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基坑支护方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617173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3.57KB
地下室基坑支护方案文档格式.docx
《地下室基坑支护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基坑支护方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技术措施13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4
一、安全生产14
二、文明施工15
第八章、施工平面布置图16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拟建筑物为18~29层高楼,设地下室为一层,该工程地下室开挖深度为5.0~5.4m。
基坑周边有部分可利用空间,东侧为空地,采用大放坡开挖;
西侧部分有放坡空间,采用挂网喷射砼及锚杆进行支护,部分采用垂直开挖,采用双排搅拌桩内插钢管、锚索、锚杆及挂网喷射砼进行支护;
西南侧有少量放坡空间,采用微型钢管桩、锚杆、挂网喷射砼支护;
北侧受围墙及管线影响,需垂直开挖,采用双排搅拌桩内插钢管、锚索、锚杆及挂网喷射砼进行支护(基坑内侧边线)。
现场已“三通一平”,场地靠近道路。
本工程分两期施工,先开挖二期工程部分,开挖基坑占地面积约18000m2。
二、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场地地貌类型为冲积准平原地貌单元,场地大部分回填有0.5~3.5米左右的填土,其下部为第四系冲积土,残积土层及下伏侏罗系粉砂质泥岩。
根据钻探资料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底部处于冲积土层粉质粘土中,基坑壁主要为素填土、粘土及粉质粘土,局部有淤泥质土呈透镜体分布于场地内,本基坑周边基坑壁尚未发现。
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等类型。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及附近含水层侧向渗透补给。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于强~中风化岩中的裂隙中。
第二章、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相关图纸:
《总平面布置图》、《地下室平面布置图》、《基础平面图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2、汕头市粤东工程勘察院: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5、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CDBJ/T15-20-97)。
6、汕头市粤东工程勘察院:
合生国际新城东区二、三期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7、现场实勘情况及相似工程施工经验。
8、国家、省、地方现行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9、围护结构平面布置满足地下室边墙外界尺寸及基础承台施工净空1m的要求。
10、由于先施工二期,二期与三期间的边坡采用东侧4-4剖面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第三章、施工组织
一、施工准备
1、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一切工作由项目经理部负责主持和召集。
2、由项目经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负责召集各有关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统筹部署和实施本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工作。
3、开工前办好有关施工手续,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并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对参与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明确各人的分工负责和岗位责任,落实责任到人。
4、要求甲方在开工前三天做好场地的“三通一平”,排除施工路线上的地下障碍物,拆除对施工机具移动有影响的空中电缆线。
5、开工前对机具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预备足够零配件。
二、技术准备
1、组织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及时解决图纸中所存在的各项技术问题。
2、熟悉图纸,熟悉和学习有关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施工技术资料准备,熟悉施工现场环境,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和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案,并上报甲方代表、现场监理部审批。
3、根据质量目标,结合公司的质量管理要求,编制本工程的质量计划。
三、生产准备
1、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开工,会同甲方代表及监理单位按图纸设计要求放出平面轴线和高程,待确认后,放出平面控制线和高程控制点。
