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克鲁格曼《亚洲奇迹的神话》1994年美国经济处于极低潮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23287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46KB
1994年克鲁格曼《亚洲奇迹的神话》1994年美国经济处于极低潮Word文件下载.docx
《1994年克鲁格曼《亚洲奇迹的神话》1994年美国经济处于极低潮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4年克鲁格曼《亚洲奇迹的神话》1994年美国经济处于极低潮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实上,2010年,中国GDP正好是美国的1/3.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例外的是,克鲁格曼错判了韩国新加坡这两个特例。
韩国在1998年后励精图治,快速全面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彻底市场化,2002年后突飞猛进,迅速从落后台湾10年左右到超过台湾3,5年。
克鲁格曼也没有想到新加坡能被管理得这么好。
当然,克鲁格曼没有想到,亚洲金融危机使得新加坡反倒成了很多东南亚华人和富商的资金和人身的避风港。
新加坡经济也发展得不错,算是集体主义和资本主义结合的比较好又比较特殊的地方。
新加坡全体人民的财富里,价值1000多亿美元的淡马锡占有很重的份量。
这与挪威有点类似,挪威有2,3千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于世界各地,不过投资的详细内容是对国民公布得清清楚楚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刊2000年第一期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亚洲奇迹的神话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保罗.克鲁格曼著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张曦 译 张兆杰校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一个警世寓言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曾几何时,西方一些舆论领袖发现,几个东方经济异乎寻常的增长速度不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令他们感到畏惧。
尽管那些经济和西方经济相比还穷得多,经济规模也小得多;
但是,它们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速度、它们持续地以数倍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增长的能力、它们在某些领域内挑战甚至超越欧美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大,这些看起来不仅对西方的实力,也对西方观念的支配地位提出了挑战。
那些国家的领导人并不认同我们对自由市场或不受约束的公民自由权利的信念;
他们越来越自信地宣称他们的制度更为优越:
他们的社会承认强权乃至独裁政府,为了共同的利益愿意限制个人自由,现在政府管理着国家经济,牺牲消费者的短期利益以获得长期增长,他们的社会最终能超越西方那些越来越混乱的社会。
越来越多的西方知识分子同意这个观点。
西方和东方的经济绩效差距最终成为了一个政治话题。
在一位年轻、精力充沛的新总统带领之下,民主党再次入主白宫;
新总统发誓要“振兴国家”--对于他和他身边的顾问来说,这个誓言的含义是加快美国的经济增长以迎接东方的挑战。
当然,那是60年代早期的事情了。
那位充满活力的年轻总统就是约翰&
#903;
F&
肯尼迪(JohnF.Kennedy)。
令西方人如此惊悚的技术成就是苏联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以及早期苏联在太空的领先地位;
增长迅速的东方经济是苏联和它的卫星国。
&
#8727;
&
#61472;
原文发表于《外交》杂志(11月/12月,1994)(62-78页)。
本文译自《流行的国际主义》,该书由张兆杰、张曦等翻译,由梁晶工作室策划即将出版。
34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在50年代,虽然共产主义经济的增长成为无数危言耸听的书籍和争论不休的文章的主题,一些经济学家认真地研究了这种增长的根源,描绘出一幅与当时流行的绝大多数看法截然不同的景象。
共产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并不是不可思议的。
产出的迅速增长完全可以用投入的迅速增长来解释:
就业的膨胀;
教育水平的提高;
还有,最重要的是,在物质资本上的巨大投资。
一旦把这些投入都考虑进去,产出的增长也就不足为怪了--或者,换句话说,只要仔细检查就能发现,苏联令人震惊的增长其实并不神秘。
这个经济分析有两个重要的含义。
第一,有关共产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大多数推测--包括那些流行的认为西方经济借鉴共产主义制度的某些方面就可以轻松地加速它们的经济增长的观点--都没有什么根据。
苏联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一个原因:
他们愿意储蓄,即牺牲眼前的消费来换取未来的生产。
共产主义的例子丝毫没有说明有“免费午餐”。
第二,对共产主义国家增长的经济分析暗示了它们未来的工业扩张会受到限制--换句话说,暗示着简单地用它们过去的增长速度来预测未来很可能大大高估了它们真正的前景。
通过投入扩张、而不是通过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来促进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报酬递减的约束。
苏联经济完全不可能保持前几年那样的劳动用工、平均教育水平,尤其是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
可以预见,共产主义国家的增长会放慢,而且可能是急剧放慢。
50年代华约国家的增长,与如今倍受政策智囊们注目的亚洲国家令人吃惊的增长相比,究竟有没有什么类似之处呢?
