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468984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6.71KB
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再者就是美国图书馆协会对信息素养的下的定义:
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这一定义跳出信息素养的范围,引入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以便适应社会的变化。
该观点也在我国广为流传,甚至是部分学者研究的依据,制定相关标准的指南。
1.2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研究的概述
在2006年,刘孝文、金胜勇在《图书情报工作》期刊中发表了“十年来,我国信息素养的研究述评——对信息素养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一文。
在该文中,作者对信息素养定义与内涵的研究进行了统计,该文按信息素养包含要素的多少来划分、统计。
该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不够合理,但是却给我们一种新的研究视点,在一定程度有助于我们对信息素养问题的理解与研究。
下面我们将按照要素的多少来介绍下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
一要素说代表观点:
钱佳平认为信息素质是有效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寻检、判断和组织信息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
二要素说代表观点:
武汉大学肖希明教授把信息素养(质)概括为两方面基本内容:
其一就是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使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
其二是信息能力即人们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吸收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三要素说代表观点是张倩苇在《信息素养的与信息素养教育》中认为,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三部分组成。
还有仇诚诚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
四要素说代表观点是王景珍认为信息素养有四部分组成:
图书馆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源知识、信息能力。
上述五种观点反映了我国学者对信息素养的问题研究的重视,也肯定了信息素养在网络信息时代的重要性。
再者信息素养的研究水平层次也在逐步加深。
这些理论的研究对我国的信息素养的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的信息素养教育等工作的开展。
例如,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的建立,笔者认为,该体系就是学术成果的总结与具体化。
该体系较为完整的全面的反映了信息素养的内涵。
2调查背景
自古以来,信息素养就对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甚至决定着大学生能否适应这快速发展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网络信息时代。
如果一个人没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就不能紧跟世界发展的步伐,最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大学生是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生力军,是祖国的未来。
如果由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低,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那么这个国家还谈何未来,因为祖国的未来已随着大学生自身的落后而被世界所超越,湮没于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十余载,我们已经深刻的感受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更新速度。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另一种社会形态,我们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大变革时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的时代。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在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工业将退居二线,信息的作用将逐渐展现,信息文化产业将是未来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我们就进入了信息社会。
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无论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农业文明时代,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在该时代的生活,分别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修养素质。
例如,在农业社会,人们为了提高农业的产量,在漫长的实践中掌握了土壤的基本特性,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农业工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行。
工业社会也不例外。
因此在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人们也必须的掌握一种基本知识、技能或素养。
因为这些东西将会利于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信息素养则扮演着这种角色。
所以在学习时应当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企业在在信息化的建设方面的要求会逐步升级。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在信息时代对高信息化的要求,而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表现在设备的信息化,也表现在人的信息化,即人的信息素养水平。
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就一直有增无减。
然而企业员工的信息素养水平却并没有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3调查目标
本次分别对驻保高校的学生和保定部分企业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因此对此次调研的数据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保障。
本团队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问卷,了解了驻保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水平的现状,进而向高校提出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为高校的教学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促进决策的科学合理程度。
