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502513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65KB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树"
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
暗含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精神,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这两句情感由之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因此成为千古名句。
(意思对即可)
5.尾联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长精神”向友人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以此收束全诗,点明酬赠题意,不仅表现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6.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
请简要分析。
(4分)
这种说法不正确,诗人虽有对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之情。
但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是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全诗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诗主要写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内心苦闷,感叹世路艰险,功业难建,但诗人仍将执着追求的心路历程,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强烈苦闷、愤郁不平和迷惘,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自信、乐观、豪迈的性格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歌鉴赏】。
1.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通过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高档次的宴会,衬托诗人内心孤立、苦闷、迷茫,也表现了友人对诗人的盛情。
2.有人说诗歌中“听”“投”“拔”“顾”这几个动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停”、“投”、“拔”、“顾”四个动词,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停止端酒,扔下筷子,拔出佩剑,四下顾望,这一系列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彷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3.请欣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句的妙处?
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比喻的手法,写想象离开长安后渡黄河登太行的情景,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前途的渺茫,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内心无限的苦闷、惆怅、悲愤。
4.诗歌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得遇周文王,伊尹梦舟日边被商汤聘请的典故,委婉地表现自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突出诗人的自信、乐观、豪迈,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5.欣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用比喻、典故,生动形象地写出虽然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有一天,驾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自信、旷达的性格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的豪迈气概。
6.《行路难》这首诗歌诗人的情感激荡起伏,请简要分析。
诗开头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诗人却是“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诗人内心极度苦闷抑郁;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诗人内心充满将能被重用的希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四句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诗人内心乐观豪迈,他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1.这首诗中“ 无眠 ”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
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人生 。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的表达效果。
“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这种矛盾更能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及对团圆的向往。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月亮的阴睛圆缺有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规律,不必为此感叹悲伤,表达了词人的豁达胸襟。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这两句唤起了人类普遍情感体验,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人们能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成为千古名句。
6.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
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而放达开阔。
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阅读鉴赏】
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
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
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3.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描绘了一副边塞秋天的图景。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指戍楼上宵禁的鼓声。
“断人行”写出所见,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这两句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4.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不知曾被多少人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请问:
故乡的月亮真比外面看到的更亮吗?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总是格外的明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对亲人们的悠悠深情。
5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表达效果。
这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露水从今夜开始更凉更白,月亮是故乡的最圆最亮。
这里的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
6.古代文人咏月的诗数不胜数,你能写几句吗?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1.这首诗的题目是“商山早行”,从诗中看,“早行”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最能体现“早”的内容是什么?
早行的原因是思乡(或悲乡)
最能体现“早”的内容是:
在鸡鸣之时,天上还挂着月亮,行人已经将足迹印在板桥的白霜上。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亦可)
2.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
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3.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
每句由三个意象组成,罗列了很多早晨所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画面,含蓄地表现“道路辛苦,羁愁旅思”。
4.“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这是作者旅途中所见的景色。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5.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
表达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
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
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作者写的意图是什么?
作者营造出春回故里,鸭雁满塘的温馨美好的意境。
表现欢乐的气氛,通过温馨的思乡之梦,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
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1.颔联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描写出一幅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
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同时也有对贾谊的同情和对汉文帝的指责。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难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
“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对自己遭贬的怨愤之情。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
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
“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这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3.诗句填空。
①写被贬原因的诗句:
①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②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③表明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何不惜衰朽残年的勇气的诗句:
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④写为国事不惜自己的一切,却被贬却被贬的内心悲伤,瞻念前程,悲己悲国心态的诗句:
⑤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象征手法暗示了自己艰难处境的诗句是:
⑥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除弊不惜一切的诗句是“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
5.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6.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家何在”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马不前”写出作者心事过重、前路的艰辛。
通过对前路渺茫、严峻寒冷的环境描写,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内心无尽的难舍悲凉、忧家伤国之情。
7.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感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
再写当下,立马蓝关;
最后设想结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
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
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见,前瞻潮州,前路艰危,真是处处见悲,一路悲愤。
咸阳城东楼
许浑(晚唐诗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根据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和作用。
原因:
思乡之愁、对唐王朝颓势之愁、昔盛今衰之愁、人世沧桑之愁。
作用: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
以实景叠合虚景,写出了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
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这句诗对骤雨欲来,狂风四起的自然景象作了形象地摹写,动感分明;
(1分)也是对唐王朝危机四伏,暗含紧张气氛的形象化勾画。
(1分)一语双关,寓意深远。
(1分)
4.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
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
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1.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写暮春时自己与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的意思不同。
“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2.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丝”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比喻,表现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
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3.赏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4.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表达效果。
化用典故,用神话传说中的“蓬山”“青鸟”表达对恋人的无比热爱和深切思念,照应开头。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填空:
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的特点。
2.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
如“红、白、黄;
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
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3.词人在词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
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
逶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近旁,酒旗飘扬。
这里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4.请对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赏析。
手法:
以白描的手法,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
下片侧重描摹动态景物,静景动景又相互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语言:
这首词格调轻快,语言通俗生动、清新质朴,又色彩鲜明显出农家本色。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2.上下两阕紧扣一个“愁”字来写,这两个“愁”有何不同?
前者是“闲愁”,涉世未深的少年的做作之愁;
后者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无法言说的“哀愁”。
3.这首词下片“欲说还休”采用叠句手法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4.词人“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是因为愁绪太多,无从说起。
5.“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
6.“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尽”有什么表达效果?
概括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
使整个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个大转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古诗词 阅读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