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研究本科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431662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21KB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研究本科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研究本科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研究本科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目录
摘要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错误!
一、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概述错误!
(一)农村社区的含义错误!
(二)社区服务的含义错误!
(三)社区养老的含义错误!
(四)社区养老和其他养老方式的区别错误!
(五)社区养老服务的含义错误!
(六)2012全国两会期间,关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3
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4
(一)现状4
(二)面临的形势5
三、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性和意义5
(一)制度上提供了可靠保证4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了巨大压力5
(三)社会转型、家庭养老功能衰弱5
(四)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意义6
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7
(一)管理观念落后,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7
(二)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薄弱7
(三)社区管理人才缺乏7
五、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原则8
(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6
(二)政府引领,广泛参与6
(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7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7
六、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具体措施7
(一)定位农村社区养老模式7
(二)着力提高农村社区服务水平8
(三)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8
(四)推行社区服务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努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水平8
(五)健全社区医疗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9
总结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摘要: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我国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小有成就。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是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在结合实际国情和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政府引领、广泛参与,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四个原则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社区养老。
研究得出要从定位农村社区养老模式、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期望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和改进有所贡献。
关键词:
农村社区;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服务
1、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概述
(1)农村社区的含义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以行政村或中心村为一定范围,以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为主体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明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1]。
农村社区既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的自然区域环境,也包括在这些辖区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社会群体。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人群比较单纯;
二是居民一般以农业生产为主,自我服务意识强;
三是生活方式简单,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乡村文化色彩浓:
四是组织程度不高,形式单一化。
(2)社区服务的含义
民政部李学举部长发表《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一文,指出“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2]。
”社区服务不只是一些社会自发性和志愿性的服务活动,而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产业,它与经营性的社会服务业是有区别的;
社区服务不是仅由少数人参与的为其他人提供服务的社会活动,它是以社区全体居民的参与为基础,以自助与互助相结合的社会公益活动。
(3)社区养老的含义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3]。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
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四)社区养老和其他养老方式的区别
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
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
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4]。
(五)社区养老服务的含义
“社区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5]。
(六)2012全国两会期间,关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养老模式各有不同,一切要从方便老人和家庭出发。
[6]”朱国萍代表说。
她说,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已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但在目前,社区居家养老遇到的主要矛盾就是老年人财力有限,如果靠养老机构市场化运作,又很难盈利维持。
她建议政府建立老龄事业投入递增机制;
鼓励和发动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产业,在政策上、税收上给予引导和扶持,让相关企业得到优惠;
建立和壮大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设立相应的编制与岗位。
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营销主管朱雪芹代表说,“农村老人的养老是一个大问题,绝大多数的进城务工人员由于经济条件、居住条件局限,根本不具备将老人接来同住的条件,当然老人通常也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
除了子女常回家看看外,要发挥农村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力量,协助照料老人生活,让进城务工人员放心。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江村党委委员谭钜添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15年中国将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届时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达2亿多[7]。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民众关于增加老年人福利、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增设的老年福彩,把收入所得全都投入老龄事业,特别是要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索连生说,应将老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引导、扶持并规范社会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发展养老服务业。
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说,“建立一个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化养老机构作为支撑的一个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8]”他评价广东越秀模式是把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还有社会组织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居家养老方面,它有亲缘的优势。
社区养老有地缘的优势。
通过成立一个服务中心,把血缘和地缘的优势给有效的衔接起来,更好地解决养老中面临的问题,比较符合我们的国情。
窦玉沛特别指出的是,依托社会力量建设老年服务中心是民政部现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的,今后在这方面要走这种民建公助,公建民营的道路。
特别注意养老问题的城乡统筹问题,要更加重视农村,尤其是留守老人较多的农村地区。
2、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1)现状
“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全国共建成综合性的社区服务站3002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3.9万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9.3万个[9]。
还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中心(室)等专项社区服务设施。
2.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
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生活救助、社会治安、文化娱乐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得到广泛推行,社区志愿互助服务蓬勃开展。
菜场、超市、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得到重点配套,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废品回收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也进入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3.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不仅有依法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成员,也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
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城乡居民走上社区工作岗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3.1万人、村民委员会成员234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215.8万人[10]。
此外,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各领域,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
4.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改善。
不少地方依托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
不少地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
有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服务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
以湖南长沙为例:
(1).长沙首个社区服务呼叫系统在天心区青园街道开通[11]。
(2).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试点工作,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基本能够享受到政务服务、日常购物、餐饮服务、家政服务、金融邮政、文体娱乐、美容美发、医疗卫生、交通停车和养老托幼等十大类的社区服务,实现居民基本生活不出社区[12]。
(3).【点通科技】利用互联网手段,投入巨资研发出的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13]。
一点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集紧急求救、生活求助及智能家居保安系统等功能,同时整合用户周边各类服务提供商,构建便利的生活配套服务体系,为有需要帮助的人士提供:
如紧急求救、家政服务、送餐、送米、送水等各项便捷服务。
老人用户不需记任何电话号码,只需按下一点通终端设备上的求救或服务按键,7天×
24小时无间断客服中心的人员就立刻收到相应的服务信息,服务中心第一时间为老人用户提供准确、优质、贴心的服务,使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安全有保障、生活更轻松。
5.社区服务制度环境初步形成。
我国围绕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出台了法律法规,围绕社区卫生、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设施等内容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
(二)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社区服务,满足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离不开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社区服务。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农村基层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适应城镇化和老龄化加快发展,有效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
适应社会转型也需要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服务;
