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492651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33KB
政治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政治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D.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
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A.商业资本B.借贷资本C.产业资本D.流通资本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
9.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兵民是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爱国主义
1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A.参政权、议政权B.自由权、平等权
C.生存权、发展权D.选举权、被选举权
1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
15.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6.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
这表明
A.两国的合作重点已转向文化领域
B.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已发生根本变化
C.“国家年”活动将成为中俄双边长期交往的主线
D.双方将全面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9.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
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
科林?
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
“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
“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2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
21.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无关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22.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D.节省不变资本
23.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A.土地市场B.商品市场
C.资本市场D.劳动力市场
24.G-W-G′是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D.资本总公式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6.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
学风问题主要是指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27.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几个方面的监督,具体包括
A.党内的监督B.人民群众的监督
C.海外人士的监督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2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B.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D.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29.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3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D.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2.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有利于
A.促进城乡税制的统一B.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C.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D.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33.中非合作论坛是首脑外交的新形式。
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和总理及非洲4国的总统和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参加了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并发表讲话;
14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及44个国家的88位部长参加了2003年第二届部长级会议;
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更是吸引了非洲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
首脑外交对中非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A.推动了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B.增进了友谊,促进了贸易往来
C.体现了平等观念
D.开辟了“南南合作”的新路
三、分析题:
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
“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
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
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
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
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
”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
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
丁玲十分后悔:
“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
”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
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
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
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客观题答案快速查找:
1.B2.C3.D4.B5.B6.B7.B8.C9.A10.A11.D12.A
13.C14.C15.A16.D17.AD18.ABD19.ABCD20.ABD21.BD22.AD23.ACD24.
AD25.AC26.BCD27.ABD28.ABCD29.ACD30.ABC31.ABCD32.ABCD33.ABCD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难度不大,干扰项的迷惑性也不大,要说有难度的话,就是题干中的古诗所反映的哲学原理到底是什么。
但是随后的“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就告诉了考生的考点之所在,直接判断选择答案即可。
【相关知识链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
绝对的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
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
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
辩证唯物主义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反对两种极端的片面性观点:
一种是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
另一种是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这种观点完全否认任何意义上的静止,因而也就必然否认宇宙间有任何确定的事物。
这两种观点都已被实践和科学所驳倒。
2.【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可能性中的复杂情况(可能与不可能)的实现条件。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运用,通过《孟子》中的一段话考查考生对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掌握程度。
题中材料说的是客观情况,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
然后根据“为长者折枝”和“挟泰山以超北海”分析可知,题干中的含义说的是有无根据和条件而不是根据和条件是不是充分,故排除D。
【相关知识链接】把握可能性的复杂情况:
(1)区分可能和不可能:
认为一事物有可能出现,就是指它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客观的根据和条件,否则,就是不可能。
不可能是指一事物的出现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客观的根据和条件,因而它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如题中的“挟泰山以超北海”,就具有不可能性。
(2)区分现实的可能和非现实的可能(抽象的可能):
现实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有充分的根据,因而在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因在目前无法实现,看起来好似不可能,故称抽象的可能性。
但抽象的可能毕竟是一种可能,因而区别于不可能。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条件的成熟,抽象的可能性就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3.【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划分的人类历史发展所经历的三个历史形态。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难度不大。
根据题干中的“根据人的发展状况”也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A项是根据生产力,B项是根据生产关系,C项不是马克思的观点。
【相关知识链接】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分三个历史形态,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时间经济。
所谓“时间经济”是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条件的重要命题。
马克思把全部人的生存划分为必要生理时间、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三类。
在劳动时间中,又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劳动只是为了获取生存资料,人基本上只是再生产自身的自然再生产,人只是获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在剩余劳动时间中,人开始超出自然再生产的范围,但还局限于把自身作为物质生产者进行再生产的界限之内,如生产技能培训等。
只有自由时间才是人直接用于发展个人的各种本质力量的时间。
人才能真正超出上述必需和外在目的的限制,把自身的发展作为目的,使自身超出自然主体和生产主体,成为自由的社会主体。
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社会发展的空间是建立在多数人的贫困基础上的,政治、科学、艺术的发展是建立在“盗窃他人的劳动时间”的基础上的,不劳动的那部分人的自由时间是以劳动的那部分人的剩余劳动时间为基础的。
