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530564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461.49KB
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Word格式.docx
《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虚静以统天下”应该指的是老子的道家思想清静无为。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4.(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4题)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
不自戕,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
C.王阳明D.王夫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题干引文选自《老子》。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文言释读,题干大意是:
“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
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
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
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思想。
故答案选A。
5.(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4题)某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又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位思想家应是()
A.老子B.孔子
C.墨子D.韩非子
【解析】材料“不尚贤,使民不争;
”大意是:
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些是老子的思想。
6.(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23题)公元前8-前3世纪,在几个古老的文明中心,首次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反省的哲人。
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人的精神觉醒的有()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南宋理学大家陆九渊的主张,不符合公元前8-前3世纪的时间要求。
7.(2011年3月上饶市一模24题)《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
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孔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
原文翻译:
“你认为百姓很饥饿,为什麽不告诉君主,让他发放粮食来赈灾?
然而你用自己的粮食来送给灾民,是你明白君主的不好,但可以看出你的品质很高尚。
”①项,从材料中可以反映出孔子对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持赞同的态度,只是认为由谁来救助值得商榷,所以①项不符合题意,顾排除①。
②项,孔子将救助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显然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所以②项正确;
③项,救助本来是谁都应该去做的,但孔子却认为不同的人的救助体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显然认为谁去救助也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项,救助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但夹杂了等级观念和政治元素,所以用“充分”两个字不恰当。
综上分析,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8.(2011年3月江苏四市一模1题)《论语·
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引文中认为:
“克己”的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
结合以上这段解释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体现,属于朱熹观点。
9.(2011年1月汕头市质检2题)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解析】根据所学ABCD四项说法都符合孔子思想特点。
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人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本题选C项。
10.(2010年12月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14题)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制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D.维护君主权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先哲思想比较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恤民情,重视道德的力量;
而苏格拉底既不主张寡头制也不主张民主制,他主张应该由“那个知道的人”统治国家;
两者都主张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11.(2011年宁波八校联考5题)针对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大夫跳“八佾舞”,孔子表示
反对,主张“克己复礼”,其实质
是()
A.提高个人修养B.维护传统礼制
C.扭转天下乱局D.规范人际交往
【解析】浙江的考生就本题可以结合语文课(高二年级学到专辑《论语》)相关知识进行回答,按制度贵族舞乐时,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
诸侯六佾(四十八人);
卿、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可是鲁国大夫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64人的大型舞乐队,与天子同礼,孔子是站在维护奴隶制的立场,表示强烈反对。
《论语》中他谈到季氏此事的时候,就愤怒的说“八佾舞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意思是说:
如果这件事情都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本题选B项。
12.(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23题)公元前8-前3世纪,在几个古老的文明中心,首次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反省的哲人。
13.(2011年1月汕头市质检2题)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14.(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3题)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解析】理解题干中的材料即可。
15.(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21题)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
【解析】材料“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意是:
世道混乱……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这种现象是孔子十分反对的,在政治追求中,他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周礼。
16.(2011年宁波八校联考4题)《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一项是()
A.其轻利倾向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C.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D.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
念
【解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意是:
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
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结合各选项,B项说法“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与材料无关联,本题选B。
17.(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14题)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
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解析】礼是维护分封宗法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的工具,B、C、D项只体现了对城市的管理,没有体现出维护等级秩序。
故答案为A。
18.(2011年3月嘉兴市一模19题)“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
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
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
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
【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先哲生活的时代背景。
孔子生活与公元前6世纪,苏格拉底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
中国的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古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苏格拉底是在5世纪末被处死,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当时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潮流。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9.(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12题)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
伏尔泰、罗伯斯庇尔这样做的意图是()
A.尊崇中国的传统文明B.加大东西方文化交流
C.反对特权,维护人权D.重建法国的道德伦理
【解析】考查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与民主实践。
伏尔泰是启蒙时期的思想家,罗伯斯庇尔是法国资产阶级,两者这样做的目的都应是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的。
