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 省考申论写作指导之答题技巧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628285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7.06KB
申论 省考申论写作指导之答题技巧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申论 省考申论写作指导之答题技巧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 省考申论写作指导之答题技巧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概括题不是分析题,要审清题目要求,对原材料词句不要过分提炼,防止由于要点太空而丢了关键词,阅卷人给考生判低分的情况出现。
[经验交流]
申论牛人写作技巧
申论想高分,看下强人"
申论"
帖子,保你受益非浅!
一个川籍考生的申论心得——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转)
申论独门秘笈
——笔试贵州省纪委第一,湖北省发改委第二
作者:
qmhk
在下在07贵州省考中报考贵州省纪委纪检监察岗(该职位报考比例2:
2000),笔试总分第一,领先第二名14分,申
论分第二。
在随后的湖北省考中,亦斩获湖北省发改委世行办(该职位报考比例2:
500)笔试总分第二的理想战果
,申论分第一。
现将个人的一点心得详述于下,不当处请朋
友们不吝指正:
第一步,阅读材料
申论一般三个题目,分值比例2:
3:
5(这里主要是说省考,国考题型比较灵活,间或夹有选择判断等。
个别省考也有
只出两个题目的。
为便于阐述,下文分析均针对“2:
5结构”),答题应通盘考虑。
先通读所有材料,重点字句勾画出来。
其中往往涵盖了材料反映的问题及各方的反应和解决的措施。
所谓“申论解
题在题中”,全面耙梳材料是很重要的。
全面耙梳就是你要把材料每一段的核心词句都勾出来。
然后初步浓缩。
几
句话的,压到一句话;
一句话的,压到一个词或词组。
然后竖
列排好并编号。
这样做好处有两个,一是你一眼看去就能对材料有个整体把握,多看两眼之后,整个材料就在你脑
子里了,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在卷子上翻来覆去的找寻,又耽搁时间又容易迷糊,效率效果双低;
二是你立马对材料
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就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条
理性把握,问题有六个,对策十条……诸如此类。
事实上这步完成后,三个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
概括起来,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
“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
第一题
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行文一定要简洁,这是基
础性的要求。
口水话是申论大忌)。
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
但,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
上卷子,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
分(我不是阅卷老师,这只是我的看法哈。
下同)。
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
比如勾画出来十二条,经比较,
有几条重合,于是成九条;
二次归纳,九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
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
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
“全
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
平时扎实的
文字训练很重要。
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
段中行文体现出层次也是可以的。
这是第一题。
举个例子,我们看2006年国考第一题:
题目:
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
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原
题材料请自行搜索)。
作答A: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
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
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评析:
该回答语言简洁准确,列述全面,单条文字概括力强,但最致命的在于没有“二次归纳”,没有注意层次性
、逻辑性和条理性,中上分怕是奢望了。
作答B:
D部长的讲话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
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D部长有深刻而
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
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如果应对及时,一般性事故就不会变
成突发事件,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
社会各阶层利益冲
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
此类事件导致
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
第二,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首先政府要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能及时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
二是要有足够的物
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
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预防力度。
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
政府应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诱因,积极行使政府公共服务
职能,同时注意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并不是政府所有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
我国现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峰期,虽然我国快速反应机制先进,但相关体制问题仍需要改进。
此回答很好体现了“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的要求,体现了考生良好的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是上佳作答。
比较一下作答A、B,作答A中第一点可以单列,第二、七、八点可以归为一点,第三、四、五、六点又可归为一点,
分别对应作答B中一、二、三点,然后加上开头结尾,答卷档次立马提升。
第二题
第二题和第三题跟第一题都有关联,而两题内部之间的关联更紧。
所以强调三题通盘考虑。
第二题一般是提对策,
第三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议论文,实际上往往是对第二部分提出对策的加强。
第二题提对策纲要,第三题详加论
述,要考虑到这点,第二题没必要也不应浓墨重彩。
第二题字
数一般限300到400,要开门见山,套话少写或根本就不写。
也不需要总结喊口号。
这些留在第三题。
对策怎么提?