本团队还通过访谈的形式对保定的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访谈了解企业的员工信息素养的水平及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调研的结果可以为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以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有目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而在未来的应聘中提高竞争的实力。
综上所述,本次调研为大学生的培养工作和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对接,该对接将会产生双赢的局面。
4调查过程
在本次调查当中主要参考北京地区高校细细素质能力指标,并以此为指导,作为本次调查的判定信息素养水平高低的评价依据。
近些年来,信息化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不管对经济还是对文化、政治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力,使得社会对就业人员信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此次问卷旨在分析驻保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寻找差距。
下面是对此次问卷的详细分析。
4.1学生问卷情况:
在这次问卷中主要调查的是大二和大三的信息素养状况。
对所需信息的敏感程度,80%都选择了敏感这一项,而不敏感和非常敏感居于少数,大约各占10%。
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网络是每个人获取信息的必经渠道,其次是课堂,电视广播,最后是图书馆,也有很少的人选择了其他的方式。
对信息的挑选及利用的能力90%都选择了一般这一项,而很强和较差是极少数的。
学生大部分通过网站建立是否权威和自己阅读判断来评估信息可靠性、正确性和权威性。
面对信息资源的良莠不齐,80%选择了偶尔能自觉地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这一项,总是能占10%左右,而很少能和不能各占5%左右。
一半的学生经常通过电子邮件、实时聊天等信息技术与同学、老师等其他人进行交流、学习,偶尔这样做的约占45%。
几乎一半的人都不能对当今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分类。
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很多人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偏离最初的目的,另外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有信息和资料混乱的现象。
在网上下载文件和资料时,90%的人都没有想过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但是学生对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还是满意的,不满意的低于一半。
在学校所设置课程能否提高信息素养水平这一项,超过50%选择了一般,认为不能提高和可以提高的各占25%左右。
4.1.1信息意识
笔者认为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只能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意识是具备其他组成部分的前提。
是否有强烈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及信息素质能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包括了解信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素质的综合能力,认识到信息及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及对信息的敏感程度等等。
在学习工作中,当某人具有某种信息意识时,这种意识便会支持主体人有意识有目的刻意的去做某些事情,而这个过程也会因为意识的存在而加快,促进整个活动的圆满完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信息社会需要的不是信息的简单传递着或使用者,而是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归纳和综合,使之条理化的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
可见,信息素养不仅是现代人文素养、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更应该把它看做素质教育的灵魂来培养,是信息社会高等教育的新内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应当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
同时,信息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信息素养的培育过程同时也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很大帮助,从信息素养的定义来看,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利用现有工具手段进行学习的人。
因此,信息素养是所有学习者都应该具备的,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不仅能使学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拓宽研究领域,还有利于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
从图1可以看出,此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有所了解,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深度。
其中对于所需信息的敏感程度来说,非常敏感的占6%,敏感的占76%,不敏感的占18%。
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所需信息较为敏感,只有少数学生是非常敏感,还可以发现1/5的学生对所需信息不敏感。
总体来说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并不强烈,还有待加强。
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信息方面的教育及培养,学生自身也应该从自身考虑,从多方面了解信息及信息素质,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
4.1.2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
信息知识是指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其中包括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组织整理、信息传播、信息利用、发挥信息效益等。
此次问卷主要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获取、组织整理及传播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信息能力。
从信息获取来看,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主要通过课堂、网络、电视广播、图书馆、报刊等渠道,其中网络和图书馆成为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电视广播及课堂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另外两种常用方式,而只有少数学生通过报刊、身边朋友来获取一些有用信息。
此外,调查显示,对信息的识别能力较弱,极大部分学生获取能力一般,对所需信息的获取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小部分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强,总能找到所需信息。
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较为多样,但是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还相对较弱,有待加强。
