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559056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2.80KB
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
《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下册实验项目及技能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测出在不同坡度斜坡上提升小车所需的力
1.利用同一块长方形木块,想办法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
(可以利用长方形的长、宽、高)
提升小车时要匀速、缓慢向上运动;
平板测力计要与木板保持平行;
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读出读数;
木板每次搭在木块上的位置应相同。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斜面省力的秘密。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探究轮轴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拧螺丝钉的学问
两个钩码、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
1.测出提升两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两个钩码;
2.测出用轮轴提升两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演示组装轮轴:
把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轴上,让线沿轴槽绕过,并在线的另一头挂上钩码;
把另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轮上,让线沿轮槽绕过,并在线的另一头向下挂上测力计;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大轮、小轮做三次实验,求平均数;
读数时应在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不能在刚拉动或拉动停止后读数。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轮轴省力的秘密。
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探究滑轮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5、国旗怎样升上去
组装滑轮的部件、一个钩码、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
1.测出提升一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一个钩码;
2.测出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1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演示组装滑轮:
定滑轮:
把滑轮用棉线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另一根棉线沿轴槽绕过滑轮,一头挂钩码,一头挂测力计;
动滑轮:
把棉线的一头系在铁架台上,将棉线的另一头沿滑轮下方的沟槽绕过,在棉线的另一头挂上测力计,在滑轮下方挂上一个钩码;
2.提醒实验注意点: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做三次实验,记下平均数;
拉动时保持动作轻缓、匀速;
拉动时不要让线绳脱离滑轮沟槽;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使用滑轮的秘密。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
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链条圈(瓦楞纸条圈)、记号笔、
1.组装链条传动装置
1.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用链条圈(或瓦楞纸条圈)套在两个齿轮的外围;
2.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向两边拉,使齿轮绷紧链条圈(或瓦楞圈)
2.观察链条传动的特点
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记号笔、
1.组装齿轮传动装置
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注意两个齿轮要齿齿咬合。
2.观察齿轮传动的特点
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编写者:
朱小琴
研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1、折形状
A4打印纸3张、双面胶、新华字典(可用科学书代替)、钩码
学生操作
1.折形状
1.取A4纸的宽为高,用3张A4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注意在折纸筒时要事先考虑留出连接部分,纸筒的连接部分用双面胶粘起来。
2.比较实验
1.把新华字典放到纸筒上面,然后在新华字典中心加钩码,记录各种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不被压垮。
2、提醒实验注意点:
加钩码时,要将钩码放在新华字典中心;
加钩码时要轻放;
计算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纸筒的钩码数减1。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作出比较。
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柱形纸筒中,圆柱形纸筒承受力较好。
搭建支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2、搭支架
吸管、透明胶、剪刀、1块木块、若干盒钩码
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1.设计支架图
1.提出要求:
吸管限定20根、搭建时间限定10分钟,支架高度不低于15cm;
2.画出支架设计图,考虑如何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2.搭建支架
1.利用限定材料,根据设计图搭建支架;
用透明胶连接固定时,建议用透明胶先在一根吸管上绕一圈,然后再绕到另一根需要连接的吸管上,这样连接较方便;
吸管不能用剪刀剪断;
小组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合作。
3.比较稳定性
1.小组上讲台展示作品,并用加钩码的方法检测作品的稳定性,在检测的时候,将木块放在支架上,然后将钩码放在木块上;
2.计算支架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支架的钩码数减1。
对所观察到的不同支架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三角形结构越多,支架越稳定。
研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3、建桥梁
A4纸1张、小纸盒1个、砝码若干、木块2个
1.桥梁设计与制作
1.讨论:
用1张A4纸设计不同的桥梁。
2.演示:
平板桥、拱桥、槽形桥(斜拉桥操作难度大,建议制作槽形桥)
3.学生分组制作平板桥、拱桥、槽形桥。
2.探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
1.预测:
哪种桥梁的承受力最大?
2.讨论实验注意点:
桥墩间的距离要一致;
放钩码的纸盒子要放在桥梁的中间,放钩码时要轻;
计算桥梁能承受多少购码时,要用压垮桥梁的购码数减1;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结合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不同形状的桥梁承受力是不同的。
桥梁的承受力与桥梁的厚度、栏杆的高度都有关系。
造房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4、造房子
报纸若干、透明胶、
1.设计房子
1.提出造房子要求:
报纸限定(每组20张)、时间限定(25分钟)、比房子的结实、美观、成本低。
2.小组讨论、商量,根据要求画出设计图。
3.小组成员分工。
2.造房子
1.提供造房子材料。
(也可组织学生提前准备材料)
2.学生分组利用材料造房子。
1.观察、比较各小组造的房子。
2.学生根据结实、美观、成本低的标准对各小组造的房子进行评价。
3.交流造房子的快乐与艰辛。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五年级)
编写者朱小琴
连接电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小电珠
1.提供实验材料
学生介绍老师准备的材料:
电池、导线、小电珠。
2.连接简单的电路
1.学生分组尝试连接电路,想办法使小电珠亮起来。
2.指名成功小组演示。
3.再次分组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4.展示电路图
对所观察到的不同电路图进行分析。
简单电路图是由电池、导线、小电珠构成的。
了解开关的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电池盒、电池、导线若干、灯座、小电珠、开关
1.认识开关
如何控制小电珠的亮灭?