20.(2011年3月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15题)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或法治
【解析】考查中外历史比较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不大。
孟子主张性本善,是为其“仁政”思想服务的,可知,扩充人的善性的方式是实行仁政;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扩充人的善性的方式则是道德教育。
21.(2011年4月衡州市质检12题)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
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
A.礼B.仁
C.中庸D.德治
【解析】儒家思想中的礼是外在的社会规范,是西周等级制度。
“孔子出门必坐车”反映的是行为与身份等级相符。
22.(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题)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杂陈。
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
A.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B.倡导重义轻利
C.道德的重要D.无等级名分差别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以孔子的仁爱之心是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等墨子的兼爱的范围还有大,甚至是推广到敌人,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于墨子的爱无等级名分。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3.(2011年5月鞍山市二模25题)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
C.春秋时期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解析】根据所学,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因而始终没有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采用。
西汉武帝时国家统一,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等需要,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确立起来。
本题应选C项。
24.(2011年4月湛江二模12题)“易大传: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西周B.春秋战国
C.秦朝D.明朝
【解析】“易大传:
”意思如下:
《周易·
系辞传》说:
“天下人追求相同,而具体谋虑却多种多样;
达到的目的相同,而采取的途径却不一样。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只是他们所遵循依从的学说不是一个路子,有的显明,有的不显明罢了。
由材料“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数家并存,可以判断出是春秋战国时期。
西周还没有出现百家,排除A。
秦朝焚书坑儒推崇法家,不可能出现数家并存,排除C。
明朝时儒学已经稳稳居于正统地位,不可能出现数家并存,排除D。
正确答案为B。
25.(2011年5月安庆市三模13题)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
不二》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①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④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战国时期出现大一统思想源于该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变化的需求,因此根据所学可知四个选项均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结合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思想大一统适应了政治大一统、社会稳定的需要。
26.(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题)“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
‘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
【解析】“世异则事异”是论点,而“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是论据,论点体现了法家改革观。
27.(2011年4月深圳调研13题)《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
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
【解析】根据所学,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联系本题材料的思想主张“军事力量清除旧的奴隶贵族”“强迫人民群众生产劳动”“商人和知识分子被歧视”等符合法家学派,这些主张应属于法家学派。
28.(2011年4月揭阳二模12题)“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
29.(2011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2题)2011年1月12日,高达9.5米的孔子像树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右图)。
对于孔子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的政治思想对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B.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C.孔子的哲学思想为今天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D.孔子的世界影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仁的思想及其对今天我国现实社会的意义。
解答此题,关键是注意题目的“最”字。
孔子的“仁”的思想特别是“以政为德”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现实借鉴意义。
故选A。
B、C、D的选项分别从教育、哲学、和世界影响的角度来讲,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很恰当。
我们今天的教育、哲学应该还是以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做指导,所以B、C、D的选项不是最恰当的。
30.(2011年4月河南省统测26题)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
”最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的观点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下有道,以道殉身;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C.“越名教而任自然”
D.“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解析】从材料看,阮籍不受礼法的约束。
“存天理,灭人欲”限制了人的私欲,可排除。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是说:
天下政治清明,就终身行道;
天下统治黑暗,就为道献身。
B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与题意无关。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是说:
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
D与题意不符。
C项体现了自然主义,符合题意。
31.(2011年4月安徽百校论坛13题)“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
C.道家D.墨家
【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主流想想。
本则材料大意是:
(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
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
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
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等主张,据此本题选A项。
另外本则材料选自商鞅的《商君书》,阐述上古以来政治体制的演变。
32.(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3题)《史记·
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
“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要求掌握各流派的特征。
帝道,即帝王之道,“其志不开悟矣”,应是道家,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
常与“霸道”相对称: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王道”是儒家,“霸道”则应是法家。
33.(2011年3月长春市调研25题)“孔子象征着什么?
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
”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流思想。
①体现了孔子“仁”“德”思想;
②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能强加于其他人,体现了孔子处事原则;
③体现了孔子教育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没有差别;
④体现了孔子提倡维护等级的思想,属于糟粕。
34.(2011年4月天津五校联考2题)“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
不精《老》《庄》,不能忘世;
不参梯,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解析】“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的含义是:
“不熟知《春秋》的含义,就不能步入社会;
投身于社会”。
从这层含义可知,儒家思想注重研究社会现实,故选B。
35.(2011年2月温州一模16题)《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
“非臣子所宜言。
”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
从文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解析】材料的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轮各地新题单元汇编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一轮 各地 单元 汇编 第一 中国古代 思想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