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623993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53KB
毕业设计论文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文档格式.docx
《毕业设计论文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9年11月1日
目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
答辩申请书……………………………………………………3-5
正文……………………………………………………………6-17
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18
答辩过程记录表…………………………………………………19
课题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
一、课题(论文)提纲
1.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的现实意义
1.1推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1.2提高我国会计透明度
2.资产减值会计旧准则存在的问题
2.1旧会计准则与现行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内容的不够完善和较差的可操作性
2.2大量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任意操纵利润,扰乱退市机制等现象
3.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处理
3.1新会计准则引入资产组的概念
3.2新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
3.3在减值迹象判断上,新准则要求更加明确
3.4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更具实务操作指导性
3.5新准则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3.6对商誉减值的测试与处理进行了规定
4.结述语
二、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从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减值损失确认后能否转回、“资产”含义的界定、会计计量属性、减值测试规定几方面对新旧资产减值会计规范进行了比较。
三、参考文献
[1]候立新.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实务应用[M].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孙欧,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06,(02).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孙军,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的难题,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0期.
[5]罗照华,资产减值会计用应研究,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06.
[6]庄良翠,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改进与完善[J].则务与会计,2006,(6).
[7]徐爱莉,赵耀,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6,(7).
[8]任琼益,浅谈新会计准则的现实意义及影响,湖南经济学院商报,2007(8).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
000000
中文摘要:
本文从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旧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处理,主要从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减值损失确认后能否转回、“资产”含义的界定、会计计量属性、减值测试规定几方面对新旧资产减值会计规范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资产减值;
会计准则;
差异比较
0.前言
针对我国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理论与实务操作中的不足,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资产减值准则,准则明确了所有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其具体规范的范围作了进一步界定。
资产减值准则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完善,更加明确规范、更具操新颁布作性。
本文将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建议。
1.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的现实意义
新准则体系是科学、全面和完善的,既突出了会计国际协调的宏观方向,又坚持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基本原则。
更为重要的是,新准则体系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一项良好制度安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 推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准则体系建立实施后,将基本消除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作用,减少经济交流障碍,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对外企业会计准则的开放,加快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1.2提高我国会计透明度。
会计透明度包括会计准则的制订和执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信息披露与监管等,是一套全面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一个进行会计信息全面质量管理的体制。
2.资产减值会计旧准则存在的问题
2.1首先,旧会计准则与现行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内容的不够完善和较差的可操作性。
具体表现如下:
(1)现行会计制度虽然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然而,对于“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使企业在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致使企业之间也缺乏可比性。
而新的会计准则对计提时间作了明确说明,明确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对于发生了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2)为了计算确定资产减值损失,现行会计制度及旧会计准则中使用的计量基础包括:
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销售净价、市价等多个标准,在不同的准则中又各有表述,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计算现值时折现率的选取没有规定明确的标准,企业计算有关指标时难以掌握,因而可操作性差,存在较大的调节空间。
(3)现有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应按单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但是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没有销售市价,只有使用价值,单项资产一般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这导致单项资产无法确定可收回金额,实务中对于这类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可操作性不强。
四是在减值迹象判断上,与原《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相比,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也更具有操作性。
2.2我国会计实务中,大量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任意操纵利润,扰乱退市机制等现象。
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实例分析:
TCL通讯于2003年3月29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问题整改报告》的公告,公告显示了TCL通讯2000年虚增利润4,952万元的情况。
其中包括少计坏账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万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
TCL对此事件仅解释为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以及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真实等原因造成的。
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1999年TCL通讯亏损17,984万元,如果2000年继续亏损,则将被ST;
企业管理当局正是为了不被ST,才少提当年应提的资产减值准备4,392万元,这违背了会计谨慎性原则,也反映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来操纵盈余的一种情形。
(2)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进行
改革。
ST鲁银在2002年度报告中显示每股收益-1.07,亏损额高达2.65亿元。
实际上鲁银投资2002年度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24%和40%,但由于在期末对应收账款、委托贷款、对外投资等资产计提了高达1亿元资产减值准备,使得公司管理费用剧增,才是是导致公司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公司这所以这么做是基于2002年扭亏无望,通过计提资产减值进行bigbath,为来年盈利做秘密准备。
(3)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利润,粉饰业绩。
ST幸福是一个连续亏损三年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2002年4月30日起被暂停上市,2002年半年年报宣布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62.62万元,从而恢复上市,而之后的三季度却显示公司亏损1,369.85万元。
ST幸福的业绩在短短时间内何以产生如此大的变化,经分析,该公司是在2001年扭亏无望的情况,干脆多提减值准备1,812万元,进行“大洗澡”,然后在2002年半年报中冲回减值准备,才使公司扭亏为盈,得以重新恢复上市资格。
实证结果发现减值前亏损的公司存在以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亏损,另一方面是为了进行大洗澡(big
bath);
同时有较弱的证据说明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也存在以转回和计提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平滑利润,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盈余增长。
3.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规定“准则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采用了资产组的概念,并规定“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
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确定资产减值。
引入资产组是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重大举措,是对资产协同工作才产生现金流量这一事实的反映,也是真正贯彻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关键。
引进资产组也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对只需根据单项资产就可以确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主体而对只需根据单项资产就可以确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主体而对只需根据单项资产就可以确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主体而确认其资产减值准备的主体而言,通过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更为可靠、相关的信息。
新准则还引入了总部资产的概念。
总部资产是针对企业集团而言,它包括集团总部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等资产,其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样难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量,其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属于某一资产组“。
换言之,由于总部资产难以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因此企业集团不能单独对集团总部的资产进行资产减值的认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及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准则要求尽可能按照合理和一致的方法将总部资产价值分摊到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与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相结合进行减值处理;
难以合理和一致的分摊到相关资产组的,也应采用准则规定的方法进行减值测试和分配减值损失。
