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惠民青淄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项目可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420100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59
- 大小:118.89KB
1214 惠民青淄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项目可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14 惠民青淄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项目可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14 惠民青淄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项目可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概述
一、项目名称
山东惠民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山东惠民青淄果蔬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地点
滨州市惠民县
四、建设性质
新建
五、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主要建设内容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5亩,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新建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中心4000平方米,主要包括信息服务管理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土壤检测中心、苗木花卉科技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农产品研发培训中心;
新建公共辅助设施500平方米;
2、购置计算机软件系统,打造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
购置农产品检验检测、研发试验、教学培训等设备设施;
购置运输车辆及相关设备;
3、配套建设果蔬、苗木交易及物流配送中心25000平方米;
道路、绿化、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项目总投资为4200万元。
(二)服务目标
该项目主要是基于农村网络信息化程度低,科技信息不畅通,广大农民不能及时得到需要的农业信息,遇到的农业科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情况,通过整合各方人力资源,组建三级服务载体,打造农业科技“110”服务平台。
三级服务载体包括公司专家团、乡镇科技特派员及村技术员,实现农技连锁。
以农技110服务为纽带,配套开展服务包括:
专家团电话咨询、农技110“出诊”、网络视频面对面、科技报刊入户、专家进村授课、黑板报农情预报、手机短信群发、测土配方施肥、建样板示范田及为会员提供农产品销售信息服务。
解决农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业技术问题。
通过项目建设,将农业技术及成果信息及时传播给广大农户、专业合作社,使科技成果应用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网站发布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联络客户,促进农产品外销。
通过建立完善优质的农资采供体系,迅捷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迅速解决专业合作社及农民的技术需求,有力地补充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不足,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41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0万元。
项目共需投资4200万元,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七、工程实施进度
项目计划工期为2年,自2013年10月开始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9月竣工结束。
八、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山东惠民青淄果蔬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资产5000万元。
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市场”、“省级规范化文明市场”、“滨州市规范化文明市场”、“滨州市十大市场之一”、“滨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市场”等荣誉称号。
2004年份被农业部批准为“定点农产品市场”。
该公司主要经营果品蔬菜等农产品批发销售,农产品交易信息发布、蔬菜检验检测等。
公司主要交易黄瓜、芹菜、西红柿、圆葱、香菇、平菇、白灵菇、鸡腿菇、花菇和白蜡、国槐、柳树、法桐、榆树等绿化苗木80多个品种。
蔬菜、苗木远销北京、天津、大连、长春、石家庄、内蒙、新疆、上海、江苏等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该公司果蔬、苗木交易量和交易品种在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首屈一指,辐射带动整个惠民县及周边济阳、商河、庆云等县市,市场占有率达三分之一以上,已成为滨州市最大的果蔬、苗木交易中心。
九、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单位名称:
山东心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丙11820080030
3、资格等级:
丙级
4、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5、法定代表人:
毛恩吉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及范围
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5、《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鲁政发〔2008〕46号);
6、《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鲁发[2008]13号);
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09】3027号);
8、《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10、《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1、《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310);
12、《惠民县城市总体规划》;
13、项目建设单位有关建设意见及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数据;
14、项目建设单位与公司签订的关于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合同。
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包括:
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对企业销售、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量进行预测;
2、对产品方案、生产工艺进行论述,通过研究确定项目拟建规模,拟定合理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3、对项目的建设条件、厂址、原料供应、交通条件进行研究;
4、对项目总图运输、生产工艺、公用设施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
5、就项目的消防、环保、劳动安全卫生及节能措施的评价;
6、对项目实施进度、劳动定员的确定;
7、进行项目投资估算,对项目的产品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提出财务评价结论;
8、提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结论。
第三节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公共服务平台与综合服务平台概述
公共服务平台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产品的一种载体,具有服务对象的社会性、服务内容的广泛性、服务手段的创新性、服务形式的开放性等特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投资主体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公共服务平台的性质也不同,既有纯公益性,又有纯商业性,还有公益和商业性兼有的公共服务平台。
由于产业、行业、区域、领域和资源的不同,公共服务平台也有多种类别。
按照服务领域、功能作用划分,国内现有的公共服务平台大致可以分为综合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电子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远程教育服务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等几大类。
综合服务平台是集科技、信息、技术、培训、商务、政务等多种服务功能中的几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类型。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开始探讨研发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问题;
200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旨在促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和文献、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等领域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阶段。
(二)国内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1、国外状况
综合服务平台以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知识服务功能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各国都纷纷对综合服务平台这种公共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并尝试建立各类综合服务平台,以服务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国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侧重于宏观的整体建设,在其电子政府、信息化小区、数据共享系统等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十分注重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可视远程会议、公民随机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间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在英国,政府资助一些研究计划中的信息服务项目,支持其为相关领域进行综合服务,比如在建筑行业建立“技术观察”网站共享信息,提供最新技术、事件、培训和研讨等一站式信息服务。
