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阶段质量检测四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66856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36.57KB
高中地理 阶段质量检测四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 阶段质量检测四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阶段质量检测四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减少区域的能源消耗和节约水资源
B.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力
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
读下表,回答9~10题。
占耕地面积的
比重(%)
全国
东部
地区
中部
西部
东北
机耕面积
59.9
73.8
60.2
39.3
77.5
喷灌面积
1.8
2.8
2.9
0.7
1.0
滴灌、渗灌面积
0.8
0.2
0.3
2.0
0.1
9.东北地区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最大,下列表述与其关联最小的是( )
A.地广人稀
B.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D.机械化水平较高
10.东部地区喷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比西部地区大,但是滴灌、渗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比西部地区小,主要是因为( )
A.东部地区降水量比西部多
B.东部地区耕地比西部多
C.西部地区科技比东部落后
D.西部地区蒸发比东部强烈
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a b c
11.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B.b—c—a
C.c—a—bD.b—a—c
12.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最可能是( )
A.广州B.香港
C.上海D.澳门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
C.该国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14.阶段Ⅲ,该国第二产业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A.技术指向型产业B.动力指向型产业
C.劳动力指向型产业D.原料指向型产业
读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格局概念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经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
B.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C.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D.在河流中大力发展养殖业
16.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低,故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少
B.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速度如果合理一些,某些城市化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C.限制城市发展是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D.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仅存在于发达国家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读图完成17~18题。
17.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18.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19~20题。
指标
1980年
1984年
1988年
1992年
1996年
2000年
2004年
I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U
9.47%
12.26%
16.32%
28.2%
34.94%
36.25%
43.5%
I/U
5.28
3.35
2.72
1.61
1.35
1.37
1.29
-0.5
4.78
2.85
2.22
1.11
0.85
0.87
0.79
19.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20.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3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22.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
根据图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9分)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根据下表,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
≥6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重(%)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中药材种植面积(万公顷)
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
甲省
10.92
24.98
3.68
19.97
46.43
96.07
112.89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三大都市圈投资、出口、消费占GDP比重表(单位:
%)。
都市圈
1987~1996年
1997~2006年
投资额
出口额
消费额
长三角都市圈
33.00
32.33
35.37
36.70
41.24
32.63
珠三角都市圈
30.10
92.94
36.08
29.88
95.35
33.50
京津冀都市圈
36.74
14.11
37.78
39.99
15.96
35.00
材料二 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
近年来,该地的种植结构发生转变(见下表)。
1978年和2004年广东顺德基地作物结构变化表
(单位:
万亩)
年份
蚕桑
甘蔗
花卉
水果
蔬菜
象草
其他
1978
7.34
0.69
0.11
1.12
4.15
2004
1.95
16.01
4.20
1.50
1.19
1.34
2.05
(1)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简述其共同的地理位置优势。
(2)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重要轻工业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结合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蚕茧产量减少对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产生的影响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4)简述三大都市圈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
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1)结合下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结合下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表
城镇人口比重(%)
2005年
苏南地区
59.6
67.0
苏中地区
37.7
46.3
苏北地区
31.2
39.5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其原因。
(4)江苏省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发展的梯度差异比较明显。
下列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中,正确的是(多选,2分)( )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
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开发
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
阶段质量检测(四)
1.B 2.C 3.D 第1题,A地为三江平原,对其范围内荒地、沼泽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应加以保护,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当地面临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符合可持续发展。
第2题,湿地被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沙化,沙尘暴增加,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骤减。
第3题,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都不符合东北地区实际。
而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才是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
4.选A 玉米生长受热量条件影响显著,因而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变化规律应与≥10℃积温的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5.D 6.B 第5题,①②为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③为东北地区,④为黄土高原地区,⑤为华北平原地区,⑥为青藏高寒牧业区,⑦为西南地区,⑧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⑨为华南地区。
①②属同一农业区;
⑦⑧为我国重要茶叶产区;
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农业);
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第6题,①②地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③地因降水集中,开垦后的黑土地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④地水土流失严重;
⑤地旱涝、风沙、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
⑥地生态环境脆弱;
⑦地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地表水渗漏严重,是我国石质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⑧地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酸雨危害严重,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较干旱地区,而不是发生在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⑨地区。
7.B 8.C 第7题,东北优势区纬度高,气候凉爽,马铃薯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初时种植,此时该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华北地区(内蒙古)降水较少;
西南优势区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丰沛,但是地形崎岖;
西北优势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