2、计划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立临时供电、供水系统,并调试完毕。
3、在现场搭设办公室和工人临时宿舍仓库等临时设施。
其中:
简易钢结构的办公室和工人宿舍120m2,混合结构的材料机具仓库300m2,位于距离北面路边约一公里。
4、现场电力电源位于东北角,由于施工场地范围大,工作作业面与电力电源距离最远约200m,需要150m2电览线200m、80m2电览线150m将电源接至现场。
5、供水点位于西北角,需要50mm胶管200m将用水接至现场。
四、人员组织
施工人员组织计划表
项目
岗位名称
人数
工作范围
管
理
项目经理
1
全面负责、日常事务处理
技术负责
主管技术及资料
施工负责
质量控制及安全生产
质检员
质量监督与检查
安全员
施工安全监督与检查
施工员
2
全面管理现场施工工作
资料员
资料整理及管理
材料员
材料采购管理
水电工
水电安装及维护
电焊工
钢筋焊接
其他班组
20
施工
项目管理架构图
水电工工
五、设备准备
主要配电设备计划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水泥浆搅拌桩机
PH-5
台
依据现场实际
情况适当调整
注浆机
BM150
3
砼喷射机
PZ-5A
4
锚杆机
30型
5
钢筋切断机
GQ40-1
6
钢筋调直机
2.0T
7
电焊机
BX-160
8
空气压缩机
VF-13/7
9
砂轮切割机
J3G-T400
10
地质钻机
100型
用开锚索施工
11
潜水泵
QY-7
用抽水
12
千斤顶和油泵
套
用于锚索张拉施工
六、工程量、计划工期和质量目标
1、工程量
分项工程名称
搅拌桩
m
12710
含三期
微型注浆钢管桩
1704
3束锚索
1116
Φ25锚杆
5102
含三期
注浆管锚
390
Φ18土钉
579
挂网喷射砼
m2
8310
槽钢腰梁
186
护栏
600
排水沟
1150
2、计划工期和质量目标
计划工期90天,质量目标为合格。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
一、双排搅拌桩支护施工流程
①双排搅拌桩施工→②微型注浆管钢材施工→③第一层土方开挖→④压顶施工→⑤锚索施工→⑥腰梁→⑦预应力张拉→⑧喷砼→⑨重复3-8至基坑达到设计坑底标高。
二、集水井及排水沟
坑顶、坡底设置300×
500的明沟(东侧为400×
500),明沟底采用100厚C15砼,侧采用M5水泥砂浆砌240砖墙,内抹1:
2.5水泥砂浆砌;
坑底间隔30—40m设置集水井,集水井底采用120厚C15砼,侧采用M5水泥砂浆砌370砖墙,内抹1:
排除基坑内的地下水,同时能满足地下室降水的设计要求。
排水沟沟底坡度0.3%,以利于集水向集水井内汇集。
排至北面进行三级沉砂池过滤后接入市政管网。
三、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单位出入口必须设置冲洗池,装载车出土时车辆必须冲洗干净然后才能上路。
1、土方开挖顺序:
基坑支护施工与土方开挖有密切关系,开挖土方应按照设计分层分段开挖,分层厚度根据支护层数,分段长度约20~25m。
2、开挖工艺
(1)基坑开挖前后,在坡顶挖排水沟,并始终保证外排顺畅,沟内无积水;
(2)边区土方分三层开挖到坑底,第一层开挖至第一道锚杆下50cm,第二层开挖至锚索支护面下50cm,第三层开挖至基坑底。
底根据施工能力及土质条件确定开挖工作面长度;
(3)周边区的土方开挖要服从支护施工组指挥,不得强行开挖,挖斗严禁碰撞支护结构,开挖到位严禁超挖,以免影响支护施工和基坑稳定;
(4)基坑土方开挖时,装载车行走路线应填入碎砖等材料加固路基,以便运土顺利进行;
(5)对局部开挖不到的地方、坑壁留约50~10mm左右土体和距基坑底200mm厚土层采用人工辅助挖土整平。
(6)装载土方车辆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出入口进出,严禁随便出入其它支护区段。
四、搅拌桩施工
1、双排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就位(指定桩位、对中)→制备水泥浆→喷浆下沉→提升喷浆搅拌→沉钻喷浆复搅→重复提升喷浆搅拌→移位重复进行上述步聚。
2、双排搅拌桩杆施工参数
(1)搅拌桩直径为0.55m,桩间距0.45,采用四喷四搅施工工艺。
(2)搅拌桩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3)桩位允许偏差为50mm,桩径允许1%。
(4)搅拌桩水泥掺入比为15%。
(5)相邻桩施工间隔不宜超过24小时。
(6)搅拌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3、施工技术措施及有关要求
进行放线后即布搅拌桩桩位,其技术措施有关要求加下:
(1)放桩位后,预搅下沉;
(2)喷浆搅拌和提升,喷浆搅拌和提升速度<0.8m/min;
(3)重复下沉;
(4)重复喷浆搅拌和提升,喷浆搅拌和提升速度<0.8m/min;
(5)泵口压力应保持0.4~0.6MPa,防止压力过高或过低;
(6)喷浆搅拌和提升速度的误差不得≯0.1m/min。
4、双排搅拌桩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场地应予平整,必须清除地上和地下一切障碍物。
明沟、暗塘及场地低洼时,应抽水和清淤,分层夯实回填粘性土料,不得回填杂土或生活垃圾。
开机前必须调试,检查桩机运转和输料管理畅通情况。
(2)根据实际施工经验,搅拌桩在施工到顶端0.3m—0.5m范围时,因上覆土压力较小,搅拌质量较差。
因此,要适当增加搅拌、喷浆次数以改善其强度。
(3)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8%,桩位布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4%。
(4)施工前应确定搅拌机械的灰浆泵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头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
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成桩试验,确定搅拌桩的配比等各项参数和施工工艺。
