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吹填施工组织设计范本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606989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69.12KB
疏浚吹填施工组织设计范本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疏浚吹填施工组织设计范本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疏浚吹填施工组织设计范本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2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18
第七章工程进度计划21
7.1挖泥船生产率设计21
7.2时间利用率设计24
7.3挖泥船生产能力计算25
7.4总体施工进度计划25
第八章收款及资金使用计划26
8.1合同约定内容26
8.2施工进度收款计划26
8.3工程施工资金使用计划26
8.4编制资金调拨计划26
第九章施工组织管理27
9.1组织机构27
9.2各岗位职责27
9.3施工过程管理31
9.4项目经理部通讯、联系方式32
第十章工程质量及保证措施33
10.1工程质量目标33
10.2工程质量保证体系33
10.3疏浚(吹填)工程质量控制措施33
10.4对出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对措施34
第十一章工程测量35
11.1工程对测量的要求35
11.2工程需要的测量设备35
11.3测量依据资料35
11.4测量方案及测量资料的审定36
11.5测量36
11.6测量计划37
第十二章工期与进度保证措施38
12.1进度控制目标38
12.2保证措施38
第十三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39
13.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39
13.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39
13.3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40
13.4项目经理部各岗位及人员安全生产职责40
13.5工程项目和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评估40
13.6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台帐记录41
13.7安全生产重点保证措施41
13.8其它季节性安全防范43
第十四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44
14.1文明施工管理44
14.2环境保护要求44
14.3环境保护目标44
14.5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45
第十五章主要燃材料及备配件供应计划46
15.1燃、材料供应46
15.2备配件供应计划46
第十六章项目主要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48
16.1风险分析48
16.2风险规避与防范49
第十七章工程资料归档管理50
17.1项目经理部档案管理职责50
17.2对公司工程资料移交与验收50
17.3对业主工程资料移交与验收51
第十八章施工组织设计附录53
附录A:
工程量清单表54
附录B:
主要施工船舶性能表55
附录C:
施工平面布置图56
附录D:
疏浚工程浚前图57
附录E:
疏浚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58
附录F:
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预案59
附录G:
项目经理部劳动力使用计划表70
附录H:
项目经理部规章制度71
第一章工程提要
对以下问题作简要介绍。
1.1.1工程名称、性质、建设单位;
1.1.2工程位置:
表述施工区地理参照位置、坐标及相邻标段情况,并在工程总平面示意图上标示;
1.1.3工程规模:
总工程量、工程造价、工程型式划分;
1.1.4工程规格:
项目设计施工的长、宽、深、边坡比等;
列出即可,包含但不仅限于下列规范:
