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益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23837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2.19KB
加快益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加快益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益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招商引资规模扩大,2010年县域引进内资形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占全市的42.5%。
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
2010年完成投资193.5亿元,占全市的42%,沅江完成投资67.6亿元,总量为县域最大,安化县投资比上年增长46.3,为县域最快。
非公经济快迅发展。
沅江市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8.3%,桃江县民企达到1135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民企16家。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领导,相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行统筹发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成效明显。
(一)优化结构促转型
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推动三大产业合理发展。
1、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将新型工业化作为转型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一是抓产业科学布局。
按照《益阳市2004—2020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县域资源凛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沅江市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化工等主导产业;
桃江县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竹木加工等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安化县跻身全国茶叶十强县,“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县的食品加工和纺织产业成为县城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二是抓园区建设。
坚持“工业强市、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的发展思路,始终把工业园区作为县域工业化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新型城镇化的主推力来抓,形成了以省级经开区、市级工业园为龙头,以乡镇工业小区为补充的园区发展格局,园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目前,县域有省级开发区4个,市级工业园1个,乡镇工业小区15个。
2010年,县域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0.5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税收3.1亿元,增长70%。
沅江市船舶产业园被确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小型船艇动员中心”,太阳鸟游艇于去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三是抓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重点,扎实推进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拉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
资水梯级开发已建成6个水电站,累计投产装机125.1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6.8亿千瓦时,年产值近20亿元。
桃花江核电站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
2010年,全市34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调度项目中,县域有21个。
“十一五”期间县域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9家,涌现了中联重科沅江分公司、南方水泥等龙头企业。
四是抓科技创新。
采取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对接成立研发中心、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登高计划”等形式推动县域企业加快自主创新能力。
至2010年,县域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
克明面业获“中国驰名商标”殊荣,湖南辣妹子“辣椒酱”等42家企业产品获“湖南名牌产品”称号,26家企业获湖南著名商标。
桃江尤其注重人才引进工作,2006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引进各类人才700余人。
2、努力建设现代农业。
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推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益阳农村土地流转总量、耕地流转率、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序均居全省前列。
目前4县市流转农村土地172.6万亩,南县、沅江、桃江、安化的耕地流转率分别为42.8%、44.2%、44.4%、37.7%。
沅江市草尾镇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成效显著,已流转土地34.5万亩,受益农户5.52万户。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
以黑茶、竹木、蔬菜、生猪、水产、棉花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县域建成优质稻米基地380万亩、棉花基地10万亩、苎麻基地45万亩、水产基地50万亩、茶叶基地27万亩、油基地菜140万亩、蔬菜基地120万亩,发展杨树300万亩、竹林200万亩、芦苇45万亩。
南县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桃江县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安化县被授予湖南省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称号。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成功打造克明面业、口口香米业、益华水产、白沙溪茶业等一批龙头企业。
克明面业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0%,近三年销售额年均增长65%,挂面销量全国第一。
沅江、桃江建立农产品工业园,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去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安置劳动力8万人,40多万农户受益。
加强对规模农业的引导,目前4县市发展各类业经济合作组织500多个,覆盖38%以上的农户。
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益阳05年确定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坚持以乡镇机构改革为突破口,历经先行试点(沅江市)、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至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全部到位,财政管理体制等其它综合改革基本完成,改革得到了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和省里的高度评价,经验向全省、全国推介。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桃江县五年完成新农村建设资金近1亿元,新建成示范村20个,桃花江示范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片,2个村被授予“省级新农村示范村”称号。
3、加快发展服务业。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
建成了茶马古道、梅山文化园、周立波故居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了安化黑茶、桃江竹艺、大通湖大闸蟹等知名旅游产品,举办了桃江竹文化、沅江洞庭渔火等文化旅游节会,向北打造以何凤山墓、“山乡巨变第一村”、屈原文化、茶马古道、梅山文化为主的山区精品旅游路线,向南打造以三国文化、胭脂湖、南洞庭湿地、大通湖为主的湖区精品旅游路线。
2010年县域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综合收入76亿元,分别增长14%和21.5%。
二是发展好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去年县域实现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152.8亿元,增长17.3%,占全市的58.6%。
积极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活动,去年县域下乡销售家电34万台、摩托车4.6万台、汽车9800辆、直接拉动消费16.5亿元;
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4县市累计完成1500多家农家店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村消费、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有序发展房地产业。
十一五期间,4县市拥有房地产企业80多家,五年累计完成投资91亿元,建设商品房面积280多万平方米。
沅江房价均价达2000元。
(二)扩大投资促转型
益阳是典型的外源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1、积极争资立项。
抓住国家扩内需的重大政策机遇,切实加大争资立项力度,在工业发展、交通建设、农业生产、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争取了中央和省里的大量项目和资金。
“十一五”期间,4个县(市)累计争取和发放各类政策性补贴资金3.66亿元;
投入科技项目建设资金30.1亿元。
2、狠抓招商引资。
连续几年扎实开展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项目落户”为主题的招商引资年活动,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开展科学招商、实效招商,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落户沅江市;
