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妙用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507248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3.46KB
太溪妙用Word下载.docx
《太溪妙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溪妙用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大成〕〕太溪(一名吕细)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
男子妇人病。
有此脉则生,无则死。
足少阴肾脉所注为俞土。
主久虐,咳逆,心痛如椎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喘息。
呕吐,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痒,大便难,咽肿垂血,痃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瘦脊,伤寒手足厥冷。
于兹可见,十二原以及肾原太溪之功用,若援类比物将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其下者,并少阴之经至胸中而散等理论参合,则太溪之治疗范围势必更广泛。
盖中医自由方技以来,至仲景为伤寒杂病论,以评脉辨证而格物致知,设六经及脏腑等病脉证并治,以论疾病,辨证一词始见方书,其法,为中医发展,做出极大贡献而为后世之楷模。
惟仲景为该书,虽撰用了素问九卷及八十一难等等著述。
并应用了经络府俞,但总数侧重方脉之著作,于针灸甚少论及,而针灸有毕竟有其“凡刺之理,经脉为始”及“凡刺之道,毕于终始,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等法则,而终始又必经脉为纪,因而〔〔灵枢。
终始〕〕指出:
“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
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此等皆为针灸临床所必须遵循之根本理论。
不然,象十二经是动及六阳之手阳明是主津,足阳明是主血,手太阳是主液,足太阳主筋,手少阳主气,足少阴主骨及其所生病,以及标本根结,气街和开阖,枢等。
寓别异比类于其中之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则难以其他辩证概括或取代,因此,“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等论述,亦皆为用针者所不可或缺之指南。
兹援引〔〔素问。
示从容论〕〕之列以说明之。
“雷公曰:
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岁噫腹满,时惊,不嗜卧,此何脏之发也,复问所以三脏者,以知其比类也”。
此例,若不触类引伸,则易辨为:
一:
厥阴根起于打敦,其经气与肾脉上会于巅顶而主筋,头痛筋挛乃厥经气之为病。
二:
少阴根起于涌泉,为生气之原而主骨,骨重少气,乃少阴经气之为病。
三:
太阴根起于隐白,与胃以膜相连,岁噫腹满,时惊,不嗜卧,乃太阴经气之为病。
因之就三经而施治。
而同篇中之皇帝曰却对雷公之问作了如下之分析:
“今予所言皆失,八风菀熟,五脏消烁,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实者是肾气内著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行气消索也,咳嗽燥冤者是肾气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行,故非法也”。
明。
张介宾著〔〔类经〕〕将注释为:
“头痛者,以水亏火炎也;
筋挛者,肾水不能养筋也;
骨重者,肾主骨也;
岁噫者,肾脉上贯肝膈,阴气逆也;
腹满者,水邪悔土也,时惊者,肾藏志,志失则惊也;
不嗜卧者,阴虚目不冥,病本于肾也,而言三脏俱行,故非法也”。
这就更清楚地说明此例仅调肾以治即可,否则,若不比类,倘面临“若视深渊,若逐浮云‘之疾,将若逐浮云而莫知其际,而舍本逐末。
因此,“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即审视色脉予于分析,在加以综合,使类者比之,以尽格物致知之道,“以起百病之本’,而“治之极于一”如是则可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做到补泻勿失,用针稀疏,不然,将“不知比类,足以自乱”。
