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470395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01
- 大小:162.56KB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Word下载.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老师,再见!
》B.《爱的教育》
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
19.“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
A.学习准备B.学科结构
C.中间语言D.发现学习
20.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的出版B.《实验教学论》的出版
C.《大教学论》的出版D.《爱弥儿》的出版
21.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课程思想的教育家是()
A.皮特斯B.麦克尼尔
C.斯腾豪斯D.斯皮伯格
22.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
A.随机性B.活动性
C.连续性D.积极性
23.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示范B.呈示
C.展示D.口述
2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达成模式B.过程模式
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
25.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
A.学科课程B.STS课程
C.经验课程D.选修课程
26.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的教育家是()
A.布里格斯B.麦克尼尔
C.维果茨基D.裴斯泰洛齐
27.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这两条原则分别是“自由原则”和()
A.个性原则B.合作原则
C.自然原则D.兴趣原则
28.“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认为“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自我完善B.兴趣发展
C.德性养成D.持续生长
29.“课程是一个情境化的社会过程”;
“课程是一系列事件”;
“课程是学生有机会学习的东西”;
“课程是由师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断生成的建构”。
以上观点强调课程是一种()
A.制度课程B.体验课程
C.理想课程D.正式课程
30.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旷世教育名著是()
A.《爱弥儿》B.《爱的教育》
C.《教育漫话》D.《理想国》
1-5CACDD6-10CBDDA11-15BCDCA16-20ACBCA21-25CDACA26-30AADB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课程审议”的基本内涵。
P18
32.简述科学、艺术、道德整合的基本内涵。
P182
33.列出三种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及其代表人物。
P325-329
34.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
P218
35.简述奥苏伯尔关于教学设计的两大原则的基本内涵。
P105-106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班级授课组织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
P259
37.结合实际论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P357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38.以下是一则“荷花淀”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学生自读《荷花淀》全文,总体了解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步,学生读后思考:
本文哪些方面可作为学习主题?
本节课又可以哪一方面为学习主题?
自己定向后,交给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讨论。
教师不作任何指示和暗示,只作组织者和倾听者。
全班形成的共识是:
本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值得学习,其中形式更突出一些,所以本节课以艺术特色为学习主题。
艺术特色中,又以景物描写、语言描写为研读主题。
学生中个性化的研读主题则有细节描写、选材构思、全文风格等。
第三步,引导。
由于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次学习小说,所以教师作些研读方法上的引导:
1.研读时要找一些典型的句段,深入地品味欣赏,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2.欣赏后要能表达出感受,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要能用散文化的情感性语言表达,而不能用“这说明”之类的理性化语言抽象地分析。
使得自己阅读本文是一种享受,人家听了你的赏析也是一种享受,能激起听者阅读《荷花淀》的兴趣,也想一读为快。
第四步,学生带着定向的主题和研读方法开始研读欣赏,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进行探索。
课堂上给他们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品味欣赏。
第五步,每位同学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然后相互讨论补充。
各组同时进行。
第六步,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每位代表发言结束后,班里任何一位同学都可自由发言,或点评,或补充,或纠正。
教师只作为认真的倾听者,对任何发言都表现出鼓励和赞赏的神情,以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在学生比较充分地对《荷花淀》一文的艺术特色研读讨论的基础上(有十之七八乃至十之八九),教师作最后的引导。
这引导不是下结论,更不是发布标准答案(文学欣赏没有标准答案),而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员,谈谈自己对《荷花淀》艺术特色的研读感受,让学生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这则教学设计反映了什么教学思想?