这需要靠学生自身提高,找到自身问题,主要是加强度信息的识别能力,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用信息。
从信息组织整理来看,对信息的组织整理能力包括对所搜集信息进行筛选,并通过所学技能和对信息的认识进行分类整理,使之有条理,便于利用。
此次调查可知,几乎四分之三的学生都有信息资料混乱状况,针对这种信息资料混乱状况,70%的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技能,用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分类,进行利用。
对于搜集信息的可靠性、正确性和权威性的判断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请教老师同学、信息被他人的多次引用、网站建立机构的权威性、正式出版、自己的判断阅读等。
其中,自己的判断阅读和信息被引用的次数成为主要判断正确性的方式,请教老师同学和网站建立机构的权威性也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方式,而看是否正式出版是较为少用的一种判断方式。
由此看出,判断信息正确和权威的方式缺乏科学性,信息的加工整理能力稍差,仅仅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要想应对更复杂的问题,必须提高加工整理能力。
从信息的传播方式来看,对于信息的传播,主要是对传播方式的研究。
如今各高校学生已经能通过各种方式对信息进行传播,如:
网络聊天工具、电子邮箱、口头传达、书面形式、因特网等。
这些方式的熟悉掌握有利于我们能够很好的进行信息的传达与传播,我们需要做的是发现新的渠道,用全新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
笔者认为,信息知识就是为获取所需信息而掌握的有关获取工具、信息源、信息检索的一般性信息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经验,而信息能力则是人们利用信息知识来获取信息的能力。
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互相依赖,共同存在。
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呈指数增长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4.1.3信息道德
道德是一个亘古的话题。
自从人类产生,道德群体意识就在约束着人们的日常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的社会,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出现了大量的危及他人的合法权益的道德问题,甚至是法律问题。
在信息社会里,这种信息矛盾被快速的加剧了,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对社会各界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该问题大大的打击了人们对创新的热情,降低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抄袭之风盛行,这是不利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还有就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的虚拟性,导致网络的各种犯罪活动猖獗,而且该类案件的破案率也是极有限的。
这种新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要求公民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信息道德作为新形势下的用于规范人们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过程中的行为准则,以防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利益。
信息道德左右着信息算养的方向,主要内容包括:
了解与信息检索、利用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经济问题,能够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具体细化来说就是:
首先,了解与信息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
据调查网络社会的十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虚假信息、恶意信息及有害信息的传播问题;
二是网络社会的文化霸权问题;
三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四是隐私的保护问题;
五是网络社会的经济危机;
包括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带来的经济的危机,电子商务危机,网络运营商收费的陷阱导致网络的经济危机,网络社会的技术安全隐患、包括黑客问题、病毒问题等;
七是网络社会所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
八是网络社会的法律制度的失效;
九是网络社会的情感异化问题,如网络社会为人们情感交流和色情文化提供了平台,网络社会中出现了许多诸如网恋、网婚虚拟新盖的情感变异现象;
十是网络社会的主题沉溺问题。
以上问题大部分是与伦理相关的,甚至有的本身就是伦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正确的伦理观念,了解与网络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
了解在电子信息环境下存在的隐私与安全问题;
能够分辨网络信息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
了解言论自由的限度;
了解知识产权与版权的基本知识,等等。
其次,能够遵循在获得、存储、交流、利用信息过程中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坚持人人都有使用信息源的权利,尊重他人使用信息源的权利,不损害信息源,例如:
保持所借阅图书的整洁。
了解各种电子资源的合法使用范围,不恶意下载与非法使用;
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不剽窃;
在学术研究与交流时,能够正确引用他人的思想与成果(例如:
正确书写文后参考文献);
合法使用有版权的文献,网络社会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使人们足不出户就是可以畅游知识的海洋,但是信息技术手段也可以让人轻而易举的复制他人的知识成果或信息产品,而且可以不留痕迹,这种行为侵害了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利,而且也不利于学术学风建设。
4.2企业信息化进程及对信息人才的需求
4.2.1企业自己的衡量标准
信息化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和能力,企业也有自己的衡量标准:
首先,信息化专业知识。
对企业来说,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是企业屹立于市场经济之林的必然选择,作为信息化人才一定要了解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能够采用合适的方法运用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完善企业对信息流的管理工作,以维护、支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其次,信息处理实践应用能力,即灵活的把信息技术理论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生活之中,并在实践应用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的向企业的高层反映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策,站在企业的高度关注企业在高速发展信息社会的发展之势,与时俱进,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
再次,团队合作意识。
项目的选型和实施无不是团队合作的结果,从考察、调研到引进、安装、运营,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间的部分环节需要信息化人才的分工与合作,共同讨论完成,所以一定要有团队的合作意识。
