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18076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26MB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区差(东加西减)。
2019年4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指出太阳进入人类观测以来的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每个周期约11年)。
当前周期太阳活动处于较低活动水平,太阳黑子出现的次数远低于平均水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年份中,处于第1个太阳活动周期的是()
A.1758年B.1858年C.1978年D.1995年
5.太阳黑子主要出现在()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内部
6.下列事件中受剧烈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①北极极光景观②无线电信号异常③陨石降落地面④指南针失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6题答案】
【答案】4.A5.A6.B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2019年太阳进入人类观测以来的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因此第1个太阳活动周期从264年前开始,即大约从1755年开始,1766年结束,1758年处于其中,A符合题意,排除BCD。
【5题详解】
当强磁场浮现到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时,该区域的背景温度缓慢地从6000摄氏度降至4000摄氏度,这时该区域以暗点形式出现在太阳表面,这就是太阳黑子,因此太阳黑子主要出现在光球层,A符合题意,故选A。
【6题详解】
北极极光景观是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受地球磁场引导向两极运动,与极地高层大气相互作用形成的,①符合题意;
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从而干扰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信号,导致异常,②符合题意;
陨石降落地面是流星体经过大气层闯入地表所致,与太阳活动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导致磁暴现象,从而使得指南针失灵,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
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
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
③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下左图示意某地理兴趣小组统计的2022年1月1日甲、乙、丙、丁四地日出和日落时间(地方时),下右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7.左图中四地位于赤道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8.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9.该日起未来3个月内,成都昼长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长B.先变长,后变短C.逐渐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7~9题答案】
【答案】7.B8.D9.A
【7题详解】
由于赤道上的各地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根据图中四地的日出日落的时间看,只有乙地日出的地方时是6点,日落的地方时为18点,所以乙位于赤道上,故B正确,ACD错。
【8题详解】
根据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因为该日为1月1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返回,故D正确,ABC错。
【9题详解】
从1月1日起的未来3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运动,北半球昼变长,所以位于北半球的成都,昼长变长,故A正确,BCD错。
【点睛】太阳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约在每年6月22日(夏至)到达北回归线、9月23日(春分)到达赤道、12月22日(冬至)到达南回归线、次年3月21日(春分)回到赤道,6月22日(夏至)再回到北回归线。
2021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20°
S,17°
W)附近一座海底火山发生了剧烈喷发,大量气体裹挟烟尘形成庞大蘑菇云,喷发高度至少25公里,已穿透对流层。
下图示意地表热量交换过程(虚线为大气上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海底火山爆发的岩浆来源可能是()
A.地壳B.下地幔C.地核D.软流层
11.该海底火山爆发喷发的火山灰可能导致图中()
A
①增强B.②增强C.④增强D.⑥增强
12.此次海底火山爆发最有可能导致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B.伏旱C.海啸D.地震
【10~12题答案】
【答案】10.D11.B12.C
【1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D正确。
岩浆来自地壳以下、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排除A、B选项。
地核在地球内部深处,不是岩浆发源地,C错误。
【11题详解】
海底火山爆发喷发大量的火山灰,导致大气中的气体和烟尘较多,杂质较多。
大气中杂质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即②增强,B正确。
到达地貌的太阳辐射减弱,即①减弱,A错误。
大气中烟尘增加,地面辐射难以透过厚厚的大气烟尘,⑥减弱,D错误。
烟尘已穿透对流层,大气辐射难以透过烟尘射向宇宙空间,④减弱,C错误。
【12题详解】
此次海底火山爆发非常剧烈,火山喷发时引起海水剧烈波动,产生海啸,C正确。
寒潮和伏旱属于气象灾害,与火山爆发无明显联系,A、B错误。
陆地上火山爆发能引起岩层断裂,出现滑坡,引发地震,但本次火山爆发出现在海底,海底火山爆发时主要是引发海水的剧烈波动为主,即海啸为主,海底岩层受海水压力作用波动相对较小,D错误。
故选C。
【点睛】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地质灾害之间有一定关联性,表现在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主灾诱发。
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等。
葡萄牙位于南欧伊比利亚半岛西部,以特茹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该国南部四手不分明,4~10月为早季,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
降水最多处位于东北部地区,年降水量超过300mm。
图左示意葡萄牙地理位置,图右示意里斯本气候。
13.葡萄牙南部4~10月旱季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受()
A.盛行西风影响B.副热带高压控制C.沿岸寒流影响D.东北季风的影响
14.该国东北部地区降水量最大,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②反气旋控制③地形抬升④暖流增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5.与瓜迪亚纳河相比,多鲁河()
A.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B.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C.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D.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小
【13~15题答案】
【答案】13.B14.B15.B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葡萄牙位于南欧伊比利亚半岛西部”并结合图示可知,葡萄牙位于地中海北侧,其南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4~10月为早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形成旱季,1月至次年3月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雨季,A错误,B正确。
葡萄牙南部沿岸受加那利寒流影响,会使葡萄牙南部
降水偏少,但相比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该地旱季的形成影响较弱,C错误。
季风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该地不受季风的影响,D错误。
【14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该国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降水较多,且东北部为河流的发源地,地势较高,为盛行西风的迎风破,降水多,①、③正确。
受反气旋控制会形成下沉气流,降水较少,②错误。
该地没有暖流流经,④错误。
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选项。
【15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与瓜迪亚纳河相比,多鲁河所处纬度更高,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更大,降水量更大,流量更大,排除C、D选项。