有两个“往回看”:
一是往回看材料,在前面勾画的句子里找出措施对策部分,这里面一般有专家学
者和政府官员的看法,也有普通民众的观点。
都找出来。
重新编号。
数一下,八条。
再浓缩一下,同类的归类,四
条。
二是往回看第一题。
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应有什么样的解决
措施。
一条问题对着一条措施。
这样还可能发现一二条措施(这是完全可能的,材料中往往不能找到问题和对策的
百分百对应。
特别是难度相对较大的国考,材料多未经整理疏通)。
加起来就是五六条了。
有时候资料中给出的对
策并不多并不全面,这就需要从大脑库存里搬救兵。
而且,即
便有的材料给出的措施已经足够你整五六条出来,脑子里有妙点子还是可以拿出来,七八条再一综合,压缩的压缩
,扩充的扩充,第二题就解决了。
提对策是申论考试的主要部分,决定申论成败,一定要条理分明,逻辑性强,主
次有序,一条一条的列述下来。
一般来说至少要答四到五条(
我一般习惯答六到七条)。
三两条是很不好看的。
个人经验总结:
构建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监督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这几条一般来说都要有,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套用。
还要注意到有些考试要求第二题甚至第一题都要写标题,或最好是写上标题。
这就不能忽略。
有些朋友提到格式问
题,其实申论写作主要是考查考生提出对策并用一般性文体加以论述的能力,对应用性公文格式的考查并不是重点
,除了明确要求写一份向某上级部门汇报工作的报告之类,格
式不需要特别关注。
有时候第二题和第三题的对策并不完全一致,条数上也有出入,我个人觉得这是正常的,因为短短两个把钟头里,
不可能算无遗策,事先把什么都设计好。
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二题答完,笔头不断推进,感觉逐渐
出来,更深刻的想法的涌现是完全可能的。
我07年贵州省考,
第二题提的八条对策,第三题写文章浓缩到六条,其中有两条还作了加工,个人认为确是文章结构的优化。
有的朋
友“透露”说阅卷是一人负责阅一题,那么这就更不必担心因答题前后不一致而可能导致的丢分。
下面进入重点,第三题。
审题、拟题目
申论第一题一般是“归纳材料反映的问题”,第二题一般是“提出你的对策措施”,要求都说得很明确了,第三题
则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具有一定灵活性,因此审题要注意。
大多
数情况下,也是我认为最便当最稳妥最常规的做法是,以第二
题提出的对策为框架,对第二题提出的条条详加论述,敷衍成文。
但有的出题者为考察考生审题能力,会在出题语
言中加入干扰因素,你不注意的话就绕进去了。
比如07湖北省考食品安全问题,第三题“请你就材料中‘为什么各
类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在曝光之后才得到重视’出发写一篇文章
”(大意),很多考生留意到了“曝光”二字,纷纷从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新闻监督立笔,我个人感觉怕是不大符合
出题者的本意。
个人觉得,出题者的意思还是在问你,怎样综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加强源头治理,审查关
口前移,别总是等到问题出来了,媒体曝光了,大家才一窝蜂
的重视重视再重视。
因为我们揣摩申论出题者本意,还是要考察应考者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的一个综合处理能力,
否则人出了那么几大页材料,不考这,难道单单只为考你一新闻监督?
若这样的话,那这出题者就太没水平了不是
,考生一定要知道,党政机关来的都是堂堂之阵,忌讳的就是
剑走偏锋,人问问题不会斜着问,考你也不会斜着考,自然,你回答也不应给人回一偏锋剑。
也就是说,任何考试
,揣摩出题者的意思都很重要,就像我们大学里过英语四六级做阅读一样,你要揣摩考你那人究竟想考你哪一点,
这个找准了,你就别管那些似是而非的跟你绕的圈子,直接给
出他最想要的回答,就成了。
还有就是“自选角度”,照很多申论辅导书的说法,有什么提措施,讲意义,从反面看,从侧面论述,抓其一点不
及其余,以小见大……个人感觉很多说法华而不实,因为你写申论不是写高考作文,技巧什么的文采什么的独辟蹊
径什么的这些统统不管用,有害无益,不是人家的评分点。
像
我上文说的,人最想考你的是你对于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是对策,申论是申而论之,这个
之是什么,就是策,对策,申论就是策论,核心一点,怎么解决问题。
所以第三题尽管让你自选角度,其实就像面
试时候尽管对于你的着装没有硬性规定,但你的选择其实还是
只有一项:
男士西装女士套裙。
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第三题在第二题的基础上充实、发展和延伸,本身也省事儿,
因为有个现成的基础打好在那儿了,弃之不用反要另寻他途,岂非太傻?
