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汇.docx
- 文档编号:19433404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80
- 大小:85.82KB
现代汉语语汇.docx
《现代汉语语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汇.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语汇
第二章语汇
第一节语汇概说
一、语汇的性质
(一)什么是语汇
语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语词(包括语素、词、熟语等)的总汇,有时也用来指语言某一特定范围内所有的语素、词和熟语的总汇。
特定范围可以指一种方言、语言或方言的某一断代,也可以是指一个人、一本书、一篇文章等等。
如:
汉语语汇、湘方言语汇、现代汉语语汇、古代汉语语汇、鲁迅的语汇、《骆驼祥子》的语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语汇,等等。
根据某种标准划分的语素、词、固定短语的集合也可以称为语汇,如:
基本语汇、非基本语汇、外来语汇等。
总之,语汇只能是许多语素、词、熟语的总和,不能是一个语素、一个词、一个熟语。
(二)语汇的系统性
1.语汇成分相互联系
各语汇成分并不是互不关联的一盘散沙,而是在内容、形式、构造、功能等方面具有各种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语汇成分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1)意义方面的联系。
例如:
“赞扬-赞美/边界-边疆”是同义联系;“好-坏/高大-矮小”是反义联系;“水果-枇杷/电器-冰箱”是上下义联系;“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金-木-水-火-土”是类义联系。
(2)功能方面的联系。
例如:
“毛茸茸-亮晶晶/呢-吗/打-杀”等具有同类功能的联系。
(3)结构方面的联系。
例如:
“边防-边疆-边境-边塞-边卡-边际/讲演-演讲/论辨-辩论”等具有一个或几个相同语素的同素联系;“国家-窗户/推迟-压跨/布匹-房间”等具有内部结构规则相同的同构联系。
(4)语音方面的联系。
例如:
“裁减-裁剪/地狱-地域/西-析”等是同音联系。
(5)同源方面的联系。
例如:
“旷-广/空-孔/改-更”等具有同源联系。
语汇成分的联系既错综复杂,又井然有序。
语汇系统的每一个成分发生变化,都可能会带来相关相应的变化。
比如“臭”本指感知于嗅觉器官(鼻子)的气味,“味”本指感知于味觉器官(舌头)的味道,后来“臭”的语义范围缩小,专指不好的气味,与之关系密切的“味”的语义范围则相应扩大,泛指可嗅可尝的一切气味和味道。
2.语汇成分受共同规律的支配和制约
各语汇成分都要受到语汇总体规则的制约。
汉语的语汇在音节数目、结构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外来词进入汉语语汇都必须经过民族化的改造,以适应这些特点。
如英语的jacket进入汉语成了“夹克”,语音形式上带了声调,去掉了辅音尾t;意义上也有了变化,jacket在英语中指一般的“短上衣、坎肩”之类,但在汉语中只指“夹克衫”,因为汉语中已有了“短袖衫、坎肩”之类的词语。
对外来词的民族化改造,典型地反映了汉语语汇的系统性。
3.语汇成分是分层次的
语汇成分大致可以分为语素、词、固定短语三个层级。
语素是语汇的最小层级,是构词材料。
词是高于语素的一个层级,是语汇的基础层级,数量最大,使用价值最高。
固定短语是以词和语素为基础构成的。
这三个层级互有联系又各有特点。
二、语汇单位
(一)语素
1.什么是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单位。
如:
书、丽、戏、初、啊。
很多语素可以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如:
书本、美丽、游戏、初一,有些语素还可以独立构成单纯词,如:
书、戏,也有的语素只能独立构成单纯词,如:
啊。
语素的识别通常采用“替代法”,例如:
人民:
人口 人马 人权 人生 ……
农民 市民 公民 股民 ……
这里的“人”和“民”都能在原来的意义上被别的语素替换,所以,“人民”这个词包含“人”和“民”两个语素。
采用替代法要注意:
能双向替代的是两个语素,如上面的“人民”;只能单向替代的不是两个语素,如“蝴蝶”中的“蝴”,虽然可以用其它语素替换而成为“粉蝶”、“彩蝶”,但“蝶”却不能为别的已知语素替换,即“蝶”只能和“蝴”组合成“蝴蝶”,因此,“蝴蝶”只是一个语素。
替代前与替代后共同语素的意义要保持基本一致,例如“马达”如果按下面的方法替代便是错误的:
马:
马鞍 马蹄 马车
达:
传达 表达 抵达