并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以及教师的作用。
(p205自主型教学方法,反映了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也可以说是非指导性教学,特征P142教师是促进者)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活动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
A.查特斯
B.奥利沃
C.博比特
D.施瓦布
2.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
B。
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知识兴趣
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追求是(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4.倡导教学是一项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
教师不是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为自然之助手,而是儿童观念的提供者、多方面兴趣的控制者。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5.在西方英语世界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是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其作者是著名教育家(
A.卡斯威尔
B.坎贝尔
C.坦纳
D.斯宾塞
6.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
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工具理性
7.“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系统确立的,代表人物是(
A.塔巴
B.斯藤豪斯
C.皮斯特
D.坦纳
8.布鲁纳用“表征系统”的概念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
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
它们是行为表征、图象表征和(
A.言语表征
B.形象表征
C.实物表征
D.符号表征
9.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
A.比较组织者
B.陈述性组织者
C.说明性组织者
D.先行组织者
10.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要具备基础性、范例性和(
A.基本性
B.预备性
C.要素性
D.启发性
11.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A.机器教学
B.程序教学
C.强化教学
D.编程教学
12.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领域”和(
A.技能领域
B.社会性领域
C.情感领域
D.语言领域
13.当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即是(
A.永恒主义课程
B.知识论课程
C.要素主义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
14.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是(
A.提示型教学方法
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C.自主型教学方法
D.课堂讨论型教学方法
15.夸美纽斯创立的“泛智课程”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泛智论
B.经验论
C.文化论
D.兴趣论
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与(
A.方法
B.过程
C.学生
D.教师
17.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这种课程组织的标准称为(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螺旋性
18.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
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学科课程
19.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可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20.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A.分组学习
B.个别学习
C.同步学习
D.交差学习
21.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称为(
A.课程计划
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
D.课程采用
22.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
课程实施的(
)
A.拒绝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忠实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23.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称为(
A.目标本位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24.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
这种评价称为(
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
C.质的评价
D.量的评价
25。
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从大量个别情境中归纳出课程开发的规律与程序,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
A.量的研究方法
B.质的研究方法
C.纵向研究方法
D.横向研究方法
26.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称为(
A.科学世界
B.儿童世界
C.生活世界
D.成人世界
27.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A.校本课程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
D.国家课程开发
28.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
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过渡发展区
D.最近发展区
29.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立建构意义。
A.情境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灌输教学
D.随机访问教学
30.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与以派纳、格鲁梅特、格林、阿普尔等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合起来统称为(
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B.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C.批判经验课程论
D.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
P80
32.简述表现性目标的涵义及价值取向。
P167\168
33.简述教学对话的性质。
P203
34.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
P227
35.简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P356\357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试分析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答:
基本特征P142共4点
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p143共3点
37.什么是自主性教学,试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性教学方法?
运用它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P205-207
四、材料分析题(16分)
38.下面是《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教学案例介绍:
《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共包括12段以光盘为载体的杰斯帕历险经历(见下表)。
这12段历险经历分属四个内容类别:
复杂的旅行计划的制定、统计学与商业策划、几何、代数,每个内容类别包括三段历险经历,每三个历险经历在难度上从左到右递增。
所有12段历险经历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所以,每段经历都能有若干解决方案。
杰期帕问题解决系列
类别
12段历险经历
复杂的旅行计划的制定
雪松河之旅
玻恩牧场的营救任务
争取选票
统计学与商业策划
巨大轰动
跨越断层
一个重要设想
几何
成功蓝图
直角
大圆圈比赛
代数
聪明地工作
科米的赛车
将军的失踪
以下是12段杰斯帕历险经历中第一段“雪松河之旅”的简介。
学生们遇到杰斯帕时,他正在看报,并从报上了解到有一艘旧船出售。
他决定去看一看船。
于是,学生们跟着他来到雪松河码头。
杰斯帕买下了这艘船,但他发现船上的灯不亮,他试着驾驶这艘船,并看见船上有一个小小的、临时性的煤油罐。
故事结束时,学生面临的挑战是他们能否帮助杰斯帕在太阳落山前驾驶这艘旧船回家。
录相中包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为了得到答案,学生必须利用他们有关速率、时间和距离的知识去计算船返航的速度飞距离以及煤气消耗率等。
该问题情境适用于五年级和五年级上的学生。
以上教学案例的设计采用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
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D
6.C
7.B
8.D
9.D
10.A
11.B
12.C
13.D
14.C
15.A
16.A
17.C
18.B
19.C
20.A
21.C
22.D
23.A
24.C
25.A
26.A
27.A
28.D
29.B
30.A
31.
(1)为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产生几种结果。
32.涵义: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创造性表现。
是由美国课程论学者艾斯纳提出的。
价值取向:
表现性目标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
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指导向于人的自由与解放。
33.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
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
34.
(1)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
(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
(3)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4)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35.内涵:
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
特征:
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
36.基本特征:
(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
(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
(4)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成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
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1)他的教学理论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目标看作是学生人格、自我的健全发展。
(2)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
(3)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
(4)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7.定义:
自主性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如何运用:
(1)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
(2)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
(3)分配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
(4)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5)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积极作用:
(1)可以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
(2)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3)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38.
答案要点:
哪一种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
(2分)
(1)学习者中心。
(2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2分
(2)情境中心。
(2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3分
(3)问题中心。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A.先知者B.管理者
C.促进者D.指导者
2.“中间语言”概念的提出者是()
A.加涅B.布鲁纳
C.施瓦布D.奥苏伯尔
3.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是()
A.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统一,集体与个别统一
B.直观原则,兴趣原则,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D.教学与训育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
4.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学术性,科学性,范例性
C.情境性,理解性,范例性D.创造性,主动性,范例性
5.“指向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这是指()
A.课程与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
C.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
6.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
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
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
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
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
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
D.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
7.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
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自考 课程 教学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