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测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33262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3.86KB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测Word文档格式.docx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测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守文死,军士皆流涕。
帝问:
何以得此?
对曰:
守文得奉禄赐赉悉犒劳士卒,死之日,
家无余财。
帝嗟叹久之,赐其家钱五百万,为真宗纳其女为夫人,即章穆皇后也。
(节选自《宋史郭守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B.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C.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D.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曰以致岂,以及句中的名词太祖国家,在结合本句大体意思:
当时李煜因为拒命非常自惭,不愿活着见太祖。
守文观察得知,于是对李煜说:
国家只求恢复国土,天下太平,哪里还有后到而受责呢?
句子可以断开为: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8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3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供长辈称呼。
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根据生者和逝者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C.阙下,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阙下则一般指帝王所居之处,后来又常常借指朝廷。
谥号,古代帝后、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会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称号以褒贬善恶。
文中的忠武和章穆都是表示褒扬的谥号。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守文年少从军,为朝廷出力。
2岁时其父就随周祖征战而死,守文居丧尽礼,悲伤异常身形毁损。
周祖怜悯其丧父之痛,将其召至军中,不久补任左班殿直的职务。
守文善于治水,能造福一方。
汴河决口时,郭守文受命负责监督管理宋州、亳州堵塞决口任务,之后又两次参与负责其他河流决口任务。
守文讨贼平寇,有军事才能。
守文担任简州知州时,招降了剑门外的很多贼寇;
辽兵袭扰雄州时,听闻守文要率禁兵增援就赶紧逃遁。
守文关爱士卒,受皇帝褒奖。
守文得到的俸禄赏赐全部用来犒赏慰劳士卒,到去世的时候家里都没有余财。
皇帝感怀良久,并对守文的家人进行嘉奖。
【解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
C项,听闻守文要率禁兵增援就赶紧逃遁表述不妥当,与文中命守文率禁兵数万人赴援,既至,辽人乃去意思不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卒与辽人遇,为流矢所中,气色不挠,督战益急,军中服其量。
先是,将臣戍边者多致寇以邀战功,河朔诸州殆无宁岁。
【答案】突然与辽兵遭遇,被流箭射中,面色不改,督战愈急,军中佩服他的胆量。
(卒、为所、挠、服各)
在此之前,戍守边关的将领常常招引敌人来求取战功,河朔各州几乎没有安宁的年岁。
(戍边者,定语后置,致,以,殆,)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他的父亲郭晖,跟从周太祖征讨河中,战死。
守文当时十四岁,居丧尽礼,悲伤异常身形毁损。
周太祖可怜他,把他召到军中。
广顺初年,补官任左班殿直,宋朝初期,升任西头供奉官。
蜀地平定后,升任为简州知州。
当时剑门外有很多贼寇,守文把他们都招附了。
跟从曹彬等人平定金陵,护送李煜到京城。
李煜才安心。
太平兴国初年,秦州降附朝廷,蕃部骚动,朝廷命守文乘驿车前去抚谕,西夏悦伏。
太平兴国三年夏天,汴河在宁陵决口,朝廷征发宋州、亳州壮丁四千五百人去堵塞,命令守文主管这个工程。
这年冬天,他又与门副使王侁、西八作副使石全振监督在灵河县的黄河决口的堵塞工程。
太平兴国八年,黄河在滑州房村决口,朝廷调发士卒堵塞,命令守文主管这一工程。
辽人侵扰雄州,朝廷命令守文率领数万禁兵赴援,守文率兵到雄州后,辽人就逃走了。
雍熙二年,诏令守文率兵屯守三交,不久加职兼任武州团练使。
遇西夏军队扰攘边境,朝廷命令守文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打败夏州盐城镇岌罗腻等十四族。
又打败咩嵬族,把他们全部杀死。
各少数民族部落非常恐惧,相继来投降,西部边境于是安宁下来。
雍熙三年春天,宋军大举北伐,任命守文为幽州行营前军步军水陆都监。
与辽兵遭遇,被流箭射中,面色不改,督战愈急,军中佩服他的胆量。
端拱初年,改任宣徽南院使、镇州路都部署。
这年冬天,辽军骑兵南下侵犯,守文率兵在唐河大败辽军。
端拱二年十月,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太宗哀悼痛惜,追赠侍中,赐谥号为忠武,追封谯王,派中使护送,归葬京城。
在此之前,戍守边关的将领常常招引敌人来求取战功,河朔各州几乎没有安宁的年岁。
歧沟关失败后,于是命令守文以朝臣身份统率军队镇守常山来处理边事。
守文死后一个多月,中使自北边回来说:
守文死后,军士们都流涕痛哭。
太宗问:
为什么会这样?