当然,从某些层次上讲,它们的差距太大了:
20世纪90年代的新加坡看起来完全不象50年代的苏联,而且新加坡的李光耀和苏联的尼基塔&
#8226;
赫鲁晓夫也没有什么相似之处,更不用说和约瑟夫&
斯大林有什么地方相象了。
但是,最近有人对太平洋周边国家的增长来源进行了经济研究,在那些能回想起关于苏联增长的讨论的人看来,这些研究结果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现在就跟那个时代一样,流行的宣传与真实的前景之间、传统认识与铁的数据之间有天壤之别,以致于合理的经济分析不仅被许多人忽视了,而且有人将研究结果发表出来的时候,也常常被认为是一派胡言而被置之度外。
应该给公众对亚洲繁荣的热情泼点冷水了。
亚洲的快速增长远不是如许多作家宣称的那样是西方的一个样板;
它未来的增长前景几乎比任何人现在想象的都要有限得多。
当然,要驳斥这样一个几乎被广泛接受的信念,必须让人们相信你说的是对的。
本文从30年前关于苏联增长的讨论中一种错误的说法开始,来说明我们可能又犯了一个老错误。
我们以前就已经犯过这种错误。
然而,这样说的问题是,现在几乎没有人还记得苏联帝国的经济绩效曾经给人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曾经是多么地令人惊恐。
所以,在讨论亚洲的增长之前,先来回顾一个重要却几乎已经完全被遗忘了的经济历史可能是很有用的。
“我们将会埋葬你们”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35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生活在一个苏联帝国已经土崩瓦解的时代,大多数人很难意识到曾几何时苏联经济是一个世界奇迹,而不是社会主义失败的代名词--那时,赫鲁晓夫用鞋子“怦怦”地敲着联合国的主席台,宣称:
“我们将会埋葬你们。
”他不是在炫耀军事,而是在炫耀经济。
因此,翻一翻《外交》之类的杂志,你会惊讶地发现,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早期,每年至少有一篇文章讨论苏联工业实力越来越强大的影响。
1957年卡尔文&
B&
胡佛(CalvinB.Hoover)&
#61489;
的一篇文章就可以说明当时的基调。
象西方的很多经济学家一样,胡佛批评苏联的官方统计数字,说它们夸大了真实的增长速度。
然而,他的结论是,苏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这种说法是完全可信的:
他们经济的增长速度“两倍于任何一个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大部分年代里的增长速度,(并且)三倍于美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他认为“集体主义的、独裁的国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可能本来就优于自由市场的民主国家,并且预言到70年代早期,苏联经济会超过美国。
在那个时候,人们并不认为这些观点有什么稀奇古怪。
相反,对苏联中央计划的一般印象是,它可能很野蛮,也可能不能很好地提供消费品,可是它能非常有效地促进工业增长。
1960年,瓦西里&
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把苏联经济形容为“在意志坚强的铁腕领袖的领导下”--他这么说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证据,他坚信自己是在表达一种人所共知的观点。
但是,许多研究苏联增长的经济学家逐渐得出了一个大相径庭的结论。
尽管他们并不否认过去苏联增长的事实,但是他们对那种增长的实质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他们的解释暗示着需要重新考虑苏联经济未来的前景。
为了理解这个新的解释,我们有必要来一段小小的插曲,讨论一下经济理论中一个看起来很深奥、实际上却很实用的概念:
增长核算。
苏联衰退的解释经济扩张代表了两个增长来源的加总,这是个同义反复。
一方面是“投入”的增长:
包括就业的增加,工人教育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本存量(机器,厂房,道路,等等)的增加。
另一方面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
这种增长可能是更好的管理或更好的经济政策的结果,但在长期,最主要的是知识积累的结果。
增长核算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计算两者的确定数量来具体化上述框架。
然后,核算就能告诉我们每种投入--比如,资本、劳动--所带来的增长是多少,效率提高又带来了多少增长。
每次谈到劳动生产率的时候,我们都是在作一个简单的增长核算;
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事实上是将整个国家的增长区分为由劳动供给__________增加带来的部分和单位工人生产的产品价值增加所带来的部分。
然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总是来源于工人效率的提高。
劳动只不过是很多投入中的一种而已;
如果工人被管理得更好,或者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技术知识,他们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36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会生产得更多,但只要他们有了更好的机器,他们也会生产得更多。
一个人用推土机来挖沟会比一个人只用铲子挖得快,但他的效率并不是更高;
他只不过有了更多的资本可以用于工作。
增长核算的目的就是获得一个综合考虑了所有可计算投入的指数,计算出国民收入相对于这个指数的增长速度--即估计所谓的“全要素生产率”2。
到目前为止,这好象是个纯粹的学术问题。
但是,一旦开始从增长核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经济增长过程的关键性的看法:
只有当单位投入的产出增加时,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才会持续增长3。
仅仅增加投入,而不提高使用这些投入的效率--即投资于更多的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一定会遇到报酬递减的问题;
靠投入驱动的增长注定是有限的。
那么,在过去150年里,今天的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是怎样持续增长的呢?
