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练习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48775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07.27KB
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练习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练习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闽县
副将
山东刘公岛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015河南,2,1分)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
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
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这段话反映了( )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7.(2014河南,2,1分)下图反映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14河南,3,1分)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
“欲自强,必先致富;
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他强调的是( )
A.学习西方的技术B.学习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9.(2012河南,3,1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二、非选择题
10.(2018河南,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
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应辩道:
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 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
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
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
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一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
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3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2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11.(2016河南,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枪炮舰船的可怕威力,他大声疾呼,中国必须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
1865年,李鸿章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1872年他又奏请开设煤铁矿。
1895年,李鸿章所推崇的自强运动破产。
材料二 《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并于1912年1月1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但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材料三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状元出身的张謇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在一战期间取得较快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
(1)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动手绘制出一个表格对上述人物的探索活动进行分类总结。
(6分)
(2)通过以上总结,你发现我国近代历史人物的探索活动有何相似点?
(1分)
12.(2014河南,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
洋务民用工业雇用工人约8000人;
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
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
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成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
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13.(2013河南,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
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
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等。
材料三 《剑桥中国晚清史》:
“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4分)
题组二 模拟创新预测
1.(2018郑州二模)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
“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这主要反映了( )
A.西方人普遍身体素质优于清朝国民
B.洋务派未认识到西方国家强大的根源
C.洋务派应注重改善国民的身体素质
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毫无意义
2.(2018三门峡一模)梁启超曾说: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
”这番话最有可能是评价( )
A.曾国藩、李鸿章等人B.洪秀全、杨秀清等人
C.康有为、谭嗣同等人D.孙中山、黄兴等人
3.(2018平顶山一模)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多种救国方案。
有人把这些救国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其中“温药慢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 )
A.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2018安阳二模)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B.民主共和
C.托古改制D.变法图存
5.(2018安阳二模)《庚子西狩丛谈》记载:
“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
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6.(2017开封二模)清政府在一次战争失败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
“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7.(2017开封一模)下面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
明信片中的晚清》。
图片中所反映的这场战役( )
A.致使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B.刺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C.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成为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8.(2017许昌二模)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这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
与那些萌芽中的中国工商业者相比,外国投资者和开发商拥有大量资金、工艺技艺和特权地位,因而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文中列强的特权来自( )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9.(2017郑州二模)19世纪60年代,郑观应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后指出:
“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下列人物与他的思想主张相同的有(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2017三门峡一模)在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约180条。
他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
又令裁撤绿营,让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被突然中断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
这段话反映了戊戌变法过程中( )
A.光绪皇帝软弱无能B.资产阶级妥协让步
C.改革措施操之过急D.顽固势力发动政变
11.(2017开封一模)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针对“成功之处”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最符合题意的是( )
12.(2017洛阳一模)“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第十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
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该条约签订的背景是 ( )
A.戊戌变法失败B.义和团运动兴起
C.八国联军侵华D.新文化运动开展
13.(2018洛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魂洋才”的思想由日本思想家佐久间象山(1811—1864)提出。
顾名思义,“和魂”指大和民族的精神,而“洋才”便是指西洋的科技。
“和魂洋才”的精神,鼓励日本国民学习西方文化,同时也要求国民保留日本传统文化。
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
“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
“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
“西学”为“中体”服务。
材料三 同治初年,德国首相俾斯麦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
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1)中国和日本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俾斯麦做出这一预言的原因。
(4)综合上述探究,你有什么认识?