第四,端正的工作态度。
信息化项目实施工作量很大,既要整体把关又要考虑到每个细节,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当工作量与精力产生冲突时,要采取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不能自暴自弃、推诿责任,而是寻找途径,解决难题,具备敬业精神。
4.2.2企业信息化及员工的信息素养问题
通过对企业的调查与访谈,企业对信息素养的要求很高,但是在实践中却产生了巨大的缩水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企业对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认识不清,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和重视信息工作,因为信息工作是一种信息工作,虽然已有一定的发展时间,但总体上尚未发展完善,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就是,信息共走不仅仅是当前所指的信息技术工作,而是多方面的整体性的。
例如,信息系统建设与规划,把信息管理与其他业务相连接,而且这种连接还不会给企业造成额外的负担,反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2)在当今的人才市场中,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的人才在数量还是较少的,而且在高校中也没有专门关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模式,更重要的是,信息素养不是就一件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会受到较高的收益,它是一项长期的有意识的实践积累的过程。
上述两种原因,分别从主客观两方面,介绍了企业中员工的信息素养水平,而且情况不容乐观。
4.3总结问卷发现问题
4.3.1学生问卷的总结
通过这次问卷,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选择运用信息工具的越来越多了,尤其网络备受每个人的青睐。
在获取信息的方面,网络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次电视广播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图书馆这种传统的方式渐渐被人们摒弃。
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却很难把握。
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纷繁的信息的干扰,有的甚至会偏离原来的目的,虽然对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是比较敏感的,但是还是不能抵制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对信息的分类也不是很明确,信息资料混乱的现象也很常见。
由于在信息协作方面,由于互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
目前,学生对知识产权问题并不是特别敏感,对网路侵权行为并没有很多人重视。
关于信息素养,学校开设的课程还有待改善。
4.3.2信息道德与企业
信息道德在企业的用人的准则上是重要的一项。
例如,在企业中是这样处理德与才的关系的:
德才兼备,对于此类人企业应该破格使用;
有德少才,对于此类人企业应该培养使用;
有才欠德,对于此类人企业应该控制使用;
无德无才,对于此类人企业应当坚决不用。
这段话形象生动的辩证的说出了德在人事任用上的重要地位。
同样,信息道德作为道德的新成员,他将会在虚拟的网络的道德问题上产生巨大的约束作用,从而弥补传统伦理道德在信息时代的约束力明显下降问题。
5合理化建议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工具与日俱增,因此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获取的信息虽然很多但是杂乱无序。
5.1要学会鉴定信息,从各种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这就要求提高学生判断信息的准确率和正确性和权威性。
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课程,就信息鉴定,信息分类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过滤。
很多学生对信息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阅读进行判断,学校应该设置相关课程,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更权威。
由于现在的信息多种多样,学生更要学会对信息进行分类,这样才能在利用时更加得心应手。
5.2提高信息的免疫力,抵制各种无关信息的影响
学生在搜集信息时,往往会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影响,甚至偏离最初的目的。
对此,在收集信息时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提高收集信息的效率。
因为信息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都在增加,信息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对自己所需的信息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不能是模糊不清的,自觉抵制其他无关信息的影响。
5.3改善学校的课程体系,提高对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视
在教学时,学校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应用软件。
还可以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软件的能力,还有信息鉴定,信息分类等课程。
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5.4提高学生创造信息的能力
在引用信息时,不能单纯的引用别人的想法,更多的是要有自己的看法。
尤其是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大篇幅搜集利用网络资料,把别人的成果堆加在一起,但是往往忽略自己的想法,信息的创新意识薄弱。
学生在借鉴他人信息时应该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不能只是纯粹地引用,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5.5加强信息道德社会评价
道德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自我的约束和社会评价。
只有社会评价才能发挥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杠杆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依据一定的信息道德标准来判定人们的信息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原则和规范,从而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弃恶扬善以调整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特别是通过广泛的社会舆论,使好的道德行为得到褒扬,是不道德的行为受到贬斥和嘲讽从而使人们的信息行为趋向道德化,使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信息道德建设开展并加强信息道德的社会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仇诚诚.大学生信息素养及评估标准研究.图书情报论坛.2011(1-2)
[2]刘孝文.金胜勇.十年来我国信息素养研究述评—对信息素养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6(5)
[3]钱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向 企业 人才需求 大学生 信息 素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