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60525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4.71KB
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
《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开发黑巴草场建设是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砚山县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主要聚居在山区和半山区,这些地区也是牛羊分布的主要区域,科技文化落后,生产发展缓慢,经济不发达,畜牧业成了家庭生活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家庭经济收入的50-60%。
近些年来畜牧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畜牧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对石漠化地区实施生态修复,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改善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把治理开发寓于综合治理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可有效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对于带动和促进全县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发展畜牧业,增收致富,将起到有益的典型示范和拉动作用。
二、规划区优势条件
1、具有项目实施的优越外部环境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计委、农业部、省州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草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历年来对砚山畜牧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扶持,畜牧业已成为砚山县继“烟、矿、林、七”之后的第五大支柱产业。
2、具有发展前景广阔的市场环境
牛羊是适应外界环境最强的家畜,食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饲养肉牛羊投资少,见效快,效益稳,回报率高。
牛羊肉是人类理想的营养佳品,脂肪含量少,胆固醇含量低,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外部市场供给的不断变化,为我县肉牛羊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3、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
规划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附近的低纬高原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气温温和。
县境内水资源丰富,珠江、红河两水系流域、支流遍布县内,水系面积1548.5平方公里。
较好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对饲料生长和养殖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4、具有宝贵的牛羊品种资源
畜牧业是砚山县的传统产业,在长期的饲养实践中,选育出了抗病性强、耐粗饲、繁殖力强等生产性能较好的牛羊品种-文山黄牛和本地黑山羊,这对推广肉牛冻精改良、肉牛羊杂交改良技术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也为本规划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5、具有较好的社会条件
区位优势:
砚山县地理位置优越,323国道线横贯境内148公里,县境内12个乡(镇)都有公路相通,98个村民委中已有87个通公路,砚山又是云南通往广东、广西及沿海一带的交通要道,交通四通八达。
市场条件优势:
县境内畜禽交易频繁,建有各类牲畜交易市场10余个,畜禽产品常年在“两广”及昆明等地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只要改善畜产品质量,进行产品加工升级换代,市场潜力巨大。
电力资源:
县境内建有装机容量3220千瓦的阿香电站一座,与全省大电网联网,电力供应正常。
第三节规划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2、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若干意见》;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等国家法律法规;
4、《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场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
5、省州关于大力实施种草养畜项目的重要会议指示及县级关于加大黑巴草场开发建设的会议精神;
6、《砚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砚山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7、《砚山县农村公路网络规划》、《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第二章规划区自然资源及发展现状
第一节规划区社会经济现状
规划区布局在砚山县阿舍彝族乡,距县城93公里,全乡国土面积249.7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84万亩,地势东北低西南高,位于两州(红河、文山)四县(开远、蒙自、文山、砚山)六乡(镇)的结合部,南与红河州蒙自县鸣鹫乡接壤,西和开远市吉德乡毗邻,东南接文山县德厚乡,北连平远镇。
全乡辖6个村民委、64个自然村93个村小组。
主要居住着彝、苗、壮、汉、傣、蒙古等6种民族。
2009年,全乡总户数4815户,总人口22900人,财政总收入148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211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0元,粮食产量838.8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22公斤,梁食单产219.8公斤/亩。
黑巴草场规划区位于阿舍乡西南部,处于三县(砚山、开远、蒙自)的交界,距乡政府所在地43公里,素有“南国草原”之称,旅游景点有鲁都克天主教堂遗址和草原风光。
民族风情主要有每星期天在鲁都克天主教堂举行的弥撒活动、12月25日圣诞节、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9月草马节、苗族花山节等。
规划区涉及阿舍乡地者恩村民委的渔得米,鲁都克村民委的黑巴、黑山、上余、下余、普祖谷、老座基、中寨、龙潭、清水塘、大寨等11个自然村515户2142人。
当地居民以彝、苗两种少数民族为主。
片区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畜牧业和种植业,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8元,粮食产量63.05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91公斤。
