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件文档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36354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5.96KB
自然辩证法课件文档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
《自然辩证法课件文档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课件文档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以科学大师为榜样,培养理论思维。
科学大师钱学森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作为研究和观察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他不断地、反复地公开申明自己的信念:
所有当代科学技术都应该归入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哲学指导下的知识体系之中。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指导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才能取得真正的新成就,否则就会走弯路或步如歧途。
钱学森公开申明并要求科技界处处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的科技活动,是出于他深刻的科学思想,对世界自然科学成就的充分把握,对自己半个多世纪的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技术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由此产生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不移的信念。
二、自然观:
宇宙的诞生
1、盖天说;
2、浑天说;
3、宣夜说;
4、地球中心说;
5、太阳中心说。
三、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
生命的本质是一个核酸----蛋白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可不断繁殖的物质反馈循环系统
四、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为:
1、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
2、人所生活的自然界,总要打上人类的烙印。
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1,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2.在实践中,人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
天然自然:
(1)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
(2)人类观测所及的那部分自然。
人工自然:
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
第二节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全球性问题:
(1)人口问题
(2)粮食问题(3)资源问题(4)工业化问题(5)生态问题
二、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
1、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本质上追求一种有序化的工程,使人和自然的构成从无序走向有序。
2、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断推进人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和不断完善与拓展人工自然。
生态系统和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和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或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地位。
作为消费者的人类是一个引起生态系统变化的强有力因素,它比任何生物的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都大得多、深远得多,比任何自然变化都更经常、更迅速地多方面干预着整个生态平衡。
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称为环境问题。
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污染严重。
2、世界性水源危机。
3、森林惨遭毁灭。
4、物种不断减少。
5、臭氧层变薄。
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必须以一种全面的态度对待和支配自然界,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全面尺度对自然界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支配,不要片面攫取。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
大多数生物生活在大气、水体和陆地相临的区域中。
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生物圈。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通过气流、蒸发、及降水作用,经常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循环,使生物圈具有一定限度的平衡调节机能,保持自然生态平衡。
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地理环境。
主要表现:
1、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2、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资料。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
1、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间接地制约社会的发展。
2、地理环境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五、科技创新的艺术——科学技术方法论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
2、科技进步的新时代需要与时俱进。
3、创新的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第二节创造的特性
(一)何谓创造?
创造一般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思想(理论)和事物。
创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创造是对本人而言,即以新的方式解决了自己过去所没有解决的问题;
狭义的创造是对社会而言,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具有普遍社会价值的新成果,如科学上的发现、工艺技术上的发明、文学艺术上的创作等。
创造学所指的创造,通常是指狭义的创造。
(二)创造有哪些特性?
1、新颖性:
新颖性即首创性,这是创造最重要的特性。
2、价值性
从创造成果的社会效果来看,都具有普遍的社会价值,或为经济价值或为学术价值。
3、先进性:
新创造的东西必须比旧事物先进。
4、变革性:
就创造的实质来看,都带有变革性,往往是变革旧事物的产物。
5、未来性:
创造要始终面向未来,这是创造的重要特点。
6、时间性
对创造成果的确认,与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同或相似的成果是否被确认,以时间的先后为界。
“夫物新则壮,旧则老;
新则鲜,旧则腐;
新则活,旧则板;
新则通,旧则滞;
物之理也。
”——康有为
(三)创造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人的最根本特征就是创造。
马克思曾指出:
人的本质特征是制造工具,而制造工具的实质就是创造。
1、人是万物之灵,有无穷的创造力。
人脑远胜过其它动物脑,只有人脑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只有人具有意识。
而意识能动作用的最显著的表现就在于意识的创造性。
2、人的创造推动社会进步。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发明,促进生产力发展,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节创造力
(一)何谓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产生新思想、发明新事物的能力,如产生新的设计、新的工艺、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新的发明的能力等。
简言之,是一个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力是人脑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能力。
它涉及到人的多种能力,是个综合性的概念。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以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为前提,贯穿于整个创造性活动之中,是出创造性成果的关键。
(二)创造力与智力、天赋、年龄的关系
1、创造力不等于智力。
创造力可以包括智力,但智力不能与创造力划等号。
2、创造力几乎与天赋无关。
创造力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培训来开发。
3、创造力与年龄几乎也没有什么关系。
第四节创造性思维
(一)何谓创造性思维?
