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493900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19
- 大小:579.18KB
初二物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二物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
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二:
隔掌吸钉
实验三:
摩擦起电
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
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
实验四:
放大镜
一矿泉水瓶中装水。
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
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这个传说真实吗?
实验五:
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
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
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
实验七:
矿泉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
大家举些来看。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小结:
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写出你见到或听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至少10个,书上没有的)
3.阅读第二节内容,下节讨论
【板书设计】
1、自然中…
2、生活中…
【反 馈】
1.
1-2探索之路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重点难点】了解探索之路
【教 具】录像
【教 法】阅读、讲解、讨论
一.复习
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
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三.新课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看图1-14---图1-18及说明,了解古文明
我国古代文明:
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看图1-19---图1-22及说明,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
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
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
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
21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
物理与高新技术:
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
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谈谈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认识。
2.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
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
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
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 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
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看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讲“钟”的故事。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
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
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
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动与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与静”。
〔教学方式〕交流与讨论。
〔教学重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个运动的世界:
人在林阴道上行走;
汽车在公路上奔驰;
飞机在天空中翱翔;
小鸟在树林中飞翔;
月球绕地球转动;
地球绕太阳转动;
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
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这里让学生再列举自己认识的一些运动现象,结合多媒体展示和学生举例自己得出:
世界是运动的。
二、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地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充分鼓励学生说出描述运动的诗词、音乐、绘画、词汇等。
例如在诗词方面举出他们学过或看过的各种诗句。
教师可依据学生说出的一些诗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绝句·
登天门山等)。
在音乐和绘画方面学生可能举出得少些,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
古曲《流水》、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沐浴的玩球者》或祖国的传统国画等。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音乐和绘画所表现出的运动情景。
在词汇方面学生可以说出“上升、下落、跑步、转动、飞奔”等。
教师活动:
展示诗词、音乐、绘画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体验运动的各种形式。
学生活动:
讨论和交流,说出描述运动的诗词、词汇等,能说出古曲《流水》中是如何描述运动的,能描述绘画中表现运动的各种方式。
三、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
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能说出物体位置的改变就称为运动。
教师指出:
物理学中所说的机械运动(mechanicalmotion)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referenceobject)。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
用多媒体展示动画:
一女孩站在树的对面静止不动或从同学身旁飞驰而过的火车等。
学生说出树木是静止的。
但教师在这里要激起认知矛盾(或者有学生主动提出矛盾的观点):
地球是运动的,树木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移动,按理说树木是运动的,但平时我们看起来树木是静止的,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
从女孩这方面来看,树木和她自己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
(可再展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教师点明:
看来判断树木是否静止,是拿树木和女孩自己比较,看树木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
再用多媒体展示动画:
另一个男孩向女孩走来。
男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描述:
以女孩为参照物,男孩和她之间的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说男孩在运动。
顺势提出:
如果男孩来观察女孩,以男孩为参照物,女孩和他之间的位置在变化吗?
可不可以说在男孩看来女孩是运动的?
还可不可以认为在男孩看来,树木也是运动的呢?
看来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来说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反之,就是静止的。
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常会不一样。
在此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动画:
潘冬子站在竹排上向下游运动,配上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
激起疑问:
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说“竹排”是运动的?
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说“青山”是运动的?
充分讨论交流,能说出“竹排相对于两岸或岸上的树的位置改变了,所以说竹排是运动的;
青山相对于竹排或潘冬子的位置改变了,所以青山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
如果以潘冬子为参照物,竹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做游戏“谁在动”(类似教材的练习),然后利用多媒体优势展示,讨论分析:
抽4个学生上讲台依次排成一排后,让全班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变动4个学生的位置后,请其他学生判断谁运动了,谁没有运动?
