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444247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1.82KB
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条市及各区市县、先导区教研、科研机构要加强德育工作的研究与指导,为教育行政决策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有效服务。
第十一条教育学术团体要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性德育专题学术活动。
第十二条学校要完善校长负责制下全员参与的德育管理体系,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主管德育专门机构或设专职人员负责德育工作。
第十三条教师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的任何一项活动从初始到终结,都是由在不同时间内的各个具体内容按线性特点连续排列构成完整有序的工作流程,因此,策划德育工作或活动一般采取“计划、实施、总结、检查、研究”的基本程序,流程各个环节在各自独立的同时存在一定的交叉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或变动,各项教育活动的具体规程应在此基础上做精细化安排。
第十四条德育计划。
在事先了解情况、分析、策划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学期计划、具体活动方案,包括政教(教导)处、团队、班级及学科渗透德育的课时计划等德育计划。
各分项计划要统一到学校总体规划中,落实到实施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上。
通用德育计划内容包括:
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人员安排、方法选择、工作流程、时间安排、场地确定、注意事项、预设效果、反馈调整和保障措施等。
通用活动方案内容包括:
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内容、组织学生、活动步骤、时间安排,预测效果,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德育实施。
以德育计划为基准,优化组合人力资源,结合各种教育活动的特点,按照“项目管理”方式再做精细化组织,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方法,通过主题活动、实地参观、考察、调查研究、现场会议、典型示范、思想引导等,推动和促使德育计划实现。
实施初始虽然责任、人员、财力和时空已分派妥当,并不能自动发挥作用,要建立灵便的指挥系统,组织人员,创设条件,使他们实行自我管理,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实施中要及时做好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等意外情况的科学指导工作。
第十六条德育检查。
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观察、访问、座谈调查、分析资料等检查方式,及时检查执行计划、遵守制度和教育效果的情况,及时获取和处理各种反馈信息,协调内部与外部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人与物、事与物之间的问题与矛盾,确保实施计划的质量。
第十七条德育总结。
教育活动结束时,要对照德育计划进行阶段性或全面性总结,阶段总结以典型经验、专题总结为主。
要采取巩固提高措施,处理遗留问题,做好善后工作,为新的周期确定新的起点。
第十八条德育研究。
针对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索德育规律,提高德育科学化水平。
第十九条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德育的主渠道。
要把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充分开发各门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门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
各学科教师是课堂教学渗透、融入德育的责任主体,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第二十条德育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
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德育课程,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教育。
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
第二十一条学科课程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要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深入挖掘各门学科课程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唯物史观,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积极人生态度、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
。
第二十二条校本课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
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调查了解学科课程、校内外环境和教师、学生、家长中蕴涵的德育资源,采取文献分析、实地考察、人物专访等方法,全面搜集德育资源。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式,认真选择、有效整合,开发和利用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
第二十三条升挂国旗仪式教育。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学校除假期外要建立升挂国旗和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的制度,进行国旗下教育讲话,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升挂国旗仪式教育应符合下列要求:
——升国旗仪式的准备。
1、拟定学期升国旗仪式计划及安排。
2、精心设计列队、静立、手势、呼号、行进路线、带回路线等细节。
3、提前确定每次国旗下教育讲话的人选,做好宣讲准备。
4、认真审查讲稿,确保讲稿质量。
5、根据教育主题内容,推选学生代表或其他人士担任升旗手。
6、训练国旗班、司仪、升(护)旗手。
7、检查国旗班、升(护)旗手着装、佩戴等。
8、检查国旗、旗杆、滑轮、绳索、电源、扩音等设备设施。
9、提出师生服装、佩戴等相关要求。
10、准备表奖、宣告事项等其他附加内容。
11、遇有恶劣天气及特殊情况,可变通组织升旗活动。
12、制定突发事件预案。
——升国旗仪式的实施。
13、检查司仪、发言人、国旗班、升(护)旗手等相关人员到位。
14、组织列队等。
15、按照升国旗仪式程序进行各项日程。
16、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升挂时,应将国旗置于中心、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
17、国旗应与国歌同步徐徐升起,及至杆顶。
18、在奏唱国歌时,要面向国旗立正、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19、进行中遇有突发事件,启动预案。
——升挂国旗的总结。
20、调查了解仪式教育后的反映和教育效果。
21、做好小结,填写升旗活动记录簿。
第二十四条主题(专题)活动教育。
主题(专题)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及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常规性、专题性、即时性教育活动。
主题(专题)活动教育应符合下列要求:
——主题(专题)教育活动的准备。
1、设计具体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2、落实与活动相关的特邀人员、活动场所和其它物质资源。
3、召开活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会议,布置活动相关事宜。
4、宣传教育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内容和要求,布置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5、拟订活动议程。
6、检查活动的各项准备情况。
——主题(专题)教育活动的实施
6、按照议程开展活动。
7、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状态和倾向。
8、检查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收集过程生成的资源。
9、抓住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干预。
10、及时应对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主题(专题)教育活动的总结。
9、学校和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总结活动效果。
10、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记录活动体验和感悟。
11、整理活动资料、归档。
――主题(专题)教育活动的研究。
12、研究活动组织、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形成相应对策。
13、提炼带有规律性的活动经验。
14、注重教育活动课程化、特色化。
第二十五条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主要形式,充分发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以科技活动、劳技教育、国防教育、学农教育等为主的素质教育基地作用,开展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学生义工服务活动,有效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和义工服务活动。
