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名气这么大到底好在哪里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65036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63KB
《蒙娜丽莎》名气这么大到底好在哪里Word格式.docx
《《蒙娜丽莎》名气这么大到底好在哪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娜丽莎》名气这么大到底好在哪里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我们绝不会认为,因为葛优长得帅,或者哪怕说只是因为他演技高,所以他人气旺。
所以,在我们回答《蒙娜丽莎》“为什么这么有名,到底好在哪儿?
”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到很多原因,其绘画本身,只是构成它的盛名的第一个因素。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下面这几条,而且一条比一条重要:
历史:
这件艺术品得有些年头,沉淀一下。
不能是昨天刚画的。
就算昨天画的再好,在时间的沉淀上是急不来的。
作品本身的信息量:
这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
如果太多,观众记不住,如果一点没有,看着没意思。
让人觉得有那么点眉目,又琢磨不透就最好了。
创作者的个性:
艺术家最好个性十足,比如像梵高这种常常被说是“精神病”的艺术家。
没个性的艺术家,或者记载少的艺术家,不容易让大众印象深刻。
比如凡·
艾克。
作品本身的传奇:
艺术品的身世越离奇越好,最好是上过天,入过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毫发未损。
从始至终一直待在博物馆里的作品,听起来总归是没意思。
关于绘画本身这个因素,知友@宁湾的回答已经从绘画本身上解释得比较清楚了。
在文章中,宁湾说:
“以上描述只能说明达芬奇是个很好的画家,好像在说明《蒙娜丽莎》的伟大上逻辑并不是很通顺”,并将蒙娜丽莎如此伟大的理由归结于“神秘的微笑”——这也是我们小时候看到的普及读物上面通用的说法——以及微笑背后呈现出的人性。
画中之人仿佛就坐在画框后面的空间中,正微微带笑目视着自己,她真实得就好像自己早上刚打过招呼的邻居夫人。
于是他们被这幅作品彻底得感动了,因为这幅画中展露的前所未有的真实与人性。
但在这个部分,还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挖掘:
难道说只有微笑,才能够让人感受到真实吗?
或者说,蒙娜丽莎是仅仅因为画得有人情味,而成为有史以来,古今中外名气最大的艺术品吗?
我们不妨从构成这幅作品名气的其他几个因素琢磨看看。
历史
历史是个有趣的东西。
它既可以重于泰山,也可以轻如鸿毛。
说轻,比如我穿越回到文艺复兴,达·
芬奇画这幅画的时代,跟他家后院捡一块石头带回来,说这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石头,价值连城。
大家一定觉得我有病。
事实上,不光文艺复兴不好使,哪怕我说这石头距今多少万年,恨不得从石器时代一直存在,历史何其悠久,也不好使。
但如果没有,也还是不行。
比如我们当前这个时代,最当红的艺术家,达米安·
赫斯特。
赫斯特和他的“鲨鱼艺术”
他在艺术圈内的名气已经红得不行了,恨不得活着的人里数他最有名。
但你要说给他盖棺论定,在艺术史上跟达·
芬奇排排坐次,还是太嫩。
就像网上已经传了很多个版本的“基辛格问周总理:
‘你对法国大革命怎么看?
