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604382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53.37KB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创作奖、中兴文艺奖和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等。
作者作品:
《牧云初集》《斑鸠与陷阱》《童年的梦》《小河有一首诗》《妹妹的红雨鞋》等四十余种新诗集、儿童诗集和诗论集。
2.相关资料
影子的产生光线总是沿着直线传播,如果被某种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光线就没办法穿透它再前进,这时在这个物体的后面就会形成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就是影子。
课文题目
影子
课文分析
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
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很有趣,再加上作者充满童趣的语言的描述,影子更吸引人了。
因此学课文时,应很好地把握孩子们的兴奋点,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大胆地想象,并读出影子的“趣”,以“趣”字贯穿始终,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策略
教学本课时,力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读书,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读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新笔画,认识3个偏旁“宀”“女”和“月”。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影子”现象的研究,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新笔画。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准备:
课文插图及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约5分钟)
1.(谜语导入)出示谜语:
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晴天里有它,阴天里没它。
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吗?
2.学生猜谜语。
3.板书课文题目。
指名读,提示轻声的读法。
齐读。
1.看屏幕思考。
2.猜谜语。
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影子”的“子”读轻声。
微课设计:
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约20分钟)
1.借助拼音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个人练读生字,小组内认读。
3.指导学生认识偏旁“宀”、“女”和“月”。
4.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
1.认记生字。
2.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听老师读课文,学着老师的方法把课文再读一遍。
每次读课文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初读课文应该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三、指导写字,巩固笔画。
(约10分钟)
1.出示生字“在、后、我、好”,认读,口头组词。
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示范“在”“后”“我”“好”的写法,强调“在”字第三笔“竖”要从“撇”和横中线的交界处起笔;
“后”字的横不要写在两个“撇”相接的地方;
“我”的第五笔要和“儿”字里的“”区分开;
“好”字注意“女”字旁第一笔是“撇点”,第三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3.学生在书上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
1.认读生字。
2.根据课文中的笔顺进行书写。
3.跟老师学写“在”“后”“我”和“好”,注意笔画顺序。
4.看优秀作业,自我修改。
突出人文性,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四、巩固认读,强化记忆。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1)抽读生字。
(2)把拼音去掉,抽读生字。
2.引导学生给生字组词。
2.给生字组词。
在巩固生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认读词语。
2.词语分开,认读生字。
3.找偏旁游戏。
1.形式多样地认读词语。
2.认读生字。
3.完成找偏旁游戏。
检查课下学习情况。
二、整体感知,诵读课文。
(约15分钟)
1.有个小朋友,他也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影子,还写了一首小诗,想不想听听?
(师朗诵课文。
)
2.根据学生回答正音。
常常(chá
ng)、跟(gēn)着(zhe)、朋(pé
ng)
3.点名试读课文。
4.用各种形式练读课文。
5.比比谁先背出来。
1.听老师朗诵课文,找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句子。
2.试读课文。
3.用各种形式练读课文。
4.练习背诵。
让学生读读,说说,背背,这些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
三、研读课文,质疑探究。
1.质疑:
(1)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右,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2)为什么说影子像条小黑狗?
(3)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2.交流汇报。
1.仔细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自由探究。
3.交流汇报。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四、课堂总结,巩固拓展。
1.画影子游戏。
2.出示句子,完成填空。
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面是()。
我的右面是()。
1.完成游戏。
2.完成填空训练,了解四个方位。
画影子让学生了解了影子的变化,培养学生分辨事物的本领。
五、板书设计。
影子小黑狗跟着
好朋友陪着
六、教学总结。
反
思
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问
题
记
录
《影子》精彩课堂片段
师: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课件出示):
谁能猜出它是什么?
生:
影子。
猜对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影子》。
(板书课文题目)跟老师读“影子”。
再读一遍。
谁能读准这个词?
指名两个学生读并评价。
注意“影”是后鼻音,在这里“子”读轻声。
全班齐读两遍“影子”。
生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跟小作者一起去了解有趣的影子,好吗?