进一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多媒体展示一些动画(如电梯、联合收割机、同步通信卫星等)。
学生讨论回答:
以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是运动的;
以为参照物,电梯里的乘客又是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收割机是的;
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又是的。
说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是以为参照物。
(课件中还准备了更多的几个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可根据课堂进展和需要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判断。
例如:
两架空中飞行的飞机相对静止;
月亮白莲花般在云层中穿行;
皮带运输机等等。
)
最后师生或学生共同小结本堂课的内容。
四、作业
1.课后练习1、2。
2.请设计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也可制作成网页,以后相互交流。
J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过程
模块一:
测量单位
讲解: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问题1: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
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163厘米或1米63)
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
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SystemofUnis),简称SI。
(多媒体显示)
模块二: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2:
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3:
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
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
活动1(1人一组):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
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
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模块三: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
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
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
(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
停表的使用。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
跑圈测时。
(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模块四: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
模块五: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
下节课将更深入地探讨有关测量的知识。
三、附录
(一)教学媒介
多媒体教室、拉竿天线、课件/尺子、三角板(1付)、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乒乓球(30个)、尺子(学生自备)、三角板(1付,学生自备)/大时钟/停表(30只)
(二)课后作业
20分钟能力作业卷J2.2。
(三)教后记
J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
复习J2.2基础知识
J2.2基础知识:
①国际单位制的制定;
②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③刻度尺的三要素及使用方法;
④秒表的使用;
⑤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单位换算
问题1a:
太阳光从太阳达到地球需要500s,合min。
问题1b: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8×
105km,相当于m。
问题1c:
水分子的直径为4×
10-10m,相当于nm。
说明:
因学生需到下半学期才在数学中学习指数知识,但因指数知识在物理上半学期又非用不可,故在讨论上述单位换算问题时,适当讲解指数知识。
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
被测长度的特点:
①曲线;
②规则(圆)。
测量方法:
①直接用卷尺测量;
②化曲为直:
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
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
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
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
漳泉肖铁路全长<
128km>
);
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5:
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被测时间特点:
时间太长。
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
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
(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
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
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本堂课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多媒体教室(能上网)、课件/硬币、棉线、教案纸、(三角板1付)、尺子、卷尺/福建省地图/蚊香(一整圈+一小段)、棉线(长度约1m)、手表、打火机。
①20分钟能力试卷;
②完成练习册题目(题目进行筛选);
③预习J2.3。
(三)教学设计说明
①问题2-问题4实用性较高;
②本节课的重要目的是打开学生的思维广度。
(四)教后记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3)
1、巩固长度与时间的单位及其关系换算;
2、练习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与用表测量一段时间的方法;
3、介绍几种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4、知道误差与错误。
【重点难点】
1、长度单位关系换算中,小单位化为大单位的过程的表示(负指数表示;
不用“÷
”);
2、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教 具】自制示教板、刻度尺(透明与不透明各1)、皮卷尺、停表、牙膏外包装盒……
【教 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课 型】习题课
一.新课引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如何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着重理解“五个对”,再现“放对、读对、记对”三项内容。
通过自制挂图,让学生判断下列四图中的读数方法,并理解估计到分度值下一位的正确含义。
二.进行新课
1.讲解分层达标练习。
相关题目中涉及误差与错误,应给予适当说明。
2.学生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与宽、测量课桌的长与宽
3.教师利用测量牙膏包装盒为例巩固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4.讲解秒(停)表的使用及其读数方法
5.学生估测练习——几个常见物体的长度估测(干电池的高、教室长与宽等),1分钟的估测
6.简单介绍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替代法……
三.课堂练习
配套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
四.小结
略。
1.阅读课文2.课后练习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正确测量方法——“五个对”
选对——选择合适的刻度尺(量程与分度值)
放对——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看对——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对——要求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对——数字+单位(数字包括:
准确值和估计值)
2、误差与错误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叫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消除的。
3、时间的估测与测量
快与慢
1.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2.要求学生能用速度描述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法设计〕探究型新授课:
比较玩具小车的快与慢(1课时)。
采用边探究、边研讨的方式课堂教学,学生分4人一组,在实验室进行。
学生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亲身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各种方法,并在教师适当引导下,归纳分析、构建自己有关速度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