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481458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9.02KB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离散数学》;
《数据结构》;
后续课程为:
软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软件课程。
数据库技术是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第二部分
课程考核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首先应该了解数据管理发展历程,并理解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及常用的三种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数据的两层映象,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内容
第一节数据处理
首先介绍了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随后重点介绍了数据管理经历的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
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
数据不共享;
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由专门的软件即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性差;
数据独立性低)和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
数据的共享性好,冗余度低;
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了比较。
本节最后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即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也称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和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结构的描述,是数据库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并介绍了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象:
外模式/模式映象和模式/内模式映象,数据的两级映象保证了数据库外模式的稳定性,从而从底层保证了应用程序的稳定性。
第二节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及存储结构
本节首先介绍了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分别采用树、图和线性表三种不同的数据结构,随后分别介绍了层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即链表结构方式,关系数据库采用线性表形式组织数据;
网状数据库采用双向链表结构。
采用链表结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结构较复杂,维护不方便,操作缺少灵活性。
采用线性表结构并以顺序文件形式存放,结构较简单,数据维护容易,容易实施,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目前采用的主要形式,缺点是效率较低。
第三节数据模型
本节首先介绍了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即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随后分别介绍了数据之间的联系,概念模型的涵义(它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一方面它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另一方面它还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及表示方法,主要介绍了最为常用的实体-联系方法,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三种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即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并分别介绍了三种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及完整性约束、各自的优缺点和从概念模型转换而来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管理经历的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的概念和涵义;
数据库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象;
外模式/模式映象和模式/内模式映象;
数据独立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常用的存储结构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的概念和意义;
数据之间的联系及分类;
概念模型的涵义及表示方法;
实体-联系方法;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涵义与区别以及它们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及完整性约束和各自的优缺点。
考核要点
识记: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人工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数据独立性。
理解: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数据管理经历的三个阶段;
理解三个阶段的各自特点和区别。
数据库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象:
外模式/模式映象和模式/内模式映象。
了解:
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常用的存储结构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应用:
应用所学进行实体抽象,并运用E-R图建立满足一定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概念模型。
第二章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基本的文件组织方式及各自的特点,掌握顺序文件、链表文件、随机存取文件、索引组织文件等文件组织方式的特点,理解倒排表的操作、B+树的组织结构与基本操作。
第一节基本文件组织
本节介绍了顺序文件组织(记录按地址次序物理邻接地排列)、链表结构文件组织(数据在物理上可以任意存放,利用指针表现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随机存取文件组织(利用散列函数把码值映射成记录存储地址,直接存取)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第二节索引文件组织
本节首先介绍了索引文件的意义和作用,重点介绍了索引文件的特点、组成和分类,并以VFP索引为例介绍了索引文件名,索引键的划分(分为主索引、候选索引、惟一索引和普通索引)。
第三节B+树文件
本节介绍了B+树的结构特点(多枝平衡结构),并分析了采用B+树索引方式对查询效率的改善。