“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中医学乃多学科交叉而应用整体动态平衡观,以辩证论治,亦即,“览观杂学,及于类”的一门科学。
而现代整个科学领域正在兴起的广泛设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科学思潮,其整体论的思维方式于中医思维方式,以及现代全息模式与中医之诊治方法,却均极相似,认识论也给人以启示,即分析和综合是互为制约的,没有高一级得分析,就不能有高一级的综合,因此,随着中医辩证分型之越来越细,和其科学一样,高度的综合也就更加必须,否则,浩如烟海之证型,必为处方配穴之不便。
兹将个人效法援物比类之验案各举一例报道如下:
一,足少阴是动病:
姚某某,女,56岁,农民,1985年9月来诊。
诉;
六年来晨起至日暮,双目不于睁而如冥状,整日胸闷,悬心,短气,脘痞,嘈杂,进食可稍缓解,少倾诸证又加剧,饥则恶心而不欲食,屡治罔效。
查:
脉浮弦,沉取微滑,舌质淡,胎白微厚,盖阴出于阳,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内,阴气盛则冥目。
阴出乃足少阴之别,肾之阴盛阳衰,脾土不得温煦,故而嘈杂脘痞,肾不纳气则短气胸闷,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心如悬,若饥状。
因而为之针刺骨肾原太溪,得气有如鱼吞钩状,诸症当即缓解。
共针四次,病衰大半。
按:
此例若不依据是动及奇经等理论而只靠其他辩证责难以论治。
此外阴气盛,阳气衰,似应补阳气以治,而刺太溪以调坎中之阴阳较诸刺阳气之疗效,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
,不得卧:
陈某某,女,38岁,中医。
1985年来诊。
患失眠十余年,若环境欠宁静,则通宵达旦不寐,曾多方治疗,罔效。
脉浮弦沉弱,舌体瘦小质微红,苔薄白。
诊为阴虚不得卧,用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法,为之针双太溪,得气有如鱼吞钩,当夜即一觉睡至天明。
按:
若仅用脏腑辩证,则不得卧之病因可分为心脾血亏,阴亏火旺,心胆气虚等等。
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
治法亦有所不同。
而应用比类之法,则不论何脏所发之不得卧,皆可按:
“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阴,阴虚故目不冥”而调肾以治。
盖因肾者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藏之,滋肝木复灌中土而上济心肺,肾者主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流溢于冲任为经血之海是也。
三,多卧
要某莫,男,58岁,工人。
患发作性睡眠十余年,昼间不论行走坐卧,皆可入睡,乃至时常头破血流,入夜则卧不安寐,形成睡眠到错,屡治罔效,脉沉滑,舌胖淡有痕,苔白厚微腻。
卫气者,出于阳则目张而,入于阴则目瞑而卧,患者之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而阴满,不得行阳则阴阳不相交,故昼不精,夜不瞑,阴气乃少阴之别。
为之刺太溪以调肾中之阴阳,未及十次而愈。
四,耳无所闻
田某某,女,55岁,工人,1985年来诊。
诉:
患原发性高血压20年,服药少效。
近二年来,听力日益减退。
迄来诊之日,已近完全失聪。
耳科等检查,除双耳鼓膜略凹陷外,余无异常。
脉浮弦沉弱,舌淡红,苔薄白。
按肾气不充则耳无所闻,为之调肾以治,针双太溪,得气如鱼吞钩,病立已。
五,腹中毂毂,便溲难
冯某某,女,70岁农民。
1985年9月来诊。
二年来脘部漉漉有声。
痞而且胀。
稍用力收缩腹肌时则腹响响然而益毂,小便短涩,大便秘。
曾经多种方法检查而未明确诊断,服中西药物罔效,查:
两脉弦而来盛去衰,舌光绛无苔,脘部扪诊有振水声。
“厥而腹响响然,多寒气,腹中毂毂,便溲难。
取足太阴”,腹乃脾土之郭,太阴之气厥于内故腹响响然,太阴湿土主气,为阴中之至阴,故寒气多而毂毂然如水湿之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则舌光绛无苔,且溲便难,此例之症证乃真寒假热,至虚有盛候之象。
阴病治阳,用益火之原法,为针双太溪,得气有如鱼吞钩,腹响响,毂毂立已,腹部扪诊亦未再闻振水之声。
六,怔忡
(一)王某某,男,60岁,店员。
1979年患脑血栓形成后遗偏瘫。
1980年又时发心慌心跳每次发作少则数小时,多则数日方止?
