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呼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87352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9.27KB
哈尔滨市呼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
《哈尔滨市呼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呼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老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9万吨;
哈三电厂、三联药业、中国酿酒等脱硫脱硝项目建成投用,水、气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累计减排占“十二五”总削减任务的100%。
四、改革开放向纵深持续推进,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86%以上。
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教育、商贸旅游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共引进企业127家,引进资金总额665.7亿元,其中,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100亿元项目2个,10—50亿元项目6个;
1—10亿元项目69个。
五年累计利用外资达到6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8倍。
五、社会事业建设提速,民生改善取得新成就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全区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新呼兰一中、顺迈实验学校开班招生。
黑龙江海员医院利民分院开诊,国内最大的台资三级甲等医院顺迈医院建成,嘉润医院新楼落成投用。
龙江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运营。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6%和12.5%。
改造泥草房10944户,拆除54.72万平方米,新建103.97万平方米。
改建农村公路145.5公里。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6%和100%。
专栏1哈尔滨市呼兰区“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
计算
单位
“十二五”
规划目标
2015年
实际完成
年均增长%
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00
325.3
9.1
预期性
2
第一产业增加值
55
66.3
7.6
3
第二产业增加值
172
130.3
10.4
4
其中:
工业增加值
150
111.8
11.3
5
第三产业增加值
173
128.7
8.5
6
三次产业比重
%
13.7:
43:
43.3
20.4:
39.6
7
人均生产总值
元
58000
52002
10
8
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
40
25
15.2
9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7.2
14.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42
198
13
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0
103
12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8000
18619.7
34.1
进出口总额
14000
658.7
-37.8
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000
28265
15.6
1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676
12.5
16
城镇登记失业率
4.2
-0.02
17
城市化率
30
23.8
-0.52
18
人口年末达到数
万人
65
61.8
19
人口自然增长率
‰
2.67
-0.18
20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平方米
35
29
1.4
21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
26.5
22
森林覆盖率
10.8
4.3
0.12
23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9.3
34.8
0.86
24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
1.72
1.509
-3.88
约束性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率
96
96.3
1.26
26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85
86
1.2
27
新农合医疗保险覆盖率
100
-
28
人均受教育年限
年
11.4
9.5
第二节发展环境
一、发展的机遇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危机后的修复阶段和发展方式的转换阶段,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将孕育和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区加快发展地理信息、绿色食品、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已全面进入新常态,国家将全力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一轮东北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新一轮对外开放,打造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3D打印、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等不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将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加速发展,“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将向中国服务转型。
面对一系列国内环境的新变化,过去外延式、粗放型的要素驱动发展方式模式难以为继,加快产业结构、动力结构、发展方式等的转型升级将成为我区发展的主旋律。
——从省市发展看,国家实施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黑龙江省“五大规划”全面实施、龙江丝路带上升国家战略、哈长城市群加快推进,为呼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机遇。
特别是国家级哈尔滨新区获批启动建设,哈尔滨大江北发展战略将深入实施,为我区在发展滨江滨河蓝色产业带、塑造产业核心地位、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上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
二、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不断吸引中高端制造业回流;
印尼、菲律宾、越南等新一代新兴市场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加速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传统产业形成竞争替代,这种双重挤压在“十三五”时期将成为常态。
此外,中国已经是贸易大国,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拓展外部市场空间并不大。
一些国家的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挑战。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国际化步伐将加快,对外经济合作会扩大,但是矛盾与分歧也会上升。
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将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国家将进行调整现行的货币财政政策、收紧土地指标、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强排放控制、提高节能要求等政策变化,“后土地经济”时代将对城镇化和工业集聚提出新的挑战。
——从区情实际看,尽管“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凸显,特别是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我区发展形势异常复杂严峻。
经济总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优,稳增长促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部分企业订单下降、开工不足、效益下滑的状况仍在持续,产业项目招商竞争更加激烈,化解地方债务、去房地产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
产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仍然任重道远。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变不大,城镇化质量不高,基础设施薄弱。
园区经济规模小、开发建设投入不足。
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增长与供给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凸显。
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改革不够到位、环境不够优化、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仍影响着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发挥,阻碍着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章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紧紧抓住“龙江丝路带”和国家级哈尔滨新区建设重大机遇,以建设大健康产业城为目标,着力调结构、转方式,着力上项目、聚产业,着力抓改革、增活力,着力惠民生、保稳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壮大食品产业名品基地,构建大江北商贸集散中心,创建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和度假休闲养老名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二节基本原则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在发展理念、政策和措施上,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
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着力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便捷高效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坚持协调发展。