好。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80页。
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它。
生练习读课文。
大家都读得很认真啊。
你们看,生字宝宝跑到屏幕中来了,谁能读准它们?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11个生字)
指名读。
6.比尾巴
1.走近作者——程宏明
程宏明,1937年出生,天津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天津市音乐文学学会理事。
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儿童诗歌专集《聪明的仙鹤》《好玩的剪贴》《把我数丢了》《宝宝歌谣》等。
动物尾巴的妙用大部分动物的身上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功能也各不相同。
鸟把尾巴当作方向盘;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
比尾巴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
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
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
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仅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小孩子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
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时,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增强课堂乐趣。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等方法。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1.指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认识新笔画,认识2个偏旁“扌”和“八”。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好问句的语气。
3.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中国汉字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1.识字、写字和朗读。
2.读好文中的问句。
做好课前预习;
观察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生字的PPT。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法:
(情境导入)小朋友们,森林里一年一度的比尾巴大赛就要开始啦!
(出示动物图片,认识动物。
)这些小动物要参加比尾巴大赛,你们想去看看吗?
2.板书课文题目,提示“比尾巴”的“巴”读轻声,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1.认识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六种小动物。
2.齐读课文题目,注意读好“比尾巴”的“巴”。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同桌互读,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读音节。
(2)指名读词语。
齐读,开火车读。
(3)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2.同桌互相合作读书。
3.认读音节和词语,读课文。
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看清拼音,一字一句要读准确。
三、图文结合,读懂课文。
1.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读第1、2小节,数一数共有几句话?
(2)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插图,比较“长”和“短”。
(4)指导读第1、2小节。
2.学习第3、4小节。
(1)自由读第3、4小节。
(2)说说有几句话。
你知道了什么?
(3)看图,比较它们的尾巴,加深对“弯”“扁”“好看”的认识。
(4)指导读第3、4小节。
1.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小节。
2.自由读课文。
3.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汇报读书收获。
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并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男女生对话形式读课文。
2.指导学生背诵。
3.结合插图练习背诵。
4.抽查背诵情况。
5.看着插图齐背课文。
2.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背诵。
4.背诵课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复习导入)根据课件,朗读儿歌。
2.借助卡片认读词语。
1.朗读儿歌。
2.认读词语。
二、分析生字,记忆字形。
1.指导学生认识“扌”和“八”2个偏旁。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
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2)引导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
1.认识2个新偏旁。
2.自学生字。
3.汇报自学情况。
半扶半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指导书写,夯实基础。
1.出示“长、比、巴、把”4个生字,引导学生练习认读、组词、说话。
2.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认识新笔画“”,读笔画名称,练习书写。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老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写。
3.指导学生展示优秀作品,相互评改。
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练习说话。
2.学习书写。
(1)认识新笔画“”,跟老师读笔画名称,练习书写。
(2)仔细观察笔顺,数清笔画,观看老师范写,自己练习书写。
(3)在书上描红并书写2遍。
(4)同桌互评。
再次书写。
穿插多种形式的识字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实现真正的自主实践,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四、拓展练习,巩固提升。
1.出示:
谁的尾巴最好看?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2.引导学生同桌合作练习读。
3.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4.举例来进行类似的练习。
1.自由练读。
2.同桌合作读。
3.男女生对读。
及时巩固,及时掌握。
谁的尾巴长——猴子
短——兔子
像伞——松鼠
弯——公鸡
扁——鸭子
最好看——孔雀
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
引导学生在总结回顾中,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掌握识字方法后,让学生分组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并且在多种形式的认读中对所学生字进行巩固。
《比尾巴》精彩课堂片段
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吸引来了一些小伙伴,看看它们是谁。
(出示猴子图片)
生1:
猴子。
你说得很正确,要是说得再完整一些就更好了。
你能再说一下吗?
这是一只猴子。
非常好。
(出示兔子图片)谁能说说这是谁?
生2:
这是一只小兔子。
很正确,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呢?
这是一只白白的小兔子。
你说得真棒。
(出示松鼠图片)谁能说说这是谁?
生3:
这是一只小松鼠。
(出示公鸡图片)谁能说说这是谁?