“马达”是motor的音译形式,这里的“马”和“达”同“马鞍”“传达”中的“马”与“达”在意义上已经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马达”中的“马”和“达”都不能为别的已知语素替代,所以“马达”也只能是一个语素。
2.语素的分类
按音节,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吃、路、阿、吗”等只有一个音节的语素是单音节语素,“忐忑、仿佛、马达、巧克力”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是多音节语素。
汉语中单音节语素占绝大多数。
书面上,单音节语素一般用一个汉字来记录。
按意义,语素可以根据表义的多少分为单义语素和多义语素。
只有一个意义的语素是单义语素,如“沙发、奥林匹克、砰”。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语素是多义语素,如“恨”有“仇视”、“冤仇”、“懊悔和遗憾”三个意义。
汉语中多义语素是较为活跃的语素。
按功能,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不与别的语素结合,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是成词语素,如:
山、水、花、人、了、吗。
成词语素中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再同别的语素组合构成新词,如“花”可以同其它语素构成“鲜花、梨花、桃花、花朵、花卉”等。
不成词语素是不与别的语素组合就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如:
语、第、者、民。
按位置,语素可以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定位语素指语素在合成词中的位置只有一种,有的只能出现在别的语素前面,如虚语素的“老”、“初”,有的只能出现在别的语素后面,如虚语素的“头”、“者”。
不定位语素指语素在合成词中的位置不固定,可以出现在别的语素后面,也可以出现在别的语素前面,如“人”在“工人”、“铁人”等词中出现在后面,在“人们”、“人口”等词中出现在前面。
合成词中的定位语素又称词缀,不定位语素又称词根。
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的关系如下图。
成词
定位
不成词
不定位
亚
习
把
了
者
人
阿
大
3.语素和字的关系
语素是意义单位,字是书写单位,现代汉语中的语素与字有三种关联模式。
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
现代汉语中的语素大多是单音节的,汉字与单音语素一般构成对应关系,如:
山、大、观、子、田、小、很、吗、残、污、检。
几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
有时候,一个语素可能用几个汉字表示,如:
彷徨、参差、蜘蛛、猩猩、勃勃、扑通、哗啦、的士、白兰地、歇斯底里。
一个汉字代表几个不同的语素。
如“花”可能代表“花木”,也可能代表“花费”。
(二)词
1.什么是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是造句单位。
任何词都是音义结合体,其意义有的是概念意义,有的是语法意义,如:
“语言和文字”中的“语言”、“文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概念意义,“和”的作用是连接,表现的是语法意义。
任何词都能独立运用,要么可单说,独立成句,要么可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要么用在别的词当中或附着于别的词语,起连接、引介等作用。
词不能再分割,分割之后不能独立运用,或不能保持原义。
下面四种情况都属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
“天”、“刚”无法再分,“蟋蟀”、“迪斯科”分割之后不成词,“思路”、“虽然”分割之后,其中一部分不可独立成词,“火车”、“小说”分割之后虽都可以独立成词,但表达的已不是原来的概念。
随着汉语的发展,有些语言单位原来是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后来变得不能独立运用了,如,古汉语的“学”、“习”是可单用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习”即“复习”,“习”在古汉语中是词,现代汉语中不算一个词,只是构成词的一个语素。
古汉语的一些语素,有的还保留在成语当中,如“习以为常”“习非成是”。
根据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少,可以把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
