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594485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69KB
环保教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环保教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教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自由发言
经过以上几个活动环节的进行,学生已对美化环境,保护绿化有了较深的感受。
组织学生从自身出发,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谈谈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五、结束语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不仅是因为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也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如果我们少用甚至不用塑料袋,那么塑料袋生产厂家就会倒闭,白色污染就会消失;
如果我们不购买那些高级高油耗的汽车,厂家就会被迫生产低油耗、高性能的汽车,尾气污染就逐渐减少;
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杯水,少乘一次电梯,都会对环境的改善做出一点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地球家园的美好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行动起来吧!
我们会建出绿色家园、绿色学校;
我们会变得更加纯洁、更加高尚、更加有品味。
环境教育主题班会
乘马岗中心学校八(8)班
【活动目的】
在世界环境保护日‘六·
五”到来之际,结合“爱国土、爱资源”教育,通过主题活动等一系列活泼生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在这个博大无比的家里拥有丰富的资源:
森林。
水、空气和动物,从而激发学生要保护这些资源,并让学生懂得怎样去保护地球,共建美好的家园。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资料。
例如:
世界人口增长、大气污染、地球升温等等。
(2)排编表演节目、制做表演道具。
(3)准备地球仪、录放机和需用的录像带。
(4)选定男女主持人各1名,熟悉活动程序。
(5)布置会场。
【活动过程】
(在《无地之间》的歌声中,主持人上场。
)
主持人甲:
(推出大型地球仪)同学们,我出个题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请看,这是什么?
(齐:
地球仪。
)对了,这是地球仪模型,谁能在上面找出我们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呢?
(一名学生找。
),谁还能找出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位置?
(另一学生找。
主持人乙:
世界上像这样的国家有200多个,全都居住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整个人类的家。
主持人甲:
这个家是一个美丽的家,是一个广阔的家,是我们人类祖祖辈辈居住的家。
(随着甲、乙主持人的介绍,播放世界各地优美风景的录像片。
也许有的同学要问:
为什么只有地球才是我们的家呢?
我们为什么不到月球上去住?
到火星上去住?
到其他星球上去住呢?
动脑筋爷爷:
(一同学扮演,边走边说)我来说,我来说。
这个问题还是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全体向学鼓掌欢迎。
在茫茫宇宙中有无数星球,地球只是其中一颗,在这些星球中,除了地球,人们还没有发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呢。
(出示美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图片,放映录像。
讲解:
1969年7月21日,美国两个宇航员第一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他们在月球上走路像在空中漂浮一样,飘飘摇摇。
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白天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又低到-183℃,这样的环境,当然不会有生命存在了。
(放“火星”的录像带,边看边讲解。
火星是地球的邻居,由于它和地球有些相似的地方,人们一直想找到“火星人”,但实际上火星上白天温度可达20℃,而夜间又降到零下139℃,这样的环境怎么会有人呢?
(放“水星”的录像片,边看边讲解。
)讲解水星虽然被称为水星,实际连一滴水也没有,完全是一个干枯死寂的世界。
其他星球也一样没有生命,只有地球才有生命,我们为什么住在地球上,而不住在其他星球上,这个问题同学们明白了吗?
(队员齐:
明白了。
看来,只有地球才是我们人类惟一的家,宇航员们在月球上看到最美丽的就是地球,请看(出示地球挂图)这就是地球,黄棕色的陆地,蔚蓝色的大海,美丽的云彩在飘荡,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那么,在这个大家庭里除了我们人类外,还有些什么?
同学1:
还有森林、水、空气、动物和土地。
(5名队员戴着画有“森林”、“水”、“空气”和“土地”的头饰,随着音乐节奏上台。
森林:
(放带有森林的录像。
)我是人类的第一故乡——森林。
人类的祖先一直生活在我的怀抱。
天下雨的时候,我能把大量的雨水吞掉;
天干旱的时候,我能“吐”出水来,所以有了我,就能防止水灾和旱灾。
我还能放出氧气,吸收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二氧化碳,使人类健康的生活,我们挺立在江河岸边能防洪;
长在公路两旁能遮挡太阳、防止灰尘;
栽在风沙地区能阻止沙子搬家……我的作用太多太多,我一下子也说不完……总之人类离不开我。
《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乘马岗中心学校九(6)班
一、活动目的
1、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
作为作一名中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更漂亮,可是,我们发现校园里出现了很多与环境不和谐的因素:
已经上课了,水龙头依然在哗哗地流水;
放学了,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
校园的路上不时的有纸屑映入眼帘;
花坛里的花草不时的受到一些马虎同学的践踏,独自伤心的流泪,如果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
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去保护他们呢?
现在让我们走进爱护环境大讨论吧!
讨论1:
怎样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
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
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
我们可以做到的: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随手关紧水龙头。
讨论2:
怎样节约用电?