(附表一)
第二节自然条件状况
规划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附近的低纬高原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全年无霜期302天,全年日照1500小时。
年降雨量1100-1400毫米,雨量充沛,但时空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
受季风影响,降雨量随季节而变化,一般为五月进入雨季,五至十月的降雨量为全年降雨量的83%至86%。
规划区内的全部作物几乎都可以持续生长,自然条件对青绿饲料生长和发展季节性畜牧业十分有利。
(附表三)
规划区境内地形地貌纵横交错,平均海拔1700m,主要属中山地形,峰丛和沟谷地貌,石山区占70%。
土壤主要类型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水稻土。
第三节基础设施现状
规划区属轮歇地类型,有耕地面积4676亩,人均耕地面积2.2亩,人均基本农田(地)面积1.36亩。
现有水窖/水池92口,管网建设9100米,存在饮水困难人数为1028人,饮水困难牲畜290头。
规划区中黑山、上余、下余3个自然村未通电,11个自然村均未通电话,上余、下余还未通公路。
片区交通信息闭塞,通路村路况教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第四节畜牧业生产情况
规划区农村经济的构成主要以种养业为主。
据对该地区的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调查资料显示,畜牧业收入占60%,已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第一位的产业。
2009年全乡存栏生猪10778头,生猪出栏11441头;
大牲畜存栏8015头(其中:
能繁育母牛存栏1604头),大牲畜出栏2101头;
羊存栏5731只(其中:
能繁育母羊存栏2953只),羊出栏2477只;
家禽存栏53407只,家禽出栏74373只。
肉类总产量1532吨,畜牧业产值1700万元。
(附表二)
饲料生产情况:
规划区天然草场的牧草,在5月至10月产量高,其余时间产量较低,营养价值不高,冬春饲草短缺是规划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节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砚山县天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5月,为自然人出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
何庭光。
营业执照注册号:
532622100002611,注册资金:
壹仟万元;
机构代码:
77858872-2,是一家集畜禽饲养及产品销售、草场建设为一体的实业公司。
公司地址位于砚山县民航路。
现内设有行政人事部、生产技术部、财务部、市场部、项目部、法律事务部等机构,有管理和技术人员51人,其中高级畜牧师2人、工程师1人,中、初级职称技术人员7人,普工41人。
公司主要依托砚山县阿舍乡黑巴天然草场资源,在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实施建成了黑巴人工草场(南国草原)和维摩乡海子边肉牛育肥场、马鞍山饲料基地。
目前已完成标准化人工草场建设31000亩和海子边千头肉牛育肥场1个。
六年累计投入6013.3万元,其中:
公司自筹投入资金5000万元(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300万元,种草1750万元,育肥场养牛周转金2950万元),国家扶持投入资金1013.3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农户牛舍建设)。
育成肉牛15000头,育成肉羊21000只,六年累计实现畜牧业产值11400万元,带动项目区农户1920户,项目区农户实现畜牧业经济入6840万元,户均收入35625元(户均年增收5938元)。
六年来,公司在省、州、县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获得国家“科技扶贫种草养畜”、“现代肉牛养殖示范”、“岩溶地区退牧还草”以及“重点项目贴息”等项目及资金、政策支持。
公司六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在实施“科技扶贫种草养畜”项目过程中,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扶持农户开展家庭商品牛羊养殖受到了州县畜牧部门的好评(即:
公司负责提供基础牛羊群、负责牛羊舍建设、饲养管理技术和负责活牛羊的回收销售;
农户主要负责草场管理和牛羊的饲养。
产业链紧密连接,责、权、利分明,利益分配按农民占总收入6成、公司占4成的分配办法进行分配)。
在扶持农民开展家庭商品牛羊养殖的同时,由于实施了人畜分居工程和人工种草,因此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生产生活条件,达到了“人畜分居、生产协调发展”的目的,项目的实施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变贫困面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公司在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龙头作用,于2008年被文山州人民政府评为文山州第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012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第七批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先后还获得了州、县畜牧部门颁发的“畜牧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砚山县天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适应市场和生产发展需要,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展了阿舍乡黑巴人工草场(南国草原)建设项目,以黑巴草场休闲观光为依托,设立云南天圣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何桂琼,营业执照:
532622100005816。
为加快黑巴草场“南国草原”——黑巴旅游观光牧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公司按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规划先行;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现已投入350余万元,在实施好《砚山县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同时,完成了《黑巴草场旅游总体规划》、《黑巴草场总体旅游策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成了景区停车场、露营区、餐饮、道路、公厕等基础设施,并把草场资源与山地、高原农牧业、民俗等资源结合,兴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独特区域。
