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功能区划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470865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19KB
生态功能区划Word文件下载.docx
《生态功能区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功能区划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
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
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
三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特点,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特点(或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生态功能区构成。
生态服务功能特点包括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文调蓄、土壤保持、海岸带保护等。
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酸雨敏感性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结果应包括对每个分区的区域特征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1)
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
(2)
存在的或潜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和原因。
(3)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和重要性。
(5)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方向。
生态功能分区的图件和数据库
生态功能分区的结果必须用图件表示,采用计算机制图编制。
同一地区各种图件的比例尺要保持一致,各省应根据省域范围与生态环境地域复杂情况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所有图件和基础数据要汇编成数据库。
基础图件应包括地形图、气候资源图、植被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人口分布图等。
备选图件应包括自然区划图、气候区划、农业区划图等。
成果图件应包括生态环境现状图、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图、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图、生态功能区划图等。
在实际工作中,生态功能分区的深度,层次,分级,表达方式,应用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下面是一些网上找到的一些生态分区的案例,这里只列出分区的方案。
实例一:
芜湖市生态功能分区系统与规划
为了把芜湖建设成为适宜人居住的山水明星城市,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支持与服务能力,协调人类居住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按照城市生态功能进行分区规划。
根据市域生态敏感性和生态适宜性,将芜湖城市按空间结构和生态功能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重建区和生态过渡区三个功能区。
1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一般指对市域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山体、河流水源地、水库、沿江地带及各种旅游名胜古迹保护区。
这些生态实体的保护、生长、发育决定了芜湖整个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
其中的水域、绿地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以自然属性为主的部分,是构建区域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脆弱生态系统、历史文化遗迹、旅游度假胜地、风景名胜等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区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需要着重加以保护、强化建设的部分。
芜湖在地貌上可分为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圩区四部分,其中平原、岗丘和水面面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5.5%、40.1%和14.4%。
芜湖市范围内的生态保育区主要包括:
市域西部的长江和南部的山体林地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泊、河流、基本农田保护区、城市森林、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等。
面积共约1640.8km2,占市域总面积的49.5%。
该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部分地区森林与水资源遭到破坏,矿点开采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生态建设、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由于生态保育区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占至关重要的地位,是维持城市基本自然生态功能平衡、维系生命支持系统和维系区域文脉最重要的稳定因子,其建设、保护与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禁止进行有损自然生态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域内工业用地和集中村落应慎重布置,注重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
(2)严格限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人类活动,非核心区和其它生态保育区可适当进行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开发,实施积极的建设性保护方针。
(3)促进存量土地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保护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大力推进生态肥的生产、施用,推广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生态农药,加速改良不良土壤及低产田。
(4)水源保护区内要先期实施清污分流与污水导流,在此前提下可进行低密度的城建开发。
(5)强化绿化建设,优化绿化结构,增强生态自我平衡和修复能力,一些地方要实施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建设水源涵养林;
保护森林与旅游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强生物物种保护,保障区域整体生态安全。
(6)强化代表本地文化特色的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适当在外围区域进行恢复性仿建,适当进行旅游产业开发。