2.词和短语的区分
词是最小的独立造句单位,短语是大于词的造句单位,是词的组合。
一般来说,词和短语的分辨是清楚的。
但有的短语和词较难分辨,比如:
东西:
dōngxī/dōngxi
是非:
shìfēi/shìfei
红花:
红色的花/药材
煎饼:
吃了两个煎饼(“煎”重读)/他在煎饼(“饼”重读)
区分词和短语的方法常用“扩展法”,例如:
“大学生”不能扩展成“大的学生”,“白菜”不能扩展成“白色的菜”,可知“大学生”和“白菜”是词,不是短语;“开车”可以扩展为“开着车”,“牛羊”可以扩展为“牛和羊”,“他的”可以扩展为“他和我的”,可知“开车”、“牛羊”和“他的”是短语,不是词。
具体地说,运用扩展法识别一个语言片段(如AB)是词还是短语,可以依据下边三个原则:
第一,如AB可以扩展,则A和B都是词,AB是自由组合成的短语。
如“白布”。
第二,如果AB不可以扩展,则A和B是构词成分,AB是词。
如“白菜”。
第三,如果AB经常不扩展,但有时也可以扩展,则AB具有双重性,是处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性语法单位,没有扩展时是词,扩展后是短语,如“鞠躬”是词,“鞠一个躬”是短语。
这种现象也称“离合词”。
运用扩展法要注意:
(1)扩展后结构要同型。
如“读书”扩展为“读马列的书”都是属于动宾结构,如果扩展为“读的书”,则变为偏正结构了。
(2)扩展后基本意义不变。
如“新家”扩展为“新的家”意义没有改变,但如果将“新娘”扩展为“新的娘”,扩展后意义发生了改变。
(3)带有词缀成分的是词,不是短语。
如“现实主义者”、“人民性”分别带有词缀“者”“性”,所以都是词,不是短语。
(三)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相对于自由短语而言的,自由短语在使用时常常是临时组合、成分可以变更,固定短语在结构上相当于一个短语,运用上却总是整体使用,不能随便更动其中的成分,作用相当于一个词。
由于总是定型使用,所以固定短语也属于语汇成员。
固定短语主要包括熟语中的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也包括专名短语。
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是长期沿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
专名短语即用于专门名称的短语,主要是一些国家、机关、单位等的名称和科技用语。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大学、激光照排系统。
较长的专名短语往往有缩略形式,如:
中国、人大。
三、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
(一)基本语汇
1.什么是基本语汇
基本语汇是基本词的总汇,基本词反映人类对自然界、人类本身和社会生活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它们使用率高,生命力最强,意义最明确,为全民所共同理解。
基本语汇与语音、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反映语言的基本面貌。
无论是孩童习得母语,还是学习一种外语,基本语汇都是他们首先接触到和必须掌握的语言成分。
基本词在数量上比一般词少得多,但却非常重要,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
表示自然界事物的:
风 雷 天 地 水 火 树 花 河 春
表示生产劳动、生活资料的:
网 刀 粮 肉 布 碗 盆 车 灯 牛
表示亲属关系的:
父 母 兄 弟 姐 妹 子 孙
表示基本动作行为的:
走 坐 说 看 开 吃 睡 打
表示事物基本性质的:
大 小 厚 薄 轻 重 好 坏
表示人体器官、部位的:
头 口 手 脚 背 胃 心 肝
表示方位的:
前 后 左 右 上 下 东 西
表示数量的:
个 十 百 二 三 斤 两 尺
表示人称和指代关系的:
你 我 他 这 那 谁
2.基本语汇的特点
(1)全民性
全民性是说基本语汇流行地域非常广,使用频率非常高,是最常用的。
基本语汇不受文化层次、行业、地域、阶层等限制。
一个人可能因为文化程度较低而不懂或不用“令尊”、“参差”等文言词,可能因为“隔行如隔山”的缘故而不懂或不用“花刀”、“白案”等烹饪行业词,可能因为地域差异而不懂或不用“埋汰”、“邋遢”等方言词,可能因为信息封闭而不懂“克隆”或“比基尼”等新词和外来词,但他不可能不用基本语汇中的基本词。
基本语汇是全民族的所有成员普遍使用和经常使用的语汇成分,因此,它的使用范围之广,使用频率之高,是一般语汇所不能及的。
(2)稳固性
基本语汇有很强的稳固性,基本语汇中的词在千百年中为不同时代的社会服务,反映人类思维中最基本的概念和关系。
很多基本词从甲骨文时代到现在一直在为汉族人很好地提供服务,没有变化,如“一、二、牛、马、手、家、天、地、山、水、上、下、左、右、大、小”等等,这些基本词还会被继续使用下去。