当人们在遇到全新问题时,不能再依据常规的方法去解决,必须进行创新的思维过程。
思维成果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的特质。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还是一种发想的、能动的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发想的思维能力包含下列多种因素:
1、怀疑和探索;
2、推陈和出新;
3、自变而更新。
能动的思维能力则是一种“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它包括下列两种因素:
1、思维的运动性;
2、思维的飞跃性。
创新的思维能力又包括它特有的两种因素:
1、选择性思维能力;
2、综合性思维能力。
(三)创造性思维形式
1、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是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有步骤地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推导,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直觉思维是凭人的直感,无需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迅速地对问题的解决作出合理的推测、设想或顿悟的思维过程。
在创造性思维中,直觉思维比逻辑思维更重要,但逻辑思维的作用也不可缺少。
2、集中思维和扩散思维。
集中思维是对同一问题探求惟一正确的标准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扩散思维是对同一问题探索不同的、新奇独特设想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扩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
集中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成分。
创造性思维依据“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的方式进行。
(四)创造性思维的障碍
黑格尔说;
“人死于习惯。
”习惯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
造成创造性思维障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固定地看待事物。
2、习惯走老路。
3、过分依赖专家和权威。
4、过早下结论。
5、专业过窄。
6、害怕失败。
第五节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动机
(一)扫清思想障碍,重新认识自身价值
1、神秘感;
2、自卑感;
3、自满思想;
4、迷信权威思想
5、其他如崇洋媚外、害怕失败思想,从众心理等。
要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强意识。
(二)创造动机的确立,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创新教育是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动机的有效途径。
六、选题的技巧与科技创新
(一)选题关系创新的方向
在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面,选题表现为预测科技发展的总趋势和对未来研究结果的预测,探寻科技发展新的生长点,确定科技发展的方向。
并选准课题,制定规划等。
在科技创新的战术方面,主要是正确地选择具体研究工作的途径和所用的方法。
选题准备
选题前,要进行考察和调研。
重点有二:
1、了解同行做什么和怎么做;
2、了解人家未做什么和不会做什么,这更重要。
选题时,要对未来研究结果将产生的正负效果作出预测,防止技术滥用和失控。
选题时,要研究未来科研成果转化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二)寻找创新课题的着眼点
1、从生产实践发展提出的问题中选题2、从人民生活疾苦提出的问题中选题3、从自然科学发展提出的问题中选题4、从军事技术发展提出的问题中选题5、受不同学科启示联想的问题中选题6、到边缘学科或知识的空白域中选题7、从好奇心和意外发现的问题中选题8、从对自然事物发生的兴趣之中选题9、从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当中选题10、从读书发现的科学问题之中选题11、从科技考古发现的问题之中选题
(三)科技创新选题技法
1、产品缺点列举选题法通过发掘现有物品的缺点或不足,将其一一地列举出来,从中选择科技创新课题。
2、产品特性列举选题法对已有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一一列举出来,提出多种增强性能和功能的问题,从中选择创新课题。
3、希望点列举选题法从广大人民群众和用户提出的诸多希望点中选择创新课题。
4、智力激励选题法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讨论中进行设想和构思,选择课题
(四)选题程序、步骤及基本原则
1、选题程序和步骤
发现或搜集科学问题,初选课题和确定目标,调研、搜集与试验,目标分析、科学假说
或实践模型,课题论证,选题决策,选定最优
2、选题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
坚持科学性原则;
坚持需要性原则;
坚持创新性原则;
坚持可能性原则;
坚持发挥优势原则;
坚持经济合理性原则
(五)发现科学问题和选题应有的素养
1、创新思想与唯物辨证的思维方法相结合2、丰富和广博的科技知识储备3、善于独立思考和拥有丰富的想象力4、科技创新中要“知己知彼”
七、收藏与科技创新
(一)搜集科技信息资料是科技创新的“成炊之米”
1、准确地找到前人或他人研究工作的终点和自己研究工作的起点。
2、科技信息资料关系到研究工作的速度和成果问题
3、科技信息资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
4、科技信息资料是选题的基础和完成选题的重要保证
5、传播科技信息资料对科技发展和后人的科技创新也有深远影响
6、从继承和创新的辨证关系来看搜集和积累科技信息资料的重要性
(二)从大量历史文献中获取科技信息资料的艺术
1、通过精读获取科技创新研究资料;
2、通过博览获取科技创新研究资料
3、精读和博览是对立统一关系;
4、从文献中搜寻科技信息资料的航标--索引
5、积累科技信息资料的方式和方法