宜用流量泵控制输浆速度,使注浆泵出口压力保持在0.4~0.6MPa,并应使搅拌提升速度与输浆速度同步。
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
(5)为保证桩端施工质量,当浆液到达出浆口后,应喷浆座底30s,使浆液完全到达桩端。
(6)预计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较硬土层下沉太慢时,方可适量冲水,但应考虑冲水对桩身强度的影响。
(7)可通过复喷的方法达到桩身强度为变参数的目的。
搅拌次数以2喷2搅或4喷4搅为宜(具体次数按设计要求或现场试验确定),且最后一次提升搅拌宜采用慢速提升。
当喷浆口到达桩顶标高时,宜停止提升,搅拌数秒。
(8)施工时因故停浆,宜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米,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提升。
若停机超过3小时为防止浆液硬结堵管,宜先拆卸输浆管路,妥为清洗。
(9)壁状加固时,桩与桩的搭接时间不应大于24小时,如因特殊原因超过上述时间,应对最后一根桩先进行空钻留出榫头,以便下一批桩搭接;
如间隔时间太长,与第二根桩无法搭接,应在设计和建设单位认可后,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处理。
(10)搅拌头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每一个搅拌桩施工现场在正式搅拌桩施工前,有条件时应搅拌施工工艺试验,养护一段时间后进行开挖观察,最后确定施工配比等各项参数和施工工艺。
五、微型注浆钢管桩施工
微型注浆钢管桩桩长为6m,桩间距1m,桩径0.15m,钢管采用140mm,壁厚6mm,孔内灌注M20纯水泥浆。
六、锚索施工
1、锚索施工参照《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2、采钻机或锚杆机成孔,锚索采用3根1860MPa15.2mmφ5)钢绞线,设计抗拔力为200KN,成孔直径不小于130mm,锚索布设于桩间,间距3m。
3、锚索制作时,应按规范要求安放套管隔离架、波形管、注浆管和排气管等。
4、锚索要仔细清除其表面的污、锈斑,严格按尺寸下料。
5、灌浆采用P.C42.5净水泥浆,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4—0.45纯水泥浆,由于工期特别紧张时,可在浆液中可掺加0.3‰~0.5‰XF-Ⅰ型早强剂(占水泥重量),首次注浆压力为0.1—0.4MPa,二次注浆压力1-1.5MPa。
6、锚索注浆完毕后,需按设计图纸施工腰梁。
7、锚索外端与腰梁交接处需隔离,过渡管采用内径φ70,壁厚6—8mm建筑塑料管。
8、浆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70%后,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锚索正式张拉前,应取20%的设计荷截,对其进行试验性预张拉,使其各部位接触紧密,从而消除由于软粘土的作用所引起的土体蠕变。
锁定后48小时,若发现预应力损失较大时,应进行补偿张拉。
七、锚杆施工
1、锚杆钻孔孔径为130mm,锚杆倾斜角15-20°
,拉杆采用Φ25螺纹钢筋。
2、注浆采用32.5R水泥,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4—0.45纯水泥浆,在浆液中可掺加0.3‰~0.5‰XF-Ⅰ型早强剂(占水泥重量)。
3、水泥浆泥浆强度达到70%以上才允许张拉。
八、喷砼施工
1、施工参数
(1)网筋:
用φ6编制@200×
200mm钢筋网,挂网时应检查钢筋是否平直。
(2)喷射砼采用P.C32.5R水泥、干净的中砂、坚硬的碎石(粒径5—10mm)按1:
2:
2(重量比)的比例现场人工干拌配制,用水量边施喷边调整,以保证喷射砼不流淌为标准。
喷射前,每隔2m插一根刻有尺寸标记以控制喷射砼厚度的小竹片。
(3)喷射砼:
初喷砼40mm护面,挂网用打入土层中钢筋头(200mm)垫高钢筋网,使之距离土面50mm左右;
喷砼第二层砼面层。
应下而上喷时,喷射厚度平均值不小于60mm;
控制用水量,保持砼表面呈湿润光泽,注意尽量使砼表层平整;
喷砼的回弹率直控制<15%。
若回弹率大,应降低风压机风压。
(4)喷砼后12小时即浇水进行坡面砼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3天。
2、施工技术措施及有关要求
(1)混合料搅拌时间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采用人工搅拌时,搅拌次数不得少于三次;
②混合料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2)混合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应严防雨淋、滴水及大块石等杂物混入,装入喷射机前应过筛。
(3)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不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
(4)喷射施工现场,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①检查开挖断面尺寸,并清理开挖面;
②处理好光滑岩面,拆除障碍物,必要时,应安设工作台;
③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对遇水易潮解、泥化的岩层,则应用高压风机清扫受喷面;
④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在有地下水的部位设置临时泄水管;
⑤喷射机司机与喷射手不能直接联系时,应配备联络装置;
⑥作业区应有良好的通道和足够的照明装置。
(5)喷射作业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
