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
- 文档编号:1947908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60.97KB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怎么,是你?
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B.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C.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D.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以及他后来发表的自传性质的作品,都无一例外把自己描写成一位出身底层的劳动人民。
2.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一城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
解说:
按照“仄入平出”的规则,这则对联的上下联安排是正确的。
B.祸不单行姗姗来迟心有灵犀气冲斗牛妇孺皆知
解说:
这些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C.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解说:
这句话中的画线词都是连词。
D.茶社广告语:
一杯茶,一份情,一生缘。
解说:
画线句中构成排比的三个短语,在逻辑上有先后,顺序不能颠倒。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B.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C.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美德更深层的思考。
D.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二、字词书写
4.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远远有一片yīn cǎn()的黄色的光。
(2)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小部分的扩大来fán yǎn()后代。
(3)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zhōu ér fù shǐ()。
(4)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dī méi shùn yǎn()。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①雾和霾是自然界中使能见度降低的两种不同天气现象。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
雾肉眼可见,常呈乳白色,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
高山、海滨、乡村常见,城市区域较少见。
霾是大量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这些微小颗粒物的直径一般小于1微米,肉眼不可见。
它们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②这些悬浮的细小颗粒物本来在各处漫无目的地飘摇散落,无意危害人类。
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将它们聚集起来,终成四面“霾”伏之势,这就是雾霾的帮凶—逆温层。
③逆温层通常出现于对流层底层,厚度较薄,一般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之间。
受逆温层影响的地区,大气都趋于稳定,对流不易发生。
因此,除随寒潮带来的逆温外,一般逆温现象都会导致地面风力微弱。
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因此聚积,使得空气质量变得差。
④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
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污染物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
但在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⑤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抑制了烟尘、污染物和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厚的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近地面的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厚,烟尘遮天蔽日,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⑥冬季之所以更容易发生雾霾,便与逆温层有关。
冬季冷空气的密度要比暖空气的大。
简单来说就是,冷空气总想往下沉,而暖空气总想往上跑。
在冬季的夜间,地面向外发出大量辐射,迅速降温。
而由于白天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又相对较少,这样就造成了近地面空气温度低,而高层空气温度高。
因此,近地面的冷空气不会向高空运动,高层的暖空气也不愿意降落到地面。
于是各自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垂直方向上也就减少了空气交换,这样更容易形成雾霾。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6年第9期)
5.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雾是由近地面空气中大量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形成。
B.逆温层将悬浮的飘摇散落的细小颗粒物聚集起来,终成四面“霾”伏之势,成为了雾霾的帮凶。
C.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抑制了烟尘、污染物和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对城市起着保护作用。
D.冬季冷空气的密度要比暖空气的大。
冷空气总想往下沉,而暖空气总想往上跑。
冬季更容易发生雾霾。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文体结构,分别说明了“雾”、“霾”的基本特点,以及对能见度的影响。
B.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通过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构成霾的微小颗粒的大小,以及对能见度的影响。
C.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一般”可以省略,因为“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之间”已经准确地说明了逆温层出现于对流层底层的大致距离。
D.文章按逻辑顺序展开。
在介绍“雾”、“霾”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出逆温层对雾霾的促成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最后说明冬天更容易形成雾霾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牡丹真美
张丽钧
①好友的女儿新婚不久,随丈夫到乡下去探望丈夫的姨姥姥。
一进院门,她就大叫起来,因为,院子里有一株跟她差不多高的牡丹,开满了硕大的白色花朵。
她顾不上跟姨姥姥过多寒暄,就自顾自转着圈儿为那牡丹拍起照来。
大家都笑她,她也笑自己,但却根本停不下来。
后来,一大家子人陪她吃饭,她却忍不住低头翻看手机中的牡丹照片。
她没有注意到姨姥姥的离席,甚至也没有注意到老公的离席……临走的时候,姨姥姥送给她十朵半开的白牡丹,嘱她回家插到花瓶里,清水里放一点点白糖,可以开上半个月。
她欢喜得要命,不住声儿地叨咕:
“牡丹真美!
牡丹真美!
”回程的路上,丈夫告诉她说:
那棵白牡丹是姨姥姥的婆婆过门儿后亲手所栽,已经一百多岁了;姨姥姥不准任何人碰那棵牡丹,别说摘花,就是揪一片叶子,姨姥姥都要跟那人拼老命;为了讨你喜欢,姨姥姥破天荒亲手为你剪了十枝花!
趁你在屋里吃饭,她净了手,在牡丹前烧了三炷香,跪下跟牡丹说:
那孩子可待见你呢!
求你舍她十枝花吧……
②好友的女儿是含着泪跟我讲这段故事的,末了,她把手机举到我面前说:
“你看你看,多美的牡丹!
美得就像画出来的!
”
③这个可爱的故事,被我在心里温习了一遍又一遍。
我总忍不住拟想:
简陋的农家小院里轰轰烈烈地盛开着夺目的白牡丹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形?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这家的房屋定然不止一次翻修过吧?