所以以上讲的是审题和拟题目,自选角度到底选什么角度,核心就是要洞悉申论的本质,揣摩出题者的本意。
至于
拟题技巧方面,同样遵循这个原则,摒弃高考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做到标新立异夺人眼球这个惯常思维,申论评分
中没有文采这一条。
什么疑问句,比拟句,引用古典诗词名人
名言最好都不要,适得其反(这点正文行文也要注意)。
看看《人民日报》上“理论”版各地大员们的文章标题: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种陈述语气、机关表述,不
但对于标题,对于正文、对于开头结尾,也都是必须遵循的范
则。
另,像《浅谈……》、《……之我见》、《刍议……》之类标题,个人以为也是比较好的。
那么,有朋友自然会问到,摒弃文学色彩,变化的句式,引用名人诗词……,我拿什么来抓人眼球呢?
我拿什么来
与众不同、拿什么来得高分呢?
下面我就详细回答你的问题。
申论抓人眼球有它独有的一套,从骨架到血肉,从开头到结尾,表述上的粗与细,以
及如何在惯常性的论述中显出耀目的特色……
开头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这个是典型的八股。
有时由中央最新精神引出,有时引用原文引出,视情况而定。
有那么一
两句即可,不要罗罗嗦嗦,引文过长切题太慢。
行文:
表述上的由粗到细
根据以上论述,大家知道第三题的框架结构我已经布下了,那就是在第二题的对策基础上的充实、发展和延伸。
那
么对于正文行文部分,我要讲的就是如何充实、发展和延伸。
其实一句话说来,就是一个表述上由第二题的粗到第
三题的细的一个过程,怎样把骨架加上血肉。
我们讲论述要有
力,这个有力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要有切实可行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
比如讲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这个
话都会讲,但是怎么个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具体有哪些内容?
这就不见得人人都会讲。
而这,恰恰就是你这篇文章
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第二题你可以“加强立法,健全完善
法律体系”一句话点到即可,第三题你就这么干巴巴的一句就不行啊,你到不了1000字啊。
所以必须充实、延伸,
必须由粗到细。
比如,节能减排,假若谈到立法这条,第二题我们可以这么谈:
“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
,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
题。
”第三题你就这么那就不够。
当然,就这么写,也不能算错,但是千人一面,只要是个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
他都会想到健全法规体系这一条,阅卷考官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你要想抓人眼球就得比别人深一步。
比如可以接
这么一句,“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
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细则,构建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综合体系。
”
那么有了这么一句,阅卷考官就有理由认定你的论述确实是有力的,你的论述就不是清一律的空洞和粗线条,该细
的地方你是细了的。
你是又有骨头又有肉的。
再比如,谈到运用经济政策比如税收政策,很多人都会说“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实施优惠税率;
对限制发展
的行业和领域,实施高税率。
”就只是这样一个表述的话,对第二题可以的;
对第三题就不行,第三题就需要跟这
么一句(还是举节能减排的例子),“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应
按其排污量,实施累进税率的排污费征收政策,使企业形成‘超标排污不如自己治污合算’的心理预期。
当然,表述上注重延伸、注重“细”也要注意限度,不能鸡毛蒜皮零杂狗碎的什么都往上写,让考官觉得你这人婆
婆妈妈,抓不住重点,没有公务员要求的归纳综合能力和简洁表述能力。
比如07下重庆公考节约型机关,有考生在
论坛上“复盘”,谈到“要加强日常用能管理”,下面洋洋洒
洒列举措施,“每个办公室安一个电表,每个办公室安一个水表,每个办公室定量供应打印纸”……私以为这样的
表述确实失之过细,写到申论答卷上也显得不够庄重。
结尾
写申论一定要有结尾。
若最后时间紧张,在监考老师的怒目之下也要摁住卷子把这句补上:
以上七条是我对于解决
某某问题的拙见。
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结构的完整首先是形式的完整。
结尾的技巧:
归纳呀总结呀喊口号呀这些常规的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体现特色,把阅卷者的眼球
最后再抓他一把。
怎么体现特色?
