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创新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10305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38.27KB
货币银行学创新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货币银行学创新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创新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优点:
1、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通过银行间并购,可以撤消大量重复的网点机构,精简人员,共享资源,变外部竞争为内部竞争,使赢利水平发生质的变化。
2、规模扩大将减少因金融开放导致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首先,安全性将相对提高。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收益、信誉等所有经营发展免受损失的可靠性程度,一般与规模成正比。
银行并购之后,规模扩大、存款来源增多、融资渠道拓宽、资本充足率提高,而信用等级也随之相应提高。
其次,流动性将相对增强。
一方面,并购后银行资产规模扩大,变现能力增强;
另一方面,并购后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客户资源进一步丰富,筹资渠道增多,经营成本下降,更有利于拓展新的客户群体,获得新的资金来源。
3、实行混业经营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银行、保险资金混入,增加证券市场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引发国际融资手段的进一步证券化,另一方面也将更有力地推动证券市场朝着国际化目标迅猛发展。
这些都是金融业繁荣壮大的积极因素,也是提高本国证券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我国银行业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相比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我国银行业主要利润来源仍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由于呆、坏账比例较高,使银行不得不提高对贷款人的要求,因此中小企业普遍贷款困难,银行也缺乏贷款营销的积极性,从而又制约了银行的发展。
而发达国家银行业相当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于中间业务,这就使呆、坏账比例大大降低,银行也不用停留在争夺居民小额储户的低水平竞争层次上了。
发展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有利于拓展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以外的中间业务。
2、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公开市场业务的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是什么,分析它为何是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的原因(分析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特点和优点),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需要具备的条件?
分析怎样运用公开市场业务?
(它的内容,央行对此项政策工具的运用,发挥的金融条件)
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
近年来我国对公开市场业务的运用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更多的实际应用没有具体的数据,你们可以自己去看优点和特点(书上只有特点,XX的优点和书上的特点是一个意思P429)
(1)调节信贷规模的主动权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
对有价证券的数额、买卖证券的种类、数额和时间等,中央银行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因此较能精确的控制其证券持有量和银行储备量;
(2)该政策工具运用起来灵活方便。
调节的数量要大可大,要小也可小;
其调节方向也比较容易改变,当发现公开购买过多从而货币供应增长过快时,它可以立即通过公开出售来改变调节方向;
(3)公开市场业务的运用速度快,不会有行政上的延误。
当中央银行决定要改变银行储备和基础货币时,它只需要向证券交易商发出购买或发出出售指令,交易就可以立即得到执行。
操作应用具备的条件(P430)
中央银行要有强大的、能够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
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政策有弹性操作权力,对买卖证券的种类、数量、时间都不应严格限制;
应有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机制;
证券的种类和数量要适当;
信用制度发达。
如何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我觉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针对中国公开市场业务现状的几点建议1、加大国债发行规模,优化围债结构2、发展和完善国债市场。
3、积极推进票据贴现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及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使人民银行能通过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及时掌握资金韵供求状况,并保证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通过货币市场迅速传导到各地金融机构、企业及家庭。
4、完善市场机制。
因为中国目前商业银行占绝对的垄断地位,这是极其不利于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运行的。
建立统一的金融同业债券市场,沟通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的联系将会在打破市场分割局面,建立统一的金融同业债券市场的基础上有利地提升市场流动性。
5、加强法制建设.改革监管体制,改善金融生态的法制环境。
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提高公开市场业务运行的效率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我认为是它的运用)
3、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于我国设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的意义
设立背景:
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
温州发展存在着“两多两难”现象,即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小微企业多、但融资难,引发了民间借贷问题。