芜湖的生态保育区主要包括以下亚区:
(1)水源保护区
沿长江、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两岸及漳河源头低山丘陵水源涵养区,长江一级支流七星河源头水源涵养区,荻港河源头低山丘陵水源涵养区等以水源保护为主要目的。
禁止污染企业进入该区域,尽快实施清污分流、污水导流,设立沿江河湖岸500-1000米不等的绿化隔离带。
对沿江生态敏感环境区,如市区沿江地段、繁昌三山镇,繁阳镇,荻港镇,芜湖县火龙岗镇的沿江地段,应有效控制沿江各地入污水总量,加强长江岸线保护与防洪工程,扩展江堤林带。
芜湖生态市建设的目标要使芜湖所有水体均达到国家功能区标准,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对芜湖市西南部的低山丘陵生态敏感环境区,如繁昌孙村镇,峨山乡镇、峨桥镇,平铺镇,繁阳镇等地,南陵县的烟墩镇,河湾镇,三里镇,工三镇,弋江镇,家发镇等低山丘陵区应因地制宜引进和建立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推进水土流失地区特别是采石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到2020年目标年使芜湖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目前番一倍达到18%,高于全省6%的水平。
(2)城市森林绿地
芜湖有“九山”林地即:
赭山、神山、赤铸山、火炉山、马鞍山、四褐山、马褐山、龙山、东梁山,芜湖北部和西南部山体是芜湖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农林、旅游发展地区。
对市域内的丘陵岗地区应坚持以建设和保护森林、山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除现有林地外,应注重林相的改良和生物物种的保护,强调城市森林自然生态功能与休闲功能并重,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
芜湖境内的大型城市公共绿地、历史文化古迹以及境内的主要水域都是非常宝贵的生态资源,应当从产业开发的角度出发,对这些资源进行保护,并进行适当的生态建设(主要是强化绿比建设、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等),以及在中心市区边缘连接自然山体水系和林带的地区建设生态保育圈层,调解中心市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市区及市域各类旅游风景名胜地,应以景观资源的保护为主要目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美化,提高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以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为主,同时,还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
2生态重建区
生态重建区是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社会、经济生活需要而划定的发展区域。
生态重建区主要包括各类居住区、工业区、商贸区、文教区、园林和交通枢纽等各种城市功能区。
本规划共划定芜湖市生态重建区面积约237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2%。
该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城镇与工业发展,生态环境破坏与“三废污染”严重,城镇绿化水平低,工业与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SO2
排放、城市酸雨量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大气、水环境、城市噪声以及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改善提高。
生态产业与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水平较低,政府生态环境与发展决策机制不够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生态重建区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在所有的城市生态功能区中,重建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重建区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应立足于满足和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舒适度。
本区生态建设、保护与发展的重点主要是:
(1)依据发展需要强化市区和各城镇的主体功能,优化各中心城镇功能间的配置组合。
发挥沿江优势,使芜湖成为沿江经济带的核心;
增强沿江经济带的综合实力和集聚辐射功能,将以芜湖为中心的皖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承接长三角、辐射南北全省的新的发展动力源和经济增长极。
充分利用芜湖水资源、矿产资源与绿色农业资源的优势,继续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能源、生物药业等战略性产业,使芜湖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加工制造基地。
(2)控制各类建设用地比例,保持合理、舒适的建筑密度,提高绿地、道路和广场的面积比重,营造优良舒适的城市生态环境。
(3)合理配置公共绿地,稳定区域生态功能,形成绿地资源局部集中、区域均衡的分布格局。
(4)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大力推进城市景观建设,注重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间组成与空间的协凋。
(5)严格执行城市建设“先规划,后建设”的政策,重建区应考虑高层次、高规格地设计和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并从大区域规划的角度,实现标志建筑与周边建筑的和谐统一。
(6)按照凸现本市休闲旅游的文化特点,重点修茸、整饰一批传统建筑衔区,根据芜湖现状和发展的需要,应强调现有老城市中心区域城市景观的保护,适当改造局部区域,以保存和维系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实现历史感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7)重建区的规划和建设要充分考虑未来环境保护的要求,依靠基础工程,保证区域环境质量的稳定与改善。
坚持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充分考虑大气与水环境的状况,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及回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芜湖的生态重建区主要包括以下亚区:
(1)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是城市的主要生态重建区,承担一个城市主要的社会、经济
文化、教育、体育等功能,也是体现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
芜湖现有城市中心拥有人口67.09万人,市域总人口为221.74万人,2002年城市化水平为42%,城镇总人口93.13万人。
芜湖市城市规划预测2010年市区人口为130万人左右,2020年180万人左右;
2010年市域城镇人口达165万人,2020年达272万人;
城镇化水平由2002年的42%发展到2010年的61%,2020年达75%。
目前城镇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6%,2003年芜湖建城区面积已达90.7平方公里,除芜湖中心市区外,将构建繁阳镇、湾沚镇、籍山镇三个次中心城市和荻港、三山、孙村、许镇、弋江、三里、陶辛、六郎八个重点中心镇。