顺序文件组织(记录按地址次序物理邻接地排列)、链表结构文件组织(数据在物理上可以任意存放,利用指针表现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随机存取文件组织(利用散列函数把码值映射成记录存储地址,直接存取)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索引文件的意义和作用,主索引、稠密索引、稀疏索引文件及其特点、组成。
B+树索引文件的结构特点。
常用的数据库文件存储方式。
索引文件的意义和作用。
主索引、稠密索引、稀疏索引文件及其特点、组成。
VFP索引文件及其分类。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依赖关系(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候选码,主码和主属性的基本概念,范式的基本概念和关系规范化的方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了关系模型的一些基本概念:
域(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模式(关系名和关系的属性集)、元组(关系中的每个元素)、关系模式(关系的描述包括关系名、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属性向域的映象以及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数据库的型(数据库的描述,它包括若干域的定义以及在这些域上定义的若干关系模式)、数据库的值(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的关系的集合)。
同时介绍了数据库中的关系应具有的性质。
第二节函数依赖
本节首先介绍了函数依赖的涵义:
通过一个关系中属性间值的相等与否体现出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随后重点介绍了函数依赖的三种类型:
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的涵义。
第三节候选码与主属性
本节讲述了数据依赖相关的一些概念:
码(也称为关键字,指能唯一确定各个实体的一组属性)、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主码(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主属性(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非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码中的属性)、外部码(关系模式中,属性或属性组并非该关系模式的码,而是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等。
第四节关系规范化
本节首先分析了为什么要进行关系规范化,讲述了操作异常包括插入异常、修改和删除异常。
随后重点介绍了范式的概念(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及范式的分类,重点介绍了各类范式的概念及其涵义:
第一范式(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
第二范式(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码);
第三范式(关系模式的每一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于码,也不传递依赖于码)。
并且介绍了关系模式规范化的步骤:
(1)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
(2)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
(3)消除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和传递函数依赖;
最后讲述了关系模式的分解以及判断与原关系模式等价的三个标准:
(1)分解无损连接性;
(2)分解要保持函数依赖;
(3)分解既要保持函数依赖,又要具有无损连接性。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域、模式、元组、关系模式、数据库的型、数据库的值。
关系应具有的性质。
函数依赖的涵义、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
码、候选码、主码、主属性、非主属性、外部码。
范式的概念及分类、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关系规范化的步骤、关系模式的分解方法、关系模式分解正确性的判断标准。
关系、域、模式、元组、关系模式、数据库的型、数据库的值的概念。
范式的概念及分类,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的概念。
对关系模式实现规范化,使其满足第三范式。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实现及使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该理解关系代数的并、交、差、笛卡儿积、选择、投影、连接(自然连接)、除运算。
掌握SQL语言,深入掌握SQL的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操纵的功能。
第一节关系代数
本节主要讲述关系代数的运算:
传统的集合运算(将关系看成元组的集合,其运算是从关系的“水平”方向进行的角度来完成)包括并、交、差和广义笛卡儿积;
专门的关系运算(这类运算同时涉及行和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和除。
关系代数的运算符包括:
集合运算符、专门的关系运算符、算术比较符和逻辑运算符。
第二节关系演算
本节介绍了元组关系演算(以元组变量作为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实现检索和更新、删除和插入功能)、域关系演算(以元组变量的分量作为变元的基本对象,实现检索操作和更新操作)。
第三节SQL语言概貌
本节主要介绍了SQL语言的主要特点:
(1)综合统一,SQL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控制语言的功能于一体,语言风格统一,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
(2)语言简洁,易学易用,SQL语言功能极强,而且语法简单,接近英语口语,容易使用;
(3)高度非过程化,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用户只需提出“做什么”,而不必指明“怎么做”,因此用户无需了解存取路径,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SQL语句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4)极强的适应性,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SQL语言既是自含式语言,又是嵌入式语言;
(5)SQL语言支持关系数据库三级模式的结构。
第四节SQL数据定义功能
本节主要介绍了SQL的数据定义功能三部分中的两部分:
定义基本表和定义索引。
定义基本表部分讲述了定义基本表的语句格式、修改基本表的语句格式和删除基本表的语句格式;
定义索引部分讲述了建立索引的语句格式和删除索引的语句格式。
第五节SQL数据查询语句
本主要介绍了SQL语言的查询功能,主要包括简单查询(只涉及一个表)语句、连接查询(同时涉及两个以上表的查询,包括等值连接查询、自然连接查询、非等值连接查询、自身连接查询、外连接查询和复合条件连接查询)语句、嵌套查询(将一个查询块嵌套在另一个查询块的WHERE字句或HAVING短语的条件中的查询)语句和集合查询(将多个SELECT语句的结果进行集合操作的查询,集合操作主要包括并操作、交操作和差操作)的语句。
第六节VisualFoxPro中的SQL查询语句
本节主要介绍了VisualFoxPro中SQL的查询语句格式,通过实例详细说明了与标准SQL查询语句的不同之处。
第七节视图
