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432352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10KB
三年级下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年级下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等)
二
教材分析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三
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教学目标
总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
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能力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应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四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习惯,风气,态度良好。
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有一定安全意识。
五
教学措施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充实教学内容;
拓展教学空间;
六
教学进度安排
周
内
容
课时
3月6日-3月10日
家人的爱
2
3月13日-3月17日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2
3月20日-3月24日
来自社会的爱
3月27日-3月31日
不一样的你我他
4月3日-4月7日
换个角度想一想
4月10日-4月14日
分享的快乐
4月17日-4月21日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4月24日-4月28日
阿姨、叔叔辛苦了
5月1日-5月5日
劳动节
5月8日-5月12日
说声谢谢
5月15日-5月19日
学看平面图
5月22日-5月26日
校外探路
5月29日-6月2日
马路不是游戏场
四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书一共分了三个单元按照"
单元――主题――小课题"
的框架设计.共计课时安排三十八课时.
第一单元共十四课时.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第二单元共十二课时.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通信及交通方面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和交通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通信和交通领域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三单元共十二课时.采用调查,采访,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有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掌握安全自护的方法,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和理解安全,健康,文明生活的意义和内容,形成珍爱生命和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具备初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尽自己的努力.
主题一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引导课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护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2,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应对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且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
"
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全班探究活动."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每天主要需要哪些食物."
请学生观察教科书插图,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
画面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
3,教师可以将这一话题展开,然后进行讨论:
我们这里主要出产哪些食物"
你平常喜欢吃什么"
这一讨论主要是指向带有地域性特点的食物和菜蔬.讨论时,教师根据自己对当地饮食,菜肴,食物构成和特点的了解来把握.
3,小组讨论.观察并阅读本页图画乐乐和小文的话,分小组进行讨论:
通过实例说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
然后交流汇报:
例如,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是在土地上种出来的,白菜,萝卜等蔬菜也是在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水产是从河湖,海洋中捕捞或养殖的,禽,肉,蛋,奶等食物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4,阅读妞妞的话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
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5,布置课下的调查和思考:
食物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课题1,萝卜的故事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事物大多是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二,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一幅图画是播种.第二幅图画是间苗.第三幅图画是除草.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第五幅图画是灌溉.第六幅图画是收获.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三,阅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
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四,阅读教科书中"
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帐目"
.
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
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
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并概括出农民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
课题2,从种植到收获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
不违农时"
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
4,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日历(应同时标注有公历,农历和节气),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第一课时
1,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
萝卜的故事'
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讨论问题:
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晚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的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
3,阅读课文中虎子说的话,结合观察七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
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
4,教师讲解."
我们的祖先按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
组织学生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固定的.
5,教师小结.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
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策略。
《品德与生活》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
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求。
二、教材的主要特征:
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
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现实生活。
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
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
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各种规则既制约着我们的行动,又保障了我们的权益。
3、了解国家所蒙受的耻辱,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4、通过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极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四、教学措施:
(一)
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
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必须开放。
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
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
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
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五、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坚持用钢笔写字并养成习惯。
2、培养浓厚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能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语句简洁完整。
5、培养课前预习课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的习惯。
6、培养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7、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下期 品德 生活 教学工作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