首先从时政着眼。
比如写医改,眼下刚刚开过十七大,那么一定要联系“病有所医”四个字,这是扣住“医”字;
扣住“改”字就要大谈改革,要加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
开放”这些十七大最新权威表述;
如果考试是在十七大之前,
那么一定要加入625讲话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权威表述,强调深化改革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性;
最后,
所有这些要熔铸成你自己的句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或625讲话中“坚定不移
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
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这样的结尾,就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把口号喊到了实处。
(正文中能体现特色也要尽量体现,比如还是对于医改,可以这么加:
要按照十七大关于“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各
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的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证十七大报告提出的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可从地域特色着手体现特色。
比如你是参加四川或重庆省考,恰好考到新农村建设之类,最后你就可以这样结
尾(假定四川省考):
前不久,重庆市和我省成都市被中央划为国家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我省各市要抓住地近成渝经济增
长极的区位优势,更加迅捷地吸收新特区改革实践的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
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和
抓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样的结尾,鲜明地体现出考生不但关注全国时政大事,对于报考省的省情,更有重点关注,虽尚未履职而已是以
该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维在思考该省发展的具体问题。
这样的考生正是新时代机关欢迎的新青年。
其他还有一些比较灵活的点子,没有范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比如07下重庆省考,考节约型机关问题,笔
试当天正是无车日最后一天,重庆市长王鸿举带头示范坐公车上班(上午考完行测后买份当地报纸看看),倡导行
政机关人员上下班坐公交车而非单位小车,考生灵机一动完全
可以把这个写进申论(还可联系纽约市长挤地铁上班,拍拍王市长的马屁,进而拍拍重庆地方官员的马屁),既利
于环境友好,又利于节约资源,是限制公车消费、建设节约型机关的一项有力措施。
——考官阅卷时一准喜笑颜开
:
嘿,敲这位,多会说话呀!
语言表述
一篇申论的成功,除了骨架的强壮,还需要血肉的充实。
有力的论证是通过一砖一瓦的词句来体现的。
下面详细讲
讲申论表述上应注意的东西:
首先要注意表述的准确。
中国文字是很微妙和神奇的一个东东,方寸之间走马盘弓,稍不注意你就摔跤了。
一个人
对于时政关注的敏感度,对中央最新精神领会的深度,以及这个人性格的粗细程度,办事会慎重还是孟浪,都可以
通过表述上的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体现出来。
比如老早不提“
阶级”了,现在提“阶层”;
还有现在流行“规划”而“计划”这个词最好慎用。
比如现在你还在写“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在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而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阅卷考官难免不会
大皱其眉。
阅卷者大小都是点领导,平日里也经常写材料读材料,留心你这些表述已经成为生理性的膝跳反射,都
不需要过脑子。
做到表述准确除了时常关注中央政策这种基础性工夫,准备申论的时候最好上网看看“625讲话最新
表述”,“十七大报告最新权威表述”等帖子,网上还是挺
多的。
然后是表述的技巧。
这个要靠平时随时随地的搜集,积少成多,做个有心人。
比如同样一个意思,你这样说,“各个部门要加强联系和交流,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我换个说法,“各
个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对黑恶势力的强大打击合力”,前者是一般的机关行文,虽没错但也没啥味道,后者明显
高个档次,行文上的漂亮阅卷考官肯定看得出来。
再就结束语,一般都要喊口号。
众多口号中有没你欣赏的觉得最经典的?
肯定有,把它背下来,关键时候一准派上
用场。
比如我以前很欣赏这句“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现在看了十七大报告,又特别欣赏这句,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涵盖
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思想,表述上简洁健朗,干净有力,很棒!
关键时刻一准用出去!
我搜集的部分经典表述
模范遵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经济契约关系的基础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
将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促成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以市场配置资源取代权力配置资源
努力把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形成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团结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
出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冷静对待,正确认识,全面安排,妥善处理。
提升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完善审批制完善登记备案制利用好后发优势遏制扩张冲动
大力发展……产业,努力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形成……型的产业格局。
要把教育引导、利益调节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产业格局。
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强化试点的示范作用,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政策的支撑作用。
形成……的整体合力(或制度合力)
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产业延伸链,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
局。
当前很多问题的原因都可归结为“道德失范,监督乏力,制度缺位”
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交流工作机制
创新和完善各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申论 省考申论写作指导之答题技巧篇 写作 指导 答题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