21世纪10年代初,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2011年10月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温州调研期间,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温州设立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想法,希望将民间金融纳入监管轨道、降低风险,引导隐藏在“地下”的数千亿民资早日实现“阳光化”。
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对温州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改革任务:
2012年3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
(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
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
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
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
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
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
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
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
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
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十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十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
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意义
(1)引导民间资本合理的流动,可以将温州庞大的民间资本在阳光下公开的运作,可以有效的打击地下钱庄等非法集资的现象。
(2)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在金融改革之前,中小企业是很难从国有商业银行贷到款的,而地下钱庄的高利贷融资成本又很高,非法向民间集资又是违法的,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资金紧张的时候寸步难行,甚至破产。
(3)为民间资本找到一条出路,在金融改革之前,民间资本可投资的渠道非常有限。
所以那些民间资本开始疯狂的投机,炒楼,炒股,放高利贷等等,这造成了国民经济不稳定。
改革以后民间资本可以合法的从事金融业务,而金融业务可以容纳的资金量又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为民间资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出路。
(4)一定程度上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加剧竞争必然导致的就是贷款利率的下降以及存款利率的上升(前提是利率市场化),即便不能影响到利率,那么至少也可以使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隐性成本大大降低。
(比如说之前找商业银行贷款要请相关负责人吃饭、送礼等等)。
竞争压力下,银行的服务水平也将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5)完善金融管理体制,为实体经济的高速增长服务。
影响: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金融改革的现实要求与银行经营的总行一体化的体制、运行机制、内控机制观念、规范管理等发生碰撞。
由于温州的各金融机构大部分是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其全国统一的经营模式、管理体制与区域性改革的现实需求将产生矛盾。
传统的追求规模最大,扩大市场份额,存款资金来源决定资产运用与利率市场化的矛盾,传统的以存贷利差为主,将转变为收入的多元化。
管理的规范化与业务发展、产品创新的矛盾、传统的风险防范、追求风险最小化的决策思维方式与动态的注重业务合作的风险决策思维方式的变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资金价格市场化,从而真正把银行推向市场,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目标、激励考核机制、经营方式和成本、风险控制机制、信贷运行机制等将产生巨大影响。
2.金融改革实施后,同业竞争加剧。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生存空间缩小。
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资金实力雄厚,网点多,网络、结算手段先进,融资手段齐全等优势。
客户广泛、储蓄存款多、中间业务收入多,风险责任、盈亏预算硬性约束少,可取得局部地区、阶段性的绝对优势。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率先实行存款利率浮动,资金向农村信用社回流,向县域逆向回流。
如何拓展生存空间,是摆在面前的残酷而严峻的现实问题。
3.金融改革实施一年来,银行对企业的授信和产品定价经历了无序竞争和理性回归的过程,风险管理和定价机制面临考验。
4.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加快,理财产品对传统业务冲击较大。
商业银行因地制宜推广自然人生产经营性贷款,简化信贷审批手续,扩大贷款抵押范围,提供土地使用权质押、土地按揭、品牌抵押、仓单质押、保兑仓、商标质押等方式的贷款,试行/三包一挂钩、小额贷款营销激励机制和/五要素管理法等信贷管理方式。
普遍推广个人外汇买卖、外汇理财品种、离岸业务以及外贸出口企业非信用证项下打包贷款结汇业务等。
特别是外汇理财如/汇得盈产品和外汇贷款创新,出现了初步试行外汇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外汇资金来源剧减,外汇贷款需求扩大,外汇存贷款利差缩小,外汇经算、汇兑收益、理财收益大幅上升,占比大幅提高的情况。
5.人才竞争更加剧烈,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人才激励,特别是对中层业务骨干、专业人才的激励和淘汰方面逐步趋同。
国有银行加大精简人员、优化机构的力度,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对股份制银行的人才激励、吸引机制是很大的挑战。
温州金融实验区对我国金融市带来的影响
首先,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将是我国具有针对性改革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勇于面对自己问题的一个新突破和新创举。
这一政策对温州是一个“亡羊补牢”的积极迹象和信心恢复以及改革进展的突破,对全国也是一个积极的示范和政策影响。
虽然这一举措未来效果未知,甚至难以预料,未来还需时间和流程拭目以待,但这毕竟是我们国家改革敢于直面问题的一次行动,尤其是向国际社会表明我国金融开放和改革的立场与态度。