1.2.1《**港疏浚(吹填)工程招、投标文件》;
1.2.2《**港疏浚(吹填)工程施工合同》;
1.2.3《**港疏浚(吹填)工程设计图》;
1.2.4《**港工程岩土勘查报告》;
1.2.5《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1.2.6《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1.2.7《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24-96);
1.2.8《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321-96);
1.2.9《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321—96);
1.2.10局颁企业定额;
1.3合同要求
1.3.1工程质量及验收要求;
1.3.2工期要求:
工程节点工期、总工期要求;
1.3.3泥土处理;
(1)泥土处理方式及要求:
含吹填分区、分层、土质、平整度,泄水等要求
(2)抛泥区地理位置:
抛泥区坐标;
(3)抛泥运距:
--公里;
1.3.4特殊条款:
合同约定的特殊要求。
范围包括疏浚、吹填、航行抛泥路线、抛泥区位置,避风、后勤补给码头通路等。
第二章施工条件
2.1自然条件
列与施工有关的,不影响本项目施工的不必表述。
2.1.1气象
(1)气温
a、极端最高气温;
b、极端最低气温;
c、多年平均气温;
(2)降水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年最大降水量;
(3)雾
a、能见度小于1000m的年平均雾天数;
b、主要集中的月份;
c、雾的平均延时;
d、特点;
(4)风况:
有条件的附风玫瑰图(可标在总平面示意图上)
a、特点;
b、全年常风向、频率;
c、强风向;
d、最大风速;
e、六级(或影响本船和本项目施工和安全的风级)以上大风的频率;
f、台风;
2.1.2水文
(1)潮汐;
a、海域潮型;
b、基准面名称、起算点及与其它各面的关系:
(图示);
关系示意图
(2)潮位特征值:
a、平均海平面(值);
b、平均高潮位(值);
c、平均低潮位(值);
d、平均潮差(值);
e、历年最高潮位(值);
f、历年最低潮位(值);
g、潮时间隙等有关要素;
(3)波浪:
有条件的附波玫瑰图(可标在总平面示意图上);
a、波浪对施工区影响情况:
主要受什麽浪向影响,施工区掩护情况,主要出现的月份;
b、常浪向、频率(%);
c、次常浪向、频率(%);
d、强浪向;
e、最大波高;
f、影响施工的波高(如1.5米以上,或对不同船型要列不同的对应波高)(%);
(4)海流
a、潮流特点;
b、涨潮流向、流速;
c、落潮流向、流速;
d、与航道或挖槽的夹角;
(5)冰况
a、结冰期及冰厚;
b、融冰期;
c、影响情况评估;
(6)其它
2.1.3工程地质
(1)施工区陆域构造;
(2)海域地貌;
(3)地质资料包括钻孔平面图、柱状图、断面图、颗分及物理力学试验指标资料;
a、对施工区涉及地层(含吹填区)的描述;
b、物理力学指标;
c、各级土所占的比例;
d、开挖难易程度的评估;
2.2施工组织条件
2.2.1交通和通讯:
含船舶调遣路径(桥梁、高压线净空,船闸宽度、航道水深是否满足要求);
2.2.2医疗及生活条件;
2.2.3停靠码头及后勤补给;
2.2.4船舶修理能力;
2.2.5避风锚地;
2.2.6施工干扰;
(1)水工;
(2)港口营运;
(3)渔民及其它;
2.2.7隐蔽设施与环保要求;
2.2.8掩护条件;
2.2.9施工手续;
(1)航行通告;
(2)施工许可证;
(3)抛泥许可证;
2.2.10存在的问题及对施工影响的评估。
第三章工程量计算
下列文件中用到哪个列哪个。
3.1.1《疏浚(吹填)工程招标文件》;
3.1.2《疏浚(吹填)工程施工合同》;
3.1.3《疏浚(吹填)工程施工设计图》(图号);
3.1.4《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3.1.5《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321-96);
3.1.6《疏浚工程浚前水深图》;
3.1.7《吹填区水深地形图》;
计算实际施工工程量而不是合同或计费工程量。
3.2.1计算方法:
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哪个方便哪个有利于计算用哪个。
(1)断面法计算;
(2)平均水深法计算;
(3)采用的软件;
3.2.2边界条件;
(1)设计断面之间宽度;
(2)计算超宽取值:
依企业定额规定;
(3)计算超深取值:
(4)回淤强度值;
3.2.3计算成果;
(1)分区、分段、分条计算量;
注意要与挖泥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吻合。
a、设计断面净工程量;
b、计算超深工程量;
c、计算超宽工程量;
d、回淤量;
e、总工程量;
(2)分土级计算量;
列表,并在地质剖面图上标划出各级土所取标高情况。
第四章施工船选择与配套
疏浚、吹填、泥土处理、挖深、土质、气象、营运、干扰等方面与船舶选型直接有关情况的描述。
4.2工程规模
工程规模、合同工期(包括节点工期)方面对船舶选型的要求。
4.3施工船舶选择
4.3.1根据工程的主要特点,结合可能筹集到的施工船舶情况选用;
应简要叙述所选船舶的特点及选择理由。
(1)自航耙吸式挖泥船;
(2)绞吸式挖泥船;
(3)链斗式挖泥船及自航泥驳;
(4)抓斗式挖泥船及自航泥驳;
(5)其它船型;
4.3.2施工船舶性能表:
见附录;
结合工况、实际需要、经济和可能来确定。
4.4.1自航耙吸式挖泥船:
一般不配专用船,必要时可配拖轮、交通艇或测量船;
4.4.2绞吸式挖泥船:
配锚艇、必要时可配交通艇;
4.4.3链斗、抓斗式挖泥船:
配自航驳(配驳数量计算见第七章)、锚艇、一般不配拖轮和交通艇;
4.4.4工地统一调配使用的拖轮、测量交通用船;
4.4.5辅助船舶性能表:
要列明被调遣船舶的名称、数量、地点、调遣方法、时间安排等。
4.5.1施工船舶及辅助船舶的调遣按照安全、经济的原则进行,应依调遣方案和调遣令。
4.5.2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自航链斗式挖泥船、自航泥驳等具备自航能力的船舶在规定的海区内尽量采用自航的方式调遣;
非自航挖泥船、辅助船舶、水上排泥管线一般采用湿拖或装驳的方式调遣。
4.5.3施工船舶、附助船舶的调遣计划(列表)。
第五章附属工程及附属设备
本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如工程无吹填要求,则相关设计内容可略。
简述工程对排泥管线的总体要求,并分别进行设计。
5.1.1陆地管线
(1)水陆接口设计形式;
(2)过路管涵设计形式;
(3)排泥管线路由及依据;
(4)出口管架设计形式;
(5)吹填区管线布设;
要特别注意根据土质,坡比、泄水口高度、吹填平整度要求设计管底标高和管口间距。
(6)使用各种规格管线、管件及材料数量;
(7)使用的设备、工具及用工数量;
5.1.2水上管线
(1)水上浮筒管线数量及规格;
(2)浮体管线数量及规格;
(3)组装场地岸线及工艺;
(4)使用各种规格管线、管件及材料数量;
(5)使用的设备、工具及用工数量;
5.1.3水下管线
(1)组装场地岸线及工艺;
(2)组合形式、出入水处斜管及固定方法的设计;
(3)沉放位置(图示)、沉放及起浮工艺;
(5)组装、起浮使用的设备、工具及用工数量;
5.2围埝及泄水口
5.2.1围埝的形式、规格尺寸及材质;
5.2.2吹填区形状、原始标高、设计吹填标高、表层土质、容量及泄水口的位置;
5.2.3施工单位承担的责任;
5.2.4泄水口的形式、出水标高渐次变化的设计;
5.2.5泄水口的建造方法;
5.2.6使用的设备、工具、材料及用工数量;
5.3水位站设置
5.3.1水位站布设位置;
5.3.2水位观测的精度要求及保证措施;
5.3.3采用报潮形式及方法;
(1)人工报潮;
(2)自动报潮;
5.3.4需要的设备、材料及用工计划;
5.4防污屏的布设
5.4.1理由及数量;
5.4.2布设方法;
5.4.3布设位置、深度及范围;
5.4.4使用的设备、工具、材料及用工计划;
5.5现场设施
5.5.1管线堆场;
(1)位置;
(2)规格及用料;
5.5.2临时用房;
理由、数量、质量要求、结构形式、位置及布置等要交代清楚;
(1)集装箱;
(2)临建;
(3)规格及用料;
理由、位置、流量、水头、功率、布置等,需进行专项计算和设计。
理由、规格、数量、使用时间等表述并列表。
5.7.1车
(1)交通车;
(2)吊车;
(3)装载机、推土机;
5.7.2船
(1)测量船;
(2)交通船;
(3)拖轮;
5.7.3其他设备;
(1)空压机;
(2)发电机;
(3)电焊机;
(4)高频电话、对讲机等;
要列明被调遣设备的名称、数量、地点、调遣方法,并编制调遣计
划(列表)。
第六章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6.1工程施工总体安排
6.1.1工程施工设计的总体原则:
(1)履约;
(2)经济;
(3)安全;
6.1.2、挖泥施工总平面布置(最好大比例图示);
应标示出施工区、段、条的划分及施工船和管线布置。
6.1.3、挖泥断面设计(图示);