(6)喷射机司机的操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作业开始时,应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
结束时,应待料喷完后再关风;
②向喷射机供料应连续均匀;
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内应保持足够的存料;
③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应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在0.1MPa左右;
④喷射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射时,必须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
(7)喷射手的操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喷射手应经常保持喷头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②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宜保持0.6~1.0mm的距离;
③喷射时,喷射手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喷射砼终凝2h后,应时喷水养护5-7h。
九、基坑安全防护
基坑边及施坡平台上设置护栏,护栏竖向采用φ48钢管打入基坑壁中固定,钢管高1200间距1500,其上、下和中间横向焊接三根∅18钢筋,并用密眼尼龙纱网进行绑扎,以确保安全。
十、基坑坡身、坡面、坡底排截水
1、要做好地面和基坑内的排水工作,严防地面污水进入基坑。
2、基坑开挖前,应完成地面排水系统。
基坑开挖中,要保持地面排水系统的完善,不得让地面水流入基坑。
3、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保证支护的正常施工,设置临时排水,及时将基坑内的渗水送往地面排水系统。
4、防止支护积水,坡身按水平4m垂直2m的间距布设泄水孔,泄水孔深度为0.5m,孔径为60mm,采用∅48硬塑料管或PVC管进行埋设,孔里面充填碎石或砂砾,排水管用土工网或密眼铁丝网作为滤网。
5、基坑开挖到设计深度后要作好护脚和基坑底面的排水沟、集水井。
使用抽水机将集水井内集水抽至沉淀池,沉淀池与集水井之间使用1寸PVC管连接。
6、排水沟和集水井距离坑壁不少于0.3米;
7、为防止水沟的流水渗入土体内,影响坑壁的稳定,沟内壁的稳定,沟内壁需要用20mm厚的水泥沙浆抹面。
8、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米左右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的断面尺寸0.80*1.20米,沟底坡度0.3%,基坑底面不得有积水凹坑。
9、基坑顶部四周做地面硬化处理至少3米,护面应坡向排水沟,收集的雨水和施工废水等,应能顺畅排往附近声调排水管网。
第五章、基坑监测
一、监测内容
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监测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基坑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
采用全站仪及水准仪进行观测。
2、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沿基坑周边布设测斜孔,采用测斜仪进行观测。
3、地下水位监测;
在基坑边设置水位观测井。
4、周围建筑物水平位移、沉降、裂缝、倾斜监测。
5、地下管线、基坑渗漏水等观测。
二、报警值
1、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
控制值为水平位移16mm,报警值为12mm;
沉降为12mm,报警值为9mm;
2、周边建筑沉降:
控制值为12mm,报警值为9mm;
3、基坑外水位:
基坑开挖引起坑外水位下降不宜超过2000mm,且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00mm。
三、施工监测
1、在基坑支护施工期间,在有专业监测单位对基坑变形观测的同时,安排专人对基坑进行重点监测并巡视,按设计要求和监测方案布基坑边坡变形观测点、测斜孔、水位观测井的观测点。
2、在基坑开挖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变形监测要求及控制指标,对基坑顶部位移和沉降、周边建筑物沉降以及支护桩内做好监测。
监测精度要达到±
1mm。
雨天和位移值较大时,加大监测密度,超出预警值时,及时向相关单位反映,迅速拟订应急方案,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发生。
3、安排专人对基坑进行重点监测并巡视,对监测结果要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人员,以便研究对策。
雨天或位移值超过预警值时,安排专人专岗查看基坑四周和顶部有无雨水冲刷的孔洞和顶部裂缝,迅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封堵,通知相关人员禁止在坑内施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协同设计、施工人员对监测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进一步指导下一步的施工。
4、除雨天安排专人专岗24小时值班巡查外,如果在土方开挖进程中发现基坑变形出现不稳定和发展势头十分明显时,应采取积极措施,对坡顶进行卸载处理,或及时回填土方至坡角反压,迅速通知监理和甲方下达停工令,快速撤出施工人员,积极和设计沟通,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应急措施
