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doc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32313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46.27KB
巢湖市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docWord下载.docx
《巢湖市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市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doc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把土地分给农民D、调整生产关系
【解析】A符合后者,B符合前者,C符合前者。
7.(安徽巢湖质检)某中央机关在进行加强政府机构廉政建设、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学习活动中,所引用的理论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号召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防止敌人的糖衣炮弹。
8.(安徽巢湖质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
A、
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完成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D、计划经济体制最终确立
【解析】A、C是1956年,D主要一五计划。
9.(安徽巢湖质检)提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告台湾同胞书》的时间和机构是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B、1981年国务院
C、1982年外交部D、1984年汪辜会谈办公室
【解析】今年正好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10.(安徽巢湖质检)右图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曾经实行的“陶片放逐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伯利克里时期开始推行②由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命运③易导致权力滥用或误用④被流放者财产不受侵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首先排除①,它是克利斯蒂里的改革。
11.(安徽巢湖质检)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参议院有权对犯有罪行的包括总统在内所有文官提出弹劾
B、英国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由普选产生,选民资格有一定限制
D、德国帝国议会权力高于联邦议会
【解析】A不是所有的文官,D联邦议会高于帝国议会,法国参议员不是普遍直接选产生。
12.(安徽巢湖质检)驻守边防的民主德国士兵,把一个小孩抱到柏林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
此情景说明的实质是
A、柏林市被一分为二B、意识形态不同阻碍交通发展
C、美苏冷战结束D、两个德国已经形成
【解析】A是表面现象,C是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柏林墙的修建表明东西德早已形成,他们对峙,进行对抗。
13.(安徽巢湖质检)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任命希拉里为下一届国务卿,他需要经过下面哪一机构同意
A、美国国会B、联邦法院C、大法官D、责任内阁
【解析】根据1787年宪法,内阁成员总统任命,但需经过美国国会同意。
14.(安徽巢湖质检)《吕氏春秋》: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A、司母戊鼎B、“废井田,开阡陌”C、曲辕犁D、交子
解析:
B这则材料说明奴隶在井田上干活时,不卖力,而在私田上干活时很卖力,因为有他可以有一部分劳动成果。
说明新的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提高奴隶劳动的积极性。
15.(安徽巢湖质检)刘禹锡《竹枝词》“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温庭筠《烧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作品反映唐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①刀耕火种是当时主要耕作方式②向山要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③江南已成为经济重心④缓解了人地矛盾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B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阶段,江南已成为经济重心是在南宋。
16.(安徽巢湖质检)周杰伦《青花瓷》“……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歌词中青花瓷烧制工艺出现的时间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C青花瓷是在元朝出现的。
17.(安徽巢湖质检)玉米原产美洲,被视为中国传统“五谷”之外的“六谷”,许多学者认为是在明朝万历前期由海上传入我国。
据此,你认为万历前期应该是在
A、14世纪末B、15世纪二三十年代
C、15世纪八十年代D、16世纪晚期
D玉米传进来主要利益于新航路的开辟中的环球航行,所以是16世纪初期以后。
18.(安徽巢湖质检)继昌隆缫丝厂与江南制造总局共同点是
A、机器生产B、依赖外国资金C、服务市场D、生产不计成本
【解析】两者都是近代企业,运用机器大生产,B、D属于后者,C属于前者。
19.(安徽巢湖质检)近代中国“火柴大王”李鸿生说: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这两种经济成份分别是民族资本及官僚资本。
20.(安徽巢湖质检)老照片能生动鲜活地再现历史的真实。
以下是一张辛亥革命后街头剪辫子的照片,由此可以获得有关辛亥革命的信息是
①首开“断发易服”之风气②当时剪辫子被视为是革命的表现
③革命已波及到社会生活层面④民国临时政府的各项举措得到百姓大力支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在维新变法时期就提倡了“断发易服”之风气,有一部分守旧的人不愿意断发。
21.(安徽巢湖质检)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秘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现被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它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小岗村村民此举目的是
A、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
B、打破不合理的统购派购制度
C、改变单一的所有制形式
D、寻求奔小康的途径
十八个手印
【解析】这种高度集中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2.(安徽巢湖质检)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
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A、西部开发、解放思想B、入世、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解析】最后一项概括更全面。
23.(安徽巢湖质检)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
①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进步作用②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③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④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C这各种殖民掠夺对殖民地是灾难,对殖民者来说他们把它转化为资本,促进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24.(安徽巢湖质检)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其主要发明包括:
①电灯②电车③有线电报④电话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C根据书上可以判断。
25.(安徽巢湖质检)近期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名列畅销书榜首,但其中部分观点倍受指责。
该书作者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为获取暴利而阴谋制造的结果。
对此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应该是:
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金融市场极不稳定 ②政府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③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在经济活动中没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消费模式,加剧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②③是罗斯福新政的所采取的措施。
请将以上的正确选项填入下列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安徽巢湖质检)(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往,很多学者把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
(所谓现代化,就中国近代而言,主要解决的是三大问题,即①政治现代化,即政治民主化,包括民主独立;
②经济现代化;
③社会生活现代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4分)
答①鸦片战争及中英《南京条约》等签订,使中国开始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北京条约》等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了;
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每答一点得1分,共4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请从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方面任选一例重大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3分)
答:
辛亥革命。
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抗日战争。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为现代化创造条件。
新中国成立。
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任答一条即可得共3分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观点发生什么变化?
有何启示?