,经西医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982年11月6日发作时来我院诊治,自诉心慌心跳,心中烦乱,头晕目眩。
耳鸣,口干苦,两脉细数,心率170次每分,舌质及两颊皆红,苔薄黄,诊为阴虚火旺之怔忡。
为之用巨刺法,针右太溪穴,针入病已,心率恢复80次每分。
二)张某某,男,85岁,工人。
患高血压20年,冠心病10余年,1985年3月14日晨3时来诊,诉心慌头晕,三天既往有类似发作史,于某院诊为心房颤动,并为之毛地黄化,查:
面红,脉短绌急促,舌质红而光绛无苔,血压170/110毫米汞柱,即刻作心电图(仅举v1为例)示:
p波消失,代之形状相同的锯齿型F波,频率306次/分,心室率迅速匀齐,成2比1传导,援物比类乃水火不相济之怔忡,为之针太溪以交通心肾,为及发针怔忡已,尚稍心悸,在作心电图示:
p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F波,频率500次/分,心室波动完全无规律,诊断为心房纤颤。
昱日之心电图示:
p波发现形状大小均正常,根据全部导联诊断为大致心电图。
七,欠
王某某,女50岁,赋闲。
患神经官能症20年,病之所苦为晨起精神萎靡,倦怠懒言,并呵欠不止,直之夜间就寝方止已,日复一日,二十载不愈,脉浮濡沉涩,舌淡红,苔白微腻。
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
阴气尽。
阳气盛则虚。
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为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
盖卫气之行于阳者,自太阳始,行于阴者,自足少阴始,阴盛阳衰,故应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而用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之法,为之只调足少阴之太溪,为及十次愈。
八,痛
朱某某,男,56岁,干部,右侧面部沿三叉神经颊及颌支经路阵发闪电剧痛十余载,常因饮食洗漱等因而激发,同时伴发酒糟鼻,曾服中西药物,针刺,酒精封闭及神经局部切断术治疗无效,因之自杭州来京治疗。
两脉沉弱,右寸及两尺尤至,舌暗红,苔白微腻,鼻自下极以下至鼻准以及方上楂赤,〔〔灵枢。
杂病〕〕“顑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据此为之如法施治,但为获显效。
考顑者面也,阳明之脉曲折于口鼻颐颊之间,故顑痛乃邪阻阳明之气而致,取阳明曲周动脉出血者,乃令气分之邪随血而已,不已,按人迎于经者,因阳明之气上行于头而走空窍,出循颊车而下合于人迎,循膺胸而下出于腹之气街者也,故邪不从曲周动脉解,则可导之入人迎而解。
而此例伴发酒楂鼻,两脉沉弱,两尺尤甚,显然是肾气虚乏,因而火不生土,蕴湿生热,湿盛热郁,壑阻阳明经隧乃后之,顑痛,病久阳损及阴,水不函木,肝失条达复制已所盛之脾而悔所不胜之肺,致使肺失宣降而湿热,阻于肺所主之鼻而为楂。
肾假任督冲入气街与阳明相会,肾上连于肺而根于肾,故取肾原太溪以调肾中水火,则即可柔肝建脾驱湿,导阳明经隧之滞下行,可使之通则不痛,又可清金宣肺而去,因而为之改刺太溪,为及二十次,顑痛及鼻楂均已。
迄今已五载,仍未复发。
九,呛
颜某某,男,53岁,工人。
患原发性高血压十余年,除时而头重脚轻外,余无不适。
虽不断服药,但血压仍持续在200/100毫米汞柱以上。
1982年2月5日晨起,突然语言赛涩,右口角流涎,当即往某医院急诊,诊为脑血栓形成,门诊治疗后返家,当日中午发现吞咽障碍及右侧半身轻度不随意,遂随余往诊。
表情缺乏,双目呆视而少瞬目,语言赛涩且呈重鼻音,右口角流涎,饮食皆呛,伴强迫性笑容,两脉浮弦而数,舌质绛红,苔黄厚腻,血压200/130毫米汞柱。
掌心反射,霍夫曼氏征及巴彬斯基氏征皆呈阳性,右侧肘腱及膝腱反射均活跃,右上下肌力均弱级。
此例若按脏腑经脉辩证则为素体阴虚,水不函木,肝阳上亢而头重脚轻,肝木横逆乘脾致土湿不运而凝痰生热,水不济火而心火炽盛,痰火交阻于经隧则为偏虚,阻于窍络则为呛。