芜湖中心城区的建设应按照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
应逐步改变城市各种功能交织、互相包围的状况,将工业生产功能及生产设施迁出中心城区;
发展公共交通,努力削减交通污染;
拆除和改造危旧住房,保护文物古迹和传统建筑。
合理安排建筑高度,高层建筑之间应避免鳞次栉比,紧密相连:
建筑物及构筑物外表要以浅色材料和涂料为主,以便增大反射率,减少对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
增加开阔空间,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大力种树种草,提高城市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全市农田林网覆盖率和生态公益林面积均比目前提高一倍以上。
发挥高大乔木的遮阴效应、辐射削弱效应、热量平衡调整效应以及蒸腾降温效应。
美化城市中轴线,构筑城市景观格局。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推广被动蒸发工程技术(蓄水屋面、被动蒸发冷却建筑、新型多孔介质铺装材料),以削弱夏季城市热岛的不利影响。
调整旧城区的物流通道和仓储地,向近郊迁移。
可以在城市东部和南部建设部分高标准的居民小区,增加开敞空间和人均绿地,依托市区周边的江河湖泊自然景观,新建高级住宅区和写字楼,以便疏解城区部分人口。
逐步普及生态住宅,建设节能、高效、美观的人均环境。
使芜湖从生态容量上形成可容纳百万城市人口,拥有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先进的生态繁荣的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2)工业区
为了实现芜湖经济腾飞,需要加速工业发展,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型产业。
为了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需要对工业进行合理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对芜湖市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分析,未来城市发展适宜于向市区东部和南部扩展。
芜湖城市的西部、北部、东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水资源能满足需求,水环境容量也大。
从地面风场、低空风场、污染系数玫瑰图、污染物输送通道以及大气环境容量等多角度考虑,北部更适合于工业发展。
因此,依托现有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大型现代化工业区。
南部高教园区区位优势相当明显。
从资源、环境方面考虑,高新区处于中心城区的上风向,紧靠长江,地势狭窄;
而从土地方面考虑,南部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河网密集,土地质量相当好。
根据以上分析,城市可以向南部方向适当发展,在加强对大气污染物进行有效综合治理的同时,适合发展一些污染较轻的高新技术产业,应严格控制大气污染型企业。
适当发展生态型工业,实行清洁生产,保护中部河网生态农业。
芜湖的工业应集中布置长江沿线和城市北部,在长江以西可利用优越的港口资源优势和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展一定的重化工和能源工业基地。
市域内的其他工业区也可适当集中于各县的工业区内,比如湾址工业园、繁阳经济区、籍山经济区等地。
该区域集中布置工业企业,强调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计、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管理措施,用循环经济的思想引导并促进传统产业的生态转型升级和新型生态产业孵化和成熟。
3生态过渡区
生态过渡区是介于生态保育区和生态重建区之间,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过渡特征。
生态过渡区的主要功能是生态隔离,平衡区域生态功能,构筑生态廊道的主体部分之一,与生态保育区共同构成城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保障区域生态良性结构,并为城市发展预留重要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
生态过渡区有空间过渡区、时间过渡区两种类型。
城市各级中心之间的生态隔离带,保护区与重建区之间的过渡地带、沿路沿河的绿化带等在空间上只有过渡性质的区域均属空间过渡区。
时间过渡区即各个发展时期之间的待建城区,在大规模集中城建开发前,可以是农田、绿地或低密度的建构筑物,具有明显的时间过渡特征。
本规划共划定生态过渡区1439.2km2,约占市域面积的43.3%。
本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芜湖地处沿江平原,降雨变率较大,夏秋水涝与水旱交替发生;
由于城镇及工业生产建设,湖泊湿地萎缩,一些河流湖泊水体退化污染严重;
县城与厂矿地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生态过渡区在空间或时间上具有过渡性,因此,在控制政策上有别于生态保育区和重建区,即使对同属过渡区的空间过渡区和时间过渡区而言。
生态过渡区建设保护与发展重点主要是:
(1)过渡区的开发与占用要适度控制,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设”的建设方针。
要围绕芜湖市中心城区整合发展城镇密集区,并加强城镇各组团之间及交通沿线的绿化带建设。
(2)空间过渡区要以农田、园林绿化和景观开发为主,合理高效利用各种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养殖业和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农副产品的深加工。
适当布置观赏性的永久标志物,强化过渡区对城市生态的稳定功能和对城市居民的休闲服务功能,加强湿地与江河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矿区废弃土地的复垦,努力建设农牧、农水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系统。
(3)时间过渡区内不布置永久性标志建筑物,在大规模集中开发之前,以绿地(城市绿地和农田等)和临时性建构筑物为主,不成片开发。
芜湖的生态过渡区主要包括以下亚区:
(1)各种绿化隔离带
主要包括沿路、沿河、沿江各种绿化隔离带,城市各中心间的生态隔离带。
其主要功能是生态隔离,并与生态保育区共同构成城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强化条带的景观化、园林化设计,建成集生态功能与游览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园长廊(或公园带):
构建以滨江滨河大道等为主体的生态廊道网络。
(2)各类农林用地
农林用地主要包括各类农田、养殖水面(鱼塘)、苗圃、草地等。
即芜湖市区及各县乡镇周边的集镇、村、农田、河流水网、丘陵等用地的农田开敞区,以农业活动为主要形式,地貌以自然环境、绿色植被和自然村落为主。
该地区主要包括芜湖县的清水镇,火龙镇,方村镇,陶辛镇,六郎镇,红杨镇,湾址镇,花桥镇,南陵县的许镇镇,弋江镇的北部地区,以农田耕地为主体的生态分区。
可改造发展都市农业和观赏农业。
在芜湖近郊发展绿色食品基地,对一些农业用地的发展,除国家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外,要转换思路,跳出就农业而农业的框架,在整体社会经济体系中寻求农业生存发展的空间。
在芜湖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有部分农业用地可根据实际需要逐步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或生态用地(林地为主)。