中使回答说:
守文把所得俸禄赏赐全部犒劳士卒,他死的那天,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太宗叹息了很久,赐给他家五百万钱,替真宗娶他的女儿为夫人,就是后来的章穆皇后。
2、【18届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祖禹,字淳甫。
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
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
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
镇器之曰:
此儿,天下士也。
进士甲科。
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
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
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
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
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
疾笃,召授以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
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上之。
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振救。
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
祖禹封还其章,云: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
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
初,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已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
公之文,经世之文也。
竟不复出其稿。
有相章惇意。
祖禹力言惇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
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
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诬,贬安置贺州,卒,年五十八。
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过。
至遇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
在迩英守经据正,献纳尤多。
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语,拱手再诵,却立云:
愿陛下留听。
帝首肯再三,乃退。
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命子弟侍。
开列古义,参之时事,无一长语。
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本意是将享受的禄位交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B.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为薨,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
C.斛,文中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
《实录》,纪传体裁史书的一种,专门记录古代某一皇帝的言行,如文中范祖禹编修的就是《神宗实录》。
【答案】D
范祖禹幼年时父亲去世,每逢佳节,他悲伤痛苦,闭门读书,他到京城后结交的都是名人,他的叔祖称赞他为贤士。
范祖禹看淡官职,正字刚毅。
他跟从司马光编修书籍,不求官职;
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后来他却将别人批评王安石的奏章上报。
范祖禹文才突出,受到苏轼称赞。
宣仁太后去世,人心不稳,他决定上奏,他的奏章被苏轼看到后,苏轼决定放弃自己的奏稿,并称赞范祖禹的文章。
范祖禹既谨慎又大胆。
他平时谨慎小心,但遇到大是大非问题,往往坚持原则,他为皇帝讲书,有一次讲到关键处,直到皇帝首肯再三,才肯罢休。
【答案】B
【解析】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错,因果关系不成立。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此题选项B事件错误。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
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
【答案】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
皇帝打算要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凭着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
谕:
告诉,竟:
最终,谒:
拜见,且:
将要,梗:
阻挠,以:
凭借,知:
担任。
幼年时父亲去世,叔祖父范镇抚养他如同自己的儿子。
但范祖禹还是认为自己已经是孤儿了,每每过年时亲戚宾客庆贺集会,他就悲痛忧伤好像无所容身一样,关门读书,从不参与应酬请托之类的事情。
不久以后到达京城,所有和他交往的,都是一时知名的人。
范镇看重他说:
这个孩子,会成为天下闻名的士人。
考中进士甲科。
跟随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阳十五年,不去钻营职位的升迁。
书编成后,司马光推荐他担任秘书省正字。
当时王安石在朝廷掌权,特别爱护看重他。
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
