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诗怀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600007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9.39KB
咏诗怀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咏诗怀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诗怀古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思想内容方面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
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刘禹锡的《石头城》,寄托的是国运衰微的感慨。
总之,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即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三、艺术技巧方面的特色。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有借助典故叙事抒怀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李商隐的《贾生》,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盛衰、古今对比(李白的《越中览古》),或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
四、真题回放
[2004年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
赤壁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
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
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
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
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
“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答案提示:
16.对仗(或:
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五)
[2004年青海卷(全国IIII)]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16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提示: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005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五、总结鉴赏方法
首先抓关键语言(标题、注释、诗眼)、抓意象迅速确定诗歌类型,这一点是不难的。
其次要弄清史实、典故,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其实,高考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再次一点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简历、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以便感悟诗情,是感时、讽世还是伤已,这对咏史诗词尤其重要。
最后要品味技巧手法,表达方式上是描景,叙史事,抒情还是议论;
表达技巧上是对比、烘托,还是借古讽今、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工于炼字、寄托、自况等。
六、巩固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第三册P41)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①,天气初肃②。
千里澄江似练③,翠峰如簇④。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⑤,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⑥,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⑦。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⑧。
[注]①故国:
指金陵,南朝的旧都,今江苏南京市。
②天气初肃:
天气转为清肃,萧杀。
③江:
指长江。
似练:
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
④如簇:
像箭头一样尖削。
簇同镞;
也可释为攒聚。
⑤“彩舟云淡”两句:
写的是远景:
长江像一条天河,远望彩色的船如在云端,水洲上的白鹭纷纷起舞(南京西南长江中有白鹭洲,这里把地名活用,写成“星河鹭起”的动景)。
⑥繁华竞逐:
争着过豪华淫靡的生活。
竞逐,竞争、追逐。
⑦“叹门外楼头”两句:
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金陵朱雀门攻入。
其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门外,指朱雀门外。
悲恨相续,是说六朝亡国的悲恨相续不断。
⑧“至今商女”三句:
用杜牧《夜泊秦淮》诗: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歌女。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歌曲,陈后主所作。
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后人把它看作亡国之音。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3、4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3.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3分)
4.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5、6题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
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
②王浚:
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
王气:
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
黯然:
暗淡无光的样子。
③寻:
古代八尺为一寻。
铁锁:
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
降幡:
降旗。
④伤:
感伤。
往事:
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
山形:
指西塞山。
枕:
靠。
寒流:
⑤四海为家:
指国家统一。
故垒:
指西塞山要塞。
萧萧:
风声。
芦荻:
芦苇一类植物。
5.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
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
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
6.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
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7、8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年),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读下面的诗,完成9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10.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附答案提示:
1.答;
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2.答:
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能答出其中四项即算不错)
3.答:
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4.答:
“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5.【解题指要】对诗词的分析、鉴赏不结合创作兹篇的时代背景是不行的,而怀古诗有弦外之音,只要是好诗则无一例外。
答:
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6.【解题指要】以写景为结尾无一不含有余不尽之意,这是放之所有诗词而皆准的真理。
只是“意”是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
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7.答: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
8.答:
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这里最有用的信息就是“晚唐”了。
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要靠这种特定的时间信息来解决问题。
题干上又说是凭吊六朝古迹,这样问题已能够基本解决。
诗句本身有“六朝如梦”之说,暗示了六朝如过眼云烟之意;
台城柳为什么无情,因为它“依旧烟笼十里堤”。
要害在于“依旧”上,六朝及其繁华早已破灭,你为什么不随它而去,还要在这里卖弄风姿?
这是诗人严厉的责难,也是诗人痛心的缘由。
其实,进一步地说,责难台城柳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在是诗人眼见晚唐国势已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痛惜伤感之心溢于言表!
[鉴赏提示][注]①台城:
古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附近。
②“江雨”二句:
意思是台城春雨蒙蒙,春草茂盛,六朝的事迹已如梦幻,只有鸟儿啼鸣,好像在凭吊兴亡。
台城靠近长江,所以说
“江雨”、“江草”。
六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金陵,称“六朝”。
六朝统治时期短暂,政治混乱,使人感伤。
③“无情”二句:
用柳树的蓬勃茂密,反衬台城的一片荒芜,用柳树的无情,反衬诗人的伤感。
《台城》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次句感叹六朝如梦。
三、四句通过台城柳色依旧,反衬台城一片荒芜,用柳树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无限伤感。
全诗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侧面烘托、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借鉴。
9.[鉴赏提示]这首词一般认为是王安石罢相以后退居金陵时所作。
上片描写金陵的庄丽景色,下片通过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
繁华竞逐"
的腐朽生活。
这首词立意高远,体气刚健而浑厚,多处化用前人的诗句、诗意,以状景抒怀,不见雕镂痕迹,足见锤炼之功。
同时,王安石在这首词里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诗意,客观地感叹兴亡。
他对于六朝统治集团生活
上“繁华竞逐”导致覆亡相继的历史事迹深表惋叹,是针对宋朝的政治现实而发的,他认为对于六朝兴亡相继的事实不能“漫嗟”,而要从政治上加以改革,汲取历史教训,免蹈覆辙。
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
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
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10.昔胜今衰之愁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楚昭王庙
韩愈
秋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注]此诗为元和十四年作者被贬赴潮州途中所作.楚昭王,春秋时楚国君主,曾击退吴国入侵,收复失地.庙在湖北宜城县境.宜城为楚昭王的故都.作者《记宜城驿》云:
"
旧庙屋极宏盛,今惟草屋一区.然问左侧人,尚云每岁十月,民相率聚祭其前."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诗的一,二句和三四句是什么关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解析:
诗的前两句写景:
满目的坟墓埋着当时的风流人物,连云的宫阙掩映在摇曳的草树丛中。
随物赋形,不胜今昔之感;
后两句抒发感叹:
只有故国的遗民怀念着昔时的恩泽,还在那一间低小的茅草屋中祭奠着楚昭王。
我们在赏读这首诗时,怎能不联想到作者此时的遭遇与心情呢?