答案是技术进步带来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即单位投入的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
索洛(RobertSolow)教授在一个著名的估计中认为,美国长期人均收入的增长中,技术进步起到了80%的作用,投资增加只解释了余下的20%。
当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的经济增长时,他们用的也是增长核算这个工具。
当然,苏联的数据有些问题。
不但很难收集到可以使用的产出和投入的估计值(雷蒙德&
鲍威尔(RaymondPowell)是耶鲁大学的一位教授,他认为这个工作“怎么看都象是一次考古发掘”),而且还有哲学方面的困难。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很难用市场报酬来衡量资本投入,所以研究人员被迫用类似发展水平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报酬为基础来计算。
但是,当开始干这件工作时,研究人员很清楚他们会发现什么。
正象资本主义的增长是建立在增加投入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之上,其中效率又是人均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一样,他们也希望发现,苏联的快速增长既反映出投入的快速增加,也反映出效率的快速提高。
但是,他们却发现苏联的增长只是建立在投入的快速增加的基础之上的--传奇到此为止。
效率提高的速度非但没有出色之处,而且远远低于西方经济的速度。
实际上,某些估算表明,效率根本就没有提高4。
苏联想尽一切办法动员经济资源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斯大林时代的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计划者们把数以百万计的工人从农场迁移到城市,让数以百万计的妇女投入劳动大军,强迫数以百万计的男人延长劳动时间,实行庞大的教育计划,而且,最重要的是,把国家越来越大比例的工业产出重新用于建设新工厂。
另外,令人吃惊的是,只要把这些基本上可以衡量的投入发挥的作用考虑进去,就可以完全解释苏联的经济增长。
苏联增长最让人诧异的地方是它的一目了然。
这种一目了然有两个重要的结论。
第一,所谓“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优越”的论断原来只是一个误会而已。
要说苏联经济真有什么特别的能力,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那就是它动员资源的能力,而不是有效地使用资源的能力。
每个人都清楚,1960年时的苏联远不如美国有效率。
很奇怪的是,没有什么迹象表明这个差距正在缩小。
第二,因为投入驱动的增长本身就是一个有限的过程,苏联的增长终究会减缓。
早在苏联增长显示出减缓的迹象之前,经济学家就已经通过增长核算预见到了这个趋势。
(经济学家们倒没有预见到苏联会在一代人之后解体,不过这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了。
)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这是个很有趣的故事,也是个有用的警世寓言,它告诉我们用过去的趋__________势来天真地预测未来是多么危险。
那么,它和当今世界有关系吗?
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一群纸老虎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在亚洲近年来的成功和30年前的苏联之间,一开始很难看出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际上,可以这么说,通常一个商人去新加坡之类的地方旅行,下榻在这个城市最豪华的旅馆,他永远不会想到它们和莫斯科那些蟑螂出没的旅馆有什么相似之处。
怎么能将亚洲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和苏联为了实现工业化那种坚忍不拔的干劲相提并论呢?