富弼辞官后住在洛阳,一向严肃刚毅,关起门很少与人交往,唯独亲厚对待范祖禹;
富弼病情加重,叫来范祖禹交给他秘密奏疏,内容大概是论述王安石误国以及新法的危害,言辞极为愤慨中肯。
富弼去世,人们都认为不会将秘密奏疏上报,范祖禹最终上报了秘密奏疏。
吴中发大水,皇帝下诏拿出一百万斛米、缗钱二十万赈济救灾。
谏官认为报告灾情的人造谣,请求加以验证考实。
范祖禹封回其奏章,说:
国家的根本,就依靠东南地区。
现在一方的百姓,呼喊诉苦,张口等待救助,来摆脱急迫的问题。
上奏灾情即使稍微超过事实,应当忽略不追问。
如果稍加惩罚,恐怕以后没有人敢说话了。
宣仁太后去世,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人人怀着观望的心态,在做官的人害怕恐惧,没人敢说话。
祖禹担心小人乘机危害政治,于是上奏。
当初,苏轼约好范祖禹一起上奏章论议,进谏的草稿已经写好,看见范祖禹的奏疏,就附名一同上奏,说:
您的文章,是经世之文。
最终没有再拿出自己的奏稿。
当时朝廷有用章惇做宰相的意思。
范祖禹极力说章惇不可任用,没被同意,于是请求调任外地。
谏官认为范祖禹修编《神宗实录》时诋毁诬陷朝廷,贬到贺州居住,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祖禹平时谦恭谨慎,不讲别人的过错。
到遇事的时候,就辨别是非,一点不隐瞒。
在迩英殿为官时坚守经义正理,献上的谏言特别多。
曾经讲《尚书》到在宫内荒淫于女色,在宫外荒淫于打猎等六句,拱手诵读两遍,退步站着说:
希望陛下留意听取这些道理。
皇帝再三点头,才退下。
每次当要侍讲的前一天晚上,必定端正衣服帽子,严肃恭敬地好像在皇帝的身边一样,命令子弟侍读。
陈述古人的解释,当时的政事,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苏轼称他是侍讲官里最好的。
3、【18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
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
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
大德五年,用翰林侍讲学士郝彬荐,为镇江淮海书院山长。
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辟为掾史。
丁内艰,复起,补掾史,除兴文署。
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问难倡和,应答如响,使者叹服,以为中国有人。
至治二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
泰定七年,迁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
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
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元统二年,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习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
因集议明宗皇后祔庙事,援礼据经,辩析详明,君子多之。
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
追封谯郡侯,谥文穆。
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
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
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
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
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鉴任湖广员外时,有故掾顾渊伯,以辰砂一包馈鉴,鉴漫尔置箧笥中。
半载后,因欲合药剂,命取视之,乃有黄金三两杂其中,鉴惊叹曰:
渊伯以我为何如人也!
渊伯已殁,鉴呼其子归之。
其廉慎不欺如此。
(《元史·
曹鉴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时丞相忽刺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答案】D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
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断句的前提:
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学.科.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既冠,意思是已经二十岁行过加冠礼了。
冠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丁内艰,是指为母亲守丧。
丁艰,也叫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按规定需离职居家守丧。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指升官,这里也是指曹鉴升了官职。
左迁,则是贬官。
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
谥文穆,谥号指人死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而给予的评判性称号,谥号中的文应指好学博闻。
【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C项,两地所任官职皆为行省员外郎,应是平调。
曹鉴从小就聪颖过人,且终生喜欢读书。
他藏书数千卷并亲手校订,所写诗赋很受推崇;
受命护送安南国使臣时,一路与之讨论学问、酬唱诗词,使者叹服。
曹鉴做事干练有方,能力过人。
曹鉴奉旨调查核实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曹鉴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对地方百姓毫无侵扰。