基本语汇的这种稳固性是因它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的稳定性决定的。
当然,说它具有稳固性,也不是说一定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基本词到现在已经变成复合词中的一个语素了,如“眉、耳、鼻、舌”。
(3)能产性
因为基本语汇具有全民性和稳固性,其意义已经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熟悉,反映的也是生活中最必需、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创制新词时,人们就会习惯于用这些常见的、易于理解的、不易变化的基本语汇造出新的双音词和多音词,基本语汇是构成新词新语的基本材料。
在汉语中,基本语汇的这种极强的构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天”这个基本词就构成了“天才、天空、天平、天气、天然、天生、天堂、天文、天下、天性、今天、明天、冬天、夏天、白天、半天”等一系列双音节合成词。
这其中,“天然”又可以进一步构成“天然气、天然丝、天然免疫、天然橡胶”等多音节合成词。
据不完全统计,由基本词“大”构成的词近400个,由基本词“心”构成的词也有400个左右。
能产性是就整个基本语汇而言的,能产性强的一般是基本语汇中的核心部分,并不是基本语汇中的每一个词都具有能产性,代词、名词中的亲属关系词、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关联词、语气词等的能产性就很弱,很少构成复合词。
(二)一般语汇
1.什么是一般语汇
基本语汇以外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称一般语汇。
与基本语汇相比,一般语汇使用的范围比较窄,使用的频率也比较低,从总体上讲,在稳固性和构词能力等方面也比基本语汇弱得多。
一般语汇的特点是:
一方面,它在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方面是非常敏感的,人们正是通过一般语汇“善变”的特性,才明显地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另一方面,相对于基本语汇而言,一般语汇来源很广,可以是新造的,可以是古代的,可以是本民族某地方的,可以是外来的,可以是行业的,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要想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说明复杂的事物,表达细致的感情,仅仅掌握基本语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好语言的一般语汇。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交际,才能充分感受和发挥语言的魅力。
实际上,每个人掌握的一般语汇都是不一样的,人们总是习惯于掌握和使用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文化素养关系密切的那部分非基本词,例如足球界人士经常使用“射门、越位、点球、前锋、角球、黄牌”等词语,而医务工作者则掌握很多诸如“化疗、高压仓、造影、甘油三脂”等医疗词语,这也正是每个行业、每个人的语言都有各自的风格与特点的一个原因。
2.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
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核心与外围的关系,但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界线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般语汇中有的词,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逐渐具有了普遍性和稳固性,就可以转化为基本词,进入到基本语汇中去,例如“电子”本来是非基本词,现在已经被普遍使用并具有了稳固性,并以此为语素创造了大量新词语“电子词典、电子秤、电子商务、电子邮件”等等,因此“电子”有了向基本语汇转化的倾向。
基本语汇中的个别词,也可能因为丧失了普遍性和稳固性而进入一般语汇,例如“君”、“臣”在封建社会一直是汉语的基本词,现在则因为社会制度的变化退出基本语汇队伍,进入到一般语汇中。
3.一般语汇的构成
(1)新造词
新造词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文化、科学等发展的结果。
新造词是非基本语汇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与其它一般语汇不同的地方在于:
新造词总是以反映新概念、新事物、新面貌出现的。