把协调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着力点,统筹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优化,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将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换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坚持绿色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开放发展。
有效落实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着力在区域交通、要素市场、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开放发展效应。
——坚持共享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惠民行动为抓手,着重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保和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进一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三节发展定位
“十三五”期间,将是呼兰区全力打造哈尔滨新区核心区、加速产业集聚的关键时期。
——总体定位:
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和旅游资源,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以新兴工业为主体,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的“大健康产业城”。
——具体定位:
建设工业化、生态化、信息化主导功能突出的哈尔滨现代城市新区;
国家级重点生物医药研究与制造基地;
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东北亚小商品流转基地;
省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第四节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哈尔滨都市农业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国际高端旅游度假区、大江北商贸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宜居、生态、现代化都市区建设成效明显。
开发区新增开发建设面积25平方公里,“健康产业城,中国北方药谷”初具规模。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到457亿元,年均增长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
工业总产值达到680亿元,年均增长10%;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8.7亿元,年均增长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10%。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大幅提升,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成功转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8:
40.5:
40.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8%以上,培育三百亿产业1个,百亿级产业2个;
百亿销售收入营销企业1个;
百亿产值企业集团1个,五十亿产值企业1-2个,十亿元以上产值企业5个;
主板上市企业5家;
非公有经济比重达到90%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8%,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计下降10%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以内,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改革开放效应明显。
农村土地流转、行政管理体制、医疗、教育、文化等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
开发区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达2.5亿美元。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
教育、卫生、文化、社保、交通、供水、供热、物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和10%以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城镇、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5、30平方米以上。
专栏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指标
实际
2020年
年均
增长%
一、经济发展
457
5.3
185
7.3
186
33.5
18.7
320
30000
海关进出口总额
1100
二、科技创新
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0.5
14.9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14.2
【3.8】
三、民生福祉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266
41600
23650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6.2】
【6】
【3.5】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0.48
0.43
-2.2
平均受教育年限
10.5
【1】
农村饮用安全水普及率
90
【10】
全民科学素质普及率
【5】
四、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
万亩
236.3
226.9
-0.8
建成区绿化率
35.1
【0.3】
万元GDP综合能耗
1.237
-3.6
空气质量达标率
70
80
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COD
吨
2901
2610
-2
SO2
11211
10090
NH3N
284
255.6
NOx
18870.6
16983.5
注:
【】内为5年累计数。
万元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目标与市同步为准。
第五节发展布局
——工业布局。
按照集约化组团布局、专业化集群发展的原则,以打造核心集聚板块和适度均衡分布相结合为方向,积极推进区域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按照产业定位,整合现有工业园区。
利民大道以西,雪花路以北,主要发展医药工业;
利民大道以西,雪花路以南,主要发展食品工业;
北京东路南北两侧,环保大街与滨北铁路线之间,主要发展新材料、新装备等工业。
发挥双井、兰河、长岭等区位优势,完善规模化工业小区,承接域外工业的转移。
其他乡镇因地制宜,依托小城镇规划建设,吸引乡村工业适度集中。
——农业布局。
都市农业布局范围主要包括呼兰城区街道,以及“菜篮子”工程即哈肇路设施农业产业带的主要乡镇村屯。
乡村农业布局重点沿长莲路、呼白路,加强农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场,促进粮食基地与养殖基地的有机融合,实现产业互动发展。
——商贸流通业布局。
按照强化中心,突出特色,服务生产,便利民生的原则,老城区结合棚户区改造,建设新型商业中心区;
调整优化开发区商业布局,依托学院路商业中心区,结合恒泰云商城、义乌小商品城、杉杉永达城、万达城等项目推进,建设南起北站、北至呼兰河的利民大道综合公共服务走廊,打造利民区域综合商务中心。
依托利民开发区,规划建设大型物流节点,重点发展北海物流、哈药物流、国药物流等综合和专业物流园区。
第三章推进新型工业化
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增强自主创新,促进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体系向突出优势特色的市场需求导向型转变。
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国家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8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户。
第一节食品工业
突出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食品制造,建设“省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技术、酶技术等高新技术,大力发展生物制造产业。
实施品牌战略,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重点发展粮食加工、乳类加工、肉类加工、薯类加工、啤酒饮料等产业。
以龙丹利民、太子乳等为龙头发展乳制品产业链,开发生产液体奶、配方奶粉、酸奶、奶酪、奶饮料及乳清粉等精深产品。
以正大、高金、义利等为龙头发展肉类加工产业链,开发生产保鲜肉、分割肉、骨及血等精深产品。
以华润雪花、中国酿酒、蜂龙实业等为龙头发展酒类酿造产业链,开发生产保健啤酒、低醇啤酒、纯生鲜啤酒及高纯特级酒精、具有保健功能的大众白酒产品。
以老鼎丰、顺达实业等焙烤类企业为重点,开发低能量无糖烘焙食品、全谷物烘焙食品、功能性烘焙食品,使烘焙食品创新多元化。
以整理提升中华传统美食为重点,采用现代速冻加工技术,大力发展各种速冻菜肴、炒饭、面条、油炸食品、烘焙食品、微波套餐等产品,形成新的增长点。
引进知名品牌,重点发展调味品、浆果饮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
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
专栏3绿色食品产业重点项目
关键技术开发:
重点在肉类深加工、粮油深加工、功能性食品开发等层面取得若干技术突破。
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哈尔滨太子乳业年产2.8万吨湿法配方乳粉改扩建、哈尔滨蜂龙实业蜂蜜营养素、哈尔滨信诚食品猪肉产品深加工、哈尔滨正阳河调味品工艺升级改造、黑龙江和富农业优质大米加工、黑龙江新润水稻加工等项目。
谋划推进马铃薯产业园。
第二节医药工业
充分发挥园区优势,促进园区由产业集聚型向研发资源整合融合型发展,建设“中国北方药谷”。
大力发展创新药物。
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的哈药总厂、哈药生物、誉衡药业等生物制药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和诊断试剂、抗生素类药物、化学新药、特色非专利药、新型药物制剂和医药用包装材料及制药设备为重点,发展预防和治疗重大传染病、心脑血管和肿瘤及地方常见多发病的创新药物,提升药物的原始创新能力,推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种;
并加大对处于研发阶段和临床试验阶段药物的扶持力度,为产业化储备一批新药。
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有重点地培植一批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推动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转基因、膜分离、指纹图谱等现代生物及现代制药技术向中药制造领域渗透,促进传统中药产业升级和现代中药开发;
加强配方颗粒、单味超微速溶饮片等新型品种的开发与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市 呼兰区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 三个 规划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