运火炬要到沈阳市传递,需要从九个城市中选出六个,原则是体现沈阳市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同时,要对选出来的进行排序,即设计出火炬传递的路线。
左右为难类
在这类题目中,出题者设定的两个选项都似是而非,需要应聘者做出艰难的抉择。
常见的题目有:
“你认为应该重点发展民营经济还是国营经济?
”“你认为应该重点保护环境还是着力发展经济?
”。
应聘者通常难以快速地形成一致性的答案。
操作演练类
真正的操作演练类题目,并不是基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道具。
在这类题目中,考官通常利用一些简单的沙盘模拟,观察众多应聘者的行为反应,达到考察目的。
无领导小组中的沙盘演练
在一次面试中,主考官将应聘者领入了一间十平米大的房间,房间中间有一个两米见方的沙盘,沙盘当中有一个小岛,旁边摆着一些道具和材料。
题目要求是:
根据预算对小岛进行规划,包括其商务区、居住区、休闲区。
考官在讲完规则后离开了房间,只剩下几位应聘者开始研究。
所有的人都趴在沙盘边上利用纸、计算器、尺子画和写。
具体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人站出来组织道:
“老李,你是学财务的吧?
那你就做预算吧;
老王,你是学采购的吧?
那你就负责这块儿;
老张,你是办公室的吧?
那你……”这类人的特点很明显,即不是自己而是组织别人去完成任务,显示出其先天的领导潜质。
第二类人独自不停地写、算、画,这类人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适合做技术研发类的工作。
第三类人几经起稿后,发现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画出来的是什么,于是开始虚心地向老张、老弟等学习。
第四类人则在一旁对别人的做法指指点点:
“你看张三怎么做的……你这么做不对……”,这类人擅于给别人立标杆,在某种程度上适合做人力资源工作。
如此,不同性格的人适合做不同类型的工作。
操作演练类题目的目的就在于发掘应聘者的性格特点。
操作演练类题目,做大的特点就在于是有道具支持的,相对来说,情景要更逼真一些。
开放讨论类
这类题目最容易设计,但风险也最高。
题目主要要求应聘者围绕着社会上的热点或者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如何治理当地的交通拥堵问题?
4.无领导小组讨论流程
小组讨论要严格地遵守标准化的流程,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确定评价标准
确定评价标准是小组讨论的第一步,由考官进行确定,内容包括评价的每个指标和指标的每个剖面。
选择题目
考官需要根据应聘者要应聘岗位的不同性质、应聘者的年龄、资历等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题目类型
对应聘者进行分组
在分组时,考官要根据应聘者的年龄、性别、资历等特征,辨清哪些可以分在一起,哪些不能分在一起。
小组分组中的忌讳
有一所学校在MBA入学考试时采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但效果时好时差,于是校领导向一位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师请教。
培训师前去观看,发现在第一个人发言后,第二个人表示肯定,并补充两点,第三个人随之肯定了前两个人的观点,并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第四个人则说:
“前面三位讨论的都很好,我看可以形成最终决议了,各位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讨论结束后,培训师经了解,得知四个人来自同一企业,第一个人是总监,第二个是副总,第三个是总经理,最后一个是董事长。
从这个案例可以反应出一个问题: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当中,不能把同一企业内部过于熟悉的人放在一组,有直接上下级关系的不要放在一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试 方法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