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城市与环境21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75196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58MB
第2章 城市与环境21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
《第2章 城市与环境21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城市与环境21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
(1)自然地理因素:
位于沿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生产和生活;
温带季风气候,深受海洋影响;
海河两岸,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
天津附近有丰富的石油、煤、铁等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工矿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因素:
位于京沪、京哈铁路交会处,又紧靠海河入海口,既沿海、沿河、沿铁路干线,又是“首都门户”和直辖市,这些区位因素都促进了天津市的发展。
(2)交通、自然资源、政治等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科技、旅游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将凸显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
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需要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政治、科技、历史等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着手。
据图可知,天津位于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优越,资源丰富,加上便利的交通以及地理位置等,使其发展的条件相当优越。
能力提升
下图为印度半岛某城市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7.丙、丁两地相比,丙地地租较高,原因是( )。
A.环境优美B.地势平坦
C.交通便利D.建筑质量好
答案6.D 7.C
解析第6题,图中乙地距市中心最近,交通通达度最高,宜布局以零售业为主的商业区;
甲地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且靠近湖泊,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布局高级住宅区;
丙地位于环线与放射线道路的相交处,交通便利,宜布局仓储批发区。
第7题,丙地因交通条件较好,地租较高。
读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第8~9题。
8.住宅区密集分布的区域是( )。
A.0~2千米处B.2~3千米处
C.3~5千米处D.6~7千米处
9.距市中心2千米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交通通达度低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D.服务设施差
答案8.C 9.C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与市中心距离3~5千米处,人口密度最大,应是住宅区密集分布的区域。
第9题,距市中心2千米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昂贵。
10.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X、Y、Z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什么?
(2)用坐标轴正确表示上图中A—B虚线地租水平的变化特征。
(3)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你认为哪一块最合适,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
(3)d。
d地靠近文化区;
地势较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噪音污染少;
靠近河流,且在河流上游;
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
解析第
(1)题,根据功能区的特征及分布回答。
第
(2)题,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
市中心交通便捷程度最高,地租水平最高;
从市中心延伸出的干道与外围街道的交会处,地租水平较高。
第(3)题,高级住宅区往往与文化区为邻,地势较高,环境较好,读图即可回答。
11.图(a)为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b)为该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
(a)
(b)
(1)说出该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
(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
(3)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
答案
(1)该市土地利用以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为主;
总体上,各种土地利用面积均呈上升趋势,21世纪以来,工业用地面积减少,住宅用地面积迅速增加。
(2)A商业区(商业文化区),B住宅区,C工业区。
成因:
经济因素(地价高低)。
(3)老城区地价高,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而郊区地价低,交通便捷,环境质量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解析第
(1)题,该市土地利用方式以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为主,各种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
第
(2)题,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
第(3)题,高新技术企业的布局因素有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第二章过关检测
(二)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某城市规模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图代表的城市所属的国家可能是( )。
A.日本 B.美国 C.印度 D.英国
2.该图反映了该市( )。
A.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慢,甚至停滞
B.许多人口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
C.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1.C 2.B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核心区面积小且增长缓慢,而城乡过渡带面积大且1980年以后增长迅速,说明大量人口和企业从城市核心区迁往了城乡过渡带,促进了郊区的发展,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应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
读下表,完成第3~4题。
年代
全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
口(亿)
城市化
水平(%)
1950年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年
10.32
34.2
5.72
60.5
4.60
22.2
1970年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年
17.64
39.6
7.98
70.2
9.66
1990年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年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年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3.上表说明( )。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缓
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4.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进行一些粗略的估算就可以得出,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第4题,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过快的城市化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引起的。
下图为1995—2010年某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各圈层人口数量的变化判断,中圈层主要布局的功能区为( )。
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
6.影响市中心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交通通达度低 ②环境质量差 ③地租昂贵 ④服务设施差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中圈层净增人口比例最大,所以应为住宅区。
第6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市中心区由于受环境质量下降、地租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成为人口净迁出区。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表示城市化后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8.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减小楼房密度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答案7.A 8.D
解析第7题,城市化后,地表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地面硬化,下渗量减少,两者都会使雨水快速汇入河流,而导致流量迅速上涨,降水少时流量非常小,故①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
水库按照人们的需要控制江河径流量,使河水流量趋向平稳,故流量最稳定的③过程线是修建水库以后的过程线。
第8题,防治城市内涝,主要措施是使降雨之后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快速排走,故D项正确。
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
读某城市《体检》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
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
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10.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 )。
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
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
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9.A 10.A
解析第9题,从图中和谐指数来看,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10题,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第11题。
11.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D
解析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项错。
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人口流动性可能更强,不能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B项错。
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进入,不能缓解“钟摆”交通现象,C项错。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可以导致相关从业人员迁出,缓解“钟摆”交通现象,D项对。
二、综合题(共56分)
12.(30分)读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区域特征变化过程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促进该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该变化过程的主要标志有哪三个?
(2)从图中看出该地区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自然环境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区域变化过程还可能带来哪些城市环境问题?
(3)结合图示分析该区域在阶段三为改善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城市化。
资源(煤炭)开发。
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2)湿地面积迅速减少。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3)建设城郊绿化带,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解析该地区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区域变化属城市化过程。
从图中看出,煤炭资源的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是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过程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13.(26分)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
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
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2013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促进“成渝经济区”能发展为内陆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作为人口超过1亿的区域大市场,是中西部市场程度最高,产业集聚度和城市最密集的区域,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总面积18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我国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及有利的自然条件。
(2)成渝城市群中,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大的两个城市是 、 。
(3)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
答案
(1)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地形平坦,城市建设成本低;
(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适宜,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
河流、湖泊较多,为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源和运输条件;
东部临海,位置优越,便于对外联系。
(2)成都 重庆
(3)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产业集聚,市场化程度高;
交通便利(交通改善较多,方式多样);
国家政策支持;
世界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
解析第
(1)题,从图中三个经济圈可看出我国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城市群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及位置等。
第
(2)题,成都和重庆是省级行政中心,级别最高。
第(3)题,运用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章 城市与环境21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 城市 环境 21 Word 答案 精品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