’周总理说:
‘下结论为时过早’。
”
同样地,艺术的价值,也需要时间的沉淀。
作品本身的信息量
作品本身的内涵这东西,多不得,少不得。
多比如像博斯的《尘世乐园》,里面的明喻暗喻太多,离开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就很难理解。
到现在,对于这幅画的意义,艺术史学者们还表示“看不太懂”。
这就给观众欣赏带来了障碍,比较难以和画产生情感交流。
博斯,《尘世乐园》,1490-1510,普拉多美术馆,马德里
但内涵太少也不行。
比如宁湾拿来和《蒙娜丽莎》做对比的波提切利作品《青年男子肖像》。
直到今天,我们也不清楚这个画的是谁,只能说从服饰上看这个男子应该不是穷人。
这么一来,这幅画所传达的信息就太少了,仿佛一句话就能看完,这样的作品,也难免让观众觉得兴致不高。
波提切利,《青年男子肖像》,1480,国家美术馆,伦敦
而《蒙娜丽莎》,则可以说是传达出的信息量刚刚好。
一方面,整幅画只有这一个女子,不会看起来太多太累。
但另一方面,我们大约知道她是谁,但不知道她这似笑非笑是什么意思。
猜来猜去,猜出很多故事。
如此一来,这些想象的空间就作为了作品本身元素相对单一的补充。
无论是谁,看到的时候也可以猜上一猜。
创作者的个性
在我的理解中,艺术家分两种,一种叫“名人字画”,另一种叫“字画名人”。
所谓“名人字画”,是说尽管这个艺术家或许在艺术修为上一点不差,但是由于他确实个性十足,所以艺术圈之外的普罗大众即使说不出他画得怎么好,但对这个人的名字也是非常熟悉的。
而“字画名人”则是说,这个艺术家本身话题性一般,但是作品确实过硬。
后人由于他的作品,而记得了这个人。
这类人在艺术圈里常常享有盛誉,但离开圈子,真了解的他的人就会少很多。
举个例子,上世纪咱们国家的两位艺术家,齐白石和黄宾虹。
齐白石比黄宾虹大一岁,又比黄宾虹晚两年去世,总体来说二人生活的时代是极其接近的。
同时,二人分别在自己的领域,也就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上,做出了极大的突破,各成一派大师。
说起齐白石,人生可以算是非常传奇。
不管是早年当木匠,晚年风格大变,推陈出新,还是他在抗日时期闭门不为日军作画,均被传为美谈。
但说到黄宾虹,大家最多是说好像有这么个人,至于他怎么好,印象还是不深。
毫无疑问,左边这位更常和大家见面
这两位画家,无论是从网络搜索条目,还是拍卖成交价格,黄宾虹都远不如齐白石。
但如果问一个画国画的人,黄宾虹真不如齐白石吗?
他可能会从黄宾虹的笔墨中讲出无穷变化,说黄宾虹能够在已经被历代大师苦心耕耘的山水画领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其难得啊,齐白石成名时候,花鸟画还大有可为,黄宾虹怎么就不如齐白石呢。
这就是“名人字画”和“字画名人”的区别。
而达·
芬奇,可以算是前者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了。
他本人十项全能,在各个领域都颇有建树,且为我们留下无数悬案,比如他是不是同性恋啊,他是不是神秘组织共济会成员啊什么的。
除了绘画,达芬奇又是研究天文地理,又是设计飞机坦克,他身上的话题性太多,多到其在绘画本身上的修为,反而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如果达·
芬奇不是如此传奇,我们缺少对他的记载,那么达·
芬奇便很可能像波提切利一样,我们依然记得他的《蒙娜丽莎》,就像我们或多或少也记得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但对于艺术家其人,总归是印象不深,而他所创作的作品的光环,也就随之黯淡了一些。
传奇
应该说,要让一件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进入到通俗文化领域,一个曲折的传奇故事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纵然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这么多条《蒙娜丽莎》为何可以是名作的原因,但都不足以成就其“全球第一名画”的地位。
今天的我们已经熟悉了报纸、广播、电视乃至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又快又广。
但实际上,早在一百年多年前,大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来源还是报纸。
那会儿的《蒙娜丽莎》,其名气依旧只停留在象牙塔里的美术史学者之间。
自从达·
芬奇去世后,这幅作品继承给了他的学徒沙莱,而沙莱将画卖给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
自那之后三百年,这幅画便一直收藏于法国皇室的枫丹白露宫之中,寻常百姓并不能见到。
是到了卢浮宫建成之后,这幅画才移步卢浮宫的。
而即使在这幅作品悬挂于卢浮宫之中的时候,也并不是被当做镇馆之宝来宣传的。
现在我们口中的卢浮宫“镇馆三宝”是《胜利女神像》、《断臂维纳斯》和《蒙娜丽莎》,而在当时,《蒙娜丽莎》远没有前两者有名。
在1878年的时候,旅行作家卡尔·
贝德克尔写了一本巴黎旅行手册,里面甚至对蒙娜丽莎只是两句话就带过去了。
贝德克尔的《巴黎旅行指南》
但一切都在1911年8月21日,来了个神转折。
这是一个寻常的周一。
卢浮宫周一是不开门的,但是却有三个男子从卢浮宫的一个侧门匆匆走了出来。
为首的一个人穿着一件颇为肥大的风衣。
但实际上,即使是再敏锐的路人,也很难把这几个瘪三一样的家伙和千里不留行的神偷联系在一起。
直到周二的下午,巴黎的人们才在晚报上读到卢浮宫宣布的新闻:
《蒙娜丽莎》丢了。
周三的巴黎报纸
当时偷画的人名叫温琴佐·
佩鲁贾,另外两名从犯则是兰瑟罗蒂兄弟。
他们名义上的工作是建筑工人,但实际上就是街头混混。
佩鲁贾在1911年之前,曾经两度入狱,罪名分别是曾经试图打劫妓女,以及在街头斗殴中携带枪支。
他们三人在行窃前一天进入卢浮宫参观,并在博物馆关门时躲在偌大的卢浮宫的一个储藏室内。
等第二天一早,趁着博物馆周一关门,便在博物馆中将《蒙娜丽莎》从玻璃柜中取出,藏在风衣底下,再趁保安抽烟的时候溜走。
佩鲁贾被捕后招供的“将《蒙娜丽莎》偷走,总共分几步?