综上所述,公司几年来的长促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及支持,我们坚信,只要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团结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公司一定会在今后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取得辉煌的成绩。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共中央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狠抓基础,围绕全县“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牛羊,着力开发特色畜牧业”的方针,依靠科技,积极改良和开发黑巴人工牧场,提高畜产品质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草场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促进规划区“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节规划思路
以草场为圆心,半径5公里内的农户纳入规划盘子,以投资开发公司(天圣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将有科技意识,商品意识的部分农户先纳入公司基地的组成部分,由公司投入改良草场,划片给公司基地农户管理和开展牲畜饲养,公司与农户签定牲畜饲养合同,实行“订单畜牧业”。
在连片发展草场建设的同时,完善规划区水利、道路、通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特色养殖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第三节规划原则
一、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
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实行统一规划,分片实施。
二、坚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逐步推进的原则。
根据草场资源的实际情况,划片区实行人工种草和退耕还牧等生态修复工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保开发的科学性。
三、坚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草场水利、道路、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为草场开发创造条件。
四、坚持依靠科技、以人为本的原则。
通过对农户畜牧科技实用技术的培训,注重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户发展家庭养殖业。
五、坚持加大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的原则。
整合资金,对规划区进行综合开发。
第四节发展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任务,因此,就当前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过程,通过对黑巴草场的综合利用开发,使规划区内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进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主要阶段目标是:
到2018年力争达到:
全面完成改良开发草场8万亩,其中建设标准化围栏人工草场5万亩;
饲养优质肉牛3000头,出栏率50%,优质商品羊2000只,出栏率60%,辐射带动规划区及周边农户1200户,户均养牛5头,实现畜牧业产值2400万元,农民家庭畜牧业经济纯收入户均达4800元,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80%以上;
草地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使阿舍乡的整体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把阿舍乡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富裕、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阶段(2014年):
重点规划集中连片的草地种植,进一步完善草场水、电、路、信息通迅等基础设施建设,控制草畜数量。
第二阶段(2015-2017年):
继续发展草地种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改良品种和技术,增加产量。
根据草场实际,结合产业发展,开发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第三阶段(2018年):
草场建设已初具规模,进入稳步发展期,重点提高养殖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推广养殖业新技术,带动周边地区畜牧业发展,向市场提供更高质量的畜产品,靠质量增加效益。
力争将黑巴草场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生态牧业旅游观光景点。
第四章规划布局及项目建设
第一节总体布局与重点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的关系。
根据“改良草场、种草养畜、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要求,规划区布局原则上在阿舍乡鲁都克、地者恩两个村民委的界线、土地面积、草场资源分布、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产业、旅游观光产业、经济发展产业,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以规划区综合治理开发为突破口,注重生态建设,项目区辐射带动所辖的11个村寨形成规模发展。
第二节生态畜牧业规划布局及项目建设
一、规划布局
通过开展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地改良和退耕还草等生态基础设施,对石漠化地区进行生态修复,极大地缓解规划区突出的草畜矛盾。
随着规划区植被的恢复、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通过推广肉牛杂交改良、肉牛杂交改良技术,饲草饲料使用技术和牧业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开展肉牛饲养,生产优质无公害肉牛和肉羊产品满足省内外市场需求,这不仅可以带动规划区养殖业及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的长足发展,还将延长种殖、加工产业链,大幅提高产品经济附加殖,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协调发展。
以草场为圆心,半径5公里内的农户纳入规划发展的盘子,以现在投资开发的天圣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第一步先把有科技意识、商品意识的部分农户先纳入公司基地的组成部分,由公司投入改良草场,划片给公司基地农户管理和开展牲畜饲养,公司与农户签定牲畜饲养和购销合同书,实行“定单畜牧业”,保护价回收商品牛羊和负责销售,并提供饲养技术和全程服务,饲养周转金由公司投入。
农户从饲养牛羊的成本与销售保护价的价格差中获取利润,公司从保护价与市场价中获取利润,以后根据发展规划逐年扩大规模,达到建设目标。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根据黑巴8万亩草场资源分布情况,规划改良草场8万亩,其中:
建设标准化围栏人工草场5万亩,退耕还牧3万亩。
计划将规划区分为320个作业小区,每个小区250亩,带动农户4—5户农户,由公司改良规划实行划区轮牧,合理使用,防止草场退化,延长使用年限。
1、改良草场8万亩:
2、5万亩人工草场围栏25公里。
3、建设草地牧道10公里(5万亩人工草场)。
4、建设牲畜饮水池320个,每个作业小区一个,每个蓄水10立方米。
5、根据每15亩一个黄牛单位计算,8万亩草场(5333个黄牛单位)计划养牛3000头、羊2000只。
6、建简易牛羊舍(牛3000头、羊2000只),计划牛舍3000平方米,羊舍1000平方米。
7、带动规划区1200户农户发展家庭养殖生产,并对1200户农户牛舍改造,每户改造20平方米。
8、新建肉牛集转育肥场一个,每次育肥出栏肉牛200头。
9、草场管理用房(办公及职工宿舍)600平方米。
第三节生态旅游观光产业规划布局及项目建设
规划区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生态条件得天独厚,素有“南国草原”之称,随着草场建设规模化,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规划区内居住着彝、苗等少数民族,苗族妇女用自纺的土布缝制苗族服饰,彝族妇女用自纺的土布缝制带有十字架的天主教徒服饰独具特色,当地居民勤劳、朴实和对生活的热烈追求为规划区的旅游开发创造了优越的人文环境。
这里有原始、天然、神奇的自然景观,又有浓厚的宗教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是镶嵌在文山州的一颗“绿色明珠”。
规划区以现有的自然资源为主体景观,利用有利条件,打造特色产品,从自然资源和挖掘少数民族生活风情、民间文化艺术等方面着手,重点开发始建于1908年的鲁都克天主教堂遗址、草场观光和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利用鲁都克天主教堂举行的弥撒活动、12月25日圣诞节.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9月草马节、苗族花山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展民族旅游。
阿舍乡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位于文山州与红河州的交界处,可与蒙自-邱北普者黑-黑巴草场组合成为游山玩水的独特循环旅游圈,打造全省一流的绿色牧业生态旅游品牌。
打造好“南国草原”建设,是我县“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加快砚山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结合草场的总体规划,综合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布局:
1、滑草场:
建成面积50亩的滑草场,包括滑草草地、走道1条、游道2条,配套管理用房280平方米,休息平台400平方米及购置滑草设施30套等。
2、饮食接待处:
建设总面积20亩,包括管理用房、大堂、10幢别墅、120个床位、餐厅、娱乐室休闲中心等。
3、观牧场:
建成面积2万亩的观牧场,包括围栏建设、游道、休息亭、观光平台、畜牧舍及管理用房等。
4、鲁都克教堂修缮:
鲁都克教堂始建于1908年,是一座石木结构的四合院,具有典型的法国式建筑特点。
1985年5月鲁都克教堂被文山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被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教堂景观层次丰富,但由于年久失修,未能发挥其景观价值,计划对教堂进行全面修缮,作为规划区内景点重点开发。
5、积极培育民族文化产业,促进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彝家乐旅游文化产业。
以建设开发“彝家乐”项目为载体,培育发展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彝族风情浓、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的旅游文化产业。
先期抓好主景区(草场)与鲁都克村2-4家试点。
采取政府政策引导,行业业务指导、投资主体运营的模式进行商业化运作。
——民俗文化产业。
以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为主,举办好两种民族的民俗节庆活动,以此宣传推广民族旅游文化产业,拉动区域整体文化产业的发展。
——宗教文化产业。
依托黑巴草场建设开发,以培育旅游文化产业为契机,统筹规划、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开发鲁都克天主教宗教文化,建成黑巴草场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在景点开发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民族宗教法规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开发教堂的社会功效和文化经济发展潜力。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挖掘研发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以彝、苗族为主的民族服饰、民族品等手工艺品的旅游商品。
鼓励文化经济人牵线、投资者运作、广大群众参与,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产品。
6、积极开展农村公益文化事业,推动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黑巴草场规划区的整体布局,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实现好、保障好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村逐步实施文化建设“五个一”项目,即建一个文化活动场所、配置一套文化设备、组建一套领导班子、组建一支文艺队、制定一套管理制度。
第四节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及项目建设
规划区所涉及的11个村均为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00%,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还有3个村未通电,2个村未通路,通路的村寨路况较差,人畜饮水问题虽基本解决,但到枯水期饮水还存在很大困难。
结合当地基本情况,围绕规划区经济发展,将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产业开发相结合,计划对规划区的11个村寨和养殖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
一、道路建设规划布局及项目建设
为改变规划区交通闭塞,通路难的状况,抓住国家实行“畅通工程”的机遇,提高进入规划区路面等级,在整个黑巴草场综合建设规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合砚山县农村公路网络规划的要求和规划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进行规划建设。
1、改建黑巴草场四级公路:
公路全长8公里,起点接平(远)鸣(鹫)公路,途经阿舍乡渔德米、普租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砚山县 草场 综合 建设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