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33163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8.68KB
谈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Word格式.docx
《谈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
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
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只有使学生探索知识或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怀疑,才能导致问题的出现。
同时,引导学生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老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
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
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
出错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如在计算教学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
19+13×
,题目一出现,大部分学生用先乘法再加法方法做起来,唯有一位男生提出能否用×
进行计算?
很显然他错误的使用了提取了因数方法进行计算。
而这时我没有简单的否定它,而是首先表扬了这种大胆的设想具有创立性,再提出是否存在问题?
有无解决的方法?
随着老师的肯定和启发,学生的研究意识被激发了,多种新颖独特的计算方法也相应而生,当然这节课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因此,学生的学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
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造意识的体现。
二:
教学中设计“螺旋递进式”问题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课程理念下提倡教学以数学问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创新的环境和机会。
所谓“螺旋递进式”的问题模式,也就是根据问题解决活动的发展态势,问题引入知识,再知识产生问题,通过进一步解决问题再产生新的发现,或者引起对前面问题的质疑,倒回来重新思考,因此把它看成是一个螺旋式的逐渐递进的过程。
可见,这种问题模式重视以问题驱动教学,不仅要在新课导人部分创设问题情境,而且把数学问题贯穿于课堂始终,通过不断引发新的数学问题,使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携手并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层层深入的探索精神。
案例1:
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以后,教师首先给出了一道常规题: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2,底边长为14,求周长。
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编问题。
生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周长是多少?
生2:
应该分两种情况讨论,如果腰长是3,则周长=3x2十6=12;
如果腰长是6,则周长=6x23=15。
师:
两种情况都成立吗?
生3:
第一种情况不成立,因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所以腰长不能取3。
回答的非常好。
所以在分情况讨论的问题中,一定要注意数的取值范围。
那么,大家现在可以思考,如果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y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最小不能低于多少?
教师常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产生新的问题,此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通过这种“螺旋递进式”的问题模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
“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是主体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为人师,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这也足以说明学生学习时,最乐意接受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
这一过程中,学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代数》教材”不等式”第一教时时,我首先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室的天平,给学生展示”等”与”不等”,”大于”与”小于”的直观试验,即快速切入主题”不等式”,又让学生明白本章所学”不等式”知识是我们的生产实际,学好本章知识又能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实际,解决遇到的不等问题。
这样既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再如:
在讲《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一节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求证:
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我在教学时将学生活动设计如下:
让学生画一个任意四边形,并连结四边的中点。
让学生猜想连结四边中点所得图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
学生验证猜想结果,思考证明的方法。
学生板演解题内容推广结论:
A、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菱形?
B、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矩形?
C、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正方形?
。
再如案例:
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深入探讨师:
除了以上这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生:
还有AAA和SSA没用到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种情况。
请大家用作图工具作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分别为30、60、90,作完后跟你周围的同学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作出来的三角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所以不是全等三角形。
(同样的方法又证实了SSA也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师:
虽然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但如果两个三角形满足某些条件,SSA是否能成立呢?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在小组内和组间进行问题和成果交流,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SSA成立一共有四种情况:
①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②SSA中的A是钝角;
③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④两个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形。
)师:
结合四种情况说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全等至少有一个条件是:
边相等。
教师让学生自己证明SSA不成立后,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了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然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讨论、比较、融合,最后总结出四种情况。
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
“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创新活动不仅要有智力因素,而且还需优良的创新个性品质,即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
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在探索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然而研究发现,创造才与智力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说明绝多数人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质,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又一重要因素。
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如胜心,情绪的稳定性及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及意志力,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
老师应加以保护,不要轻易的加以扼杀,同时,在提向,讲授,练习等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留出一不定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我在教学”解分式方程式”时先让学生解方程x²
+2X-3=0
Ⅹ1=1,Ⅹ2=-3然后再分解分式方程。
学生用3分母的方法把它转化为整式方程后,发现这个整式方程就是刚才解的方程x²
+2X-3=0,这时有学生肯定:
这个分式方程的根是Ⅹ1=1X2=-3,而有部分学生则反驳:
“不对,Ⅹ1=1不是分式方程的根,此时我适时追问引出增根。
这个知识的学习,通过我的疑问、激疑,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数学知识。
五:
“问题意识”在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新思想设性的授监,是创新精神的萌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是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问题意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他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经和方法。
如在讲授“圆”一节时,我课前布置大家了解“赵州桥”的设计情况,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
课上我告诉同学们设计师的这种设计不仅节省了过亿元的资金,而且她那美丽的造型、设计与工艺之新在世界桥梁史上亦属创举。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积极地带着问题去参与学习,使他们始终不断地处于“问”的状态中,能够在“问中有思,问中有颖,问中有求,问中有进,问中有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 意识 数学 教学 中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