在我国,火力发电占了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还比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大量不可再生资源。
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
我们每天能做的有:
1、随手关闭教室和宿舍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2、每天少看一分钟的电视、缩短电脑的使用时间等。
讨论3:
怎样预防减少“白色污染”?
现在我们使用的塑料包装袋,大部分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生产的,这些包装物被抛弃到大自然中后,会对环境形成“白色污染”。
我们每天能做到的有:
1、尽量使用垃圾桶盛装垃圾而不使用塑料袋。
2、不随手乱扔塑料包装物。
3、尽量购买用纸包装的物品。
4、不使用彩色塑料包装纸包装生日礼物等。
5、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讨论4:
怎样保护我们的身边环境?
保护花草树木
花草树木,除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灰尘的作用。
保护花草树木,也是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做到:
1、不要随意践踏草坪。
2、不攀摘花果。
3、按时给花草浇水。
4、爱护身边的公共设施。
5、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
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我想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为环保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环境,注重环保,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校园。
三、活动总结
通过讨论观看,同学们有的表示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宣传,使每个人都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有的表示要勤奋学习,长大以后为保护环境,美化祖国作贡献;
还有的表示,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
乘马岗中心学校
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环境污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
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
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
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
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
想到那些问题?
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
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
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
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
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
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
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
梅队、兰队、竹队、菊队。
(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
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
什么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2、砍伐森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
三、分析问题,探究明理师:
同学们,请结合书、录像片及生活实际,我们开始“智者为王”
第二轮挑战(教师介绍挑战规则:
组与组之间是必答,组内是抢答)挑战题如下:
1、你还知道哪些污染情况?
2、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环境问题,对环境污染
进行分类(不要求全部说出)师:
A、空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全球变
暧E臭氧层空洞F噪声污染G光化学污染H、大气污染3、各小组分析产生这些
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4、这些污染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5、探究如何查找这些污
染源的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必要的补充,完善下图。
附:
关于环境污
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图
四、师:
(读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人类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三思而后行”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两个活动中任选一个进行调查,也可以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并讨论污染的原因。
活动一:
调查水污染1、确定一条被污染的河流。
2、取一瓶水带回家沉淀并观察。
3、填写调查报告。
活动二:
调查学校或家周围的空气状况。
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观察主要路段一小时内驶过多少辆汽车。
2、在学校或家庭附近数一数有多少个工厂的烟囱,看一看冒出的烟是什么颜色的。
3、在窗台上放一张白纸,观察一天后白纸上落了多少灰尘。
第二课时《环境污染的危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环境质量现状,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其自学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自主发言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践,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开放式、探索式、研究性的自主学习。
通过实践、社会调查、查询环保网站等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从现象的感知中升华知识。
教学流程
第一步:
创设情景:
发放学习目标及有关讨论题,提供实验的材料及查询的网站。
自主探究:
指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索的子课题
1.通过调查法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
2.通过实验法验证重金属Hg对生物的危害。
3.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区分水华和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的富集作用。
4.通过网络查询法指导学生自主探讨环境污染方面的实例,并归纳总结环境污染的危害。
5.通过查询法查询化学、物理学科书籍,弄清酸雨的PH值,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等学科间的知识。
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就老师确立的五个子课题展开实际探究性操作。
第二步:
激兴导学
以唐诗人李白赞美大自然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导入语大屏幕展示以下文稿系列图片
(1)大自然美好风光——蓝天、白云,花、鸟、虫、鱼
(2)受污染后的恶果图片——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的图片,秃山荒岭、浓烟滚滚、以及水污染等的图片和解说资料(来源于网络下载资料)。
观看大屏幕演示文稿,身心颤动,体验污染危害,涌动环保激情。
归纳整理:
组织学生,让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实验结果,当地污染状况,并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各小组围绕不同侧面的情景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1组:
空气质量调查组:
从当地冬季煤炭燃烧引入大气污染问题,介绍:
(1)什么是大气污染?
(2)我国大气污染属于什么型污染?
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
(3)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4)当地大气污染源有哪些?
(5)大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2组:
水质调查组:
从水的重要性谈起,汇报当地水质情况,分析水污染的原因。
汇报验证被Hg污染的水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1)水污染包括哪几个方面?
当地水污染情况如何?
(2)讨论为什么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组:
固体废弃物调查组:
从当地生活垃圾已成为污染城市环境的隐患归纳出
(1)什么是固体废弃物?
其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2)讨论为什么说固体废弃物是“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
4组:
土壤污染小组:
从绿色食品引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栏目有关土壤污染的报道。
5组:
噪音污染调查组:
首先结合物理知识介绍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随后,用所找资料很有说服力地解释了为什么说噪音污染是一种“隐形杀手”?