而偏虚为跛者,多冬寒跛有不足,即肾不足也,故偏虚为跛,肾脉贯中土上济心肺,挟舌本。
“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
补足少阴”故为之针刺太溪后,吞咽技能当即恢复。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舍开阖则无从运输,舍枢则无从开阖,故又取手足少阳之会翳风即主偏枯,臂腕发痛,肘屈不得伸,手五指掣不可屈伸之太阳腕骨,未及十次,除语尚稍赛外,诸症皆已
十,癔症性言语障碍
甘某某,女,42岁,干部。
某日,因情致拂郁,突然失音,只能借助手势或文子以表达意志,复某院检查,声带完好,亦无脑血管意外等因素。
随诊为癔病性失音,用暗示等治疗罔效。
两脉沉涩,舌淡红,苔薄白,虽失音却能作咳,此乃〔〔灵枢。
杂病〕〕“厥气走喉而不能言。
取足少阴”之类也,虽为之取双太溪,得气有如鱼吞钩,立已
十一,癔病性黑蒙(夺精)
李某某,女,36岁,工人。
某日,因悲泣不止而突然失明,眼科检查:
瞳孔反射,眼球活动及眼底均正常。
转来我科针刺,查:
两脉沉涩,舌微红,苔薄白。
〔〔素问。
解精微论〕:
“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
厥则无所见。
”“心者五脏六腑所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则泣涕出焉。
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挟颈”,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上济心肺于天柱所属之太阳膀胱相表里,肾之精为瞳子,目之所见者,实乃肾精不上注于目也,故为之针双太溪,未及乏针,已能视物。
十二,唏
赵某某,女,23岁,工人,因情致拂郁而发癔病性昏厥,虽经针刺治疗而解除意识朦胧但因有人语之曰:
此病非放声痛哭于针之当时则难已。
因之而抽咽不止,日数十发,来诊时已时近一载尚不已。
悲哀气咽而抽息诸之唏,经云:
“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除,故补足太阳,泻足少阴”此例发病因悲而致,悲则心气急,肺不叶举而上焦不通。
荣卫不散,热气在于中,故而气消,气消则阳虚而阴盛,因之而唏,阳病治阴,取太溪,针到病除。
十三,神经性厌食(不嗜食)
刘某某,女,40岁,农民,因抑郁,进食日益减少已半年,曾多方诊治,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但已轻度酸中毒,虽为之纠正,出院后,仍厌食,每日勉强进食少许,即脘痞异常,甚而呕吐,精神萎靡,面色无华,懈言而语声低微,短气乏力,脉沉弱,舌淡红,胎白微厚。
杂病〕〕“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
用益火培土法为之刺足少阴之太溪,未及二十次,病已。
十四,偏头痛
马某某,女,35岁,工人。
患左偏头痛三年,每月或两月一发,近一年来加剧,发作日益频繁,于紧张或疲劳时,甚至每日发作,每于发作之前,先感精神不振,嗜睡,一侧视野有闪光性暗点之视幻觉及听觉异常,无明显感觉倒错或感觉减退及味觉刺激证,唯有右侧半身有乏力感,尤以上肢为甚,继而疼痛始作,痛自左侧(即惹症状对侧)颞,眶,前额,很快扩散至半侧头部,呈博动性钻痛,伴恶心,呕吐,痛侧面部潮红,颞动脉博动增强,眼结膜充血等症状,如不呕吐则痛可整日不止。
曾服麦角胺咖啡因等药不已,隧来针刺,查:
脉浮弦沉细,舌质微红而少苔。
此例,始则因情志不和,肝失调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致之头痛,久之,木火伤阴,而肾水愈意不能涵养肝木,肝阳愈易上越,乃至头痛频发。
肝足厥阴之脉,挟胃,络胆,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其支者,从目系,,“肝气逆则头痛”是主肝所生病者。
呕逆,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别锐眺,下大迎,合于手少阳低于,下挟颊车。