而他偷《蒙娜丽莎》的理由,则是因为“这画很小”以及“画被玻璃罩着,应该比较值钱”。
换句话说,事后看来,整个事情一点都不酷。
这几个小偷的行为完全是一时缺钱的冲动之举,他们别说周密的计划,就连偷走画之后的逃跑路线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甚至把画偷走以后,应该如何脱手,如何分赃也没有提前想过。
在把画偷走之后,他们便直接回到了租的公寓,并且把画藏在自己公寓的衣柜里了。
(稍微看过点电影的您就知道,这种行为有多么作死了)
但正是因为这个小偷的行为完全是突发奇想,这也使得警方最初在侦破案件的时候毫无头绪。
他们甚至短暂地逮捕了当时正混迹于巴黎的西班牙有志青年艺术家巴勃罗·
毕加索——原因是毕加索曾经和巴黎当地的一位小贼打过交道——但就是没有立刻想到佩鲁贾。
毕加索还跟达·
芬奇有这么一段缘分
这可让全球媒体看了稀罕了:
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竟然连画是怎么丢的都不知道。
这小偷简直神啦!
去哪儿还能找这么劲爆的新闻呢?
于是《蒙娜丽莎》遭窃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而在这短短数天之间,佩鲁贾发现,自己偷的画并不只是“比较值钱”而已,此时的《蒙娜丽莎》,已经乘着世纪之交报纸业的蓬勃发展,成了当时全球曝光度最高的艺术品。
正所谓瞧热闹不嫌事儿大,《蒙娜丽莎》失窃之后,前来参观空荡荡的挂钩的观众络绎不绝
就这样,佩鲁贾和他的同伙坚持了两年多,终于熬不住了。
他们决定带着画离开巴黎,前往佛罗伦萨碰碰运气。
他们找到当地的一个艺术经纪人,想要悄悄把画卖掉。
没想到艺术经纪人立刻叫来了警察,佩鲁贾直接被当场抓获。
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根本没有什么亡命天涯的桥段。
意大利政府将《蒙娜丽莎》归还法国
最终,佩鲁贾被判八个月有期徒刑。
当《蒙娜丽莎》被挂回卢浮宫之后,在仅仅两天之内吸引了十万人前来参观这幅失而复得的“世界名画”。
卢浮宫也意识到了《蒙娜丽莎》的价值,自那以后便对这幅画多多关照,加大对它的学术研究,力求一直维持《蒙娜丽莎》的热度。
而其周边衍生产品也为卢浮宫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卢浮宫商店一角
至此,《蒙娜丽莎》终于完成了其作为“世界第一名画”的最后一块拼图。
所以说,让今天人画成达·
芬奇那样虽然有难度,但不算做不到。
但要让这幅画既有年头,又有内容,还要艺术家本人个性十足,最后还不能缺少传奇故事,就不那么容易了。
甚至可以说,全世界真的只有这幅画,集齐天时地利人和,并且本身并未遭到大的损毁。
《蒙娜丽莎》这“世界第一名画”的头衔可谓当之无愧。
至于其他那些在成为“第一名作”路上夭折的艺术作品,咱们可以挖个坑,回头到我的专栏不艺术不幸福-知乎专栏里单聊。
查看知乎原文(98条讨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蒙娜丽莎 名气 这么 到底 好在 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