本节首先介绍了视图的定义: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视图)导出的表,它所对应的数据不实际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库中只存储视图的定义,视图一经定义就可以和基本表一样被查询和删除,也可以用来定义新的视图,但更新操作将有一定限制。
随后重点讲述了建立视图的语句格式、查询视图的语句格式。
最后介绍了视图的优点:
增强数据逻辑独立性;
简化用户的操作;
对机密数据的安全保护功能等。
第八节SQL数据更新语句
本节介绍了SQL语言的数据更新功能,主要包括基本表数据的修改、删除和插入三类语句和更新视图的语句格式。
第九节SQL数据控制功能
本节主要介绍了SQL语言的数据控制功能,主要包括授权语句和收回权限的语句。
第十节嵌入式SQL
本节主要介绍了嵌入式SQL的涵义(宿主语言中使用的SQL结构),然后重点介绍了嵌入C或PASCAL的SQL查询语句格式。
第十一节查询优化
本节首先介绍了查询优化对查询效率的影响,随后重点介绍了查询优化语法树和优化常用到的变换规则。
第一节关系代数
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差和广义笛卡儿积);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和除);
关系代数的运算符(集合运算符、专门的关系运算符、算术比较符和逻辑运算符)。
第二节关系演算
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SQL语言概貌
SQL语言的主要特点:
(1)综合统一;
(2)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3)高度非过程化;
(4)极强的适应性;
第四节SQL数据定义功能
定义基本表的语句格式、修改基本表的语句格式、删除基本表的语句格式;
建立索引和删除索引的语句格式。
第五节SQL数据查询语句
简单查询语句、连接查询语句、嵌套查询语句、集合查询语句。
第六节VisualFoxPro中的SQL查询语句
VisualFoxPro的SQL查询语句。
第七节视图
视图的定义;
建立视图的语句格式、查询视图的语句格式;
视图的优点:
第八节SQL数据更新语句
基本表的数据更新语句、删除语句、插入语句;
视图的更新语句。
第九节SQL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控制的概念;
SQL数据控制的授权语句格式和收回权限语句格式。
第十节嵌入式SQL
嵌入式SQL的涵义;
C语言中嵌入式SQL查询语句格式。
查询优化的意义;
查询优化语法树的表示。
并、交、差、广义笛卡儿积、选择、投影、连接、除、集合运算符、专门的关系运算符、算术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
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
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的基本思想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定义基本表,并可对基本表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
能够建立索引和删除索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库进行简单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操作。
VisualFoxPro中的SQL查询语句格式。
能够运用VisualFoxPro中的SQL查询语句实现对表和视图的查询操作。
视图的定义。
视图的优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视图、查询视图。
SQL数据插入、修改、删除操作的语句格式。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更新操作。
SQL数据安全性控制的授权和收权语句格式。
SQL语言的数据控制功能。
嵌入式SQL语句的涵义和语句格式。
查询优化的算法规则。
第五章VisualFoxPro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VisualFoxPro的常用命令、函数,以及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内容,要求掌握VisualFoxPro的字段类型、常用的命令和函数。
第一节项目管理器
本节介绍了项目管理器的作用、内容及使用方法。
第二节关于建立表及更新表结构命令
本节介绍了VFP常用的数据类型和建立表的命令。
第三节变量、常量和表达式
本节介绍了常量的涵义及VisualFoxPro的各类常量表示格式;
变量的涵义;
表达式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常用函数
本节介绍了VisualFoxPro常用的几类函数:
算术运算类、字符运算类、日期和时间运算类、转换函数、宏替换函数、状态检验函数、对话框函数、系统函数及其他函数。
第五节对数据库操作的基本命令
本节主要介绍了VisualFoxPro中常用的数据库操作命令,包括数据库打开和关闭命令、数据维护命令、索引和排序命令、统计类命令、移动指针和查询类命令、拷贝与导入命令。
第六节VFP程序设计语句
本节通过实例介绍了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语句,包括:
变量赋值与显示语句、程序控制命令(包括分支和循环程序控制命令)、其它常用的命令。
项目管理器的作用、内容及使用方法。
VFP常用的数据类型和建立表的命令。
常量的涵义及VisualFoxPro的各类常量表示格式;
VisualFoxPro常用的几类函数:
VisualFoxPro中常用的数据库操作命令,包括数据库打开和关闭命令、数据维护命令、索引和排序命令、统计类命令、移动指针和查询类命令、拷贝与导入命令。
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语句,包括:
变量赋值与显示语句、程序控制命令(包括分支和循环程序控制命令)、其他常用的命令。
熟练使用项目管理器管理和设计数据库对象。
VFP常用的数据类型。
VFP建立表的命令。
熟练使用VFP命令建立和修改表结构。
变量的涵义及分类;
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常量、变量和表达式的表示方法。
VisualFoxPro常用的各类函数的功能、输入、输出数据类型。
熟练掌握VisualFoxPro常用的各类函数的表示方法。
第五节数据库操作的基本命令
VisualFoxPro常用的命令格式。
熟练使用VisualFoxPro数据库操作命令访问数据库。
熟练使用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语句完成数据库操作功能设计。
第六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进行VisualFoxPro程序开发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一些常见的VisualFoxPro控件对象的使用。
要求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VisualFoxPro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步骤;
常见的VisualFoxPro控件对象的使用。
第一节对象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了对象的基本概念,包括对象的分类:
表单、表单集、表格、页框、命令按钮、文本框、标签、编辑框、列表框、组合框等;
属性、事件与方法的涵义及列表。
第二节利用生成器快速设计一个录改表单
本节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个具有录入、删除、修改和查询的功能表单,重点介绍了代码编写的方法。
第三节加强表单的功能
本节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介绍了在表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 数据库 系统 原理 技术 考试 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