2.介绍开关.
2.连接电路
1.学生分组尝试连接用开关控制小电珠亮灭的电路。
对所观察到的不同电路图进行分析,准确认识开关的作用。
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断开。
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导体和绝缘体
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1.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哪些物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将检测物品分别接入检测电路,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物品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将检测电路留出的两根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液体的导电性能。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检测暗盒里的电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电路暗盒、电池、电池盒、灯座、小电珠、导线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2.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1.交流检测注意点:
检测电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检测,避免遗忘;
检测过程中不能打开暗盒;
边检测边记录,为了方便,检测结果建议用“√”“×
”表示;
2.学生分组检测。
3.根据检测结果画出暗盒电路。
4.学生交流检测结果。
打开暗盒观察实际电路,判断检测电路的正确性。
探究磁铁的性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4、研究磁铁
条形磁铁、大头针、水槽、泡沫片、细线、环行磁铁、塑料棒
1.提出实验内容
提供实验材料,利用材料探究磁铁的性质。
2.探究磁铁的性质
1.交流实验方法:
磁性的传递:
把大头针的一头靠近磁铁吸住,用另一头靠近另一个大头针,依次操作,看看磁铁能连续吸起几个大头针。
磁铁能指示方向:
方法一:
悬挂法。
用线系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注意线不能太粗,细棉线较好,然后把磁铁吊起来,使磁铁尽量呈水平状态,最后轻轻转磁铁,观察磁铁静止时两端的指向;
方法二:
水浮法。
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的中心,然后将泡沫板放入水槽,使泡沫板浮于水中,最后轻轻转泡沫板,观察静止时磁铁两端的指向;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将两块环行磁铁套入塑料棒实验,分别观察两块环行磁铁的同极和已极相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比较:
先在条形磁铁上取5个点,然后在点上一个接一个挂大头针,然后通过比较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力的大小(实验中的条形磁铁用大的效果较明显);
2.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交流观察结果,认识磁铁的性质,分享探究的快乐。
磁铁的性质有:
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
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磁极。
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2、电磁铁
电池2节、粗细不同的导线2根、粗细不同的铁钉2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
2.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铁钉粗细有关;
3.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导线粗细有关;
4.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绕线圈数有关;
2.设计对比实验
1.选择一个研究因素(以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
2.边交流实验方法边演示:
保持不变的因素:
铁钉一样、导线一样、线圈圈数一样、
改变的因素:
电池的节数
3.选择其它因素设计实验方法,交流指点。
3.对比实验
1.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研究;
2.建议每个因素研究三次,取中间数(或平均数),这样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3.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4.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5.整理器材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
测量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测量呼吸和心跳
听诊器、秒表
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1.测量安静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教师演示听诊器测量心跳,重点示范确定心脏的位置很重要(心脏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
2.指导秒表的正确使用。
3.学生分组用听诊器、秒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心跳,建议同学之间相互测定较好。
4.提醒测量呼吸次数的注意点:
吸一口气呼一口气算一次呼吸。
5.学生分组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呼吸。
6.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2.测量运动结束后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运动2分钟即可。
2.2分钟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1分钟心跳和呼吸。
3.学生分组测量,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静止状态与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不同。
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
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2、肺和呼吸
澄清石灰水1瓶、保鲜袋2个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1.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用两个保鲜袋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在收集呼出的气体时,将保鲜袋对准嘴巴多次呼气即可,另外,注意两个保鲜袋中搜集的气体要差不多。
2、收集空气、收集呼出气体的两个保鲜袋不要混淆,要分辨清楚,否则观察的实验现象会有偏差。
1.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保险袋中实验比较,在实验中要注意,两个保鲜袋中倒入的澄清石灰水的量不宜过多,而且倒入两个保鲜袋中的石灰水要差不多,当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保鲜袋以后及时将袋口扎上,防止石灰水流出来。
2.如果没有澄清石灰水,可到化学试剂药店购买氢氧化钙溶液。
3.摇晃后,观察比较。
4.边实验边记录实验发现。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3.整理器材
将实验保鲜袋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测肺活量(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塑料瓶(大饮料瓶)、100ml烧杯、白纸条、记号笔、胶水、水槽
1.制作肺活量测量器。
1.沿塑料瓶的外壁由下向上贴上白纸条;
2.用100ml的烧杯装满水,倒入塑料瓶,小心不要把水倒在瓶外,然后用记号笔沿水面标上100ml的记号,依次进行,标倒1000ml即可。
2.测肺活量
1.测量前,一定要先将塑料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
2.把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瓶口一定要没在水的下方;
3.在水中旋开盖子,将直角弯头管的一头伸进塑料瓶;
4、吸足一口气,尽最大力气向水中吹气;
5、读出自己的肺活量,读的时候是读出瓶中空的体积,不是读出瓶中水的体积;
4.在第二个同学测之前,也一定要将瓶中的水装满。
交流自己的肺活量,并根据数据分析肺活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3、心脏和血液循环
水槽、塑料瓶、秒表、人体血液循环图
1.模拟心脏跳动
1.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仔细观察现象,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原型”:
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中间的塑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在用两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现象。
2.观察人体血管图
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指导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测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3.测量1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
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不变。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教师控制时间,然后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交流、比较自己1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心脏总是在不停的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下册 实验 项目 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