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9篇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20157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7.18KB
浙江宁波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9篇Word文档格式.docx
《浙江宁波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9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宁波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9篇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
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
(b)一个月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
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
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
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
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
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
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
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中学生百科》)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小树爱听舒缓音乐,因为悠扬柔和的音乐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B.如果对植物播放音乐,植物细胞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使植物快速生长。
C.草本植物没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听力系统也不完备。
D.节奏强烈的乐曲不利于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2)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A
A.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了从发现现象到探究本质的逻辑顺序。
B.本文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C.文章第①段运用生动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下列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第②段综合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a)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优美舒缓的音乐对花儿生长的作用。
C.文章第③段画线句(b)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轻柔乐曲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D.“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
”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根据文章推断,下列乐曲中最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乐曲是 A
A.《绿岛小夜曲》B.《黄河大合唱》C.《小苹果》D.《最炫民族风》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
(2017浙江宁波)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
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
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
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
~42°
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
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
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
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
“热泵”和“水泵”类似。
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
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
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
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
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
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
请简要列举。
(3分)
▲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
(2分)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
材料:
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
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
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11.①资源量丰富②可就近利用,成本低③清洁无污染④可循环利用(3分,每点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2.D(3分)
13.以人们熟悉的事物通俗易懂地说明“热泵”的工作原理。
(2分,意思符合即可)
14.①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2011浙江宁波)
水井与符号文化
①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②“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
中国的传统观念视并为命根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
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
同时,水井本身又恰恰位于地上而深入地下,井口小,如果人在其中,所见井上之天也就小。
这种特殊的空间视野便引申出“井”的又一重符号内涵,即坐井观天。
这一意思的形成是源于刚刚提到的“水井作为家国故园的象征”的符号象征,集中体现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对人思想的禁锢、束缚,阻碍着人们超越现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脚步。
③佛教作为一件舶来品(指进口的货物),已经完完全全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它与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了佛法无边的大智慧。
水井在佛家教义中被看作是功德的载体,它具备了普渡众生、解救众生于水火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可以依托的身心归宿的象征。
④北京故宫里有一口水井,名为“珍妃井”。
关于这口井的传说是慈禧太后在杀害戊戌维新派志士后,对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百般加害,并将其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走前令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
历史上关于珍妃的死因有不同说法,但这口令珍妃香销玉损的井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也是“水井”符号最为凄惨的一层表达,“井”常常成为受欺凌妇女最后的归宿。
“井”象征着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彼岸的家园,是她们灵魂与肉体最后的归依,同时也是她们悲惨命运的象征。
⑤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并也就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
特别是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并往往成为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象征,据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神仙、鬼怪、隐士、异人的故事,如《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
在正史当中也记录了不少关于井的怪异事情,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理想的永恒追求,并也因此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是丰富多彩,在历史、哲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符号概念,在这里仅举几个例子以飨读者,也许这可以成为你探索的一个起点。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有删改)
13.通读全文,说说“井”具有哪几重文化符号的内涵?
14.解释第③段中加点词语“中国制造”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中国制造”:
15.本文引经据典,表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16.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水井伴随岁月的积淀,其功能意义远远不如文化意义。
B.水井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意义。
C.水井因它的文学性而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
D.水井文化符号涉及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17.联系上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水井文化的探索发现。
链接一:
据《汉书》记载,有一个叫孟通的县令,挖井得到一块白石,石头上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红色字样。
后来,王莽以“新井自出”等十二符瑞出现为理由,堂而皇之地当起了皇帝。
链接二:
世博园内的智利馆巧思妙想,馆内挖井。
从井口向内张望,智利的风土人情,清晰可见,两园情谊,“一井相连”。
链接三:
古井是最富有中国文化意味的建筑。
我们要保护好井遗迹,做好井文章,把历史馈赠的这笔丰厚的遗产用好、用活。
这样,乡土中国才有她的乡土气、市井味。
13、故乡家园(故国家园)的象征;
坐井观天;
身心归宿的象征;
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的悲惨命运的象征;
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14、中国制造:
与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
15、如第二段中引用“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等,说明中国古人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
又如第四段中引用珍妃的故事说明水井是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的悲惨命运的象征。
再如第五段中引用《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名著,说明水井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16、C.