小学、初中、高中每学年应分别用1-3天、5天、7天的时间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要参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实际活动中严格执行。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应符合以下要求:
——活动准备工作
1、制定详实的活动方案,视实际情况调整,并报请主管部门审批。
2、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制定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和注意事项。
3、派专人联系活动单位负责人,实地查看活动基地等场所,落实活动具体事宜。
4、活动用车必须租借有营运资质、车况良好、司机素质高的车辆,并签订合同书。
5、召开活动责任人、相关工作人员及家长专门会议,布置活动相关事宜。
6、召开学生大会宣传教育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内容,强调遵守活动区域内的相关规定和安全注意事项,布置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7、召开家长会议,讲清楚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及安排,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8、检查活动的各项准备情况。
——活动实施工作
1、按照活动方案执行。
2、组织学生等人员进入活动状态。
3、检查、指导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注重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合作和体验。
——活动总结工作
1、听取实践基地及活动承办方反馈。
2、学校、班级和学生全面总结评价。
3、整理活动资料、归档。
第二十六条班集体教育。
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成长的重要场所,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班集体教育是班主任通过班集体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方式。
班集体教育应符合下列要求:
——班集体建设
1.从班情入手,全面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生活等特征。
2.制定班集体建设计划,提出班集体发展阶段目标。
3.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和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4.在课内或课外为每个学生安排角色,给学生更多地表现机会。
5.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制订具体、实用的班级管理制度。
6.创设良好的班集体氛围,着力建设班徽、班训、班歌、学风、班风等班级文化。
7.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8.关爱学生,优势诱导,做好个别学生的转化工作。
9.积极探索、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方法,寓德育于活动中。
10.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11.协调班级任课教师之间、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12.积极配合政教(教导)处开展工作,做好学生操行评语和组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工作。
13.适时召开班级全体、分层、专题、亲子家长会。
14.召开班级本学期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会。
15.做好班级期末工作总结,提交班主任工作经验。
16.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
经常开展家长走进班级、走进课堂、走进管理的活动。
17.经常和家长联系,做好学生家庭访问。
以一个笑脸、一个座位、一杯水方式,热情、认真接待家长来访。
18.发动学生共同精心设计班级教室内外布置,采取布置任务、提交设计、讨论方案、准备材料、动手布置等步骤,具有新颖感,温馨感、时代感的简约但不简单的班级环境氛围。
班风、班徽、教室四面墙、图书角、卫生角,过程中给学生以合作、审美、凝聚力等教育。
——班集体活动
1.设计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的班级主题教育、文化建设活动。
精心实施活动,做好小结并关注活动后教育的效果。
2.策划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班级文体活动,精心组织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感悟教育的内涵。
3.按照例行活动的常规议程,丰富活动内容,组织召开班(队、团)会,及时捕捉学生在会议后的反映。
4.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抓住热点问题,设计策划班级讨论会或参与各种社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活动进行道德伦理教育,注意收集学生参与活动的教育效果情况。
5.设计班级书香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读书活动,推荐阅读书目,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召开班级读后感交流活动。
6.结合课程内容,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地带领学生开展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后要认真总结、交流。
7.引导学生按照相关规定,参与义务工活动和志愿者行动。
8.健全学生的自治活动,养成民主生活习惯,
9.拟定班级社团活动的制度,组织和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的社团活动,定期展示社团活动成果。
10.有计划地安排家长系列报告会,定期邀请家长到班级做专题讲座,介绍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宣传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会后组织学生座谈讨论。
11.设计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班级亲子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实施,会后要及时总结、宣传家长与学生的收获与体会。
12.利用班级板报、晨会、活页小报、学生手抄报等舆论宣传阵地,定期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的教育内容。
第二十七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心理健康课程、集体教育、个别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不断提高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时。
3.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
4.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并注意发挥各种途径和方法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5.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
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6.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普及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个别辅导少数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对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
8.个别咨询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其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9.及时识别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10.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寻找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1.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12.成立“学生心理互助小组”,建立心理联络员,建立心灵信箱、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或网络服务。
13.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宣传,有计划地定期印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14.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学生的实际,开发并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教材。
15.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和问题学生心理档案。
第二十八条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
