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 第一章 第三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 学案湘教版.docx
- 文档编号:1943514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83.15KB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 第一章 第三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 学案湘教版.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 第一章 第三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 学案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 第一章 第三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 学案湘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章第三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学案湘教版
第三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
考纲解读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3.掌握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导图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
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构成。
(2)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
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①八大行星:
类地行星(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巨行星(E木星、F土星)、远日行星(G天王星、H海王星)。
②运动特征: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③结构特征:
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2)特殊性——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充足的水分。
②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③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的概念: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波长范围:
分为紫外光、红外光和可见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4)
2.太阳活动与地球
(1)概念:
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2)太阳大气圈层与太阳活动类型
①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②在A层出现太阳活动a黑子,在B层出现太阳活动b耀斑和日珥,在C层中出现太阳活动c太阳风。
(3)对地球的影响
①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
②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
③受太阳风影响,在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B表示纵波
较快
固体、液
体和气体
(2)不连续面
名称
波速变化
①表示莫霍面
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
②表示古登堡面
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3)划分
三个圈层:
图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软流层:
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表示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氧。
(2)B表示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表示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考点一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要结合存在生命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①“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
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2.存在生命问题的分析思路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
1.(2018·重庆一模)2016年6月25日,在日出前可以看到金星与月亮相依相伴,即“金星合月”现象。
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回答
(1)~
(2)题。
(1)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
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
A.a B.b
C.c D.d
(2)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和体积小B.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D.温度条件比d行星好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知a、c天体都可以表示金星,但结合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和自转方向可知,c处的金星出现在黎明时,为启明星,而a处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为长庚星。
第
(2)题,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此地球的温度条件适宜生物生存,这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案:
(1)C
(2)B
考点二 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1)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2)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3)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5)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6)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1)发射时间:
①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②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2)发射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3)回收场地选择:
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2.2016年6月25日20时00分,“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这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第一次执行火箭的发射任务。
文昌卫星发射场是我国继酒泉、西昌、太原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与其他三地相比,在文昌建立航天发射场有哪些优势?
解析:
读图可知,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发射场均位于内地,酒泉和太原纬度较高。
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在文昌建立航天发射场的优势。
答案:
①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大,可降低发射航天器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和成本,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并能提高卫星的使用寿命;②濒临大海,可以利用船舶运输大型运载火箭;③东面是大海,视野开阔,便于跟踪观测,还能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概率。
考点三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
产生
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太阳外部大气
形式/类型
太阳辐射能
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
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纬度变化
黑子、耀斑周期大约为11年
对地球
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廉价、无污染的能源(太阳能)
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产生气候异常
3.2015年3月10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生成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
据此完成
(1)~
(2)题。
(1)材料所述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日珥和耀斑 B.黑子和日珥
C.耀斑和太阳风D.太阳风和黑子
(2)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
A.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
B.停止一切室外活动
C.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
D.控制所有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
解析:
第
(1)题,“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指的是耀斑,太阳表面“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指的是太阳风。
第
(2)题,虽然太阳剧烈活动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通信、电力输送等产生影响,但B、C、D项的做法过于绝对,不可取。
太阳剧烈活动会影响人造卫星的正常运行,A项做法正确。
答案:
(1)C
(2)A
考点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征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平均17km)
古登堡界面
→(2900km)
纵波和横
波速度明
显加快
纵波速度
突然下降,
横波消失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地核
外核
呈熔融状态
内核
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特别注意]
(1)正确理解地壳和岩石圈关系。
①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的总称。
②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2)根据地震波的波速和传播介质的差异,人们利用人造地震波寻找地下油气矿藏,下图示意地下可能储有石油资源。
2.地球的外部圈层
含义
分布
组成
其他特征
图示
相互关系
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地球大气上界至地表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由氮、氧组成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的外部圈层相
互渗透、
相互影
响、相互
制约,圈
层之间没
有明确的
界限
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地下、大气和生物体中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
4.北大西洋极圈
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读图,回答
(1)~
(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第
(1)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对大气环流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解题时要注意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该地附近有副极地低气压带;同时,冰岛位于欧洲的西北部,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必然受到西风的影响。
第
(2)题,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运动的理解能力。
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地球的大气圈,然后它们会作为凝结核随着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淀、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
答案:
(1)B
(2)A
考向一 结合太阳能资源开发考查太阳辐射状况
(2014·课标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 第一章 第三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 学案湘教版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必修 第三 地球 宇宙 环境 及其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