当新概念、新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新的时候,代表该事物的词也就不再是新造词,新造词是以一定时代为标记的,“五四”前后产生的新词现在已经不看成是新词了,文革期间产生了“红卫兵”、“文攻武卫”、“忠字舞”等新词,现在也成了历史词。
近些年常有新词新语词典出版,也总有一部分前些年产生的新词退出使用。
这20多年来,社会发展速度快,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多,新造词也不断出现,如:
倒爷白领万元户空嫂第三者的哥打工妹打工仔钟点工小金库奖金税净菜手机鼠标随身听微软硬件软件网络主页网吧网虫黑客格式化千年虫克隆双休日下岗入世速递传销专卖店超市纯平小康休闲房改打的买单面膜安乐死炒作双规纯净水三栖明星氧吧大腕蹦极蹦迪灰色收入绿色食品盗版猎头性骚扰托儿211工程防盗门。
新造词主要是利用原有的语素根据需要而创制的,如“保送、认购、手机、健身操、电子信箱”,也有一部分是由港台转借或从外语翻译而来的,如“激光、买单、发烧友、比基尼”。
有的词新增加了词义,如“水分、包装、菜单、窗口”,这些属于词义的扩大,不是新造词。
新词的创造应该考虑社会基础(包括社会需要和社会心理),也要考虑构词规则,如“网吧、网友、网民、网虫、网迷、上网”既能满足新事物指称和交际的需要,符合人们求新求美求简的心理,也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则,易于理解和接受。
新造词不等于生造词,如果将两个语素生硬拼凑在一起是不会得到承认的,如“跨裂”,如果随意改变原有的语序而形成新的词也不会得到认可,如“会理、抖颤”。
使用生造词不能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对语言也是一种污染。
(2)古语词
古语语汇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
文言词是指在古汉语中产生的、仅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继续使用的词。
如一些虚词,还有一些产生于古代的词语,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只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被通俗易懂的词语代替了,原有的词只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使用,这样的词就成为文言词。
例如:
之(的)何(怎么样/什么样)且(尚且/而且)乎(吗)羸弱(瘦弱)谋面(见面)式微(衰落)狼藉(乱七八糟)囹圄(监狱)。
有些单音节的文言词被现代汉语词语取代之后,不能再作为词单独使用,成为不成词语素。
如“惧”被现代汉语“害怕”取代,“惧”不再作为词使用,只能和其它语素构成“恐惧、惧怕、惧内”等双音节词。
这样的文言词还有“首(头)、冠(帽子)、足(脚)、履(鞋)、目(眼睛)”等。
现代汉语中吸收适量的文言词,可以使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凝练匀称、庄重文雅,如公共场所的“请勿吸烟、严禁赌博、闲人免入”等,如果换成现代口语的说法,显得别扭,也不庄重严肃,起不到警示作用。
再如在对别人的称谓前加上“贵、令、贤、尊”,在自我称谓前加上“愚、拙、鄙、家”,显得文雅谦逊。
历史词指表示历史上存在过的或神话传说中出现过的一些事物和现象的词。
历史词所反映的事物和概念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现在一般交际中不会用到这些词,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涉及到这些历史事物和概念或者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时,才会使用它。
在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和学术论著中,历史词的使用比较集中。
例如:
裹脚黄包车巡捕租界科举进士翰林驿站太监
诸侯员外妾驸马红卫兵私塾县令上朝凌迟
有些历史词现在可以用于修辞,起到比喻的作用,例如“独生子女简直就是家里的小皇帝。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钦差大臣’满天飞”。
(3)方言词
方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用方音表现的、在某地方言范围内使用的词,二是指普通话中有方言色彩的词,即从某地方言中吸收到普通话里用普通话标准音、成为全社会通用的词。