生4:
这是一只公鸡。
生5:
这是一只漂亮的公鸡。
说得很棒。
(出示鸭子、孔雀的图片)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动物?
生6:
它们是鸭子和孔雀。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这六个小伙伴就是参加比尾巴比赛的选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7.青蛙学诗
走近作者——张秋生
张秋生,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1958年开始发表儿歌、儿童诗。
他出版有儿童诗集《“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等,童话诗集《小猴学本领》《天上来的百兽王》等。
青蛙学诗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个小节。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
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充满好奇,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依据教材及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充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心灵。
1.指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冖”和“灬”。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诗歌内容,拓展思维,发展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和审美情趣。
1.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逗号、句号、省略号不同语气的感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
课前熟读课文,做好预习。
挂图,生字卡片,图片,课件。
一、展示图片,情趣导入。
(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图画,看看图画上都有什么?
2.学生交流。
(大屏幕显示课文第1自然段)
3.师范读第1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写诗时愉悦的心情。
4.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1.看图思考。
2.学生交流,图上有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小水珠。
3.跟老师读第1自然段,读出青蛙写诗时愉悦的心情。
4.齐读课文题目。
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字词。
1.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感知生字词的读音。
2.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生字词的读音。
了解文章脉络,理清结构。
三、多种方法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识字。
3.引导学生集中交流识字方法。
(1)“串”可采用字义识字法。
(2)注意“串”的构字比例,“口”是扁“口”。
(3)学习“点”时引导学生认识偏旁“灬”。
4.进行扩词、说话练习。
1.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2.小组内识字。
3.集中交流识字方法。
扫清字词障碍,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书写指导,夯实基础。
(约8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下、个、雨、们”。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书写“雨”字。
老师范写,强调“雨”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冂”要宽一些,最后四点要对称。
2.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根据老师指导,说出“雨”字的笔顺。
4.在书上描红,仿写。
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五、作业设计。
(约2分钟)
1.熟读课文。
2.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3.查找资料,了解逗号、句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
课下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自主查资料、学习的习惯。
一、复习导入,巩固汉字。
导入方法:
(复习导入)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
2.去掉拼音,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1.自由读词语,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2.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
检查课下复习情况。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引入:
听——沙沙,沙沙,下雨啦!
雨点儿落在荷叶上,落在水里,落在小青蛙的笑脸上。
这只小青蛙作了一首诗,你们想看吗?
大家快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吧!
要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停顿,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你读懂了什么?
1.自由练习读课文。
2.学生简单汇报。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1.学习第1小节。
(1)播放音频。
(下雨了)这写的是哪句话呀?
指名学生读。
你感受到什么?
从哪儿感受到的?
(2)如果你是小青蛙,想想小雨点儿落到你的身上,会是什么感觉?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3、4小节。
(1)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2)自由读,思考:
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3)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4)拓展延伸,训练语言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
3.学习第5小节。
(1)出示第5小节,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想想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意思。
4.齐读小青蛙写的诗。
1.看课件,听声音,找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2.体会小青蛙高兴的心情。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4.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小蝌蚪与逗号、水泡与句号和一串水珠与省略号的相似之处。
5.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在语境里理解词语“沙啦啦”;
(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当句号,一串水珠当省略号。
识字与认识标点符号相结合,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再读全文。
2.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
1.再读全文。
2.圈出逗号和句号。
青蛙写诗
小蝌蚪逗号
水泡泡句号
一串水珠省略号
在学习中,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青蛙写诗》课堂精彩片段
看看图画上都有什么。
有荷叶、荷花。
还有小蝌蚪、水泡泡。
我还看见了一串小水珠。
这时候,从池塘里跳出一只大青蛙。
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青蛙说:
“我要写诗啦!
”(大屏幕显示课文第1自然段)
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
(教师板书)学生跟老师读一遍课文题目。
孩子们,快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吧!
要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我知道了小蝌蚪给青蛙当逗号。
我知道了水泡泡给青蛙当句号。
我知道一串小水珠给青蛙当省略号。
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
课文里的生字宝宝要和大家见面了,你们有信心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生字)
生自由练读。
8.雨点儿
走近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上册 第六 单元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