这家的家庭成员定然有过生老病死吧?
旱涝虫灾的年份里,这株牡丹定然跟其他的植物一样难捱吧?
但是,这一切的更迭变故、灾祸劫难,都没有成为这株牡丹枯焦萎谢的理由。
她被爱,她被欣赏,她被视为神物,她始终处于怀抱的中心。
她怎敢衰枯?
她怎忍心不在每年春天开出最打眼的花?
我喜欢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
神圣的善待,将彼此深藏的美都发掘了出来。
不管那个农家小院多么简陋寒碜,我都相信那位“姨姥姥”定然是多福多寿的——为了看护好她心爱的牡丹,为了一年一度的隆重会晤,她必须活得好、活得久。
④我问自己:
我的牡丹在哪里?
⑤我愧赧地检视自己的人生院落——我没有看见牡丹。
可以肯定地说,这双辛劳的手也曾侍弄过一些应时的花花草草,这颗枯涩的心也曾被多情的春光照耀。
但是,跟那位“姨姥姥”比起来,我的虔心、精心、仁心、恒心是多么有限啊!
我没有学会为自己心爱的花儿焚香,没有学会娓娓地跟她说贴心话,没有学会在干渴难耐的日子里还惦记着给她喂水,没有学会在花儿凋谢一秒钟后即开始欣悦地期待来年的花开,没有学会拿出大半生的时光甘心服侍一株植物,没有学会在每一朵盛开的花中幸福地照见自己的面影……
⑥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
我的病友很多很多。
⑦“神圣感”抛弃我们有多久了?
它还会怜惜地返身回来向可怜的我们施以援手吗?
我们这些被“物质”跋扈地绑架了的人,精神世界已贫瘠得开不出一朵寒素的小花。
夜读木心,听他讲“实在不惯于地上走,鹰说”,竟兀自笑出了声。
我问木心笔下的那只鹰:
高翔的鹰啊,你究竟俯瞰到了什么?
当你看到大地上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人,你冷笑了吗?
⑧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姨姥姥”或许正在与她的牡丹幸福对视吧?
那被插进远方花瓶里的十朵牡丹惹她牵念了吗?
那花枝上十处扎眼的伤口惹她心痛了吗?
春光正好。
我好想飞临那个农家小院,安静地站在“姨姥姥”身旁,由衷赞一声:
牡丹真美。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详写好友的女儿探亲时一系列失礼行为,含蓄地批评了现在年轻人太缺乏家庭礼仪教育。
B.文章巧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我”和“姨姥姥”对待花草的不同态度做比较,突出文章的主旨。
C.文章第④段只有一句话,过渡简明,紧承上文所写的牡丹及感想,引出下文对自己生活的检视。
D.文章第⑦段“我”读到木心的话,“笑出了声”,既是自嘲,也笑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人。
8.文章开头叙述了“姨姥姥”和好友的女儿的什么故事?
请简要概括。
9.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③段加点词“定然”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2)第⑥段划线句子“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10.第③段说“我喜欢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请具体说明。
11.文章以“我”的想象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细品寂寞
王晓河
①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
耐得寂寞是专心求一,厚实的底蕴在寂寞中沉淀。
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坚韧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炼;不甘寂寞是奋发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然烧,惊人的创造在不甘中迸发,追求的目标在不甘中接近,“不甘”与“耐得”两相交织,两者兼备,登得上乘境界。
②“巴蜀鬼才”魏明伦甘于寂寞,7岁学戏,9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工龄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位。
他干巴的履历只有一行:
自贡川剧团。
他不甘寂寞。
以“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他幽默地说:
“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
③袁隆平甘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
耐得寂寞使无数才俊梦想成真,不甘寂寞使无数英雄再攀高峰。
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
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
④耐得寂寞,非是隐形遁迹,枯槁心灵;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骛远,四面出击,而是专攻与博取同存,冷静与激情共聚,理头与抬头互辅。
受得清冷,但不清贫。
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追求卓越,但不浮躁,保持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心中有主,心地轻松,满怀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
反差大,实相通,功夫深,境界高。
“耐得”而中气充足,“不甘”而神采飞扬,是一种上乘内功的修炼。
⑤著名作家叶永烈,长期从事“寂寞之道”,先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科普读物700多万字。
后来转向追寻探访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家涉及高度敏感题材和高度敏感人物。
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
耐得寂寞,非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不甘寂寞,也不是拼命赶热闹,往热闹当中挤进去。
而是瞄准正道,追求卓越。
两者浑然一体,互相砥砺,方有大成、方成大家。
⑥对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
好些事,存“耐得”,正是因为“不甘”,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
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晦蓄锐,天下三分。
“板凳要坐十年冷”,当沉淀积蓄时则沉淀积蓄,“文章不写一句空”,当卓越爆发时则卓越爆发。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成了腾飞之两翼,左右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学年 年级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