(三)到群众和自然界中去搜集科技信息资料
1、到人民群众中去搜集科技信息资料;
2、到大自然中去搜集天然的科技信息资料
(四)从广泛交流和科技文物考古中获取资料
1、通过访问专家学者获取科技信息资料;
2、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获取科技信息资料
3、通过对科技文物的发掘和考古获取信息资料
(五)持之以恒,锐意穷搜
1、远见卓识,厚积薄发2、飞瀑之下,必有深潭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六)搜集科技信息资料的注意事项
1、要保持科技信息资料的客观性;
2、要分门别类和分问题搜集和积累科技信息资料
3、要注意科技信息资料的系统性;
4、详细注明科技信息资料的出处
5、抄录的的信息资料,要当即核对;
6、把记载有矛盾的资料搜集来,用时考证
7、对转引的资料、数据等要与原著原文对照;
8、到大自然中搜集天然资料应注意的事项
八、科学观测的艺术与科技创新
(一)科学观测的含义、特点和种类
1、含义
科学观测是指人们通过感官(通常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仔细观看和认真考察。
它是获取感性经验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特点
一是自然观测(自然状态下);
二是经验观测(实验条件下)。
科学观测与日常观测有区别。
3、种类
第一,按照能否获得对实物模样的认识,可分为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
第二,按照观测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描述性观测、实验观测和实验观测。
第三,按照科学观测结果是否提供数量指标,分为定性观测和定量观测。
第四,按照观测的计划性程度,分为系统观测和随机观测。
(二)科学观测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1、提供大量的第一手感性的科技信息资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2、科学始于观测3、技术发明也始于观测
4、科学观测可以导致理论发现和技术发明5、通过科学观测可以扩大研究领域
6、通过科学观测为科技创造开辟新的道路
7、科学观测是检验某些理论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8、科学观测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观测、观测、再观测。
”---巴甫洛夫
(三)科学观测发生偏差的原因
1、由于主观原因使科学观测发生偏差态度、经验与习惯的影响。
2、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而使科学观测发生偏差
第一,由于视错觉的影响;
第二,由于残像错觉的影响;
第三,由于感觉错觉的影响
第四,由于人的感觉阈值有限;
第五,由于缺乏有效的观测工具
第六,由于观测事物本身的生命周期未结束,它自身的的特征和特性尚未充分暴露出来。
第七,由于客观事物存在真象和假象的矛盾,假象经常掩盖真象。
(四)科学观测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辨证性原则。
3、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
4、典型性原则。
5、反复持久的原则。
6、计划性原则。
(五)培养和不断提高科学观测能力
1、智力结构的五大要素:
科学观测能力;
快速良好的记忆能力;
很强的理论思维能力;
科学想象能力;
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科学观测是智力结构五大要素之首。
3、要有为科技事业献身的精神
4、培养和锻炼观测能力浓厚兴趣、抓主要目标、合适的观测方法和科学仪器、结合专业或研究课题
(六)观测方法的局限性
1、科学观测的特点是掌握或了解研究对象的外部联系
恩格斯说;
“单凭观测所得的经验,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2、“眼见不一定为实’3、对于”事过境迁“的事物无法直接观测4、仪器观测也有局限性
5、在哲学上对待科学观测的认识论意义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九、科学抽象的艺术与科技创新
(一)科学抽象及其哲学基础
1、什么是科学抽象
人们运用理论思维规律或思维方法,对所获得的科技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制作,从而概括或抽取出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及构思出尚待创造的新东西的形象的一种科技创新方法。
2、科学抽象形成的哲学基础,这是由客观事物的矛盾决定的,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就必须进行科学抽象。
3、进行科学抽象的基础和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首先,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则。
其次,坚持掌握充分的、必要的和可靠的信息资料的原则。
第三,坚持遵循科学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
(二)科学抽象的过程和步骤
1、科学抽象需要一个过程:
第一,区分真象和假象。
第二,区分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第三,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抽象本身
2、科学抽象的步骤:
第一,“去伪存真”核实和鉴别材料,第二,“去粗取精”选择材料,第三,“由此及彼”揭示事物间横向联系和发展过程间纵向联系,第四,“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内部联系
3、把决定事物性质的基础内容抽象出来
(三)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和科学抽象的‘度’
1、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
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是按照人类对客观事物之认识的发展规律进行的。
