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评估.docx
- 文档编号:1962176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5.05KB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评估.docx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评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评估
附件1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
实施方案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0——年三月
1•项目背景
生物多样性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丰富的优良基因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的等多方而的价值,在提供实物、工业原料、医药等来源,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控制病虫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促进生物进化和自然演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在过去20年中所有的鸟类生物群落均出现了退化现象。
两栖类和哺乳动物等类群可能比鸟类退化更严重;在高等生物类群中,约有12〜52%的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由于生境的丧失、不合理的利用与过度开发、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也十分突出,一些特有动植物和重要经济动植物的原有分布生境迅速萎缩,有的甚至彻底消失。
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估计,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为%,近危比例为%°裸子植物分别为%和%,被子植物分别为%和%,因此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己显得十分紧迫。
生物多样性评价是客观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不仅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演变过程,而且可以识别主要威胁因素,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生物多样性评价,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动态变化过程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
通过生物多样性评价,可以识别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动态变化过程'提出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适应性措施。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研究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马克平
(1994)论述了生物多样性测度指标,张峥等(1999)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曾志新等(1999)初步研究了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
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拟定了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开始在国家尺度上对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评价;2006〜2007年,在云南、广西和江西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2008年试点工作扩大到北京、江苏、LU东、湖南、青海等五省(市)。
各试点省份根据环保部提出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建立了数据库,评价了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分布,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评价指标,为全而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价积累了经验。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km左右,陆域面积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
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L1J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L1J河湖海无所不有。
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L1I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市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m,为全省最高峰。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省总面积%;平原而积占%,主要有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温黄平原、温瑞平原等;盆地主要是金衢盆地。
浙江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
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5〜18。
(2,年均降水量1100〜2000mm。
2.目标和任务和评价范
目标
针对浙江省处于生物区系南北交汇特殊的自然特点,了解、掌握浙江省的生物多样性现状、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与特征;
掌握和了解省内各县域生物多样性现状、矢键问题及其威胁因素,明确各县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点和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和建议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威胁因素,掌握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的动态变化,确定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点和方向,建立生物物种资源监测预警体系,提出具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和建议。
从整体上提高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管理能力,推动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常态化”,“正规化”建设。
评价对象和范围
2.2.1评价对象
(1)全省各县域内自然分布的陆地生态系统、河流水域水生生态系统及近海岸海洋生态系统。
(2)全省各县域内自然分布的野生动物物种资源现状、受威胁程度和尖键问题。
野生动物主要指野生高等动物,包插野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
(3)全省各县域内自然分布的野生植物物种资源现状、受威胁程度和尖键问题。
主要指维管束植物,包括野生蕨类、被子和裸子植物等。
2.2.2评价范围
全省11个设区市所辖的69个县(市、区)范围。
评价任务
(1)收集全省各县域的维管束植物物种丰富度、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物种受威胁程度等指标的数据;
(2)收集全省各县域陆地及近海岸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及结构功能的完整性;
(3)收集全省各县域动物物种丰富度、物种特有性,以及极危、濒危、易危、近危物种的受威胁程度等指标数据;