胆足少阳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颌痛,目锐眺痛。
少阳属肾,水能生木。
故为之用巨刺法,针右太溪,左偏头痛立已。
三个月后,虽又曾发作一次,但较前轻微,治如前法,诸症消失,迄今一载有余,为在发作。
十五,病性强直
盛某某,女,30岁,工人。
素有癔病性强直发作史,1981年3月18日因恼怒又发作,意识朦胧,周身呈强直性痉挛且战栗,两脉沉弱而数,因口禁未能望舌。
诸暴抢直,皆属风;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肾在变动为栗,故诊为肝心火旺,肾阴不足之症。
为之针刺双太溪穴,得气尤如鱼吞钩,随手立愈。
十六,癔病性瘫痪
萎论〕〕: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意志。
口问〕〕:
“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因而情志不隧,七情内动均可导致心气热之脉痿,〔〔素问。
痿论〕〕: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者主束骨而立关节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会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
由此可见,诸般痿症于阳明及冲脉又密切相关而阳明与冲脉会于气街却起于肾,心肾又水火互济,故针刺肾原太溪即可起到滋水济火,渗灌溪谷,润宗筋,温足胫之作用。
因之,不仅对信热之麦萎可收立竿见影之贡,而且对所有之痿证,参合型证,辅于配穴,皆有卓效。
扬某某,女,56岁,某小学教员。
1975年因优怒恐甚等因而患癔病性瘫痪,治疗半载方愈,1977年因情致不随而致下肢瘫痪,两脉沉弱而数,舌红,苔薄白,诊为脉痿,为之针太溪穴,气至如鱼吞钩饵乃发针,立即能步履,惟尚乏力,继续为之调治两次,恢复如常,迄t今尚未发作。
十七,外伤性截瘫
符某某,女,33岁,本院职工。
素患精神分裂症。
1982年10月18日,闻姑母患癌症,隧痛不欲生,因而坠楼,当即截瘫,住协和医院检查;
腰椎正侧位像示L3锥体虽粉碎样骨折,相邻锥体有错位,右胫骨下1/2(包括踝关节)正侧位像示左胫骨下断粉碎样骨折,踝骨折,触诊L2平面以下感觉障碍,双膝腱及跟反射均消失,肱二头肌反射正常,巴宾斯基症(-),为引出踝阵挛,诊断为粉碎性骨折合并双下肢完全性截瘫,左胫骨下断骨折。
入院四天后,在全麻下行锥体切开复位Harringtonro内固定术,术中见L3发出的神经部分断裂,椎管内有碎骨嵌入,其内,神经严重受挤压,术后十四天拆线,因伤口长期不愈,固有经钢丝缝合后植皮,共住院五个月,出院诊断为L3粉碎骨折合并双下肢完全截瘫。
随于1983年3月23日邀余往诊。
两脉沉弱,舌淡红,苔薄白,双下肢完全截瘫,便秘结,小便潴留,证乃外伤损及皮肉筋骨。
肝主筋与胆相表里,因而取筋会阳陵以荣筋。
肾主作强,主骨生髓又主二窍,脾主肌肉。
命火生脾土,,故又为之选取太溪。
任督冲一元三歧与阳明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故治痿独取阳明,因而为之又取配足三里,鉴于久病必虚,故均用依之手法,随反复施术,,而终未获针下凉热及酸麻胀痛之感,但针下却较诸方入针时沉紧,其中又以双太溪之沉紧较著,因而法针后令其试活动时,双下肢均可稍屈曲,而且患者肛门亦可收缩,三诊后患者能自动翻身,左下肢亦可对抗地心引力而抬离床面,右下肢屈屈度亦增加,且能用力排除部分尿液。
至5月30日共为之针刺二十次,双下肢肌力及活动均明显改善,尿液及粪便可大部排除。
因患者之精神病复发而中断治疗。
1984年1月又为之连续治疗了12次后,可独立站立及扶杖行走近十部。
此后时断时续又为之针刺近20次,扶杖步履已较自如,且能度步至室外。
根据文献记载,莫论神经断裂,即使是神经受严重挤压超过六小时,亦无复苏之望。
而此例外伤截瘫已近半载,方为之针刺,且毫无神经感传,但伴随针下日益沉紧而疾患也日益向愈,其非经络作用乎?