要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积极完善和组建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委员会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实行开放式的三位一体化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
2.每学期,政教(教导)处要开展家校联系活动,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监督与管理。
3.完善和建立学校、班级两级家长委员会,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
4.引导家长代表通过校长信箱、家长委员提案等方式,参与学校管理。
5.通过家访、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形式,了解家长教育子女情况,向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6.设立学校、班级“家长讲坛”,邀请家长代表到学校、班级介绍社会、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
7.学校要积极争取乡镇、街道、工厂、部队、文化科学等单位的支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由各条战线优秀分子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
8.家长学校应符合下列要求:
要发挥学校主导作用,落实学校组织责任,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制定家长学校学年度计划。
确定系列化专题讲座内容。
聘请专、兼职指导教师。
安排课时、场地、时间及受训家长。
指导教师按进度计划授课。
尊重家长意愿,及时听取家长反馈意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做好年度工作总结,及时总结和宣传家长学校的成功经验。
相关材料及时归档。
9.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应符合下列要求:
召开全班家长会,讲清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动员家长自愿报名。
班主任物色不同层面的家长代表作为班级家长委员会委员候选人。
召开全班家长会,由班主任组织家长,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出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一般3-5人为宜。
制定《班级家长委员会章程》。
班主任主持召开第一次班级家长委员会会议,推选班级家长委员会主任,明确职责和任务,讨论教育议题。
此后历次会议由主任召集主持。
班级家长委员会要参与班级发展规划的制定,参与民主管理,配合班主任?
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建设工作。
家长与班主任要互相及时沟通学生状况和班集体情况,一起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进步,及时发现班集体风气和同学之间关系存在的问题,解决和化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和烦恼。
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保障学生安全,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引导家长积极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采取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各项措施,及时向学校提出意见和改进的建议。
协调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多做化解家校矛盾的工作,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遇有特殊情况时,可作适当调整和变更,并将结果报告学校有关部门。
做好班级家长委员会各项工作的档案资料。
10.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产生
学校组织家长,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出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
在班级建立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各班级家长委员会主席为当然的学校家长委员会委员,同时还可聘任社会知名人士加入学校家长委员会中。
拟定《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或协议书。
召开学校家长委员会大会,推选出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及主席。
召开全校家长大会,公布学校家长委员会名单,由校长向家长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制定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学年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发挥好家长委员会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密切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
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职责。
参与学校管理。
对学校工作计划、重要决策和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建议,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管理工作,监督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改进工作。
参与教育工作。
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
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
发挥家长自我教育的优势,交流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沟通学校与家庭。
向家长通报学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举措,转达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向学校及时反映家长的建议,转达学校对家长的要求,促进家校相互理解。
要引导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及时与学校沟通学生思想状况和班集体情况,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烦恼;
协助学校开展安全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支持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与学校共同做好保障学生安全工作,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监督学校的课业负担情况,支持和推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协调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
做好家长委员会委员的会议记录以及各种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工作。
11.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12.学校主动与社区联系,携手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第二十九条团队活动教育。
中小学的团、队活动和业余党校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要结合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思想的新特点、新动向,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调整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形式。
要积极配合学校德育整体工作,充分发挥团队活动教育优势,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团、队活动和业余党校活动应按照既定的组织章程、活动程序开展活动。
第三十条学生自主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主教育是学生学会主动的自我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形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会学生自主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教会学生自主教育应符合下列要求:
1.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教会学生自主教育纳入德育工作总体规划。
2.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中学学生在校一日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常规管理教育。
3.充分发挥团支部、少先队、学生会、值周队、班委会、社团等组织和个人的作用,
4.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学会自主教育。
5.教师是教会学生自主教育的责任者,帮助学生确立自主教育的意识,将教会学生自主教育纳入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连市 中小学 德育工作 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