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课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543791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5.20KB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课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课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课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学期的小学生,经过半年多的由重点识字、词的训练过渡到阅读能力训练,加之是母语的学习,他们大多数已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感情体会有一定的基础,能较为容易地融入课文当中。
而且在十岁左右的孩子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很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
三、教学准备:
1、提前两周布置学生时常观察傍晚时分的天空景象。
2、教师准备多幅火烧云的彩色照片,钢琴曲《彩云追月》,并制成课件。
四、教学环节设计及其意图
基于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本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引入,感知“美”。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师应适时给学生搭建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初读感受,再现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如:
开课伊始,师生可以在谈话中了解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了,然后写火烧云变化着,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
课文中所写的霞光照射下的大地万物以及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太美了等等。
教师此时引导归纳:
看得出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读课文,过一会儿把自己感觉最美的地方告诉我们好吗?
这样从学生众多的感受中提炼出一个既能够统领全文、利于突破重点,又引领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主线:
精读课文具体感受“美”。
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这样设计不但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强有力地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精读理解,感悟“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差。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互读、互说、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的主要渠道,使学生在群体互补中学有所得。
这一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在初读感知到“美”之后,深入读文寻找自己心中的具体“美”,激发学生的兴趣,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静下心来读自己想读的内容,主动去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
然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拓展、想象。
真切体会到充满了神奇想象的霞光映照下万物之美和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之美,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1、引导学生感受霞光映照下的景物美。
抓住动物的变化感受美。
通过人物的变化感受美。
透过霞光下事物的变化,体会人们喜悦的心情。
如理解霞光映照万物之美时,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学生可能说:
你看,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金色的公鸡多漂亮啊!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全身血红的皮毛这样的狗我还真得没有见到过,多么神奇呀!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多么像是鸡中的“皇后”。
小白猪变成金的了,金光闪闪多漂亮。
并利用课件表现普通事物在霞光映照下变美的画面,(课件)使学生再次感受到大自然(霞光)的神奇。
2、感悟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美妙神奇。
引导学生从“红通通”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
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
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感悟。
3、理解体会火烧云形状的神奇。
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快。
抓住“一会儿、忽然、接着又来了”等词语理解。
感悟火烧云形状的神奇。
抓住描写“马、狗、狮子”的句子体会。
展开大胆想象。
利用悠扬的钢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4、教师展示课下搜集到的火烧云的精美图片。
目的是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最后,指导朗读,在读中再欣赏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
此外在本环节,为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理解的自然景物美同时,为学生创设一次次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机会,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作者的描写方法即创作之美。
如,在理解火烧云颜色美的同时,通过颜色多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利用从文中体会到的句式练说表示颜色的词语,如葡萄灰,即像葡萄一样的灰色。
学生仿照这种句式说出自己头脑中的颜色,学生可能说出:
苹果绿、石榴红、杏黄、桃红、海蓝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出概括火烧云颜色多的词语,进行词语积累,如: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瑰丽无比等等。
在理解火烧云形状美的时候,透过文中可爱、有趣的形状,激活学生想象的欲望,利用从文中体会的写法,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大胆进行仿说仿写。
学生很容易想到他们心中喜欢的事物:
如,葫芦七兄弟、西天取经、八戒背媳妇等等。
这样水到渠成的就达到了课标要求的读写结合。
(三)回顾整课,收获“美”。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
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
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环节我让学生看板书,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火烧云的。
然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谁来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写作方法三方面来谈)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把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不但从课文内容中收获了自然之美,更从写作方法上收获了创作之美。
(四)课外延伸,拓展“美”。
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
今天,我们领略了火烧云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观,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遇到更神奇的自然景观,只要我们多用心观察,并将这些内容积累下来,我们的习作便会有源源的材料。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是以“课外乐园”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
1、背诵你自己喜欢的部分;
2、摘抄你认为最美的语句;
3、拿起手中的画笔,结合课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火烧云美景;
4、读有关自然的书籍了解更多的自然现象。
意在体现以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
让学生将心中的“美”延续、拓展。
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的大语文观要无时无刻地向学生渗透,让他们逐步懂得从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以上是我对这课教学的一些设想,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谢!
