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年 级 下 册 数学 教 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481501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2.63KB
一 年 级 下 册 数学 教 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一 年 级 下 册 数学 教 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 年 级 下 册 数学 教 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安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监察部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目
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
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
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
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备
注
栏
本册教材课程进度安排表
共计约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一
位置
4
二
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例一
3
例二
例三
2
整理复习
三
图形的组拼
四
100以内
数的认识
数数数的认识
读数写数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整十数加一位数
1
摆一摆想一想
五
人民币
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
简单的计算
六
100以内
的加法
和减法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
整理和复习
七
认识时间
八
找规律
九
统计
十
总复习
5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位置)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帮助儿童学会辨别:
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方面的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认识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知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重点:
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
1、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课
时
安
排
1、上下、前后:
一课时
2、左右:
3、位置:
4、数学游戏:
课型
新授
课题
上下和前后
P1—2上、下,前、后,做一做。
素质
教育
三维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上下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确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从而让学生体验上下及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准备
动物分房图若干、动物头像若干、相关课件。
板
书
设
计
上面:
()在()的上面
下面:
()在()的下面
前面:
()在()的前面
后面:
()在()的后面
教学活动预设
修正栏
一、教学上、下。
(一)、谈话引入
从夸奖小朋友个个都聪明开始。
引入提问:
眼睛的下面是什么?
嘴巴的上面是什么?
(注意答案的多样性)
(二)、探究新知
1、举出生活中有上下的例子。
2、观察(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说一说,填一填。
教师注意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3、简单应用。
出示红绿灯(上红、中黄、下绿)让学生说位置,说意义。
做一做第1题。
二、教学前、后。
(一)观察讨论,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概念
创设情境:
、看图回答(课本第2页主题图):
谁在谁的前面?
谁在谁的后面?
(渗透遵守交通秩序教育)观察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
同桌互说:
用不同的话来说明情境图。
表达交流:
(注意学生表达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二)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前、后”的相对性
1、排队游戏:
请3名同学按顺序排好队。
让学生来说说前与后;
向后转后再说说前与后。
思考:
这是为什么?
2、做一做:
第2题(说一说)。
3、猜一猜。
4个小朋友排成一排,1号的前面是2号,后面是4号,2号在3号的后面。
(三)趣味应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观察周围情况,用上、下,前、后说明问题。
趣味测试:
(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两人怎么站?
(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两人又怎么站?
三、综合运用
说说教室里物品的上下关系。
说说家里物品放着时的上下关系。
猜一猜。
红、黄、蓝、白4块积木,它们放的位置是:
红的在蓝的上面,黄的在蓝的下面,白的在蓝和黄的中间。
四块积木怎么放?
小结,激励。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2页第1题。
反
思
左右
左、右,做一做,P6生活中的数。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经历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实践活动过程,初步感受“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通过操作、演习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橡皮、尺子、笔、小刀、文具盒及相关课件。
左面:
()在()的左面
右面:
()在()的右面
(一)活动左右手,感知自身左与右
1、举手游戏:
感知左手与右手。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举左手,讲讲左手的用处;
要求学生举右手,讲讲右手的用处。
2、寻找左右:
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让每个小朋友在愉悦的情境中寻找自身的左与右,如:
左手、左耳朵、左腿、右手、右腿……
3、协同活动:
感知人体中的左右部位,训练反应的灵活性。
如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住左耳,右手摸住右耳;
左手抓住右耳,右手抓住左耳。
(二)认真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将“铅笔、橡皮、小刀、三角尺、文具盒”五件学具按你喜欢的顺序摆成一排,同桌比较一下,说说有什么不同?
2、数一数。
从左往右数,小刀是第几?
橡皮呢?
从右往左数,小刀是第几?
同一个东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和结果可能会有不同。
3、说一说。
将摆好的五件学具,先说给同桌听,再上台实物投影演示,说给大家听:
最左边的是什么?
最右边的是什么?
谁放在最中间?
(三)体验相对性,增强应用意识
1、找一找,画一画。
出示一条街的10个门牌号:
1,3,5,7,9,11,13,15,17,19。
小英家的门牌号在左往右数时的第六个,那么小英家的门牌号是几号?
从右往左数又是第几?
小明家的门牌号与小英家的相隔两个,小明家的门牌号可能是几号?
2、想一想,说一说。
面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3、做一做,比一比。
全体同学起立,按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比一比谁的动作正确;
按要求踏步:
左—右—左,左—右—左……步调一致力量大。
(四)生活中的数(第6页)
(五)、作业布置
P5—6位置,做一做,P8第4题。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位置的简单数学问题。
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有条理。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一、情境操作,初步感知位置
1、摆动物图片:
小狗放在桌子的中间→小狗的左边放小猫→小猴在小狗的上面→小狗的右边是小兔→小猪的上面是小狗。
(让学生相互评价)
2、说动物图片:
谁的左边有谁?
谁的右边有谁?
谁的上面有谁?
谁的下面有谁?
谁在谁和谁的中间?
谁的左边和右边各有谁?
(先同桌,再集体分析)
3、排动物图片:
同桌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5个动物图片排成一个直队,然后相互说说谁的前面有谁?
谁的后面有谁?
二、思考操作,再次感知位置
1、联系主题图,学习新知。
先引导学生看图,再说有几组,每组有几人,共有多少人。
最后请学生猜这里的一个小朋友坐在第二组第三个座位上,通过发散思维在主题图中找到。
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组织、合作……(可能有四个不同的答案)
2、联系本班实际,学习新知。
先让学生在班级中正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应预先说明排名和顺序方向),再同桌相互说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些什么同学,最后让部分同学上台表演“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要求表演者说出第几排第几个)。
3做一做(第6页)
指定一个动物说出它所在的行列;
根据行列猜出是哪个动物。
三、反馈应用,体验位置作用
1、蚂蚁找食。
出示水果方格(课本第8页),先让学生各自找,再交流各种不同的路径。
如:
小蚂蚁要吃梨,可以先向上爬3格,再向左爬2格;
也可以先向左爬2格,再向上爬3格;
还可以向上爬1格向左1格,再向上1格向左1格,最后再向上1格等等。
2、介绍住处。
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家进行具体的介绍,教师适当及时地给予评价,同时也可以配上简笔画进行演示分析。
课本练习一:
第3、4、5题。
数学游戏
P7练习一,数学游戏
1、通过游戏、动手实践等活动,巩固“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知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根据方位寻找物体的能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通过趣味游戏对物体上下、前后及左右的位置关系进行整理复
习和巩固。
游戏活动:
1、排排坐。
第1题:
分组活动,让参加活动的学生坐成一排,每组选一名同学发令,其他同学按口令活动。
2、拍拍手。
第2题:
每两个同学一组,同时按同一口令拍手。
动手实践。
(第3题)
说一说摆放的理由,只要合理都可以。
2、找一找。
(1)、找座位。
(第4题)
(2)、找衣服。
(第6题)
(3)、说位置。
(第7题)
数学游戏。
听反话,做动作。
作业布置
1、课本整理和复习。
2、课外和同学做做数学游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