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540132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28KB
最新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Word格式.docx
《最新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是角的顶点。
(读)现在请你摸摸这两条边,什么感受,这就是角的边,(读)一个角有几条边?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读)3、请你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给你同桌介绍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4、你能指出黑板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5、练习。
你能在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
三、活动:
既然角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摆个有角姿势。
四、做一做1、(出示不规则纸)我们玩的高兴可是这张什么也不是的纸先生不高兴了,他也想和角成为朋友,我们能帮他找到角吗?
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纸按平,然后再折。
2、请你把折好的角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折出的角一样吗?
你发现了什么?
角也是有大有小啊。
(指名贴三个)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个角大吗?
纸先生高兴了,现在把你的纸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们还可以用两条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个活动的角呢。
这图钉就是角的顶点,这就是两条边,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做一个活动的角。
4、谁愿意和我比一比谁的角大?
(两条边开叉的越大,角越大)5、看看这两个角谁大?
虽然这个角的边很长,但是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只和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五、拓展1、我们手里都有三角形,请你拿出来,它有几个角?
给你一把剪刀,你能让变成四个角吗?
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
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给你三根小棒,看看能摆出角吗?
六、全课小结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吗?
2、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
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
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可采取:
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让学生小结等形式。
说的内容有许多,今天这节上可以说的东西也是比较多的,比如:
说角的特征、说操作过程、说判断的理由等。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学生操作的学具、老师的教具以及板书等,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
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
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
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
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说。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
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这节课中邹老师在学生认识了顶点和边后,加以示范性的说明并配合手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规范了顶点和边。
在之后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并说一说的时候,也给与了师范性的演示。
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3、动手操作,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做一些角,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达到统一和谐。
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学生也有很多亲手指一指的机会,通过让角变大、变小的操作学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差,往往是肚子里知道却说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
教材在教学各个内容时安排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操作增强感性认识,逐步达到抽象化。
说一说就是要借助语言,把想的过程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因此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增强语言的培养就是增强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4、学会倾听,成为数学语言的中介我们低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说话最初都是需要高级“翻译”的,这个翻译从哪里来?
就是我们的老师。
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更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教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组织能力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说老师在课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学生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度的中介,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回答问题更是残缺不全,在平时的上课中,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力求使学生语言表达语句完整,用词准确。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3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
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
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
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
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
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学会用尺子画角。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思想情感方面:
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中教学重点是: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是: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
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
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启发学生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折。
再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然后让学生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
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最后,鼓励学生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也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
然后让学生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己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察:
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
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在学生的所有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操作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形象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使其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
本节课中,从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
如何把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
这又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分两个层次进行突破。
首先,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教学中,让学生从观察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动角,然后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如何抽象呢?
为此,我设计了由活动角到角的几何图形抽象过程的动画。
用点来代表图钉,用一条直直的线来代表这根纸条,再用一条直直的线代表另一根纸条。
这样,变抽象难懂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识。
而且,用线代表纸条的连续过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这一几何概念。
然后,从学生已经感知过的实物中再次抽象出角。
在学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利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上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再次抽象出几何角。
让学生观察这些角虽然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时画面上同时闪动所有角的顶点,然后闪动各自的两条边。
帮助学生再次抽象概括出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这样,就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因为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持。
而让学生直观感知不管边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
比如用实物演示,首先角的两边伸长缩短的教具难以制作,其次是演示时角的位置方向大小容易变动,不易比较。
于是,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条张开的大小有关,再提出疑问:
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这时,我设计了把活动角的两根纸条伸长和缩短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没有?
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看到,不管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
这样,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另外,在完成练习题第二题,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先用动画演示怎样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接着让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
在学生得出两个角的大小一样的结果后,我又告诉学生:
刚才,我们是借助三角板比出了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重叠的办法进行比较。
这时,又借助多媒体用动画演示把两个角移近,使两个角重合,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
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导入激趣。
课一开始,我就用动画显示出色彩鲜艳的钟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在滴答滴答地走动,有声有色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等声音和画面静止后,才问学生:
刚才是什么声音?
对,刚才是时钟走动的声音。
这时闪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问学生:
现在,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了一个图形,认识这个图形吗?
这是什么图形?
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这样,利用模拟逼真的动画和声音,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而且渲染了气氛,创造了意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在动中感悟知识。
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单调的刺激容易产生厌倦。
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
这节课我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功能,使练习生动有趣。
如判断角的大小一题,我是这样出示的:
小乌龟画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要请小朋友们用角的特征来判断一下。
然后投影出示一只小乌龟和图形,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伴随有趣的声音。
又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一题,我也是把题目融入故事当中,对学生说: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当裁判。
有两个角,一个叫红角,一个叫蓝角,一天两个角争吵起来,红角骄傲地对蓝角说:
我比你大,可蓝角不服气地说:
你并不比我大,那么,这两个角到底谁大呢?
请小朋友来当当裁判。
并伴随蓝角红角的声音。
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故事,激起了学生解疑的兴趣。
最后的发散练习勇夺智多星,我用比一比谁最聪明能干,谁能夺得智多星,创设竞赛的情景,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际交往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的交往形式优化和多样化,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摸式,能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健康的人格,提高智力及创造力。
为此,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各个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获得有活力、有创造力的。
更重要的一方面,积极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协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就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一些想法。
总之,教学中我本着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生动、活泼、和谐、合作的氛围中,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设计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角的初步认识 最新 年级 上册 初步 认识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