当监测项目超过其报警值时,必须迅速停止开挖,并立即通知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对支护方案进行修改,待加固处理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开挖。
1迅速撤出施工人员和加强施工监测密度,安排专人专岗进行监测,积极和监测单位互相交流测量成果,给设计单位提供准确的信息。
2迅速原位回填,保证变形值不再增大;
坡顶卸载,坡脚反压土堆或砂包;
会同甲方、设计方及监理方,修改方案,进行加固。
3心要时补设预应力锚杆,约束位移数值的发展。
4在地面有裂缝时,及时用水灰比0.5纯水泥浆封堵,下雨天,可适当添加点速凝剂。
五、监测时限及次数
所有观测点、测试元件和设备的安装埋设均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并测试各项目的初始值。
1、监测时限为基坑开挖之前至地下室结构物达±
00且回填土完成时终止。
2、基坑监测的频率要随开挖深度和变化情况作调整,开始施工时,约三天观测一次。
当基坑开挖深度小于5m时,每两天监测一次,以后监测增加至每天一次,基坑开挖完成以后一般每天测量一次,当基坑边坡位移出现突变量,增加到一天两次甚至两小时观测一次。
当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警戒值)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
遇大雨、暴雨时,雨后要及时观测。
基坑支护工程竣工后至竣工后一周内,每天观测一次,半个月内,约三天观测一次。
竣工半个月后每周观测一次,竣工一个月后每半月观测一次直到竣工六个月为止。
由于工地现场施工情况不尽相同,具体测量次数、测量时间可根据业主要求及现场施工进度、实测结果等情况作相应调整。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一、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以质量为核心的生产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质量监督、复核复查制度。
2、开工前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一次质量意识教育,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程进行施工。
3、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使用的水泥等应有厂家的检验合格证:
原材料进入现场必须按有关规定抽样送检,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使用。
4、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要有专人负责,确保机械能正常运转、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二、技术措施
1、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工前认真阅读、熟悉设计图纸和要求,作好图纸会审,领会设计意图。
2、开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全体施工人员作一次技术交底,进行质量培训,使施工人员真正能明白质量的重要性,了解设计意图,掌握质量关键环节。
3、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各项技术质量指标要控制在规程允许范围内。
4、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技术交底和质量检查工作。
5、严格控制进杨材料的质量,加强对进场原材料的保护,进场原材料分类堆码整齐,特殊材料进行专人专门库房保管。
6、质检员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检查每一道工序;
上道工序不合格,未经整改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严格按监测方案进行监测。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一、安全生产
1、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在日常工作的首位,定期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施工现场主要部位作业点、危险区和主要通道口设安全生产标识或警示牌、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技术参数牌。
3、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随同施工组织设计,向参加施工的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
每个单项工程开始前,重复交待单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
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开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向全体施工员进行交底,班组长每天向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
4、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各生产班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室 基坑 支护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