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矿物形成的地质作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438575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0MB
第二节矿物形成的地质作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二节矿物形成的地质作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矿物形成的地质作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作用的性质和能量来源,一般将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分为内生作用、外生作用和变质作用。
1内生作用
内生作用(endogenicprocess)主要指由地球内部热能所导致矿物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火山作用、伟晶作用和热液作用等各种复杂的过程。
(1)岩浆作用(magmatism):
是指由岩浆冷却结晶而形成矿物的作用。
岩浆是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并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的熔融体。
(2)火山作用(volcanism):
实际上是岩浆作用的一种形式,为地下深处的岩浆沿地壳脆弱带上侵至地面或直接喷出地表,迅速冷凝的全过程。
火山作用形成的矿物以高温、淬火、低压、高氧、缺少挥发分的矿物组合为特征,甚至形成非晶质的火山玻璃。
由于挥发分的逸出,火山岩中往往产生许多气孔,并常为火山后期热液作用形成的沸石、蛋白石、玛瑙、方解石和自然铜等矿物所充填。
(3)伟晶作用(pegmatitization):
是指在地表以下较深部位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所进行的形成伟晶岩及其有关矿物的作用。
晶体粗大的云母片岩
伟晶作用中形成的矿物最明显的特点是:
晶体粗大,富含SiO2、K2O、Na2O和挥发分(F、Cl、B、OH等)(如石英、长石、白云母、黄玉和电气石等)及稀有、稀土和放射性元素(Li、Be、Cs、Rb、Sn、Nb、Ta、TR、U、Th等)(如锂辉石、绿柱石、天河石和铌钽铁矿等)。
常可富集形成有独特的经济意义的工业矿床。
(4)热液作用(hydrothermalism):
是指从气水溶液到热水溶液过程中形成矿物的作用。
在岩浆演化的后期,由于外压减小,热液遂沿着围岩裂隙向上运移,并从围岩中淋滤和溶解部分成矿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含矿热液便沉淀出各种矿物。
2外生作用
外生作用(exogenicprocess)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由于太阳能、水、大气和生物等因素的参与而形成矿物的各种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
(1)风化作用(weathering):
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及大气、水、生物等的作用,使矿物、岩石在原地遭受机械破碎,同时也可发生化学分解而使其组分转入溶液被带走或改造为新的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称风化作用。
不同矿物抗风化的能力各不相同。
一般地,硫化物、碳酸盐最易风化,硅酸盐、氧化物较稳定,尤其是具层状结构、富含水及高价态的变价元素的氧化物和氧化物、硅酸盐,以及自然元素在地表最为稳定。
(2)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
是指地表风化产物及火山喷发物等被流水、风、冰川和生物等介质挟带,搬运至适宜的环境中沉积下来,形成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作用。
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湖泊及海洋中。
沉积物通常以难溶的矿物碎屑和岩屑、真溶液方式或胶体溶液方式被介质搬运,相应的沉积方式有机械沉积(碎屑和岩屑沉积)、化学沉积(真溶液或胶体溶液因蒸发、浓缩、化学反应、电性中和等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生物作用有关的沉积)。
潟湖(旧称泻湖),海岸带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潟湖地貌组合。
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
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
涨潮流带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内侧形成潮汐三角洲。
潟湖沉积是由入潟湖河流、海岸沉积物和潮汐三角洲物质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质夹砂砾石物质组成,往往有黑色有机质粘土与贝壳碎屑等沉积物。
泻湖
3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是指在地表以下较深部位,已形成的岩石,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地热流变化的影响,其所处的地质及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致使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成分、结构上的变化,而生成一系列变质矿物,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根据发生的原因和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变质作用可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
(1)接触变质作用(contactmetamorphism):
是指由岩浆活动引起的发生于地下较浅深度(2~3km)之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的一种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的规模不大。
根据变质因素和特征的不同,又分为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作用两种类型。
①热变质作用(thermometamorphism):
是指岩浆侵入围岩,由于受岩浆的热力及挥发分的影响,主要使围岩矿物发生重结晶、颗粒增大(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或发生变质结晶、组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矿物组合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温度升高是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围岩与岩浆之间基本无交代作用,挥发性流体一般只起催化作用,所形成的变质矿物多是一些高温低压矿物,常见为红柱石、堇青石、硅灰石和透长石等。
②接触交代作用(contactmetasomatism):
是指岩浆侵入、与围岩接触时,岩浆结晶作用的晚期析出的挥发分及热液使接触带附近的围岩和侵入体发生明显的交代而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与热变质作用不同,围岩与侵入体之间的成分交换是此过程中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原因。
接触交代作用最易发生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此时侵入体中的组分FeO、Al2O3、SiO2等向围岩中扩散,而围岩中的CO2、CaO、MgO等组分被带进侵入体中,形成夕卡岩(skarn)。
(2)区域变质作用(regionalmetamorphism):
是指由于区域构造运动而引起大面积范围内发生的变质作用。
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改变是温度、压力、应力,及以H2O、CO2为主的化学活动性流体等主要物理化学因素变化之综合作用的结果。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矿物及其组合主要取决于原岩的成分和变质程度。
如果原岩的主要组分为SiO2、CaO、MgO、FeO,变质后易形成透闪石、阳起石、透辉石和钙铁辉石等矿物。
若原岩系主要由SiO2、Al2O3组成的粘土岩,其变质产物中则出现石英或刚玉,以及Al2SiO5同质三像变体之一的矿物共生,具体地,低温高压环境有利于蓝晶石形成,夕线石的形成则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红柱石形成的温压条件均相对较低。
随着区域变质程度加深,其变质产物向着结构紧密、体积小、相对密度大、不含OH-和H2O的矿物演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矿物 形成 地质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