17、①在中国古代因为水井的神性、魔性,水井这一文化符号具有了较浓的政治色彩。
②如今水井的文化意义已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国界,井文化还可增进中外人民的友好情谊。
③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井遗迹,传承井文化。
(2010浙江宁波)
甲型H1N1流感
①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
尽管世卫组织29日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管员也证实美国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但研究病毒的科学家们却渐渐达成共识,认为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那些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②事实上,上月底首先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③众所周知,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在任何时候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④田纳西州流感病毒学专家理查德•维比说:
“这种病毒与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完全没法相比。
”1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全球大约5000万人死亡。
⑤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是不祥之兆。
它们都是在春天流感季节的末尾出现,两者似乎都是重点袭击年轻人和健康人,而不是老年人和婴幼儿,而且它们都是H1N1变种,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两个关键的蛋白类型,这两个蛋白类型主要决定着病毒的传染力和扩散力。
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周一上午公布了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病人身上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立即开始下载那些信息。
他们把病人身上的病毒(1918年的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D等)进行对比,之后发表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⑦纽约西纳山医疗中心微生物学家彼得•帕勒斯说:
“这种病毒缺少某些特征”。
尤其突出的是,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
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⑧佐治亚大学流感专家拉尔夫•特里普说,对这种病毒蛋白类型的初步分析表明,经历过1957年那场流感的人可能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
1957年的那场流感疫情造成全球约200万人死亡。
⑨这或许可以解释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上这种病毒的原因。
迄今,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为严重。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5月)
10.科学家提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的依据是什么?
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案:
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那些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或“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
”或“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或“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2分)
这是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但答案令人惊奇的有四个,用上”或”命题者是多么的有人情味.按科学的说法,应四取二.用文中的话回答更显”降难度"
的要求.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a)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b)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a)处加点词语写出了“初步证据”的来源(渠道),增加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b)处“可能”表示猜测语气,不排除特殊情况的发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任选一处,2分。
意思相符即可)
这种题好象是平时的作业题,真是在体现减负的精神,二选一更显人性化,考试不是为了考倒考生.考查内容为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考生要掌握答题公式.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一般为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极个别,大多数,也许,常常,在当时,大部分,主要,几乎.....)有时出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公式为不能删.因为......表示......,删除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做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将需要理解的词语的一般意义与语境结合起来.
2.明确词语在句中的修饰.,限制程度.范围,时间或推测等作用.
3.结合语境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词语的作用
4.扣住说明文准确性,严密性,真实性,通俗性等来表述.
1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
A.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的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B.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随时突变,变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
C.“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人们认为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完全相同。
D.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原因可能是对这种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C,相似,并非完全相同,说明文语言不能差一个字,准确性是其的最重要的特征,这是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要他细读研文本)
13.在第④和第⑤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来解释“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
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
方法:
作比较(比较说明、对比)作用:
准确地说明甲型H1N1流感与1918年的流行病毒相似点与不同点。
(不同点:
致命性强弱不同;
相似点:
流行季节、重点袭击对象、病毒类型相似。
)(3分。
方法1分,作用2分,相似点和不同点仅写一点得1分。
)
考查的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一定要考到的考点,至于作比较的作用,主要是通俗易懂,,用人们熟知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但现在答题的模式为"
准确地说明+文本的内容"
不管是什么说明方法.
14.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材料一:
四川省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7日下午宣布:
与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
(《钱江晚报》)
材料二:
2009年5月17日,北京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
患者为女性,18岁,北京人。
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089航班到达北京。
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均已查明并进行了医学观察,未发现不适症状。
(《人民日报》)
答:
、①对于“甲型H1N1流感”不必恐慌,因为“甲型H1N1流感”比较温和。
材料一印证“甲型H1N1流感”是可以治愈的,疫情是可以控制的。
②因为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所以只要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跟踪和隔离,疫情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我国已有防止流感疫情的成功经验,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跟踪工作、医学观察工作做得很到位。
(3分。
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3分。
仅结合材料一、二而未结合上文得2分,语句不通,酌情扣分。
从上文获得的信息为:
甲型H1N1流感”比较温和,
材料1,信息:
治愈出院
材料2信息:
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我国采用医学跟踪和隔离,疫情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医学跟踪和隔离,疫情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这是材料链接,类比探究题,现在广泛运用于中考的数学,科学学科上,材料能够印证文本的某个观点,,宁波在这道题目的答案让我们非常明白地知道了这类题目的解法,论据论证论点的过程,这远古的知识被穿上了美丽的外衣.探究多么富有科学精神!