尤其在当前我国内部金融情绪极其混乱,外部金融极其复杂的环境下,这样的对策有利于我们主动改革,理性梳理和规范我们的思路和行为,尤其是对具体问题个案性处理是一个准确定位的判断,其积极进步和务实探索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任务之一引起关注和社会反响就在于:
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这对于当前我国极端性情绪梳理以及冲动性过激行为理性是一个积极的推进和刺激,无论对我国投资者,或对外部投资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自从2011年我国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以来,我国居民财富的富裕和剩余越来越明显,海外对我国金融财富的关注愈加敏感和格外关切,其中包括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数据、外汇储备数据以及个人金融资产的数据,都是国际投资者关切的焦点。
然而,我国财富富裕与技术专业不对称的特点十分突出,国际上有时十分期待我们的规模,有时又紧张于我们的不规范和不理性,进而对我国财富金融资产处于期待与恐慌的矛盾状态。
因此,我国政府对温州问题的对策表明,我们既有内部不足的缺失性,也有外部高端专业性与我国低端的鲜明对照。
温州财富发达程度与技巧不成熟性凸显困惑与压力,投机方式的失策和失控较突出的原因就在于对策、机制与专业不足,进而我国政府此时推进温州地区金融市场化、规范化是一个很务实和有效的方式,也是逐渐解除外部对我国金融不规范的一个方法,更切合于温州和全国的实际状况,时机十分适宜,判断十分准确。
尽管我们目前并不知晓其未来结果,但是这种方式务实性和全面化已经为温州的未来创造了一个好的平台和机遇。
尤其是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是一个积极的推进和帮助,国际市场将会积极关注与十分认真对待我国的投资变化和发展态势,更加欢迎与关切我国个人境外投资的方向与数量。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局限性和困惑性突出,打开个人投资的对外渠道,建立便捷的投资方式与渠道无疑是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加快,尤其是对个人投资专业和技术的积极促进和帮助,我国金融多元化的国内外组合必将促成我国资本市场开放速度和进展效果,更加有利于未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全面开放,以居民个人投资的成熟和专业促进我国整体金融文化和素质的提高。
尽管我国的改革方式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方式,但这对此时的温州情绪和思路具有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是一个时机和方法十分准确的选择,更具有全国性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尤其是当前市场情绪较为低迷和悲观,投资方向迷失和困惑,我国政府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对策是一场及时雨,有利于化解温州的负面压力,也为温州投资,尤其是个人投资打开出路,必将对温州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思路和新的机遇。
其次,面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微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瓶颈与困境,包括我国中小企业的不景气和僵局,我国政策方案中提出符合条件的贷款公司可以改制为村镇银行,适宜可否拭目以待。
这种对策也是面对我国金融问题或缺失而为的举措,但无论时机或条件都不够恰当,并不利于解决问题和消化矛盾。
一方面是我国现行的村镇银行并没有准确定位,盲目的模仿模式,缺少特色的经营理念和流程,尤其是低效率,并不见得是一个成功的模式,这种模式依然在进行之中、摸索状态以及成长过程中。
此时贷款公司扩张或改制为村镇银行并不适宜,不仅不利于尚未定型的村镇银行的发展,并且会进一步错乱村镇银行的品行和定位,并不是一个积极的对策,相反是一种极端或错误的实施,不对症问题本身,并且有将问题继续恶化的可能,值得警惕风险是关键,扩张太急躁和膨胀。
另一方面我国金融状况处于精细化和专业化阶段,我们当前并不急于扩张和扩展金融规模和板块,而是急需健全和完善金融机构的模式和效率。
想想我们的股市回报率不理想,我们房地产投资不规范和超前,我们外汇储备规模最大,但外汇市场最小等等,我们需要的精细化、精品化和专业、技术以及经验的学习、实践和发挥阶段,不是扩张和推广时期。
我们的金融机构和银行发展需要准确定位我国经济特色的需要,尤其是村镇银行对接农业和农村版块的实际,村镇银行的业务特色和流程应该有别于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其灵活性和务实性提出的要求会更高,并不能简单套用城市银行板块的模式。
但是我们目前缺少这种模式效率的创新,简单化十分突出,这不对症农业和农村实际需求,村镇银行的发展依然面临定位,尤其是创新我国农业改革和农村发展的有效村镇银行功能。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尤其是在我国经济金融非常时期,我们需要准确定义我们发展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
作为经济发展快速时期的金融阶段,我们当务之急是健全金融的专业、技术和品质含量,并不是简单急躁的搬抄别人的模式或简单接受别人的产品,这不仅不会有收益,反之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风险。
实践的过程与经历已经证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善于总结教训,认真、理性面对自己的实际,加紧基础市场和基本技术的积累和成熟,打造我国金融保驾护航经济的新阶段和新模式。
4、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一、相同点:
1两者都是在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的基础上发展的,都一定程度上根据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加以研究,最后形成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2都认为货币需求量与收入与利率相关。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在形式上反映了凯恩斯的影响。
3两者的理论都有鲜明的特色,都是一种创新,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很大的贡献;
但两者也存在不足,受到挑战。
二:
差别:
(1)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而弗里德曼则强调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2)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
凯恩斯认为,利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最终必然影响货币需求量。
而弗里德曼则强调恒常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3)由于上述的分歧,导致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上发生分歧,凯恩斯认为应是利率,而货币主义则坚持认为是货币供应量。
。
