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docx
- 文档编号:1950513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1.54KB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docx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教材P2
1.图1所示的是人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所示的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
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生活在外界环境中,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若将血细胞置于草履虫生活的水环境中,血细胞会出现吸水膨胀直至破裂的现象。
(二)思考.讨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教材P3
1.提示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所以说,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人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人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人血浆。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提示人体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构成,它们虽然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但基本化学成分相同,并且彼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思考.讨论血浆的化学组成教材P4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如钠、钾、钙、磷、镁、血清铁、氯、碳酸氢盐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脂类(如三酰甘油、胆固醇)等。
表中的化学物质也可分为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三酰甘油等,代谢废物包括尿素、尿酸、CO2。
学生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分类方式。
2.血浆中还含有各种激素、维生素、O2等。
3.提示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三酰甘油是储备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4.提示:
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人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生成的CO2和水,先排人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部位排出,CO2由呼吸系统排出,多余水分主要由泌尿系统排出。
三酰甘油的来源和去路与糖类物质相似。
尿素主要在肝合成,原料是氨基酸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而氨基酸主要来源于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
肝合成的尿素,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尿素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钠主要来自食物,经消化系统直接吸收进人血液。
血液中的钠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少量钠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四)思考●讨论内环境如何完成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教材P6
1.提示Na*等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直接被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上述物质吸收后主要进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
O2从外界空气中获得,通过呼吸运动的吸气,经呼吸道进人肺,在肺泡中与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肺部毛细血管中。
进人.血液中的各类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人组织液和淋巴液。
2.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形成H2CO3,然后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H2CO3-→H++HCO3—。
3.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
例如,尿素主要通过肾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CO2主要通过肺扩散出去,再通过呼气运动排出体外。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解示例如下。
(略)
5.提示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细胞和内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这就是章题诗中“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所表达的直接含义。
(五)练习与应用教材P6
概念检测
1.
(1)(x);
(2)(V);(3)(V);(4)(V)。
2.B。
3.
(1)肺、小肠等、肾;
(2)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
拓展应用
提示剧烈运动后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不会使血浆的酸碱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
具体调节机制如下。
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水。
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当乳酸钠进人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
第2二节内环境的稳态
(一)问题探讨教材P7
1.提示血液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而引起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因此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在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中的活性最高,在血液中的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液,引起血液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
(1)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
(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谷草转氨酶)略微低于正常值,这通常没有临床意义,建议定期复查。
若该值偏高,说明肝功能受损。
(2)葡萄糖含量超标,且糖化血清白蛋白严重超标,可能是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
(3)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二)探究.实践教材P7
1.肝匀浆加入HCI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呈碱性,当加人少量HCI时,可以中和H+。
水溶液则不同,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
3.类似。
4.提示机体内环境中含有缓冲对HCO3-/H2CO3、HPO2-/H2PO-;等,它们能够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除此以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例如,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H2CO3。
乳酸进人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H2CO3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H2O。
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当乳酸钠进人血液后,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及机体的调节作用,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旁栏思考题教材P10
尿毒症是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发的病症。
当某种原因导致肾功能衰竭时,则形成的尿液不足,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体外,致使大量含氮废物及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堆积,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由此所引起的自身中毒和产生的综合征状称为尿毒症。
治疗尿毒症的方法主要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液经血管通路引人透析机,在透析机中透过透析膜与透析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以排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
每周需治疗2~3次,每次4~5h。
腹膜透析是在腹腔中置-导管,将腹透析液灌入腹腔,靠腹膜的半透膜性质,使血液与腹透析液间进行物质交换,以排出体内毒素。
透析液每日置换4~6次,替代肾维持生命。
肾移植是尿毒症的根治疗法,如果成功,病人的生活质量将明显改善,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移植后必须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降低病人出现的排斥反应。
由于肾源不足,供体短缺已成为限制肾移植的重要因素。
(四)思考●讨论教材P10
1.提示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发高烧时,各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异常。
发热时的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
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出现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降低。
当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人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严重时人体会出现疲倦、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
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若外界环境变化不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五)练习与应用教材P12
概念检测
1.
(1)(x);
(2)(V);(3)(x);(4)(x)。
2.D。
拓展应用
提示“人造子宫”看起来像一个大塑胶袋,确切地说是用特殊材质制成的一一种生物袋。
它要代替母羊子宫孕育羊羔,这个生物袋内必须装“羊水”,能够为早产羊羔生活提供适宜的液体环境。
该“羊水”模拟自然子宫羊水的成分种类和含量,除水和电解质外,包含多种可以促进羊羔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也包括抗生素、尿素等。
此外,这种“羊水”还必须具备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人造子宫”接有专门管道,需要每天注人定量电解质溶液,以确保“羊水”得到更新,保持相对稳定。
另外,“人造子宫”外部配置了机器胎盘,与早产羊羔的脐带连通。
早产羊羔靠机器胎盘来获得养料,排出代谢废物,以保持羊羔内环境的稳定:
含有养料和O2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输送到羊羔体内,羊羔的心脏也将较多含有CO2和其他代谢废物的血液挤压到机器胎盘中,后者将血液更新之后再回输到羊羔体内。
“复习与提高”参考答案教材P14
选择题
1.C;
2.C。
2.
(1)“酸碱体质理论”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理由如下。
①该理论中的“酸碱体质”概念模糊,在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中都没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分法。
②该理论认为身体偏碱就是健康的,实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命题。
内环境相关知识显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一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的正常pH稳定在7.35~7.45,呈弱碱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健康身体的每部分都偏碱性。
例如,胃液呈强酸性,尿液呈弱酸性,阴道分泌物也呈弱酸性。
③该理论认为,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这是颠倒因果关系。
在临床中,的确有很多酸中毒(pH低于7.35)的情况发生,但这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或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腹泻)而出现酸中毒。
④该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新教材 选择性 必修 一旁 问题 课后 练习 答案 所有 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