适应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有效回应居民的利益诉求,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也需要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服务。
此外,针对中国区域、城乡社会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问题,民政部李立国部长提出了未来工作的设想和目标。
他说:
“按照今后对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设想和规划,在农村创造条件,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
这样就是面对老年人的需求,从不同条件的实际出发都来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
3、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性和意义
(1)制度上提供了可靠保证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牵挂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毕生精力的老年人,始终牵挂着关系亿万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老龄事业。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包括老干部、老专家、老退伍军人、老知识分子在内的老龄工作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实践,为老龄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对老龄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安排。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口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比重日益增长,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
(2)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了巨大压力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
老龄化严重、生育率降低。
普查发现,60岁及以上人口比十年前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14]。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陶立群说,“这是中国人口发展的大趋势。
”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依据此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陶立群指出,社会资源应该向老年人倾斜。
老年人口比重的加大会对养老保险、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建设等多个环节提出挑战,特别是对养老保险造成压力。
另一方面,老龄化也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专家表示,社会资源更应该从对孩子的关心转移到老人身上。
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3)社会转型、家庭养老功能衰弱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工作繁重,子女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老人,家庭对老年人照顾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15]。
因此,在家庭养老的模式中渗透社会化公共服务,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传统的家庭模式又体现家庭养老社会化,这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不但解决了老年人家庭养老问题,同样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岗位。
除此之外,如今的老人都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进入老年阶段的,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养老金制度都不完善,积累较少,难以支撑高福利的养老模式。
现实和未来呼唤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依据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特点建立新型养老服务的家庭化社区服务体系。
(四)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
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社会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1)管理观念落后,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农村改革发展二十多年来的情况来看,农村在乡镇建设管理、社区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随着农村乡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社区组织的不断扩大,农村乡镇一些社区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的观念仍然比较落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大多数村干部没有受过社区管理的相关培训,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社区管理,容易以老眼光来看待新问题,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2)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于城市。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社区的日常办公设施、文体设施、配套生活、配套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与实际需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老年服务设施设计不合理,适用性较差;
服务设施不够齐全,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
基础设施较差,配备也比较单一。
(3)社区管理人才缺乏。
农村社区管理需要有文化、有知识、年轻化、有工作热情的新型社区居民参与。
但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年大多流向城市务工经商,驻留在村的大部分为文化程度低、生活技能差的中老年人。
农村传统习惯在这些人生活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大多安于现状,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对社区管理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社区意识有待培养[16];
而社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缺乏有效管理的办法和创新意识,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5、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服务村民、方便村民、造福村民出发,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为村民提供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服务,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17]。
(2)政府引领,广泛参与。
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开展社区活动为载体,培育广大村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农村社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家园归属感。
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服务的公益性和便民利民特点,增强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3)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使之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充分发挥现有服务设施和网络作用,逐步整合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有关的资金、项目和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防止资源浪费。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既要全面谋划、科学布局、注重长远、整体推进,又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
既要把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普遍性、规律性特点,又要区分不同情况,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断深化。
6、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具体措施
(1)定位农村社区养老模式。
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结合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应以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为主(即以上门服务照料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老年护理院、托老所等)照料服务为辅。
以此为基础,形成层次不同、内容有别、形式多样、因人而需的照料服务体系。
如,老人、非自理老人;
低龄老人、空巢家庭老人;
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等。
(2)着力提高农村社区服务水平。
要参考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开展的理念、做法,总结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经验、教训,结合农民需求,通盘考虑,长远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搭建农村社区综合性服务平台,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社会专业化服务为依托、志愿互助性服务为补充的新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
(3)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
以湖南长沙为例:
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有效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社区的服务职能和服务资源,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机制,实行“一村一社区”体制。
实现村委会组织和农村社区组织的有机统一。
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扩充和强化村委会的服务功能。
政府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的有机统一,畅通政府公共服务的渠道。
稳定农村和建农村社区的有机统一,构建农村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4)推行社区服务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努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水平。
制定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计划。
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把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计划,鼓励、吸引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
充实壮大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干部队伍。
开发社区服务工作岗位,扩大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来源渠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区居民就近就便灵活就业,鼓励吸引更多社会工作者、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到农村社区工作。
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落实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政策。
开展岗位培训和能力建设,支持社区服务人员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不断提高社区服务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加强对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指导社区服务和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5)健全社区医疗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老年群体是一个极易染病的群体,老年人高发病率的特征,决定了医疗成为老年群体的一个重要需求。
要健全以社区地段医院为主体的网络,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医;
健全以教育为阵地的健康教育网络,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健全以基层预防保健组为基础的预防保健,开展各类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
健全以社区康复站为依托的康复网络,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康复需要;
健全开展以心理咨询为主导的心理健康网络,消除心理因素对老年人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健全以专业骨干为队伍的卫生监督网络,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
总结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
但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加快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以及生活贫困老人提供安全守护、餐饮配送、医疗保健、心理慰藉、日间照料等服务项目,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和老年人生活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社区 养老 服务 发展 研究 本科 学位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