从普通话的角度看,其语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从其它方言中吸收了不少有用的成分,这些吸收进来的有用成分是现代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方言的角度看,方言中的方言词,只有一小部分由于小说、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广告等的传播,可能慢慢地进入普通话之中,为广大群众所了解。
例如:
够戗老玉米搞唠嗑埋汰瘪三磕巴
煲名堂磨蹭炒鱿鱼估摸窗棂摆谱
方言中表义形象生动特殊或表现力特殊而普通话又没有相应词来表现的方言词,最容易进入普通话。
例如“二流子、尴尬、垃圾”就是从方言中吸收的有特殊意义的词,而“搞”相对于“做”,“窝囊”相对于“无能”,后者更具有形象色彩,富有表现力,已吸收到普通话语汇中。
总之,方言词的吸收可以丰富共同语的语汇,恰如其分地使用方言词,也可以使表达更生动、更具有个性色彩。
从各方言吸收到普通话中的方言词在汉语词典中常标明〈方〉的字样。
(4)外来词
从外族语言中借用的词叫外来词。
例如“法兰西、巴尔干、模特儿、幽默、浪漫、景气、取缔”等等。
外来词是不同民族在交往过程中,把对方语言的语汇成分吸收到本族语言中来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一种语言在吸收外族语言的语汇时,都要在原来外语语汇的基础上,经过一些改造,它和外语词虽有联系,但并不等同。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很久,从汉朝和魏晋时期就有外来词引入,比如“佛”借自梵文的buddha,“站”借自蒙古语的jam。
更多的外来词是近代和现代吸收的结果,比较多的是从西方语言中吸收,也有从东方语言如日语中吸收的。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外来词大量涌现,其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形成方式之多样化,都是空前的。
汉语外来词按其吸收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音译
用汉语的语音形式模仿外语词的发音而形成的外来词。
例如:
麦克风(microphone)扑克(poker)苏打(soda)
卡通(cartoon)苏维埃(Совет)沙发(sofa)
②半音半义
把整个外语词分成两半,一半用音译,一半用意译的方式翻译而成的外来词。
例如:
romanticism:
浪漫主义chauvinism:
沙文主义Marxism:
马克思主义
ice-cream:
冰淇淋Cambridge:
剑桥neon-lamp:
霓虹灯
③音译加注
音译整个外语词之后,在其前后再添加一个注明类名的汉语语素形成的外来词。
例如“卡车”的“卡”是car的音译,“车”是后加上去的。
下列词中加线的语素都是汉语类名语素:
芭蕾舞沙丁鱼派克笔高尔夫球法兰绒
摩托车酒吧加农炮卡宾枪啤酒
④音兼义译
在按照外语词的声音对译成汉语时,特意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字。
例如:
基因幽默逻辑俱乐部可口可乐
香波苦力芒果维他命模特儿
⑤借形
汉语外来词的借形方式有两类:
字母式借形,汉字式借形。
字母式借形词指直接借用西文字母或将其与汉语语素相组合形成的词,这种词也叫字母词。
直接借用的字母词有的是借来一个词,比如E-mail(电子邮件)在mail前加一个定性字母E;更多的是借外文缩略语词,如:
DVD(数字激光视盘)UFO(不明飞行物)MBA(工商管理硕士)
CBD(中央商务区)CEO(首席执行官)WTO(世界贸易组织)
DNA(脱氧核糖核酸)OA(办公自动化)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BS(电子公告牌系统)MTV(音乐电视)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SOS(紧急呼救信号)CPU(中央处理器)MP3(一种常见的数字音频压缩格式)
WC(盥洗室)IT(信息技术)CD(激光唱盘)
西文字母与汉语语素结合成词的如:
AA制B超e化PC机T恤衫三K党ATM机三C革命
pH值A股X光IP卡T细胞IP电话C3I系统三S研究
受外来字母词的影响,把汉语词用汉语拼音缩写的方式简化,也会形成字母词,如:
HSK(汉语水平考试);通过比喻的方式也可能形成字母词,如:
T型台(呈T形的表演台)。
汉字式借形词是一种特殊的外来词,指的是从日语中转借来的汉字词语。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古代汉语就有的词在日语中赋予了新义,如:
革命文明具体宪法主义古典演绎想象乐观
另一种是日语中直接利用汉语材料创造的,这类词数量相当可观,直到现在还有少量日语词被汉语吸收,如:
景气金融引渡体操客观主观内在能动取缔
物质政党共产组合元素直接间接资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汉语 语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