此外,芜湖农业可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出发,以现代农业示范区、特种养殖业为突破口,集中建没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高收益、具有显著外部经济性和生态价值的现代农业。
实例二:
生态区划方案及生态建设指引
表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功能区名称
区域描述
政策指引
生态重建区
“沧州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各县、市中心城区以及下辖城镇。
加强对河流水系的整理与保护,重视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限制污染型行业的发展,实行工业污染的集中处理与控制,节约土地资源,推行生态工业园区的示范性建设。
生态缓冲区
生态旅游区
主要是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环境承载力的旅游区,分布在市域内主要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一般的自然遗迹和景区以及人文景区。
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旅游线路,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对工业园区进行整合,采取逐步渐进式向生态建设区搬迁。
旅游区的污水、烟尘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
生态农业区
大部分乡镇农业区区域。
该区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生态农业区,即用于农业开发、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区域;
二是农业城镇过渡带,即由农业带转向城镇的城乡过渡区域。
在生态建设的实践中,要注意对传统产业进行深入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在发展集约型农业的进程中,加快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农产品的系列深加工,逐步建立无害化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
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是生态服务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区域调控和保障作用的地区。
包括:
南水北调预留通道区、重要水源地、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资源等生态敏感区。
加强对水源地和输水通道保护;
重点突出对现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培育,对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脆弱地带的保护;
统筹林种布局,重点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加强对中幼林的抚育;
将水源地的保护与景观生态廊道的建设相结合。
根据规划内容将的市中心城区以及下辖城镇,规划工业园区划为重建区。
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是生态服务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区域调控和保障作用的地区。
滨海海域、重要水源地及河流、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资源等生态敏感区。
加强对河流和水源地地区的保护;
重点突出对现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培育,对生态脆弱地带的保护;
将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与景观生态廊道的建设相结合。
生态
培育区
主要是沿着生态保护区以及生态重建区进行的生态培育地带。
在生态重建区周边设置生态培育区有助于加强对重建区的生态建设工作,不仅从内部对重建区以及保护区进行有效的生态规划以及保护,更能够从外部进行渗透,也能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应该使之与生态重建区以及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结合到一起。
旅游区
农业区
二是现有的基本农田区域。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要对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在此基础上传统产业进行深入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在发展集约型农业的进程中,加快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农产品的系列深加工,逐步建立无害化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
实例三
只列出分区结果,可以参考一下分区的命名。
表4-2
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小区代码与命名表
功能区类别
编
号
名
称
面积(km2)
禁
止
准
入
区
Ⅱ2-10183A01
富春江饮用水源和河流湿地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6.67
Ⅱ2-10183A02
葛溪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0.4
Ⅱ2-10183A03
钱塘江杭州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1.28
Ⅱ2-10183A04
密箭垅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07
Ⅱ2-10183A05
东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19
Ⅱ2-10183A06
万市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02
Ⅱ2-10183A07
向阳水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育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65
Ⅱ2-10183A08
杏梅尖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7.60
Ⅱ2-10183A09
湖源长叶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54
Ⅱ2-10183A10
洞桥黑麂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3.73
Ⅱ2-10183A11
万市银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67
限
制
Ⅱ2-10183B01
西北部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674.43
Ⅱ2-10183B02
中部水源涵养和生态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84.52
Ⅱ2-10183B03
沿江湿地资源保护和风景名胜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6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功能 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