同时,政府机构直接承担起了信息服务的职能,支持多个创新措施。
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等。
其中的“全球观察”服务,是一个典型的政府建设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
在这个平台之上,企业可以鉴别和获得创新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
英国的该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各国政府效仿的对象。
2、国内状况
上海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在国内走在最前列,它的研发综合服务平台被评选为最有影响力的服务平台。
近年来,上海市提出了“科技兴市”的战略方针,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率先建立了几个大型综合服务平台,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科技创业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
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科技园、工业园等园区发展较快,中小企业众多,各类园区为加快发展步伐,普遍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或者设立提供类似服务的机构。
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呈现方兴未艾之势。
3、滨州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服务业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滨州市目前有以下几大类:
科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劳动力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电子政务信息平台、科研与工业设计服务平台、支农服务平台等。
近几年来,滨州市把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中之重,把引导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提升产业水平的重要载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滨州市通过几大重点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合理、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提高了整个服务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背景
1、政策背景
(1)该项目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一、农林业17、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
56、数字(信息)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是国家鼓励的投资领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第五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明确提出: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
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3)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必须珍惜、抓住、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要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
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在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病虫害重灾区和源头区实现全覆盖。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努力减轻人畜共患病危害。
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
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服务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二)行业发展背景
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涵盖了农业科技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发布传播、交易分配,信息技术服务以及信息提供服务等综合性服务,泛指以产品或服务形式向用户提供和传播科技和信息的各种劳动。
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的目标是:
以“统筹规划、国家主导;
统一标准、联合建设;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国家信息化建设二十四字方针为指导思想,面向农村、农业企业和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研究开发一批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产品和多媒体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传播体系,为农业生产和管理人员提供各类先进适用技术、生产管理知识。
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的内容包括:
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及报刊杂志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和计算机、网络及卫星通讯等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对现有信息传播体系进行集成整合,加强信息技术对农业和农村的全面渗透,完善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网站质量,扩充农业科技信息量;
加强信息标准建设,构建智能化农村社区信息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
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全面、高效、快捷地为农民、农业企业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其各自所需的、有价值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建立高效的应用示范体系和灵活的推广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成效的发挥与否,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质量密不可分。
发达国家第一次绿色革命已把建立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各类与农技有关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了对农民的全方位服务,使技术革命的成果全面覆盖,农业获得均衡发展。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而散,组织化程度很低,更需要科技、信息、市场、金融、劳务等配套服务。
所以实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必须全面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1、现代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大的驱动力。
我国一直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总体战略目标。
在确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战略是,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与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相谋合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要驱动农业现代化这部大车,必须靠科技这架发动机和现代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这条动力传输带,它们共同构成实现农业现代化完整的动力系统,决定着其进程速度,也决定着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成效。
2、现代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农业技术系统的有效性,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现代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是产业化,包括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信息服务产业化。
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将有利于农业科技直接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技术系统的有效性,有利于增强服务功能,增强农业科技机构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现代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拓展了科技服务的内涵和范围,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内涵必将出现重大突破,它不仅在常规技术的各个层次上不断创新,而且在农业高新技术上有重大突破;
不仅在产中技术上取得突破,而且在产前、产后特别是产后的储运保鲜加工技术上有大的突破;
不仅要重视关系国家民生的食物安全、农民增收的重大问题,而且研究农村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农村人口等热点问题,还要研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不仅重视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更要从战略上超前部署相关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所有这些都是现代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所涉及的服务内容和范围,也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技术支撑。