新准则对资产组、资产组组合及总部资产的减值处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使其更具有操作性。
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了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在适用范围上有所局限,缺乏详尽的实务指导性规定内容。
此次全面修改准则体系时则单设了一个《资产减值》准则。
新准则规定“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例如“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投资等,在扩大减值使用范围的同时,明确生物资产、存货、投资、建造合同资产和金融资产等,相关准则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新准则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
会计期末企业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既不必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必确认减值损失。
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
新准则更明确地规定了“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算”。
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利益上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必须定期进行评估、测算,以认定企业所拥有的这些资产是否存在减值。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比现行制度更具实务操作指导性。
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计算等分别作了较为详细操作指导规定。
旧准则未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提供详尽应用指南。
除此之外,新旧准则在资产可收回金额计量上存在另一个较为明显的差异,即新准则明确规定了只要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净额和资产的未来预计现金流量的现值有一项超过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要再估计另一项的金额。
对此,旧准则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新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可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先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当上述方法无法予以确定时,再以资产未来预计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
同时,新准则对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以便于实务操作资产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分别是:
资产的净额=公允价值-处置费用
(1)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以及最终处置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
(2)公式
(1)中计量属性的关键是“资产公允价值减值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确定。
新准则根据实务中的具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引入财务管理的理念,从以下几方面确定该“净额”:
公平交易中有法律约束力的销售协议价格的“净额”=销售协议价格减处置费用金额;
没有法律约束力的销售协议的:
“净额”=该资产在活跃市场中的买方出价减处置费用金额;
既没有法律约束力的销售协议,又不存在活跃市场的:
“净额”=获取的最佳信息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或结果)减处置费用金额。
其中所谓处置费用,应该包括处置资产相关的法律费用、应缴纳的各种税费、搬运费及为达到预期可销售状态的直接费用等。
公式
(2)中计量属性的关键是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使用期限、折现率的确认问题。
新准则分别作出了明确的详细的规定:
(1)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包括下列内容:
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
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
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
新准则强调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企业管理层应当以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为基础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对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包括其中。
(2)使用期限的确定。
新准则要求企业管理层应当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
(3)折现率的确定。
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利率。
新准则第17条明确规定: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该规定封死了减值冲回这一企业操纵利润主通道,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证。
减值冲回是某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段。
利用减值冲回操纵利润的方法不外乎有两种:
一是当预计当年将会出现大幅亏损时,提前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做准备,在当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下一年度冲回,从而作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的财务报表;
二是选择某一年份超大额计提减值准备,其后几年分次缓慢冲回,制造出利润稳步攀升的假象,为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服务。
在旧准则中,上述两种减值冲回的方法合法但不合理,这种合法但不合理的方法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新准则在第七章对资产减值计得的原因、程序、方法等在附注中披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必然会促使管理当局正确地运用资产减值准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与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程度密切相关,会计报表附注对资产减值计提披露越充分,会计信息使用者在阅读会计报表时,越有利于对与资产减值的相关信息作出正确地判断,这对于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当局而言,无疑多了一层压力。
新准则在计量资产可收回金额时,谨慎地引入公充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本身就是要提供真实的、公充的会计信息,以公充价值计量的资产可收回金额理所当然是最真实、最公充的。
但新准则考虑到我国国情,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审慎地运用公充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必然会促使企业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与其决策更为相关的、可靠的信息。
8号准则规定,对于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企业应每年必须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而且商誉必须分摊到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后才能据以确定是否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结合新准则这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在具体实务操作中着重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要把握一个判断资产减值的原则,即应确保资产以不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前提下进行计量。
如果资产原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该资产视为已经减值,则资产应确认减值损失。
二是计量资产减值应核查两个重要金额,即确认被核查资产的销售净价和使用价值。
三是分三个步骤评估减值:
步骤一,评估一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步骤二,确认资产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比较;
步骤三,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3.7对商誉减值的测试与处理进行了规定
新准则关于资产减值的相关信息披露更加充分。
现行制度对于资产减值的相关信息披露是通过会计报表附表中的“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实现的。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分项目反映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和年末余额。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资产减值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是当期确认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及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如提供分部信息,还应披露每个分部当期的减值损失金额;
二是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每项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和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
三是对于重大资产减值,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资产或资产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
除此之外,新准则还对商誊减值应披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新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在披露方面的重要改进,符合会计上的充分揭示原则。
这无疑增加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相关性。
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阅读会计报表附注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能够充分地了解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发生重大资产减值的原因和发生重大减值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等信息,从而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资产质量。
4.结述语
综上所述,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较原企业会计制度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由于规定了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大大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的行为,增加了企业财务透明度,但我们仍可以看到资产减值领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主观动机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如何规范地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适时改进与完善,更需要各企业能对资产减值有清醒的认识,准确把握其确认条件并综合考虑资产减值对象的范围,慎重行事。
同时,只有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加大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孙欧,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06,(02).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孙军,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的难题,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0期.
[5]罗照华,资产减值会计用应研究,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06).[6]庄良翠,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改进与完善[J].则务与会计,2006,(6).[7]徐爱莉,赵耀,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6,(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资产 减值 新旧 会计准则 比较 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