启发引导,发散思维
再次鼓励学生自由畅谈,培养其发散思维。
“搭起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自由发言,凸现出了学生极强的表现欲望。
出示问题:
(1)归纳自己周围存在哪些环境污染?
有什么治理方法?
(2)请预测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
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都热切地表示从自身做起,倡导同学及家人都立即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和责任感。
课后强化:
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料在网上发布以“保护环境,拯救自己”为题的倡议书。
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再次上网收集环保信息资料,丰富环保知识,并自发建立了“环保好少年”网站。
第三课时《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及其环境污染的分类。
(2)能够说出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3)能够说出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够对教师给出的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
(2)能够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对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让学生提出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环境污染的案例发给每一位学生,每个案例后面都有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案例1]据报道,南极洲有一个比新加坡面积大9倍的冰架从南极冰帽中分离出来。
科学家们的判断颇让人担心:
炎热夏季即将来临,其他的冰架也频临瓦解边缘,这预示着南极洲的冰河流量将增加,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对低地地区将造成危害。
全球变暖,冰在哭泣。
冰架是覆盖南极大陆的冰层的浮动伸延部分。
此次冰架完全瓦解碎片,是30年来发生的此类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科学家们警告,这一事件是大自然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再次发出警报。
问题: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它们主要来自于哪里?
(3)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后果?
(4)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全球气候变暖?
请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案例2]近几年,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
1990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为179亿立方米,1999年为35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80%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
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
在调查的约10万千米河段中,有近47%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水域,以及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的遭到污染其中有10%的河段污染严重,已基本丧失使用价值。
更为严重的是,全国已有90%的城镇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华北地区也被列为21世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
(1)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华北地区为什么会被列为21世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
(提示:
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去分析。
)(3)请你谈谈华北平原如何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4)生活在华北平原的你可以为本地用水问题做些什么?
[案例3]经调查,目前上海的生活垃圾日产量达1、1万吨,其中废旧塑料制品占了7%,每年排入环境的废旧塑料总量可达29万吨,这中间最为惹眼的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
由于管理不善,处理困难,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河面上、绿化带中、铁路两旁以及中小道路上,一只只白色的发泡塑料餐盒被随意乱扔,以致“白色污染”一词逐渐成为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代名词而家喻户晓。
(1)何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根源在哪里?
(3)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
(4)你可以身体力行的做些什么?
[案例4]请你结合学校周围环境,调查一下是否有噪声污染。
(1)噪声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2)噪声有哪些危害及影响?
(3)你认为你所在班级学习环境是否良好?
(4)请你为本班级出谋划策提出一些可以降低本班噪声污染的合理建议。
2.课堂教学:
(1)复习旧知:
从人地关系模式图中说出人地关系的内涵。
教师补充说明:
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容纳、消除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
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着有益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反之,恶化的环境必然惩罚人类。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由于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大气、
水质及土壤的污染,因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就是环境污染。
课前,同学们对老师发下来的案例都进行了阅读和思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产生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治理?
并请提出你们的看法。
(3)新课教学:
分组进行讨论,每一小组讨论一个案例。
小组代表上来发言。
(略)教师引导学生在谈设想和建议时,要把自己也融入进去,引导学生将认识升华到行动中去。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总结反馈。
(4)巩固新课:
展示一幅漫画:
“地球出汗了”。
讨论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的后果和解决的措施。
最后教师总结:
我们每一位有能力、有责任的公民,都要关心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环境向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第四课时《环境污染与保护(选修课)》
一、教学模式:
信息教学
二、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污染的主要类型、主要问题、公害事件
2.掌握酸雨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有关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化学反应原理与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酸雨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
有关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反应过程。
讨论、启发式
教学工具:
学生准备的资料(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实物投影、微机等实验仪器:
试管、试纸、实验药品等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学生的演讲环境与人类,引入本节课课题环境污染。
(板书)环境污染与保护
(启发)有关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极其防止措施
(讨论)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有关资料,讨论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食物污染等
并通过所掌握的资料讨论上述污染的主要危害及防止的方法。
(总结)环境污染的类型
(板书)一、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启发)环境污染中主要问题。
(讨论)学生通过资料,讨论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
(习题)设置实验习题和讨论习题,揭发有关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过程
(总结)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化学原理
(板书)二、环境污染中的主要问题
(启发)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
(讨论)通过资料的整理、例举环境异常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
(板书)三、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
(小结)本章主要内容
四、课堂练习:
1.实验设计:
通过实验验证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原理
2.习题:
有关酸雨的PH问题。
3.通过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
讨论毒物富集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环境污染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并通过各种讨论形式,揭发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通过例举环境污染极其主要危害,提醒学生一步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第五课时《走进湿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湿地类型及其特点;
知道我国湿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湿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湿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二、重点:
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湿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教学过程:
[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保 教育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