科学抽象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第二阶段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
‘思维中的具体’具有以下特点;
(1)从内容上看,‘思维中的具体’高于‘感性的具体’,比‘抽象的规定’之局部认识更具体。
(2)‘思维中的具体’是多种规定性的高度综合。
(3)‘思维中的具体’的科学认识的内容更丰富。
(4)‘思维中的具体’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高度的有机统一。
科学抽象的过程可简要概括为:
‘具体-抽象-具体’
2、在加工材料的过程中,要掌握科学抽象的‘度’,极度的抽象,是指把存在于研究对象内部的、决定事物其他各方面本质属性的基础内容抽象出来。
科学研究只有达到极度抽象,才算在高层次上完成任务
(四)科学概念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
1、科学抽象的直接结果是建立科学概念:
第一,科学概念是理论思维三种基本形式中最基本的思维形式,第二,科学抽象的过程也就是运用概念进行抽象的思维及判断和推理的过程,第三,在新的科学概念建立的基础上,进而才能建立新的学科和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2、科学概念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五)在一定历史时期科学概念要明确和统一
1、什么是科学概念要明确和统一
这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和统一。
2、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科学概念为何要统一和明确?
如果科学概念不明确和不统一,人们就无法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推理。
3、科学概念的特点,从形式上看,它是很抽象的;
而从内容看却是具体和丰富的。
十、灵感与科技创新
灵感是爆发式飞跃,是人类智慧的闪光,是顿悟
我们此处所说的灵感是指科技创新中,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时,从头脑中突然产生的质的飞跃。
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闪光,是顿悟。
(一)灵感产生的基础
1、要有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2、艰苦的科技创新探索是灵感产生的实践基础,3、灵感常出现于紧张脑力劳动之后松弛状态下的潜意识和显意识的交接处,4、灵感出现于大脑的高度激发状态,5、灵感的出现,看似容易实艰辛
(三)灵感产生的脑生理机制
1、灵感与大脑中架起的临时线路;
2、灵感是对外界事物的突发性反映;
3、灵感与‘组合兼并选择’的联系;
4、梦中灵感的脑生理研究新进展;
5、散步与灵感
十一、科学想象的重要作用
(一)想象的含义
认识事物的过程,除了感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外,还包括想象。
想象就是利用原有形象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如学生读了长征的故事,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一系列形象。
这就是想象。
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种。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目的,也不需作出努力的想象。
如上课时出现的“走神”,常常就是一种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则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文字描述进行想象,如你虽然没有看到过金字塔,但可以通过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去想象它。
创造想象是在头脑中构造出前所未有的形象,如古代传说中美人鱼的形象,文艺作品中的各种艺术形象等,都是创造想象的结果。
幻想,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它包括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对自己或其他事物的远景的想象。
童话故事中的形象、科学幻想中的形象、宗教中的形象,都是幻想的产物。
符合客观规律,并能实现的想象,就是理想;
不符合客观规律,也无法实现的想象,就是空想。
(二)科学想象的含义
科学想象是以生产实践、观测和试验等等为基础、以人们积累的经验材料为内容、以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经过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新形象。
同时,人类科学想象的能力和内容,必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增强和变化。
(三)生产实践和科技创新实践是想象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
想象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不同的时代里,由于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不同,想象的内容也不一样。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的科技知识贫乏,对风、雨、雷、电等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便产生了“风神”、“雨神”、“雷公”、“电母”等等的想象。
而现代的想象是植根于先进的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土壤”中。
科学想象历来是以生产实践、观测和试验等等为基础、以人们积累的经验材料为内容、以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经过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新形象。
(四)想象的形成需要借助于原型的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 课件 文档 学习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