14.(2018郑州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7—1889年,以容闳、詹天佑、严复等为代表的早期赴欧美留学生,开启了近现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1871—1875年,容闳带领120名幼童从上海出发赴美,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公费留学生。
1875年,洋务派又选拔了四批学生,分赴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学习军事航海技术。
材料二 1896—1918年的留日高潮:
日本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邻国,交际甚密,日本现代化的成功为中国带来极大的鼓励,又因经济因素的考虑,前往日本留学是极佳的选择。
这一时期有3万~4万学生东渡,主要学习法政、军事、文科,他们关心政治,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主力。
(1)根据材料一、二,用表格法比较两次留学活动的不同点。
(提示:
可以从背景、去向、学习的主要内容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4分)
(2)用史实论证留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综合上述探究,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15.(2017平顶山三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新青年>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这种主张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
结合史实简要说明陈独秀赞扬这两位“先生”的目的。
(3)结合材料,指出民主思想传播对中国近代社会所起的进步作用。
16.(2017商丘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1)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结合史实,列表分析材料一中提到的两次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6分)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分析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答案精解精析
1.C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工业来实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轮船招商局为民用工业,C项符合题意。
江南制造总局为军事工业,排除A项;
福州船政局为军事工业,排除B项;
京张铁路于1905年开工修建,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D项。
2.C 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和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900年”和地点“天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写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C项符合题意。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发生在1860—1864年,排除B项;
国民革命军北伐发生在1926—1928年,排除D项。
3.A 材料表明戊戌变法在中国传播西方的思想和科学知识,将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反映出戊戌变法在促进人们思想启蒙方面的影响。
故选A。
B、C、D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4.C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因此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故选C。
5.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由此推断C项符合题意。
6.C 题干中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税务司”和“同文馆”的设立都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并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开始于《南京条约》的签订;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
故排除A、B、D,本题选C。
7.C 通过图例中“日军进攻”“1894.9”,可知图中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A、B、D三次战争分别发生于1840—1842年、1856—1860年、1900—1901年,主要侵略者分别是英军、英法联军、八国联军。
8.C 据材料中“速立宪法”“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9.B “第二次反思”开始于维新变法,其内容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正确答案为B项。
A、D两项是“第一次反思”的相关探索,其主张自强求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项是“第三次反思”的相关探索。
10.答案
(1)封建专制制度。
(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公车上书;
创办报刊;
提出和宣传变法理论;
成立强学会;
实施百日维新。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洋务运动的失败;
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康有为所受的教育和经历。
(3)维新时期的学堂、学会,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人才及智力摇篮;
维新时期的一些思想文化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萌芽。
(2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 第
(1)问,“祖宗之法”即封建专制制度;
维新派的努力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即可。
第
(2)问考查维新变法的原因,对材料一关键信息“1898年”“时代变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得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失败,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对材料二关键信息“康有为求学之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得出康有为所受的教育和经历。
第(3)问考查维新运动的作用,据材料三即可得出。
11.答案
(1)给分要点:
列出三个人物的姓名、主要事迹、探索活动的结果、背景(时间或影响);
(4分,每一项1分)表格整体设计合理、完整;
(1分)史实准确。
(2)都在列强侵华的刺激下进行;
都体现了救国的目的;
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
解析
(1)表格必须列出三个人物的姓名:
李鸿章、孙中山和张謇。
必须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和探索活动的结果、背景(时间或影响)。
表格设计必须合理,各项史实要准确无误。
(2)可从背景、目的、结果等方面思考。
12.答案
(1)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
(1分)洋务运动。
(2)农业税收减少,工商业税收(工商杂税收入及其他收入)增加;
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答案必须体现农业税收和工商业税收的比较)洋务运动促进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3)上海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开平矿务局;
(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答出其他洋务民用企业也可)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化;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第
(1)问阅读材料可直接作答。
第
(2)问第一小问阅读结构表即可回答;
第二小问在说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时,可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角度判断。
第(3)问举例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认识从洋务运动的影响角度作答。
13.答案
(1)民族危机加深。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2分。
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分,多答不加分)
(3)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解析
(1)注意答题限制“依据材料一”“主要原因”,这就需要从材料中找出答案。
(2)作答时注意限制范围“思想文化”,注意是有“哪些”,这就需要回答两点以上内容,可直接从材料中寻找答案。
(3)需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回答。
1.B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漂亮的拳击手套”。
“漂亮的拳击手套”指洋务运动只看到西方先进的技术,而没有看到西方先进的制度,即没有认识到西方强大的根源。
故选B。
2.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批评。
曾国藩、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故选A。
3.C 据所学可知,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属于“自我疗伤”,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变法图强,属于“温药慢治”;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属于“猛药重治”;
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要求思想文化革新,追求民主与科学,属于“开颅洗脑”。
故C项正确。
4.D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它的开始时间为1915年,不符合“19世纪末”,故A错误;
民主共和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提出时间为20世纪初,不符合“19世纪末”,故B错误;
康有为为实现改良主张而提出托古改制,故C错误;
梁启超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宣传变法图存,故选D。
5.C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故选C。
6.C 据题干中“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故选C。
7.C 根据图中文字信息“日军占领威海卫炮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选C。
8.A 据题干中“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这一特权来自《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9.D 材料中郑观应提出的“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思想相符。
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康有为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故选D。
10.C 题干中“在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中考 历史 复习 第一 部分 模块 中国 近代史 第二 单元 近代 早期 探索 民族 危机 加剧 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944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