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对立才被扬弃,财富的尺度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所有的人都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时间,从而不断扩大着人类发展的空间。
因此,如马克思所说:
“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4.【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及社会意识的独立性问题。
【解题思路点拨】题干中的材料的含义不难把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A项说法本身错误;
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相互作用,C项也错误;
题干中说的是横向的并列的观点,而不是纵向的继承性,D项也错误。
【相关知识链接】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1)不同步性:
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
意识形态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阻碍社会发展;
有时又会预见到社会存在未来发展趋势,推动社会发展。
但这只是相对的,过时的意识形态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新的意识形态也只是在历史条件具备时才可能产生;
(2)历史继承性:
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意识形态,在内容上会吸收、保留以往的某些意识形态材料,“古为今用”;
在形式上继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推陈出新”。
这种继承性造成了意识形态发展的独特的历史,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
(3)能动的反作用。
5.【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货币的本质。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比较隐晦、曲折的表述方式,稍加分析就可得到答案:
货币就是商品交换的中介,充当的是一般等价物。
【相关知识链接】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从这一关于货币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第一,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第二,货币是从商品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商品,即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所谓一般等价物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它被社会所公认,成为各种商品价值表现的材料,它本身就代表价值,能够用它来衡量和表现各种商品的价值。
6.【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超额利润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隔。
【解题思路点拨】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而改变了土地的自然状况,经营者得到的多少在改良前后就有差异,一般而言,在租期内通过改良得到的超额利润归农业资本家所有,租期到了时,农业资本家在同土地所有者商讨地租的数量时,土地所有者往往要提高地价(即地租),它们之间就产生了对这些超额利润的争夺与分配。
【相关知识链接】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是指由土地的差别所导致形成的地租。
级差地租包括两种类型,由土地自身的自然差别(肥沃程度或地理位置)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I,由对土地连续投资的收益差别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II。
由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
在农业资本家实际交纳给地主的租金中,既包含级差地租,也包含绝对地租,甚至还包含着以往在土地上进行投资(施肥、兴修水利工程、机耕等)所要支付的利息。
因此,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租金往往大于实际的地租。
(2)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两者的归属有所不同,级差地租I一般来说完全归地主所有,而级差地租Ⅱ的归属则要取决于地主和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通常是围绕着土地租期的长短展开的。
(3)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它来源于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通常由最劣等生产条件决定。
(4)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
绝对地租的具体形成条件,在马克思的时代和当代有所不同。
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它主要来自于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差额;
而在当代,它主要来自于农产品的垄断高价,来自于工资和利润的扣除。
7.【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借贷资本的实质。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难度不大。
A、C、D三项中的资本都是资本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只有B项是同时作为商品而投放的。
【相关知识链接】资本主义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狭小,产业资本一般是自产自销。
后来,生产发展、市场扩大,产业资本自产自销越来越困难,要求把买卖商品的业务独立出来,专门由商业资本家去承担。
商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W-G′。
所以,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是专门在流通中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
8.【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毛泽东思想概论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记忆。
【解题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最基本知识点的识记,没有什么技巧。
题型也很简单,这是今后考研真题考查的基本方向,希望考生多从基础知识的识记入手,再做提高性复习。
【相关知识链接】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
从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到1938年9月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
这使毛泽东能够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总揽中国革命全局,系统进行中国革命理论的研究。
正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他又反复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的思想原则。
毛泽东还率先垂范,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工作,写下了一系列重要著作,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二、多项选择题
17.【答案】A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的本质。
【解题思路点拨】着重考查考生对物质第一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一唯物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并不侧重记忆。
本题要在对材料做了正确理解以后才能答对,稍微有难度。
【相关知识链接】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就同其物质器官的关系来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就同客观外界的关系来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这种对立统一表现在: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意识的内容则是客观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意识的形式是主观世界特有的,但它们反映的事物的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却是客观存在的。
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意识的主观性还表现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别性。
即对于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形成不同主观意识。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看。
意识有时表现为虚假的主观映像,但虚假映像也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有其客观的“原型”。
18.【答案】ABD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到了联系、规律的内涵,以及唯物史观中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解题思路点拨】尽管本题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试题并不难做。
做本题的关键在材料的最后“喜鹊……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只要找准了这个关键句,联系题后的备选项就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相关知识链接】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所把握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1)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而也必须协调发展。
社会是一个形成于自然又对自然进行着能动改造的物质存在形式,如何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始终是人类所面临的永恒主题。
(2)社会和自然界是两种既联系又区别的物质存在形式,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
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3)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平衡。
①自然资源有限。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开发和利用也是有限度的;
②生态平衡重要。
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反之就会造成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9.【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如创新、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同上题一样,尽管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不难回答。
回答本题的关键句是“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抓住这个核心信息,联系备选项选择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