(4)整理形成以县域为单元的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标数据集,评估和分析本省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受威胁程度,提交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评价报告。
3.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内容
技术路线
按照环保部提出的项目实施方案与评价方法,结合浙江省实际,
对对全省69个县(市、区)的生物多样性禀赋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其中调查分为文献资料查阅、各设区市上报所辖县(市)、市区的生物物种数据、以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实地补充调查、以专家判定为主的物种分布区域等几种方法相结合。
技术路线见图1°
图1工作技术路线框图
工作内容
3.2.1评价单元
以全省11个设区市所辖的69个县(市、区)行政区域作为评价单元,将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或地级市的建城区合并为一个评价单元。
322调查与评价内容
(1)野生高等动物丰富度
指被评价区域内己记录的野生高等动物的物种数(若存在亚种,则以亚种为分类单位,野生高等动物的特有性和受威胁程度同此),用于表征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调查统计浙江省各县市区内己记录的野生高等动物的物种数,比较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统计范围为野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淡水鱼类。
迁徙鸟类和池I游鱼类,只要出现在本地,不论其是否在木地繁殖,均纳入统计范围。
人工生境生长家养动物不在统计范围,如鱼塘中的养殖鱼类、养殖场的动物、动物园中的动物等。
动物物种的分类依据《中国动物志》,如对《中国动物志》未记载的物种(亚种)分类地位存有异议,由项目技术组和环保部专家组协调后统一口径。
(2)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
指被评价区域内己记录的野生维管束植物的物种数(若存在亚种、变种和变型等种下单位,则以这些种下单位为分类单位,野生高等植物的特有性和受威胁程度同此),用于表征野生植物的多样性。
调查统计浙江省各县(市)、市区内已记录的野生维管束植物(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物种数,比较野生植物的多样性。
栽培的农作物、果树、花卉、蔬菜和尚未在野外建立种群的园林植物不在统计范围内。
人工种植或栽培植物不在统计范围内,例如在各类人工
林、农田、果园、菜地、植物园、种植园等种植或栽培的植物等。
植物物种的分类采用哈钦松系统,依据《中国植物志》确定分类地位,如对《中国植物志》未记载的物种(种下单位)分类地位存有异议,由项目技术组协调后统一口径。
全国野生高等植物名录由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提供。
(3)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
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指被评价区域内基于植被类型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数,用于表征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性°主要以浙江省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调查统计浙江省各县市区内基于植被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数(包括大面积的人工林和防护林),比较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性。
分类体系参照《中国植被》(吴征镒,1980)或各省的植被类型研究专著,以群系为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单位。
也可以根据《中国植被》确定的植被分类原则,按照植被专家开展的调查成果和评审意见确定我省生态系统类型名录。
(4)物种特有性
指被评价区域内中国特有的野生高等动物和野生维管束植物的相对数量,用于表征物种的特殊价值。
调查统计浙江省各县市区内中国特有的野生高等动物和野生维管束植物的种数,受威胁物种的丰富度、用于比较生态系统的特殊价
值。
中国特有物种名录由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提供。
(5)物种受威胁程度
受威胁物种是指《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版)中收录的属于极危、濒危、易危、近危的物种。
物种受威胁程度二(受威胁的野生高等动物种数/654+受威胁的野生维管束植物种数/4353)/2。
受威胁物种名录可参考:
IUCN标准ver(2001);u2006Global
SpeciesAssessment"数据库(见)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汪松、解離等编.2004•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可见)。
(6)外来物种入侵度
指被评价区域内外来入侵物种数与本地野生高等动物和野生维管束植物种数的和之比,用于表征生态系统受到外来物种干扰的程度。
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可参考徐海根等主编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
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科学出版社,2004)和《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o
数据采集与采集方法
以上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现有文献资料,但如有实地调查数据,则优先使用。
主要的文献资料包括地方性动植物志和植被志书、《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馆藏标本数据、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以及其它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内部交流材料等。
数据应以近20年来的数据为主,在没有新的数据时可以引用建国后的调查数据。
各指标数据应严格按照指标要求进行采集。
其中野生高等动植物、外来入侵物种、生态系统类型的数据采集格式见表1,2,3。
数
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外来入侵物种不在表1的统计范围内,专门用表2进行统计。
如果外来的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己在野外建立种群,并且没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可纳入表1统计范围。
2.生态系统类型按照表3进行采集,以群系为单位统计每个县的生态类型数。
3.表1,2中物种中文名和学名信息以南京所提供或推荐的高等动植物和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为准,如有异议,由项目技术组协调后统一口径。
4.对于表1,2的“物种信息”一栏的统计,如物种没有种下单位,则统计种的数量;如有种下单位,则统计种下单位的数量。
5.对于表1的“受威胁程度”一栏,根据“极危(CR)、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NT)”4个等级进行填写。
6.对于表1的“是否中国特有”一栏,如果是中国特有则填
“1”,否则填“0”或不写。
7.对于各表的分布信息,有分布填“1”,无分布则填“0”或不写。
8.城市建成区中的园林引进植物,如果在附近郊县的野外有分布,则这一引进植物作为野生物种统计;如果附近郊县的野外没有分布,则不纳入统计范围。
9.所有数据收集、整理完后,以EXCEL表形式汇总上交。
表1高等动植物数据采集表
物种信息
分布信息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受威胁程度
是否中国特有
县1
县2
县3
物种信息
分布信息
序号
中文名
学需
县1
县2
县3
1
2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生物多样性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