答从以政治为主到以经济为主的全方位研究。
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吸收中外史学研究成果。
这道题目难度不大,可根据书本上知识作答。
抓住阶段特征,组织答案。
27、(安徽巢湖质检)(1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总的趋势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示意图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二
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开始。
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
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
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
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1)、材料一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根源是什么?
(1)因素:
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壮大;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根源: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2)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2)以“政治民主化”和“人权”作为经济合作前提,向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试图在民主化和人权旗帜下,以西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使这些国家内部发生演变。
(3)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表现是什么?
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5分)
(3)
两极格局解体后,一方面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3分)。
苏东剧变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1分)。
其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1分
28、(安徽巢湖质检)(14分)由明至清,徽商在全国商界称雄三四百年,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
材料一《徽州府志》载:
“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
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在徽州,“民有资产者,多商于外,其在籍之人,强半无立锥”。
“虽士大夫之家,皆以商贾游于四方”。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
性不好华靡,布袍亡履。
徽商朱文炽“膏茶珠江,逾市期交易文契,炽必书‘陈茶’两字,以示不欺。
牙侩力劝更换,坚执不移。
”
材料三明代徽商程澧经商致富后言:
“籍能贾名而儒行,贾何负于儒!
”汪道昆更指出:
“大江以南,新都以文物著。
其俗不儒则贾,相代若践更。
要之良贾何负宏儒,则其躬行彰彰矣。
”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徽商兴起的原因和显著特点(7分)
经商是当地的民情风俗;
明中期盐业政策放宽(或答将纳粮改为钠银,徽商投资盐业十分便利);
勤俭致富;
注重诚信。
特点:
贾而好儒(或者崇儒重儒)。
(其中“贾而好儒”为2分,其余各点为1分,共7分)
材料四扬州徽商“衣物屋宇,穷极华靡,饮食器具,备求工巧,恒舞酣歌,宴会嬉游,殆无虚日,金钱珠贝,视为泥沙。
甚至悍仆豪奴,服食起居,同于仕宦”。
——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五徽商外出经商总是按血缘、地缘聚居,往往是父带子,兄带弟,叔带侄,舅舅带外甥。
徽州人外出经商,在城镇落脚之后,宗族中的人马上就会随之而来,其后乡党也会随之而来。
……道光年间,鉴于盐价奇高,两淮的盐务制度发生了变化,清政府把过去盐商卖盐的特许权利废除了,实行运销分离。
后来……连“只此一家”的毛笔徽墨也受到了外商的钢笔、墨水冲击。
在世界产业大发展的潮流中,依靠长途贩运或是囤积商品获取高额利润的“徽商模式”终于在咸丰同治年间整体落寞下来。
———央视国际网
(2)结合材料四、材料五分析徽商衰落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徽商在同治年间(1862——1875)衰落还有什么原因?
(2)衰落的原因:
生活挥霍,没有将巨额的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封建宗族观念浓厚,小农意识比较强;
道光年间盐业政策调整,丧失盐业垄断地位;
经营模式僵化,不能适应工业革命要求(或答经营观念落后,缺乏近代化的开拓意识,被工业革命冲垮)。
还有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战乱对徽州地区的严重破坏。
(3)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安徽的崛起可以从徽商的兴衰中得到哪些启示?
(2分)
(3)启示:
弘扬“徽商精神”:
如徽商的勤奋进取、善抓机遇、重信誉、重教育、重视传统文化与经营结合等方面;
克服徽商的缺点:
如经营理念落后、小农意识强、不能与时俱进等(2分)(只要言之成理皆可得分,但须从兴衰两方面谈,否则最高得分不超过1分。
本题考查了徽商的产生的原因、特点,兴衰的过程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做题时注意审题,既要结合材料,又结合书本知识作答。
29、(安徽巢湖质检)(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当年麦哲伦遇难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牌。
碑上载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
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亚号,在埃尔卡诺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
费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
为什么?
(1)不矛盾。
对拉普拉普和麦哲伦船队活动的记录,反映了维护民族主权尊严和缅怀艰难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还有哪些远航活动?
(2)郑和下西洋;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哥伦布到达美洲;
达·
伽马到达印度。
(3)简要分析欧洲人在十五、十六世纪能够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3分)
(3)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发展;
地理知识的提高;
罗盘针应用于航海及火药武器技术的进步。
(4)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请说明原因。
(4)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联系,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状态。
各地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第一问是考查殖民者的双重作用,建设性和破坏性。
第二问,这一题是考中外航行的史实及时间顺序。
第三问主要分清哪是原因哪些是条件,一定要分清。
第四问是考虑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必修
【解析】首先排除④,豆,古人盛食器具不是王位象征,③从材料中体现不了开始。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不一定是隋朝,政事堂会议是在皇帝主持下召开的。
【答案】B
【解析】C更全面概括,其他方面只是李鸿章的某一方面。
【答案】C
【解析】邓小平理论不是为民主革命理论,①不是民主革命而是改革,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结合中国的国情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解析】从材料中体现对中国革命道路的争论,反对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解析】A符合后者,B符合前者,C符合前者。
【答案】D
【解析】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号召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防止敌人的糖衣炮弹。
A、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完成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D、计划经济体制最终确立
【解析】A、C是1956年,D主要一五计划。
【解析】今年正好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解析】首先排除①,它是克利斯蒂里的改革。
【解析】A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巢湖市 第一次 教学质量 检测 历史试题 答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