唐山市玉田县实验小学
薄兴
附送: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灰雀》教案教学设计3套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按读、画、查、找的自学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让学生按要求采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完成第一次自学。
例:
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重点字、词,需要在字典中查画字义时,教师可在重点字下面标画符号给以提示。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课文中有些字虽不是生字,但朗读中学生容易出错,比如:
“桦”字应该读hu4,学生会误读为hu2,因此讲课中遇到此类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在讲课中教师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6个生字。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
填表按要求给生字分类:
3.课堂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比如:
“郊”左边是“交”,右边是“阝”,合起来是“郊”。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交”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
“坚”字是上下结构,右上方是个“又”字,不要写成“
”等。
也可采用辨析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郊( ) 渣( ) 坚( )
效( ) 楂( ) 竖( )
(三)理解词语。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3.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本课的生字、词大多属于表示处所或事物名称以及动态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易于理解。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中确有较为抽象难懂的词语,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果然”一词。
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确实、真的意思。
在理解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含有“果然”一词的原句读一读,然后联系上下文启发学生讨论,“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果然”一词?
学生读上下文可以知道因为小男孩两次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一次是肯定地说,后一次是坚定地说。
这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灰雀的方向,并有把握让灰雀再次回到这里。
第二天列宁真的在白桦树的枝头再次见到灰雀,这恰恰印证了小男孩说的话是真的,确实他做到了让灰雀再飞回来。
所以这里用“果然”一词恰到好处。
4.教师出示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检查预习情况。
5.检查词语认读的情况后,教师可再次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文的内容。
(四)作业:
熟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育学生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二)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一)解题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提问题,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初读课文,你知道本文写的是谁和谁的事情吗?
这时教师可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列宁和男孩。
(2)初次见到题目你们有哪些疑问?
教师以此来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
这时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
“灰雀是什么样儿的?
”“谁喜欢灰雀?
”“怎样喜欢?
”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围绕学生质疑,抓住重点开展教学。
1.灰雀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2.教师指名读所画出的句子。
3.出示重点句: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
(1)指名读句子。
(2)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这两句话中你怎么看出它们惹人喜爱?
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从三个方面了解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①外形色彩艳丽,胸脯是粉红的和深红的。
②它们“欢蹦乱跳”,动态活泼可爱。
③在枝头唱歌,说明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
所以这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3)让学生把灰雀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教师可采用指名读和齐读的方式训练学生朗读。
(三)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下文。
“正因为灰雀这样美丽,又这样活泼可爱,所以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
”这时教师让学生听老师读一段话,想一想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1.教师读重点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讨论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要”、“仰望”这三个词语来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的情感。
从“经常”一词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和爱护。
2.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四)让学生小声读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1.指名回答问题后出示重点句: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让学生讨论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心情怎样?
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教师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在“树林中找遍了”这一点体会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那种焦虑、担心和惋惜的心情。
2.让学生从课文3~10自然段中找一找列宁和小男孩有几次对话?
(1)让学生用伸手指示意的方法回答。
(2)指名读各次对话。
(五)逐段阅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次对话。
1.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2.这时列宁的心情怎样?
应该怎样朗读?
3.再次指名读,要求学生读出列宁着急的心情。
4.然后让学生评议。
5.男孩怎样回答列宁的话?
当你读到小男孩这句话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以此启发学生围绕重点句质疑思考展开讨论。
6.在学生质疑后教师可出示三种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判断是真是假。
(1)没看见。
(2)我没看见。
(3)没看见,我没看见。
经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前两种回答的句式语气是肯定的,第三种是文中原句。
小男孩两次强调没看见,用这种语气反复说,表面看似真实则虚假,明显是在为自己推托。
这就暴露出小男孩在说没看见时内心是慌乱的。
7.再次指名读这段对话,要求学生把男孩心虚、慌乱的心情读出来。
(六)读第二次对话,想一想列宁说了什么?
他此时心情怎样?
1.指名读列宁说的话。
要求学生把列宁焦虑、担心、惋惜的心情读出来。
2.讨论:
列宁此时担心什么?
小男孩这时说话了没有?
他为什么不敢讲话了?