(4)凯恩斯把货币需求的动机分为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性动机,并由此提出了“流动性陷阱”假说。
弗里德曼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从而将货币理论纳入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摈弃了古典学派视货币为纯交易工具的狭隘观念。
5、结合货币政策工具,谈谈作为央行“三大法宝”之一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在国外(欧美)几乎不采用了,而我国却频频使用的原因。
⑴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主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⑵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是为保证商业银行对客户清偿力而设,其后增加了资金清算功能,并逐步发展成为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自1984年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频频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现已经成为我国央行调控经济的“三大法宝”之一。
在国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已普遍“淡出”,为什么我国还频繁使用呢?
⑶我国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和我国的国情有很大的关系。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在保持利率和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尽早尽量收缩流动性,实现“稳经济增长、防金融风险、破房产泡沫”等多重目标,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成为最佳调控政策选择。
这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决定的:
1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较为有效。
美国、日本等国家金融创新的突飞猛进和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技术的不断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发挥效力的“土壤”基本丧失。
而在我国存在着存款类金融机构占金融机构比重很高;
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低;
货币乘数处于较高水平这样的情况,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在我国更为有效。
2当前金融体制下单纯收缩流动性,存款准备金政策更具优势。
当前前,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金融体系尚不完善,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实行结售汇制度,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具有“新兴+转轨”特征,决定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较其他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更具优势。
3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诸多突出矛盾,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最佳选择。
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
经济过热风险、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潜在通胀压力增加。
鉴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在不提高利率、不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基础上,通过回收基础货币和降低货币乘数,快速有效紧缩市场流动性,减少对贷款依存度较高的房地产开发与投机,降低潜在通胀压力,稳定经济增长,较好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因此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是很有必要的。
6、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决定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模型M=mB,表明货币供给是由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连个基本变量决定的。
(一)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因其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称为高能货币。
在货币经济分析中,一般将基础货币定义为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成正比,即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减少。
基础货币影响因素可以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入手:
1.中央银行对银行债权。
变现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支持,包括票据再贴现以及再贷款。
中央银行投放再贷款和增加再贴现,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反之,收回再贴现和再贷款是基础货币减少。
2.对政府净债权。
表现为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和向政府提供的贷款或透支。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想征服提供贷款或透支,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反之,使基础货币减少。
3.对国外净债权。
表现为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货币黄金以及特别提款权等。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收购外汇、货币黄金等,基础货币增加;
反之,基础货币减少。
4.其他净资产。
其他资产减去负债的净额。
中央银行增加其他资产增加,其他负债减少,都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基础货币减少。
5.自有资本。
提高自有资本会,导致基础货币减少;
反之,基础货币增加。
(二)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货币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货币 银行学 创新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