曹鉴熟谙典章成例,通达古今。
朝廷召集臣商议讨论明宗皇后陪祭太庙的事,他只是广博,引经据典,剖析详尽,最终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
曹鉴廉洁谨慎,树下顾渊伯曾将三两黄金掺杂在朱砂中送给他,半年后曹鉴才发觉此事,其时顾渊伯已去世,曹鉴就把黄金退还给他的儿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最终让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不当,应理解为深得君子的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
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答案】
正赶上(恰好遇到)淮、浙地区遭遇洪灾,百姓报告灾情,曹鉴将这些地方的赋税削减了十分之六七,有些权势之家借机作弊逃避赋税,曹鉴一一核实,传令让他们首先交纳租税。
曹鉴天性纯良孝顺,亲族中有贫困的,帮助救济(周济抚恤)惟恐不及时。
做官三十多年,仍然是租屋而居。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
聪颖超人,举止不同于一般的儿童。
二十岁后,到南方游览,通晓《五经》大义。
大德五年(101),经翰林侍讲学士郝彬推荐,任镇江淮海书院山长。
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聘为掾史。
母亲去世,服孝期满,授兴文署。
命其伴送安南使者,沿途使者向他提出许多疑问,他应答如流。
使者叹服,认为中国有人才。
至治二年(122),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第二年,奉旨核查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事已完成,对百姓毫无侵扰。
泰定年间,调任湖广左右司员外郎。
当时的丞相忽剌歹仗势为所欲为,他的下属官员都因害怕而回避,曹鉴遇事遵循事理而行,独不回避。
湖北廉访司举荐曹鉴任监察官。
但未上报。
天历元年(128),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
所属淮、浙地区大水,民众报告灾情,鉴减赋税十之六七,有钱有势之家用诡计获免赋税的,鉴核实之后,下令让他们首先交纳。
元统二年(134),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熟悉典故,达古通今,凡礼乐、度数、名物制度,没有不知晓的。
因而召集大臣们议论,刚死的明宗皇后附祭于先祖之事,鉴引礼据经,辨析详细明确,君子都称赞他。
至元元年(135),由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不久,因生病而卒,终年六十五岁,追封谯君侯,谥号文穆。
鉴天性纯朴孝顺,对亲族中贫困者,接济惟恐太晚。
当官三十多年,仍住着旧屋。
逝世时,家中没有积蓄,只有数千卷书,都是经过他亲自校定的。
鉴写诗、写赋,崇拜《离骚》、《尔雅》,写文章都效法西汉,每成一篇,学者都争相传诵。
家中藏有他的文集若干卷。
鉴任湖广员外郎时,有一故旧下属叫顾渊伯,赠送他一包辰砂。
鉴随手放进一个小箱子中,半年后因要用辰砂合药,命人取出一看,其中夹杂了三两黄金。
鉴惊叹地说:
渊伯以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啊!
渊伯已死,鉴把他的儿子叫来,还给他黄金。
其廉洁、谨慎到此程度。
4、【18届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
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
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
震至,不受贵家告。
府檄摄其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声。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辟主管帐司文字。
时,钱塘孙守常,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
震赞之也。
震曰:
民生蹶矣,岂宜重困之?
以没官田三庄所入应之。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升提举常平仓司。
旧有结关拒逮捕者系郡狱二十有八年,存者十无三、四,以事关尚书省,无敢决其狱者。
震谓结关犹他郡之结甲也,非作乱。
比况已经数赦,于是皆释之。
新城与光泽地犬牙相入,民夹溪而处,岁常忿斗争渔。
会知县蹇雄为政扰民,因相结焚掠,震乃劾罢雄,谕其民散去。
初,常平有慈幼局,为贫而弃子者设,久而名存实亡。
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
乃损益旧法。
凡当娩而贫者,里胥请于官赡之,弃者许人收养,官出粟给所收家,成活者众。
震论役法,先令县核民产业,不使下户受抑于上户。
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及为豪右所占者,复之。
移浙东提举常平,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遂兼王府长史。
震奏曰:
朝廷之制,尊卑不同,而纪纲不可紊。
外虽藩王,监司得言之。
今为其属,岂敢察其非,奈何自臣复坏其法?
固辞长史,累进宗正少卿,皆不拜。
尝告人曰:
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
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决。
自奉俭,人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
所著《日抄》一百卷。
卒,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馀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
补刻《六经》《仪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阅读 断句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