(1)挖槽;
(2)边坡;
(3)特殊的变化断面;
6.2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6.2.1疏浚施工区、段、层、条的具体划分及必要的附图;
(1)分区:
港池、泊位、航道及特殊要求区域;
(2)分段:
以工程条件和船舶性能划分;
(3)分条:
(4)分层:
结合土质和船舶性能划分;
6.2.2施工船舶安排;
(1)施工的区、段、条;
(2)施工顺序:
施工船舶投放的时间安排,区、段、条的开挖顺序;
有节点工期要求的应优先安排;
(3)挖泥方向;
6.2.3施工方法:
正常或惯用的方法只标明方法名称即可,非正常或无公认称谓的要说明工法操作程序及要领;
(1)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工法程序:
a、挖抛施工:
一般采用直(S)线往返航行挖泥的施工方法;
工法程序为:
(1)上线→
(2)下耙→(3)旁通→(4)挖泥→(5)装舱溢流→(6)调整、保持航线在规定的施工区,并且均匀布耙→(7)调整或保持挖泥航速→8)根据水位调整下耙深度→(9)调整补偿器压力,调整耙头角度→(10)调整高压冲水压力,调整泵吸真空,调控流速,保证挖泥浓度→(11)调整溢流舱档位→(12)掉头往返挖泥→(13)观察确定装舱平衡点→(14)适时起耙结束挖泥→(15)起耙管、耙头上架→(16)下线,加速航行至抛泥区抛泥→(17)检查泥泵机→(18)检查耙头、清杂修装耙齿→(19)到达抛泥区抛泥→(20)掉头返航轻载全速航至施工区。
b、挖吹施工:
接(16)下线,加速航行至吹填区吹填→(17)减速上线准备靠(锚)泊→(18)到达吹填输泥管线端点站→(19)抛锚(或靠泊)固定船位→(20)协作船舶送接自浮管头、吊缆→(21)提升输泥管端头(自浮管或管线)与船舶艏吹(或侧吹)排出管口对接→(22)启动外排系统设备,检查是否正常、通畅--(23)管口对接完毕,进行吹泥→(24)调整泵机转速,使排泥管中流速达到规定值→(25)调整小泥门保持吹泥浓度→(26)吹填清舱完毕→(27)断开艏吹(或侧吹)对接端头→(28)协作船移开并固定自浮管及端头→(29)耙吸船解缆(或起锚)航行去施工区→(30)减速上线。
c、扫浅施工:
采用拉抽屉法;
采用折线定深法;
采用其他船舶协作扫浅法;
(2)绞吸式挖泥船的工法程序:
绞吸船一般采用单主桩进步前移法施工;
(1)提前将水上浮管线的接陆端与陆地管线口接卡好(或接水下管线端口)→
(2)下防风锚、防流锚固定管线→(3)施工船由拖轮帮拖至施工区后放慢速度→(4)用GPS粗略定位→(5)施工船在船长指挥下下桩固定船位→(6)组织接卡水上浮管线与船尾排出口相接→(7)利用倒桩、调整摆动锚进行精确定位(或利用锚艇顶推施工船进行精确定位)→(8)联系陆地管线是否具备施工条件,联系水上浮筒管线是否调整完毕→(9)联系水位、校核绞刀下放深度指示器→(10)挂泵吹水1-5分钟,检查各项仪表数据是否正常→(11)挖泥施工→(12)调整绞刀压力、转数,调整横移速度,调整挖泥厚度,调主机转速→(13)保持挖泥浓度和吸入真空度→(14)调整流速、排压→(15)分层开挖由上及下至设计挖深,每层23绞刀直径以上厚度(开槽时由薄及厚)→(16)一个小循环完成→(16)采用单主桩迈步前移法前移(前移距大于钢桩直径或23左右绞刀长度),采用单主桩台车前移→(17)进行下一个挖泥小循环(之后往复进行)→(18)调整摆动锚位→(19)调整水上管线锚缆,至此一个大循环完成(之后往复进行)。
(3)链斗、抓斗、铲斗式挖泥船、爆破与请渣等施工方法,依前述范例并根据船舶性能、工程具体情况分别设计出各自的工法程序。
6.2.4施工工艺设计:
(1)自航耙吸式挖泥船:
挖抛、挖吹、扫浅;
分析挖深、土质、地形、水流、选用船舶的性能、工程质量要求等,对走线方法、耙头耙齿选用、下耙角度、深度、波浪缓冲器压力、航速、泥泵转速、装舱方法和分档、溢流情况,吹填时泥泵转速、浓度控制、抽舱顺序、海底进水阀开启时间和大小等进行量化计算和确定,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制定对策。
一般情况下要对每一条船、就不同的土质、深度、阶段分别计算。
(2)绞吸船式挖泥船:
就土质、挖深、吹距、吹填平整度要求、使用的管线、工程质量及施工阶段、结合选用船舶的性能,对泥泵转速、挖泥厚度、进刀量、绞刀转速、横移速度、流速、浓度、各机电设备控制指标范围等进行计算、预测并量化,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制定对策。
(3)链斗、抓斗、铲斗式挖泥船的施工工艺,依前述范例并根据船舶性能、工程具体情况分别设计出各自的施工工艺。
第七章工程进度计划
7.1挖泥船生产率设计