作为笃信孔孟之道的正直文人,劝阻唐宪宗为迎佛骨而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是站在维护君王的立场上“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不惜残年上《论佛骨表》,可是结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引同前)。
如今宪宗的固执地爱佛与当年楚昭王爱国爱民自然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么诗中对楚昭王的歌颂也就自然含有对宪宗的警告。
这样看来,后两句诗在议论中杂有调侃之意,寓有爱国之思,别有韵味,令人击节不止。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
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
空"
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借景抒情。
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当年提携袁宏的情景。
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将作者的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甲过华清宫乙题华清宫
(唐)杜牧(宋)杜常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朝元阁①上西风急,都向长扬②作雨声.
[注]①朝元阁:
唐朝宫殿.②长扬:
指长扬宫,汉代宫殿.
(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他们都属于诗.
(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讽刺了;
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1、.咏史。
2、送荔枝一事、唐玄宗杨贵妃的淫逸误国、兴衰(或:
兴废、更替)。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汉宫词
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1)分析"
最"
"
一"
的作用:
(2)本诗反映汉武帝迷信的痴呆心理,寓揶揄于嘲弄中.用典精巧,贴切委婉,但意义在于讽今,并抒发了
一、二句“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青雀,即《山海经》中为西王母“所使”的青鸟,诗中借喻为替西王母与汉武帝之间传递音讯的使者。
青鸟,这任重致远的使者,向西方极乐世界飞去,却竟然一去未回,杳无踪迹。
然而,异想升天的汉武帝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等待佳音。
起句中的“竟”字精警地表达出汉武帝迷信神仙的痴呆心理:
一心以为青雀西飞定会带来仙界好音,谁知一去“竟然”未回,这实在出乎他意料之外。
诗人著一“竟”字,极其传神地透露了他这种执迷不悟的心理状态。
接着于“长在集灵台”句中和盘托出他的求仙活动,开首两句诗,揭露了武帝迷恋神仙的痴心妄想,寓揶揄嘲弄于轻描淡写中,显得委婉有致,极富幽默感。
三、四句“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诗人进一步刻画汉武一心求仙而无意求贤的思想行径,文学侍臣司马相如有消渴病(今称糖尿病),因此水对于这种病人之重要,简直可以说是“救命之水”。
但是,汉武只祈求自己长生而全不顾惜人才的死活,就是一杯止渴救命的露水也不肯赐给相如。
“金茎露”,是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所立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接贮的“云表之露”。
结尾两句诗人拈出一个表示极大量的副词“最”与一个极小量的数词“一”作对比,前后呼应,便十分准确地揭露出这个君王好神仙甚于爱人才的偏执灵魂。
讽刺辛辣而尖锐。
诗里的数词已不仅表示量,而且还揭示质,蕴含深刻的思想意义。
《汉宫词》虽然咏汉代事,但和唐代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
武宗于会昌五年,“筑望仙台于南郊”,还服食长生药,“饵方士金丹,性加躁急,喜怒不常”。
如果说,这首诗在讽刺汉武帝的迷信与昏庸这方面,写得比较明显而尖锐,那么,在讽喻唐武宗的问题上,便显得含蓄深隐,曲折而婉转。
李商隐常以司马相如自况,如:
“嗟余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等等。
这首诗也是有感于自己的身世,不满唐武宗贬视人才。
诗人用典精巧贴切,灵活自然,委婉地表达不便明言又不得不言的内容来,让辛辣的讽嘲披上一幅神话、历史与现实巧妙织成的面纱,显得情味隽永而富有迷人的艺术感染力。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咏史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1)正确理解诗歌第二联的含义.
(2)该联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
唐代从安史乱后。
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备罹祸害。
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
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
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
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
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
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
然而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
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
末联即以这样斩钉截铁的严峻责问结束。
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
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
8.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亡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1)"
老了英雄"
中的"
老"
的意思是什么
(2)"
风虎云龙"
这首咏史词上、下阙的前三句都运用了“叙”的手法,后二句则是用“议”表达。
“叙”的部分讲述伊尹、吕尚两人出身卑微,曾历经了种种困窘。
“议”的部分则是说如果伊吕两人不是遇到商汤周武这两位慧眼识英才的明君圣主而被重用的话,他们就只是被埋没了的英雄,不可能建立一番功盖当世、超越千载的事业。
这些议论寄托了王安石的感慨和希冀。
写此词时,他作为北宋的改革派政治家正要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他希望神宗皇帝能象“商武”一样知人善任,支持变法。
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象“伊吕”一样幸遇明主,建立一番丰功伟业。
这表明王安石从史实中获得了精神力量,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也使此词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
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到了春天,更见热闹:
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
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
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
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
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
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
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
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
“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
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
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为什么春花却依旧盛开呢?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
不说今日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
一、二两句着力描写梁园的萧条,三四句于紧要处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
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