安化县引进了天工集团、紫金矿业、海螺水泥等战略投资者;
桃江县成功引进了中核集团、南方建材、中国五矿等一批优势企业。
“十一五”期间,4个县域单位新引进项目624个,实际到位资金近400亿元。
3、扩大金融投入。
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资金投放。
连续3年开展了“金融促发展、信贷早春行”活动,努力推进“政、银、企”对接合作,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桃江县组建了建行系统第一家、湖南省第二家村镇银行——桃江建信村镇银行。
2010年,4个县(市)的县域金融机构贷款金额141.8亿元,占全市的45.4%。
(三)夯实基础促转型
1、提升城镇化水平。
全面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推动县城和重点镇扩容提质。
沅江市两年投入10亿多元,实施基础设施和生态景观项目53个,经过几年努力,沅江市区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南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城市建设的融资力度,3年累计融资4亿多元,实施各类城建项目30多个。
安化县实施“北改南扩、再造新城”战略取得重大成果,县城北区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南区开发已完成投资5.7亿元。
桃江县引进大汉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先后融资30多亿元,在大力改造旧城的同时,2010年启动了加快县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拓宽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沧水铺、灰山港、梅城、马迹塘、草尾、茅草街等一批重点镇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目前,沅江、南县、桃江、安化的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5.36%、35.74%、35.46%、24.49%。
2、加快交通建设。
按照“建网提质、内外畅通”的思路,大力推进县域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客货站场、水运及铁路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快速推进,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3.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9倍。
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428公里,其中国道165公里,省道598公里,农村公路11665公里;
拥有铁路142.05公里;
拥有港口5个,航道里程1429公里。
洞庭湖区主要渡口都实现了“渡改桥”;
完成了4个县级汽车站和36个农村客运站建设;
所有乡镇和95.9的行政村实现了通达,98.6%的乡镇和75%的村实现了通畅。
3、加强水利建设。
益阳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最大的忧患是水患,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县域水利建设总投资达42亿元。
加固提防河道整治,新建提防1.637千米;
完成9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完成7处大型排涝泵站枢纽工程更新改造;
完成水利血防工程项目127处;
兴建供水工程457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7.4万人;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7.4平方公里,完成水土保持工程1万多处。
(四)优化环境促转型
1、着力优化发展软环境。
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湖南行政程序规定》,出台益阳优化发展环境“十不准”和整治重点项目环境“五个一律”规定;
着力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政务公开,严格行政审批代理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增强县域政府透明度;
连续两年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抓好行风评议和机关作风评议,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进一步规范县域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决策和执法行为,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2、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按照《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要求,狠抓绿色创建、污染减排。
去年我市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35个,开展了11项环保专题行动,取缔污染企业20家,勒令整改74家。
投入环保资金6.5亿元,完成污染治理项目70个,各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场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3、加强生态建设。
利用建设绿色益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契机,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对县域内矿产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不具备开采条件的资源实施保护禁采,有条件的实行公开招商,集约、有序开采;
连续两年对资水流域沙石采挖进行集中整治,严惩滥挖乱采行为;
加强洞庭湖的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县域山体水体生态。
十一五以来,县域森林覆盖率由46.8%增加到53.84%,林业用地由890万亩增加到948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由210万亩增加到460万亩,改造低产林50万亩,形成南洞庭湿地、梅山文化园、塞子笼原生态公园、会龙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建设典型。
三、存在问题
益阳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虽然良好,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经济总量偏小。
我市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虽在加快,但与全国、全省相比,我市县域经济总量、县均财政总收入和县域工业化水平等主要指标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没有能与中国百强县、全省20强县相齐并论的大县、强县,沅江市虽进入了全省20强,但一直处于末位。
2、经济结构不优。
经济结构是反映地域发展活力的关键性指标。
我市突出表现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偏低,工业发展仍然滞后,虽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前例,但只是低基数上的较快发展,总量始终排在全省第10位左右。
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商品化程度还不高,农业企业龙头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
第三产业虽上升较快,但仍以传统行业为主,新兴服务行业发展滞后,整体规模不大。
城镇化水平低,特别是县城和重点镇规模不大,功能不够完善,对要素资源的聚集和吸纳能力不强。
3、发展瓶颈制约。
县域财政普遍困难,县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都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收支缺口日益扩大,财力难以满足转型发展多方面的支撑。
金融支持乏力,至2010年底,我市各类金融机构存贷款差额接近300亿元,安化县达67.3亿元,金融现状严重地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粗放式增长方式没得到根本解决。
水、电、路、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
县域人才流失严重,先进生产方式、技术、管理难以在县域推广。
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资源承载和环境容量压力加大,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压力很大。
沅江、南县位于洞庭湖腹地,安化是湖南的暴雨中心、干旱走廓,频发的旱涝灾害,不仅消耗了大量的防汛抗旱物资,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牵制了各级干部大量精力,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
4、体制机制滞后。
发展软环境不优、服务效率不高等障碍依然存在。
政府职能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土地流转、公共事业、社会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改革还必须深化。
四、发展方向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理念,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益阳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推力
整合优势资源,建设重大项目,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支柱产业,打造核心企业,以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后发赶超。
1、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坚持以总量扩张为主攻方向,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宏观效益为中心,优化工业布局,加快构建具有益阳县域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
快速发展优势产业。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支持优势领域、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率先突破,促进产业规模扩张和集群发展。
重点支持县市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重点加快县域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产业的发展,使益阳成为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坚持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以建材、矿冶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以轻工、纺织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切实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传统产业现代化、高端化。