7.1.1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泥泵转速、耙头及耙齿的形式、挖泥航速、下耙深度、装舱效果、溢流效果、补偿器压力的设定、耙头破土能力、泥泵效率、操耙手熟练程度、驾驶员熟练程度、吹泥工艺操作的熟练程度、挖深、土质、吹填管线长度、主机转速、高压冲水效果、船舶状态等。
(2)绞吸式挖泥船:
驾驶熟练程度、绞刀转速及性能、绞刀切泥厚度、横移速度、前移距、土质、挖深、进桩速度、移锚速度、管线长度、泥泵转速及泵效、船舶状态等。
(3)链斗式挖泥船:
横移速度、前移距、挖泥厚度、斗速、驾驶熟练程度、挖深、土质、船舶状态等。
(4)抓斗式挖泥船:
布斗的准确率、斗的下放、提升速度、驾驶熟练程度、挖深、土质、船舶状态等。
7.1.2挖泥船生产率计算
(1)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生产率的确定
a、计算参数:
抛泥运距:
挖泥中心区至抛泥区距离,分段计算;
平均航速:
轻、重载往返航行时的平均速度;
调头时间:
包括挖泥调头和抛泥调头时间;
挖泥装舱时间:
挖泥及溢流挖泥时间;
周期循环时间:
挖抛(吹)一船泥的循环时间;
装舱量:
一般以局定额为基础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后确定装舱量;
b、挖泥工作小时生产率计算:
依据公式:
W=V舱(L1v1+L2v2+L3v3+t1+t2)
W---工作小时生产率
V舱---每舱装泥量(立方米);
v1---挖泥时航速(公里小时);
v2---重载航速(公里小时);
v3---空载航速(公里小时);
L1---挖泥地段长度(公里);
L2---重载航行距离(公里);
L3---轻载航行距离(公里);
t1---抛泥时间(小时);
t2---施工中掉头时间(小时);
(2)绞吸式挖泥船生产率的计算;
a、挖掘生产能力计算公式:
W=60×
D×
t×
v
式中:
W——绞刀挖掘生产率(m3);
b、泥泵、管路输送能力的计算
影响管路输送能力的因素很多且非常复杂,目前大多利用管路清水特性来推算,经验公式也很多,但结果与实际往往相差甚远,我们鼓励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来计算,但必须考虑土质、粒径、管径、流速与浓度的关系来计算,切忌先设定浓度。
管路的输送能力要根据不同土质、不同吹距、兼顾挖深和排高分别计算。
泥泵输送能力可据该船(泵)设计和出厂试验曲线结合当前状态作调整;
管路输送能力可以管路清水特性曲线为基础进行调整,最终确定泥泵管路的工作范围。
例如:
根据管路清水特性曲线方程式:
Hw=(0.727+0.000705L+0.051Σξ4)Vd2+1.025Z
式中Hw——管路清水损失总水头(m);
L——管路中钢管总长度(m);
ξ4——管路中(水上、水下、陆地)局部清水阻力系数之和;
Vd——排泥管平均流速(ms);
Z——排高;
根据上式计算不同流速、不同管线长度下的管路清水特性数据。
管线长度为水上+水下+陆地。
将管路清水数据绘制成曲线和泥泵清水特性曲线叠加,可找到相应的泥泵吹清水时的工况点,再根据土质、管径、流速估算可能实现的输送浓度,就可估算出输送能力;
同时,应根据以上工况反算泥泵工作点进行校核。
绞吸式挖泥船生产率以挖掘和输送能力中较小的为准,挖掘能力要剔除残留量加上原有的松散土计算。
(3)抓斗式挖泥船生产率的计算
W=
n—每小时抓取斗数(斗—斗链运转速度(斗min);
c—泥斗容积(m3);
fm—泥斗充泥系数;
根据资料取值,主要由挖掘土质决定。
B—土的搅松系数;
根据资料取值。
b、链斗式挖泥船额定无干扰生产率:
Wnom=60c×
fm×
n×
fθ
fθ—斗桥的倾斜系数上层取0.8下层取0.9;
另:
链斗式挖泥船可能最大生产率计算:
Wmax=fa×
fh×
Wnom
B—土的搅松系数根据资料取值;
H—泥舱容积(m3);
a—前移距(m);
b—挖槽宽度(m);
Z—被挖底质的厚度(m);
ta—前移时间(—泥驳数量,n为正整数;
—挖泥区至卸泥区的航程(km);
—卸泥区至挖泥区的航程(km);
—拖带或非自航重载泥驳航速(kmh);
—卸泥时间、转头及靠、离挖泥船时间的总和(h);
W—挖泥船生产率(m3h);
—泥驳装载量(m3);
—备用泥驳数;
≥1
K—土的搅松系数;
7.1.3施工船生产率确定:
(1)施工船生产率的最终确定,可参考实际发生的经验数据进行调整;
(2)施工船生产率的最终确定,可参考企业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疏浚 施工组织设计 范本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