第8题,产业集群可以扩大区域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力。
9.B 10.D 第9题,东北地区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最大,与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的关联性最小;
地势平坦,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均有利于机械化耕作。
第10题,在我国,喷灌和滴灌技术的利用存在着地区差异,喷灌在蒸发量大的地区使用会导致水资源浪费。
11.D 12.A 第11题,一个城市体系中城市规模是从小到大发展的,城市数量是从少到多发展的,根据图中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演变判断即可。
第12题,香港、上海、澳门均不属于广东省,根据图中城市规模大小可判断,广州最有可能是该区域的中心城市。
13.D 14.A 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阶段Ⅱ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同步提高,即该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第14题,到了阶段Ⅲ,该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经济水平也较高,第二产业中技术指向型产业的比重应有较大增长,故第二产业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技术指向型产业。
15.D 16.B 本组题以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格局概念图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15题,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的发展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以改善生态环境,而在河流中大力发展养殖业,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使生态环境恶化。
第16题,城市化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存在的,但是如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是可以避免城市化过程中某些问题的。
17.B 18.C 第17题,图示信息表明,Ⅲ走廊沿长江分布,水运便利。
第18题,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会导致内部竞争加剧;
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会导致环境恶化;
当地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
19.A 20.B 第19题,读表格数据可知,山东省工业化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城市化发展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
第20题,城市是第二、三产业集聚的区域,城市化水平低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21.解析:
第
(1)题,考查三江平原的环境。
环境的优劣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一方面,三江平原开发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另一方面,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较少,环境污染较轻。
第
(2)题,考查三江平原的气候条件。
从图中纬度位置看,建三江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因而害虫较少。
第(3)题,考查三江平原的土壤条件。
一方面三江平原土壤肥沃,另一方面建三江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施用化肥较少。
第(4)题,考查优质商品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的原因应从“绿色”和“米都”两个方面分析。
“绿色”侧重稻米质量,应从环境质量和病虫害、化肥施用量等方面分析。
建三江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
虫害较少,农药施用量少;
土壤肥沃,精准施肥,化肥施用量少。
因此建三江可以生产绿色稻米。
“米都”主要从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粮食产量、商品率、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
一是材料中提到建三江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
二是建三江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三是建三江土壤肥沃,精准施肥,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土地资源丰富,总产量大;
四是建三江人口稀少,粮食的商品率高。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
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
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
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
生产规模大;
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
商品率高等。
22.解析:
第
(1)题,气候特征主要从光、热、水三方面分析。
地理位置主要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依图看,该地纬度较低,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所以年均温较高;
从经纬度看,该地地处我国西南部,属季风气候,夏季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
据图知,该地东部为云贵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
西部横断山区,地势高差悬殊,导致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气候资源多样,导致中药材种类繁多。
第
(2)题,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工业历史和经验、土地价格、国家政策等。
据题意分析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首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决定药材的原材料种类多且丰富;
由于当地草药较多,所以有许多传统药方且制药历史悠久;
该地为我国西南地区,靠近东南亚,市场广大且土地、劳动力价格低;
有国家政策支持。
第(3)题,据表中信息分析,甲省与全国比较的几项经济指标都偏低,所以该省要促进中药材生产的措施就应针对这几项指标提出。
(1)主要气候特征:
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
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
东部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
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种类繁多。
(2)原材料丰富;
土地、劳动力成本低;
民族传统方药(药方、偏方)丰富(制药历史悠久,医药经验丰富);
靠近国际国内市场;
优惠的政策。
(3)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
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草药种植面积;
大力发展中草药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
23.解析:
第
(1)题,三大都市圈都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第
(2)题,从位置、交通、劳动力等角度分析即可。
第(3)题,蚕茧产量减少必然导致广东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减少。
应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辟新的桑产基地,增加产量。
第(4)题,三大都市圈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比重较大,污染严重,而第三产业较为落后的问题。
(1)濒临海洋,是我国通向世界的门户。
(2)海陆交通便利;
劳动力丰富;
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管理技术;
市场经济发达。
(3)影响:
蚕茧产量减少,导致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减少。
对策:
一方面要调动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增加本省其他地方生丝产量,开辟新的蚕桑基地,发展成为生丝生产基地。
(4)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较为落后;
工业在城市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城市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24.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江苏省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
(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的时间差异,回答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第
(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出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第(3)题,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人口稠密,因而会出现能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减少等问题,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导致“三废”的大量产生。
第(4)题,苏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应承接上海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苏中借助淮河,加强区域开发;
苏北地区应加快工业发展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996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
(2)差异:
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等。
(3)水资源问题:
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
能源问题: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
土地资源问题:
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
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
(答出三点即可)
(4)AC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阶段质量检测四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 阶段 质量 检测 区域经济 发展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