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让人吃惊的相似之处。
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就象50年代的苏联一样,主要靠令人瞠目地动员资源实现了快速增长。
一旦把投入迅速增加对这些国家增长所起的作用考虑在内,就没有其他什么需要解释的了。
亚洲的增长,就象高速增长时代的苏联一样,看起来也无非是由劳动和资本这些投入的惊人增加所驱动的,而不是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的5。
我们着重来考虑一下新加坡的情况。
从1966年到1990年间,新加坡经济增长显著,年增长8.5%,三倍于美国;
人均收入以6.6%的速度增长,几乎每10年就翻一番。
这个成绩看起来是个经济奇迹。
然而,人们发现这个奇迹是靠流汗得来的,而不是靠灵感:
新加坡的增长也是靠动员资源,其程度就连斯大林也会自叹不如。
工作人口的比例从27%飙升到51%。
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也骤然提高:
在1966年,一半以上的工人根本没受过什么正式教育,而到1990年,三分之二的人完成了高中教育。
最重要的是,国家大量投资于物质资本:
投资在产出中的比例从11%上升到了超过40%。
6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就算不进行正式的增长核算,这些数字也能清楚地表明,新加坡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以前的行为转变的基础上的,这种转变是不可重复的。
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参加工作的人口比例几乎翻了一倍,不可能再翻一倍。
半文盲的劳动力被大部分拥有高中文凭的劳动力所代替;
但是从现在开始一代人之后,大多数新加坡人不可能拥有博士学位。
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衡量,40%的投资份额都已高得惊人;
70%的投资份额会显得很荒唐。
所以我们可以马上得出结论:
新加坡将来不可能再达到能与过去相媲美的增长速度。
38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不过,只有做过了扎实的计算之后,令人震惊的结果才出现:
新加坡所有的增长都可以用可计算投入的增加来解释。
根本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效率提高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光耀执政时期新加坡的增长与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增长是经济“孪生兄弟”--都是纯粹靠动员资源实现的增长。
当然,今天的新加坡比苏联任何时候--即使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巅峰时期--都要繁荣得多,因为尽管新加坡效率还很低,但是比苏联更接近于西方经济的效率。
不管怎么说,关键是新加坡的经济向来是比较有效率的;
只是以前缺乏资本和受过教育的工人。
新加坡是公认的最极端的情形。
其它增长迅速的亚洲经济没有象新加坡那样大幅提高劳动用工、急剧提高教育水平,或者提高投资比率。
但是,基本的结论是一样的:
几乎根本没有证据表明效率提高了。
金(Kim)和刘遵义(Lau)在谈及亚洲“四小龙”时认为,“不能否认亚洲的四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战后技术并没有进步的假说”。
扬(Young)则更充满诗意地写到,一旦考虑到投入的快速增长,“东亚四小龙”的生产率就“从奥林匹亚的高峰直坠到了泰萨里平原。
”TpD财聚网-专业的财经分析与趋势研究网站
这个结论与传统认识针锋相对,以至于得出这个结论的经济学家很难得到一次发言机会。
早在1982年,哈佛大学的一位研究生曹源(YuanTsao)写了一篇关于新加坡的论文,她发现没有证据表明新加坡的效率提高了。
但是,就象扬所说的那样,她的文章“被认为不可信而被忽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当金和刘遵义在1992年__________台北的一次会议上演示他们的论文时,虽然有许多人毕恭毕敬地倾听,但没有立刻产生影响。
然而,当扬在1993年欧洲经济协会举行的会议上试图证明亚洲经济增长是由投入驱动时,他碰了壁,没有人相信他。
在扬最近的论文里,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他被这种完全不顾事实、对传统认识深信不疑的态度激怒了。
他把文章的题目叫做《残酷的数字》--他的意思是,你可能不愿意相信这些,朋友,可是你不能对数字视而不见。
他以一个嘲讽的引言开始,用弗莱德(Friday)警官那种不带感情色彩、“我只要事实,夫人”式的风格&
写到:
“这是一篇相当乏味的、冗长的论文,而且我是故意这么写的。
本文没有对东亚增长做出任何新的解释,因而不会引起历史学家的兴趣,没有发现东亚增长进程后面的力量对理论有什么新的寓义,因而不会激起理论家的兴趣,也没有从东亚政府巧妙的干预中发现对政策有什么新的寓义,因而也不会引起主张实行干预政策的人的兴趣。
相反,本文只是集中全力对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产出增长、要素积累和生产率增长的历史模式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当然,他只是故意这么说而已。
他的结论削弱了大多数关于亚洲国家在未来的世界经济里、以及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的传统认识的基础。
不过&
弗莱德警官是50到60年代美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亚洲奇迹的神话 1994 克鲁 亚洲 奇迹 神话 美国经济 处于 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