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吉林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943853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17.11KB
届吉林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吉林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吉林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吉林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吉林省名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版)
第Ⅰ卷
一、选择题
2018年7月18日,我国首个10万千瓦级电池储能电站在江苏镇江正式并网投运。
这个大型的城市电网“充电宝”,只用两个月就建成了,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储能,用电高峰时释放电力。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是
A.南沙群岛B.内陆风电基地C.横断山区D.沿海火电基地
2.抽水蓄能电站与电池储能电站都具备将电能大规模储存起来的功能。
与抽水蓄能电站相比,电池储能电站
A.建设周期长B.选址要求高C.不易大规模推广D.发展潜力大
3.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意义是
A.有利于环保但没有经济效益B.为经济建设生产巨大电能
C.将能源跨越时空进行分配调节D.增加电网运行的不稳定性
【答案】1.B2.D3.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储能电站的区位、不同类型储能电站的特征及建设储能电站的意义,
【1题详解】
电池储能电站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发电站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所以四个选项中最适合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地区是内陆风电基地,风能发电站是利用大气运动发电的,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发电量与用户需求量之间的矛盾较大,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可以有效利用风能;南沙群岛和横断山区用电量少,对电能的调节和存储需求较小,且横断山区水力发电量大,对电能的调节采用抽水蓄能电站为佳;火电站可以人工控制发电量。
B正确。
【2题详解】
与抽水蓄能电站相比,电池储能电站建设周期短,A错误;水电站选址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电池储能电站选址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只考虑电能和用户需要,B错误;电池储能电站适宜大规模推——C错误;目前我国电池储能电站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大,D正确。
【3题详解】
大型电池储能电站本身不能发电,但它将能源跨越时空进行分配调节,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由于供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价存在差异,且能有效减少电力浪费,所以大型储能电站具有经济效益。
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山东省嘉祥县是鲁西南经济欠发达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手套加工业;20世纪90年代末江浙沪地区手套产业向嘉祥县转移后,当地逐步形成了由上千家手套加工相关企业组成的手套产业集聚,前期主要为欧美品牌做代工生产;2000年以来,一些成规模的手套加工企业先后获得自主出口权。
目前嘉祥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手套名城”。
读世界手套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20世纪90年代嘉祥县吸引江浙沪地区手套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工业基础雄厚B.劳动力丰富且廉价C.纺织原料丰富D.市场广阔
5.嘉祥手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
A.打造优质品牌B.节约能源消耗C.降低工人工资D.开拓国际市场
【答案】4.B5.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4题详解】
20世纪90年代,与江浙沪地区相比,山东嘉祥经济较为落后,工人工资较低,手套制造成本较低。
B正确。
【5题详解】
山东嘉祥手套产业前期主要为欧美品牌代工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低,因此必须加强研发、设计、营销,打造优质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只有打造优质品牌,才能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018年10月9日,位于北京延庆区的海坨山(主峰海拔约为2241m,素有“中国的富士山”之称)开始出现降雪天气,“海坨戴雪”的美景提前上演。
“海坨戴雪”景象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
海坨山山体岩石多为花岗岩,山中多峡谷,山沟、山脚下到处都有河流、泉水。
读海坨山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6.2018年10月“海坨戴雪”景象提前出现的原因是
A.冷空气到来较早B.山顶水汽蒸发量增大
C.降水量较往年偏少D.山顶海拔高,气温较低
7.海坨山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的有利条件最可能是
A.垂直自然带谱较完整,风光秀丽B.山顶的积雪夏季才会融化
C.灌木带面积较大,便于规划路线D.坡度适当且积雪厚度较大
8.海坨山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喷出、断裂抬升、风化侵蚀B.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侵入、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变质作用、流水沉积、断裂抬升
【答案】6.A7.D8.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冬季风、冬奥会选址及地貌形成过程。
【6题详解】
秋季亚洲高压开始形成,冬季风开始南下,“海坨戴雪”提早出现主要是冬季风到来较早,形成冷锋天气造成的,A正确;气温降低,水汽蒸发量减小B错误;海坨戴雪应是降水量较往年偏多,C错误;山顶海拔高是一直存在的现象D错误。
【7题详解】
海吃山自然带谱并不完整A错误;海吃山主峰海拔约为2241m,其与山麓地区的温差约为13.5℃,当山麓地区温度在13.5℃以上时,山顶积雪就会融化,故不到夏季就会融化,B错误;灌木带由于植被覆盖率高,不易规划路线,C错误;坡度适当且积雪厚度大有利于冬奥会雪上运动的进行,D正确。
【8题详解】
海吃山山体岩石多为花岗岩,为岩浆侵入作用形成;山沟、山脚下泉水众多,为断层结构,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山地;海吃山所在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山中多峡谷,山沟、山脚下到处都有河流,流水侵蚀作用强。
C项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河流沿岸畜牧业和种植业发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①②③④地势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图示河流河口段
A.落差大,水流湍急B.径流丰富,季节变化大
C.水量少,水位低D.结冰期长,冬季有凌汛
11.图示区域主要农作物播种期间
