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566215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77KB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是,我们决不能藉此而断定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仅仅是指个人的全面发展。
因为我们同样在不少地方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类或代表着类的一般人的发展或全面发展的论述。
譬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
个人的这种发展是在历史上前后相继的等级和阶级的共同的生存条件下产生的,在这些个人中有类或人在发展,或者是这些个人发展了人。
又说: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也指出,在作为人类社会主义结构的序幕的历史时期,只有通过最大地损害个人的发展,才能取得一般人的发展。
尤其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为明确地指出:
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同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
。
可见,马克思不仅在多处直接使用了类的发展或全面发展(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类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实质上是指类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而且他在多处所使用的人、人类、一般人、一切人等等的发展,实际上指的都是类的发展或全面发展。
马克思不仅论及到了与个人的全面发展相区别、相对立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另一个侧面,即类的全面发展,而且还论及到了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特别强调了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类的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对立统一。
在他看来,尽管在开始时类的发展要以牺牲多数个人、甚至整个阶级为代价,但人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使类与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
而这种一致的最后结果当然是扬弃了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了使类整体的发展而不得不最大地损害个人的发展、使个人变得畸形而片面并最终又反过来制约着类整体的全面发展的状况,使类和个人都得以和谐一致地全面发展。
马克思上述思想观点都充分说明,从类与个人的有机统一的角度去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既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包含的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的一贯思想。
二、既然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是类与个人的辩证统一,那么,相应地也就应从类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两个层面及其辩证统一去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从类的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
第一,类特性的全面发展。
类特性是人区别于物、尤其是动物的根本特征或本质特性。
这种特性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而劳动实质上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或生物活动的社会性活动,即人在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条件下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活动,也是在人的理性和需要支配下的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尤其是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所以,人的类特性的发展,实质上也就是人的社会性、实践性、自觉能动性(尤其是创造性)的充分发展。
而人的社会性、实践性以及以创造性为主要内容的自觉能动性都不过是人的主体性的具体表现。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类特性的发展,也就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而又全面的发展。
第二,类能力的全面发展。
类能力是指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本身生产的能力,等等。
而所谓类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区别于动物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它可以从以下五个主要方面加以规定和把握:
其一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首先具有的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满足物质生活资料需要的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生产力。
这是人类能力体系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决定其他能力的基础和获得其他能力的前提。
其二是自觉地建构、调控、发展和完善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利于类特性和社会生产力以及其他类能力充分发展的能力。
其三是自觉调控精神生活和精神生产以利于整个族类的健康发展和每个族类成员身心健康的能力。
其四是对种族自身繁衍的自觉调控的能力。
其五是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或整个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能力。
由这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而构成的类能力体系的发展,是类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它决定和制约着类特性和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
因而,它也是类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内涵。
第三,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
与类特性和类能力的发展互为基础和前提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类建立在低下的生产力的基础上的简单、狭隘和封闭的社会关系向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上的丰富、全面和开放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由带有类似动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痕迹并使人受其盲目地支配的社会关系向真正属于人并受其自觉调控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由使人奴隶般地服从于固定的社会分工和由此而导致的畸形、片面地发展并不断地生成着人与人的对立的社会关系向使人终于成为自己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
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第四,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
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既是类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表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其实质内容是指人类凭借自己的类特性、尤其是类能力的充分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和发展而使整个族类从自然压迫和人类自身创造的社会(关系)压迫中解放出来并使每个族类成员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和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指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以及人类将奴役和支配自身发展的外在必然性与人类社会本身发展变化的内在必然性以及限制人类发展和自由的其他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而使自己族类的每个成员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发展自身多方面才能的一种社会状态。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涵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个层面,即类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显然,这些内涵决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或每个个人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所能包容和囊括的。
当然,要全面、准确地规定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仅仅从类的发展的角度去把握仍是不够的。
就象不能用个人的全面发展来代替类的全面发展一样,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另一个层面的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也不是类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所能包容和取代的。
因此,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还必须从个人的角度去把握。
从个人的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
第一,类特性在个人身上的充分发展。
这主要是指在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自觉能动性等类特性的充分发展。
从类与个人的相互关系来看,个人的类特性的充分发展是通过类或作为类的存在形式的社会与个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一方面,社会将个人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通过教育和文化(广义的文化)同化等手段和途径将自然人(仅具人的外形并不等于人,如狼孩)转化为社会人或使其变成合格的类成员;