十八,呃逆(哕)
口问〕〕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满某某,男,60岁,退休工人。
三年来,时发呃逆,每逢发作,至多二三日已。
1978年夏天再次发作时,虽服多种药物及针刺治疗,逾一周尚不已,呃逆频作,每分钟十余次,痛苦异常。
两脉沉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诊为肾阳不足,肾气沿冲脉而逆之。
为之针双太溪穴,得气如鱼吞钩,立已。
翌日虽又曾发作一次,但频率大减,共为之治疗三次,迄今仍为复发。
考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胸中,肺根于肾,故哕之标在肺胃,而哕之本在肾,补手太阴为助肺之阳,泻足少阴乃下肺之寒。
故对固有故寒而致之,均可用之调。
骨空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扶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故仅刺太溪亦可治疗因阴虚阳亢或肾阳不足,火不归原所致的肾气不藏,沿冲脉上逆冲而上之逆。
十九,奔豚气
〔〔金匮。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
“奔豚病,从少腰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尤在泾注曰:
“肾伤于恐,而奔豚为肾病也,豚,水畜也,肾,水藏也。
肾气内动,上冲咽喉,如豚之奔,故名奔豚,亦有从肝病得者,以肝肾同处下焦,而其气并上逆也”。
扬某某,男,58岁,中学教师。
十年动乱期间,因惊恐惟此疾,时常发作,连年不已。
1977年某月来诊,自诉有气自小腹上冲心胸,心中烦乱,呼吸短气,手足发凉,欲吐不能,痛楚异常。
两脉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诊为肾气厥逆之奔豚,为之针双太溪,当即病解迄今未发作。
二十,梅核气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妇人咽中如有灸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医宗金鉴〕〕:
“咽中有灸脔,为咽中如有痰涎,如同灸肉,略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是也。
”此病多尤情致郁结所致,男子患者亦不少见。
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
故刺肾太溪既可起到散结降逆之作用。
扬某某,女43岁,本院职工家属。
一年来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服半夏厚朴汤加减之汤药多剂不愈,。
两脉沉而微弦,舌质微红,苔薄白。
诊为肾气冲逆之证,针太溪一次病衰大半,两次愈。
梅核气一证〔〔医宗金鉴〕〕认为乃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按仲景用半夏厚朴汤主之。
其中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
茯苓左半夏,以利饮行涎,;
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气舒痰去,病自愈。
而临床体会此病如无胸满心下坚等兼证者,服此方常不如愿,远不如按肾冲气逆而针太溪为妙。
二十一,支气管哮喘
此病虽表现在肺,却与脾肾有关。
肺司呼吸,主肃降,司根于肾,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肾上连分肺,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如肾气不固,摄纳无权则呼多吸少而作喘。
脾乃后天之本。
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而脾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而聚湿生痰,针刺太溪以调肾中之原阴原阳,不仅对肾不纳气,脾不建运聚湿生痰之喘有效,而且对肾精不固,冲逆而上之喘促,解能奏效。
例一,?
姜某某,女62岁退休职工。
患喘息20年,每逢春夏之际症长加剧,屡服中西药物而为根治,1978年春发作时来诊,两脉滑而微沉,舌淡,苔白微腻,呼长吸短,动则喘促加剧。
诊为肾不纳气而喘,诊双太溪,未及二十次基本痊愈。
观察三载,仍未复发。
例二,吴某某,女,20岁,未婚,1986年7月21日来诊。
四年来每逢入夏则咳,至秋后而愈,自去年入夏始,又增哮喘。
喘重时不能平卧。
曾于某医院变态反映科检查,对多种物质过敏,于脱敏治疗一年半,喘息仍未减轻。
今日凌晨时而鼻咽发痒,喷嚏留涕,咳嗽,继而喘剧,因呼吸高度困难而来我院急诊。
按过敏性哮喘给氨茶碱及蛇胆川贝液口服并于针刺,无效。
至下午口唇及指甲皆已发紫,故来针灸科就诊,脉弱而疾,一吸八至,舌淡红,苔薄白,乃肾不纳气,水火不相既济之候。
以调坎中阴阳以治,针双太溪得气如鱼豚钩后,脉率立即至一吸六至,咳出少量粘稠痰液,喘息开始减轻,十四分钟后脉一吸五至,喘已。
翌日来诊,诉夜间又曾排除大量挟块之稀白痰液,稍事活动脉跳尚数,为之乃刺太溪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溪 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