探究题是通过相关材料的比较分析,得出某个结论。
它是对考生思维的最高级别的要求。
首先要读懂各段文字,找出关键东西;
其次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进行归纳,找出共性(不同点实际上是从反面来验证共性的问题)。
考生要有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综合能力、归纳能力,要找准阅读的切入口,综合的出发点,其要求是高的,但也是运用语言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个实践。
材料链接,类比探究。
即在选文之外另外链接几则材料,或提供背景,或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几则相关材料,要求结合选文进行探究。
受到众多地区的追捧。
这类试题以其开放性、自由度为学生的思维及情感表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009浙江宁波)
生命需要等待
詹克明
①生命体拥有最复杂的结构,最精确的联系,最协调的配合,以及最完美的功能。
②不过越是高级有序的体系也越容易脆弱,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越是严格,有时甚至近于苛刻。
然而,这种严格条件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对生命体而言,它还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套生存本领,那就是等待。
一旦环境恶劣,生命无法正常维持,它会借助某种方法,使之能够蛰伏潜藏,确保挨过难关,待环境适宜之时再求发展。
③一般说来,有序程度较为低级的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对恶劣环境的承受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例如,人类一旦失去1/5的水分就会死亡,而蚯蚓即使失去自身体液的3/5也还没有达到受伤害的程度。
对于一些更为低级的“隐生生物”(如小麦中的线虫),即使失去自身水分的99%,一旦得到合适的水分补充也还能恢复生命。
低等级的植物也有同样的例证,据说一块干燥的苔藓在博物馆中居然度过了120年,过水还能照样成活。
可见,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为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
④几乎所有最高等级植物都采用降序最为彻底的“种子”方式来保存生命。
与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相比,一粒微小种子的有序程度不知要低几个数量级了。
它们是生命的真正隐者,你从一粒种子中绝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甘甜香美,茎干的分支结构,叶片的光合作用,庞大的植根体系,以及复杂的维管束组织。
但是所有这些精妙绝伦的高级有序结构,无一遗漏地深藏在这颗貌不惊人的种粒之中。
⑤每一粒种子还是整个物种的生命微缩,是一座完整的物种基因库,它贮存了历史,也孕育着未来。
⑥等待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
许多沙漠植物生命周期都很短促,它们能在下雨过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一次生命全程。
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立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
此后,新一代的种子又会重新归于安静的等待。
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场透雨的戈壁滩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辉煌。
对这些沙漠植物来说,也许等待反倒是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⑦当然,在植物界还有等待年代更为长久的种子,那就是古莲子。
它们才是真正做到“千年等一回”的强者,这种坚韧顽健的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
⑧生命必须包含等待,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会等待的生命就不具备生存的资格。
⑨等待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零级动态”,它时刻准备着,随时都在等候启动的信号。
(原载2005年2月18日《文汇报》,有删改)
古莲子做到了“千年等一回”的强者,开出了淡红的荷花,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真的能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又是否能够获得人生的尊严,社会的尊重呢?
好好思考大学四年应该为将来准备些什么,你等待的又是什么,然后你就努力吧,向目标而努力,为目标的实现而等待。
你时时都在静听,候望天命的信号。
14.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等待”具体指的是什么。
15.第③段中的“一般说来”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16.为什么说一粒微小种子是“生命的真正隐者”?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级有序的生命体系,对环境的要求过于严刻,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因而容易脆弱。
B.许多沙漠植物往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达到短暂的生命辉煌。
C.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生存环境在生命体等待过程中的重要性。
D.本文不但揭示了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宁波 历年 中考 语文 现代文 说明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