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
小男孩这时不敢讲话了,是因为他怕列宁知道他把灰雀抓走了。
明知不对却又没有勇气说出来,内心很矛盾。
(七)教师让学生依照学习前两次对话的思路自己学习三、四次对话。
1.出示问题:
2.让学生读问题后,自读对话,同学之间讨论。
3.在学生自己讨论的基础上指名回答讨论第三次对话的结果。
4.讨论第四次对话。
通过讨论让学生从小男孩回答列宁的话中悟出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而且他已下决心改正错误,要把灰雀放回来。
列宁的一句追问“会飞回来?
”虽是问话,但充满希望,既是希望马上见到灰雀,又希望抓走灰雀的人能认识到错误及时纠正把它放回来。
这时列宁的心情是急切的,“一定会飞回来!
”小男孩最后的回答是坚定的,表明小男孩已下定决心要放回灰雀,改正错误。
5.指名读男孩的话。
文中小男孩在与列宁的对话中三次提到“会飞回来!
”但标点不同,语气自然也不相同,要注意提示学生朗读中区别语气,读出情感。
6.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要把灰雀带走?
讨论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小男孩带走灰雀也是出于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7.让学生分角色读第四次对话。
(八)第二天列宁再次来到白桦树下结果如何呢?
1.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2.让学生讨论小男孩这时为什么“低着头”,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让学生从中体味到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错了,感到惭愧。
3.这时列宁微笑着说了些什么?
为什么微笑着呢?
文中列宁“微笑着说”有两层含义:
(1)灰雀又飞回来了,列宁看见后心里很高兴。
(2)列宁知道小男孩用行动改正了错误更喜欢他了,心里更加高兴,所以是微笑着说。
4.这时小男孩会对灰雀说什么呢?
教师可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小男孩会对灰雀说:
“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该把你带走,请你原谅。
”也许会说:
“灰雀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这么自私,只顾自己,你应该是属于大家的。
5.这时老师可出示填空练习:
小男孩( )对灰雀说:
“对不起灰雀,我不该把你带走,请原谅。
让学生思考小男孩怎样对灰雀说。
出示这样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态,并会运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
惭愧、不好意思。
6.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小男孩对列宁说什么?
7.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可再次出示填空练习。
小男孩( )对列宁说:
“列宁同志,是您教育了我,谢谢您。
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小男孩是怎样对列宁说的,要把小男孩改正错误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真诚地说,真心真意地说等等。
8.教师小结。
经过这样的讨论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通过这件事情,小男孩受到了教育,列宁也更加喜欢小男孩了。
【板书设计】
《灰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3、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一、课件演示,情景引入:
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呀!
列宁每天都要来到树下看望它们。
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
灰雀到哪里去了,后来又是怎么回来的?
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
2、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用喜爱的感情读好句子。
三、学习课文2——10自然段
1、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2、指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列宁说的话,体会列宁找不到灰雀的焦急、担忧、惋惜的心情。
3、读议领悟列宁爱鸟之情对孩子的感染、教育,想象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情景。
4、指导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1、课件播放,情景引入。
2、引读课文后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3、指导学生读书讨论:
列宁为什么微笑?
(灰雀又回来了,列宁高兴;
男孩知错能改,是个诚实的孩子,列宁更因此而高兴。
4、指导朗读。
5、总结全文(略)
板书设计:
灰雀
灰雀
爱爱
列宁孩子
更爱
教学设计说明:
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体现了列宁爱鸟,但更爱诚实的孩子。
作者在具体描述时,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两条表示人物心态变化的线索。
一条是列宁的心态变化,表现了灰雀不见后他的焦虑、担心、惋惜以及重见灰雀时的欣喜之情。
另一条是小男孩的心态变化,表现了小男孩矛盾的心理以及改正错误的决心。
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怎样做的?
又是怎么说的?
心情怎样?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悟。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以读代讲,用朗读来检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用朗读来检验学生对思想内容的体会;
用朗读来帮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从而更好地理解列宁对灰雀生死未卜的担心和惋惜,体会出男孩知错就改的决心。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积累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
此外,男孩放飞灰雀的想象说话设计,学习过程中的质疑问难,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以及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
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
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
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学。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三、教学建议
1.阅读、了解有关列宁的故事。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5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渣”(翘舌音)、“胸”(后鼻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火烧云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第二 课时 优质课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