做优做精特色产业。
积极走规模化、系列化、绿色化发展道路,做精做细蔬菜、大米、面条、茶叶、水产、楠竹等特色产品,建成环洞庭湖特色工业区,建成全省最大的挂面、水产品、茶叶、大米等四大加工基地。
2、积极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县域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30家以上,产值过100亿元企业取得突破。
加快发展中小企业。
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力争县域规模工业企业个数年均递增10%以上,产值过亿元企业超过200家。
积极培育上市企业。
设立“鼓励企业上市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帮助已上市企业进一步提升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水平。
“十二五”期间培育县市上市企业达到10家以上。
3、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
支持各县市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引导协调,实现产业优化配置、功能互补,提升各类园区的承载功能,将工业园区建成为绿色发展先导示范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着力加快沅江船舶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步伐。
到2015年,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新增工业项目入园率达到80%以上,打造多个100亿元级县域工业园区。
4、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集成创新为主要路径,推进产学研结合。
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
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孵化器建设,加强高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实施专利、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培育一批国、省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努力形成支撑益阳县域工业发展的品牌体系。
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登高计划”,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到2015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率提高到75%,生产装备数字化率提高到50%。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
以规模经营和提质增效作为基本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强化基础,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1、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坚持把加快土地流转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牛鼻子”来抓,在县市建立和完善县级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信息中心,有条件的乡镇可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和土地信托投资公司,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制、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
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有效途径和方法,大力推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
“十二五”期间,全市耕地流转每年新增5%以上,到2015年全市耕地流转率达到60%。
2、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
重点抓好粮、棉、油、茶、蔬、果、花卉、中药材、苎麻、生猪、家禽、牛羊、水产等13大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建成一批生产规模大、市场相对稳定、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农产品基地,继续做大做响具有益阳特色的“淡水鱼都”、“中国黑茶之乡”等品牌。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到2015年,县域建设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00个,示范面积250万亩;
扶持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0个,出栏生猪250万头以上。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在县市建成一批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基地。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围绕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全面落实县域税收优惠、金融、人才、用地、信息等扶持政策,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资源重组、资本聚集、品牌整合等途径做大做强。
加强各县市农业工业园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组建企业集团,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农产品加工“航母”。
4、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
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
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经营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
鼓励农产品经纪人、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参与农产品市场营销,加快推进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到2015年,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00个,覆盖60%以上的农户。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抓好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装备,提高农机化整体水平。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基地准出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加强乡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确定乡村居民点的布局和数量。
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网、信息、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引导乡镇工业合理布局、规模发展、集中处污,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施农村“四洁”工程,推进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改善城乡卫生面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民主管理。
认真开展新农村示范片、示范村建设,坚持以点带面,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到2015年,建设农村公路里程5500公里;
新增沼气用户5万户以上;
提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基本解决各县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
以调整改造传统行业,大力发展新兴行业为抓手,全面提升县域服务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发展。
1、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
围绕益阳县域特点,打造黑茶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健身康体旅游、乡村旅游和梅山文化旅游等旅游“名片”。
根据益阳各县市区旅游特色进行优化组合,力争纳入省内精品旅游路线,加强与周边行业组织的合作,加快旅游景点对接,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一批旅游产品,办好一批旅游节会,打造一批旅游路线,将益阳打造成为旅游观光地、休闲地和中转地。
到2015年,益阳旅游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丰富、客源市场活跃、基础设施完备、旅游管理高效、具有一定竞争力,基本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旅游城市,国内外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有较大提升。
2、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努力发挥益阳区位优势,着力构建益阳湘中北区域物流枢纽,加快县域商贸物流发展。
支持各县市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成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不断提高物流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以及服务能力。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力争全市城镇化率到十二五末达到50%。
1、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加速推进具有益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以县城和重点镇为支撑,形成以大带小、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
全面推进县城建设。
根据各县城的区位、资源、人文、产业等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推进县城规划建设,精心塑造具有地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快 益阳 经济 转型 发展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