另一方面,个人又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将人类特有的社会性、实践性、自觉能动性等特性展现出来,并在适当的社会条件下使其得以强化和充分发展。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个人的类特性的充分发展取决于类整体的根本特性或本质特性的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给个人发展所提供的各种社会条件。
而个人的类特性的充分发展又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应有的基本内涵之一,这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个人能力或才能的充分发展。
恩格斯曾经指出,全面发展的人,应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个人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也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这里所指的个人能力或才能与类能力一样,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
既包括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能力或作为生产力要素所具有的生产技术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活动或精神生产的能力以及需要和消费的能力;
既包括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以及驾驭社会关系的能力,又包括开拓和创新的能力;
既包括德能,即思想觉悟与道德修养的能力,又包括审美的能力;
既包括现实能力,又包括潜在能力;
等等。
在个人诸方面能力的发展中,马克思着重关注的还是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因为马克思所讲的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个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而个人的片面发展又是由旧式分工所造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智力)劳动的分离开始的。
所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正因如此,所以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应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的人,首先是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人。
第三,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
人的价值能否实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之一。
在这里,人的价值当然包括整个族类在宇宙万物中的价值,但具有直接现实意义的还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问题。
因此,人的价值的实现主要是指个人价值在社会生活,即社会关系中的全面实现和体现。
而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首先是指在社会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不断生成和发展着的个人的各种能力或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个人的利益能够得到社会和历史的尊重。
其次是指个人的劳动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能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使个人的自我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
再次是指人的价值不再被物的价值所掩盖,而是通过个人的劳动和劳动产品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程度体现出来;
人的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自身的本质力量和自身价值的充分展现。
第四,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
个性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
然而,个性发展又实难归属到类的发展的这一层面的内涵之中,它只能从个人发展这一层面去加以规定和考察。
而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表现和最高目标。
这里所谓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以整个族类或每个个人的自由自主发展为前提,以个人独特的性格和行为为特征、心理品质以及能力、素质等的充分发展为主要内容。
马克思曾经把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当作人的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即最高形态的象征。
因为在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最初的社会形态,人的个性都被湮灭了;
而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第二个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或现代工业社会,个人虽然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人的个性又被平均化了,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
只有到了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第三个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个性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也就是说,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人的自由个性才能实现和得到全面发展。
到那时,个人的独特性、完整性和全面性都将得到充分的展现;
每个人都将是充分自由而又各具独特个性的人,整个社会将是各具个性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内涵。
三、综上可见,从类的角度和个人的角度去分别考察人的全面发展,它的两个层面各自所具有的基本内涵确实存在着差别,类的全面发展所特具的内涵并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所能包容和替代的,同样,个人的全面发展也不能把类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无遗。
因此,强调一面而忽视甚至否认另一面,或者,用一种提法去取代另一种提法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既承认二者各自存在的合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同层面,类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截然分开、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包含、辩证统一的。
首先,类的全面发展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个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类整体的全面发展,离开了人类整体的进化和全面发展,也就没有个人的发展。
个人全面发展的水平和程度的高低,是与类整体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甚至是由类整体的发展水平或程度所决定的。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个人的类特性和能力体系的发展是由整个人类的类特性和类能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没有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任何个人,即使是超常的个人也不可能有超出类整体发展水平的全面发展。
第二,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每个类成员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也是由类整体特有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整个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程度决定的。
没有人类整体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没有人类的解放和自由,个人的价值也就不可能全面实现,自由个性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
其次,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类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归宿。
一方面,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没有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的发展程度也制约着类整体的发展。
另一方面,类的发展不仅包含着个人的发展并通过个人的发展表现出来;
而且,个人的发展也包含着类的发展,体现着类的发展,个人的类特性和能力体系的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其本身就体现着类的全面发展。
同时,个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类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类的全面发展最终以每个类成员的能力体系的发展、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以及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为标志和归宿。
类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包含的关系,恰恰说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同的层面的基本内涵的不可分割、辩证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成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对此,他有很多颇为精辟的论述。
把马克思关于这方面的思想归纳起来,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有如下基本内涵。
第一,人与自然的全面统一。
在人同自然的关系方面,人类始终面临一个基本矛盾:
一方面,人是自然存在物,人为了维持有机生命体的生存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从而人的生命活动要受这种物质变换方式的制约;
另一方面,人又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物,他有活动的目的性和创造机能,从而要求从事不受外部约束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
在以往的历史阶段上,由于人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受着劳动主要作为谋生的手段这一劳动目的外在性和人力作为生产过程的主要承担者这一劳动形式的两方面的限制,不能同人的自由创造机能相一致。
这就是说,在以往的历史阶段上,人与自然不能全面统一。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随着人力从直接劳动过程的退出和谋生劳动向自由劳动的转变,人和自然达到了全面统一。
在那里,物质变换的过程同时成为人的自我创造过程,对象化成了自我确证,人在改造外部自然中创造着自己的形象,实现着人的自由意志。
正如马克斯·
克普莱在论及当前美国社会已经出现的自由劳动时所说的那样:
“现在,人们不只是编篮子、用笛子吹乐曲和造桌子:
篮子成了人的一部分,人就是乐曲,在造桌子的行动中,所造的不是桌子,而是人自己。
”
第二,人与社会的全面统一。
人在同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从来不是以个体单独出现的,而是以某种共同体出现的,因此,人为了处理同自然的关系,首先必须处理同社会的关系。
但是,在以往的社会中,个体同社会共同体处于分离状态,个人始终受到社会环境的支配,不能自觉地驾驭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过程。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能力发展成为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包括生产活动的目的,社会的基本财富由自然资源转为智力资源。
能力、智力具有共创性和共享性,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本质上只能是人类共同的劳动。
因此,以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内在地成为类的生活,人内在地结成一体。
在这种以人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社会财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不仅摆脱了直接的人的依赖关系,从各种直接的身份规定中解放出来,而且摆脱了物的依赖关系,能够支配自身生活的社会环境,从而达到人与社会的全面统一。
第三,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
人不仅在对象化的过程中,而且在对“人的产品的感性的占有”的过程中实现着人的本质。
在人同劳动产品的关系上,过去两者处于异己的关系之中。
且不说在各种公开的剥削制度下,劳动产品脱离生产者而成为支配、奴役生产者的力量这种情况,即使在生产者名义上占有自己劳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对人也带有外在性。
就是说,产品对人只是一种消极的被拥有、被享用的关系。
任何一个对象,当人们对它不能感知、没有能力实际使用它的时候,实际上它并不是属人的;
相反,只有当人积极地占有它、消费它的时候,它才成为属人的东西。
音乐只有对于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才有意义;
矿物只有对于有矿物学知识的头脑来说,才能发现它的美和特性。
在未来的自由人身上,一切属人的感觉和特性都将获得彻底解放。
随着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将成为具有深刻感受力的、全面的人,他们将把对物的消极的片面的拥有变成积极的全面的占有,并且在对物的积极的全面的占有中全面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
第四,人的身与心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人的身与心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身心分裂、体脑对立的真实写照。
从近代以来,由于理性的发展和大工业的出现,人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变得更加片面和畸形。
“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人们之所以没有固定的职业并能随自己的心愿自由地发展,是因为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人们在必然王国内活动的时间极短,在自由王国内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
在自由王国中,人们也从事渔猎活动,但人们捕鱼、打猎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渔物和猎物,而是为了发展自己的能力,享受渔猎行为本身。
总之,在未来的社会中,人们的闲暇时间将十分充裕,社会的主体分工将不复存在,劳动成了人生的第一需要,人的身与心获得了全面发展。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
至于
“多”到什么程度才叫“全面”,这只能作相对的理解,否则就必然会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因而也是一个无法追求的理想。
人的素质是近年来诸多学科关注的问题,看法各不相同。
以下我们将主要以哲学为基点,综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人的全面素质的基本要素。
之所以称基本要素,就是说人无论从事什么性质、什么内容的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普通和一般的素质要素,这是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关注的。
1.智能、体能
体能,主要指人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人体机能,是人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
智能,包括知识和以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为核心的智慧机能,是一个人智慧的综合表现。
体能和智能是构成人的素质的基础性要素,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素质基源。
人的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活动,不管是外部活动还是内部活动,不管是有形活动还是无形活动,从总体上讲,都是人的体能和智能的一般支出和运用。
因此,人的一切发展,最基本的就是体能和智能的发展,这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前提。
在体能和智能二者中,体能是构成人的素质的生理基础,智能是构成人的素质的心理基础。
从构成人的素质的物质基础来看,体能更为基本,但从人的素质的本质方面看,智能更为根本。
人之所以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就是因为人有着高度发达的大脑和无与伦比的智能。
2.活动能力
这里说的活动动力,主要是指主体与客体发生对象性关系时所需运用的实际能力,或者说,是人运用体能和智能完成某一具体活动的实际能力。
一个具有一般性体能和智能的人,不一定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某种具体的和特定的实际活动而将体能和智能对象化。
体能和智能与体能和智能的实际运用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使用。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把体能和智能与活动能力分别看成是人的素质中的两个要素。
这样看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我国教育对人的培养过于抽象、一般和笼统,比较轻视活动教育和活动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为,活动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
因为活动是人存在的基本形式,人总是从事着活动的人。
实际活动中的人,也正是马克思新的哲学世界观的基本出发点。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活动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无论是客体对主体的影响、制约,还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改造,都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
人只有在实际活动中才能改变外部世界和改变人自身。
3.道德品质
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包括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生存、发展以及从事各种社会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人们必然会经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恰当地维系和调节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不仅建立起了各种政治、法律制度,同时也建立起了一系列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以保障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共同体内部,道德是调节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要素。
既然如此,作为社会的个人,在其自身素质方面,就必须具备与一定社会关系相适应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人生幸福的前提条件,也是个人其他素质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一个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人,是肯定没有什么幸福可言的,他一定活得很累、很紧张,最终将受到他人和社会的惩罚和自身行为的报应,自食其果。
4.情感、意志、性格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一种心理体验。
意志是人在活动中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性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如刚毅与懦弱、果断与优柔、灵活与刻板、宽容与苛求,以及外向与内向、幽默与严肃、雷厉风行与踏实稳重,等等。
情感、意志和性格是个人生活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非理性因素,对人的活动和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的调节作用。
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并不仅仅人凭藉理性因素,还要受到非理性因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面发展 基本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