(三)区域经济发展背景
1、地区经济发展背景
惠民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属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半岛城市群、济南城市群经济圈四大经济区结合部,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辖12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63个行政村,63万人口。
惠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故里,辖区内有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武圣园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先后被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名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惠民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跨越发展“一个主题”,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城市化、城乡统筹一体化“三化”之路,强力推进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文化旅游休闲区“四区联动”建设,集中开发胡集、李庄、姜楼、辛店“四大乡镇板块”,积极打造“孙子故里·
绿色惠民”、“田园风情·
生态水城”品牌,积极探索具有惠民特色的跨越发展新路子,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6亿元大关,引进过千万元项目16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6个。
1—11月进出口总额增长54.93%,增幅列全市第一位。
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
2、惠民县农业科技技术发展状况
一是新型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形成。
以“惠民农业信息网”、滨州“农交网”等信息平台为载体,以大年陈果品批发市场、麻店西瓜市场、何坊西葫芦批发市场、李庄“三辣”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全县9大批发市场为依托,打造惠民蔬菜大市场农业部定点市场品牌建设;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协会管理、企业运营”等原则,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流通方式,引导和扶持基地或园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专卖店实施实地对接,创建了长期的“直采”基地;
以惠兴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为平台,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年底建成连锁直营店将达280家,完成玉米、小麦订单农业30000亩,全县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售终端的流通体系基本建成。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体系涵盖全县。
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全面负责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宣传发动、创办或领办农民合作社,开展“示范组织”创建活动,指导合作组织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截至目前,新增市级重点合作社5家,完成有机食品认证4个,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家,全县新发展专业农民合作社800家;
探索推广农村金融保险试点,安华保险公司设立15个保险服务站,负责承保全县的农业保险,人民财产保险公司设立7个三农保险服务站,惠民县成功列入农业保险试点县。
积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工作,在各镇(办)设立资金互助服务部,在专业合作社或村设立资金互助服务点,为入社社员提供互助服务,入社会员所需的化肥、种子、农药、农机具等有所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登记,送货上门。
积极开展合作社社员内部资金互助,农户资金短缺,可向所在专业合作社提出申请,办理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解决融资难问题,目前已在辛店镇、清河镇建成资金服务互助部2家。
同时,部分镇办由财政出资建立过桥基金,为所在农村合作社提供优先无偿帮助,建立层次信用担保体系。
三是建立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在全县14个镇办处均设立了三农服务中心、农技综合服务站,负责本辖区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成立三夏生产农机服务站,免费为跨区域作业的机手提供作业需求、天气资讯、维修服务等重要信息,做好跨区作业组织调度工作,开展三夏服务热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成立农机服务队3个,深入乡镇、村和田间地头,为农民做好农机检修、安装和调试,建立起专业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农机服务网络。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14个镇办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了农残速测仪、土壤分析速测仪、检测药品、办公电脑等设备,在每个村设一名经培训发证的农产品质量监督员;
在15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农产品质量监测追溯点,配套室内监控摄像、农残速测仪、质量追溯条码打印机、二维条码识读器、办公电脑等质量监管设备;
在10个限用农药定点经营门店配备了农资监管通专用终端,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追溯,初步形成了县-镇办-村队-监测点四级联网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做到了农产品质量层层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
四是大力推进土地规范化流转。
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为切入点,在全县14个镇办全部建立了融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等农经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三农”服务平台及土地流转交易中心。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需要通过农业科技信息化将农村推到全球的视野
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组织往往是单一的、分散的,农民从种养到产出销售,没有完全形成产业链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产品。
力量分散,无法面对大市场信息,严重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农村信息瓶颈,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农村的信息化、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要加快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
新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
2、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农业科技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当前,中国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只有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在向现代农业转变中的支撑作用,才能够降低农业成本,提高产业效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增强竞争力,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
只有大力增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发达、顺畅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渠道,才可以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
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城乡居民可以同时分享各种现代技术知识与市场信息,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从而推进农村科技、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同时借助于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农业经营和管理的高效化,促进农村社区组织建设。
力量分散(2.52亿农户),无法面对大市场信息,严重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农村信息瓶颈,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3、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及时、可靠、权威的农业科技信息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作用,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向农民传递农业科技信息、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信息贫穷导致物质贫穷”的局面,使广大农民投入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去,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最终使农民获益。
4、有利于促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有效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互联网帮助农民找到商机,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农民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14 惠民青淄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项目可研 惠民 农业科技 信息 综合 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