A.华北平原昼渐短,夜渐长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田纳西河流域降水较少D.东北平原小麦播种
【答案】9.B10.C11.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河流水文特征农作物时令和自然现象的分布。
【9题详解】
根据图中河流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判断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结合等高线数值与河流的关系判断出①③④海拔都小于50m,②海拔等于50m。
B正确。
【10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为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墨累河入海口处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且沿岸灌溉用水量大,因此水量少,水位低,没有结冰期,B、D错误,C正确。
海拔小于50m,落差小,A错误。
【11题详解】
墨累一达令盆地种植的小麦为冬小麦,播种季节为南半球的秋季,即3~5月播种,此时正值东北平原春小麦播种季节,D正确;华北地区昼渐长,夜渐短,A错误;田纳西河流域春季降水相对较多,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伦比亚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东通委内瑞拉,东南通巴西,南与秘鲁、厄瓜多尔接壤,西北与巴拿马为邻。
咖啡树多生长在海拔为900~2000m的地区,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4℃,年降水量不少于1500mm,还要有肥沃的土壤,且排水良好。
哥伦比亚咖啡口感绵软、柔滑,被誉为“绿色的金子”,咖啡产区多分布在1200~2000m的安第斯山区,那里终年平均气温大约为18℃,年降水量为2000~3000mm,一年四季均有咖啡豆产出。
咖啡豆主要销往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2017年哥伦比亚咖啡豆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1)简述哥伦比亚的地形特征。
(2)分析哥伦比亚咖啡树多分布在安第斯山区的自然原因。
(3)说明哥伦比亚安第斯山咖啡产区全年都是咖啡豆收获季节的原因。
(4)有学者认为,哥伦比亚政府应扩大咖啡种植面积以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为狭窄的沿海平原;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为安第斯山区(山地高原区),地势起伏大,山脉呈纵列分布;东部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为平原区。
(2)安第斯山区纬度低但海拔高,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小;山区降水丰富,空气潮湿;多火山土,土壤肥沃;坡度陡,有利于排水。
(3)气候温和潮湿,咖啡豆全年皆可生长;地势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咖啡的种类多,生长与收获季节差异大(或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咖啡豆相继成熟)。
(4)赞成。
扩大种植面积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外汇收入,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知名度。
(或不赞成。
扩大种植面积可能导致本国农业生产结构单一;造成咖啡种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下降;可能会造成咖啡豆库存积压,导致价格下降;扩大种植面积会导致山区植被覆盖率降低,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哥伦比亚为背景区域,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等相关知识
【详解】
(1)哥伦比亚包括西部沿海、中部和东部三部分,其地形特征分别从地势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2)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哥伦比亚纬度低,地形崎岖,多分布热带山地,而且属于热带草原和高山气候,气温、降水量适中;山地高原地区,排水良好,位于板块交界附近,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灰土质肥沃。
(3)主要从气候和垂直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
(4)赞成可从收入、经济发展、知名度方面分析。
不赞成可从市场风险、价格影响、生态环境方面分析。
【点睛】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19日,航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都昌水域,湖床变为茫茫草原。
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今年首次跌破12m,标志着鄱阳湖提前正式进入枯水期。
2018年9月1日~11月4日,江西省平均降水量为65.1mm,较常年同期偏少60%。
期间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偏高0.7℃。
气候变化给鄱阳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大数据显示,近些年来,鄱阳湖进入枯水期的日期呈提前的趋势。
为了保住鄱阳湖“一湖清水”的目标,江西省政府提出在乙处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下图为鄱阳湖地区略图。
(1)分析近些年来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的原因。
(2)简述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
(3)指出甲处附近修建铁路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防御措施。
(4)说明在乙处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
(1)气候异常,秋季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注入鄱阳湖区的河水被沿岸工农业生产大量截用,导致注入鄱阳湖水量减少;湖区非法采砂导致湖面下降;上游水利设施截流等人为因素加剧了鄱阳湖枯水期的旱情。
(2)为沿湖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水资源;湖区水系发达,可发展航运、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湿地面积广,可发展旅游业。
(3)问题: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占用耕地。
措施:
恢复植被;做好工程固坡工作;及时进行土地复垦。
(4)建坝后可调节鄱阳湖水量(增加枯水期水量,减轻洪水威胁),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水域面积扩大,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湖区生态系统稳定(或为湖区水生生物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提高鄱阳湖的环境承载力);提高枯水期湖区降解污染能力,有利于减轻水污染;有利于调节湖区周围气候。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湖泊湿地的保护。
【详解】
(1)提前进入枯水期,说明水量减少,其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和人为原因(工农业用水量增加、采砂导致湖底加深、上游蓄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名校 下学 第一次 联合 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