受盛行西风影响,多鲁河地区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流量季节变化小,B正确,排除A选项。
【点睛】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海陆位置:
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沿海地区降水偏多。
2.大气:
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
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2)锋面:
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3)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
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
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
作用;
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
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
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在航行过程中船队记录下了不同区域的所见所闻。
图为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当麦哲伦船队航行至甲地附近海峡时遭遇狂风巨浪,主要因为当地位于()
A.盛行西风带B.东北信风带C.东南信风带D.极地东风带
17.当麦哲伦船队航行至乙海域时风力非常微弱,主要因为影响当地的是()
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18.下列航程时段中,麦哲伦船队航行顺风顺水的是()
A.aB.bC.cD.d
【16~18题答案】
【答案】16.A17.B18.C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南美洲的南端,纬度在30°
S至60°
S之间,即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该纬度带海域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出现狂风巨浪,A正确;
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错误;
东南信风带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C错误;
极地东风带位于高纬度地区,D错误。
【17题详解】
由图可知,乙海域所处纬度大约在南回归线附近,该纬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弱,B正确;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不在南回归线附近,A错误;
极地高气压带位于南北极点附近,C错误;
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
附近,D错误。
【1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可知,a段位于南美洲东岸,a地洋流虽然是顺巴西暖流但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麦哲伦船队在该航段向南行进顺水逆风,A错误;
b段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北风,与航行方向相反,为逆风,B错误;
c段洋流的成因是由于东南信风吹拂海水运动形成的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为顺风顺水,C正确;
d段分布有自南向北流的西澳大利亚寒流,与航行方向相反,为逆流,D错误。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降温减湿作用。
2.洋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相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于是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都集中到这里来觅食,形成了渔场。
秘鲁渔场则是上升流把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而形成的。
3.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洋流把近海的污染物携带到其他海区,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但同时污染范围扩大。
4.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海轮顺着洋流航行可提高速度,省时间、省燃料;
逆着洋流航行的速度慢,多耗费时间和燃料。
2020年3月,成都市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表是成都市气象观测站观测到的天气变化数据。
日期
平均气温/℃
天气状况
03-27
15.5
晴~阴
03-28
10.5
阴~小雨
03-29
12.5
阴~多云
03-30
阴一小雨
03-31
16.5
多云~晴
19.3月27日~28日过境成都市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
20.受该天气系统控制成都()
A.出现连续性降水B.天气闷热潮湿C.出现下雨降温天气D.天气晴朗干燥
21.此次降水形成的原因是()
A.气流受热上升,形成降水B.暖气团主动爬升,形成降水
C.气流冷却下沉,形成降水D.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
【19~21题答案】
【答案】19.A20.C21.D
【19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3月27日---28日成都市经历了降温、阴雨天气,符合冷锋的天气特征,所以为冷锋过境,故A正确,暖锋和气旋过境气温升高,反气旋为晴朗天气,故BCD错。
【20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并结合图表天气状况可知,天气变化数据反映出有小雨、降温,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降温、阴雨天气,故C正确,暖锋出现连续性降水,气旋控制可出现闷热潮湿的天气,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故ABD错。
【21题详解】
根据冷锋的成因,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随着高度的升高水汽凝结,形成降水,故D正确,气流受热上升,形成降水,为气旋天气,暖气团主动爬升,形成降水为暖锋天气,气流冷却下沉,难以形成降水,故ABC错。
【点睛】冷锋过境后冷空气占据了原来暖空气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冷锋过境前气温高,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
冷锋过境时,一般会出现暴雨暴雪天气,气温降低。
喀斯特石林景观是地表水顺石灰岩裂缝渗入地下,地下水在石灰岩裂缝中运动,溶解石灰岩而形成。
图示意某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形成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23.下列地区中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是()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2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乙—甲
【22~24题答案】
【答案】22.D23.A24.D
【22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溶解于水而形成的,为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不是风力作用,也不是流水堆积作用,故D正确,ABC错。
【23题详解】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石林地貌,故A正确,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都不能形成典型的石林地貌,故BCD错
【24题详解】
由于石灰岩各部分岩层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为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地貌发育为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故D正确,ABC错
【点睛】喀斯特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为辅,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喀斯特地形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科隆群岛位于太平洋东部,是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的共同产物。
海底火山持续喷发,岩浆冷却堆积形成岛屿。
这些岛屿随板块运动远离海底火山热点,给新的火山岛腾出空间,如此循环往复形成越来越多的岛屿,最终形成了科隆群岛。
图示意科隆群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据材料可知,科隆群岛主要岩石类型是()
A.玄武岩B.花岗岩C.大理岩D.石灰岩
26.从地壳运动的角度推测,科隆群岛众多岛屿的形成主要因为()
A.水平张裂作用B.垂直上升作用C.水平挤压作用D.垂直下降作用
27.科隆群岛西侧海域盛行上升流,受洋流影响当地()
A.岸线曲折破碎B.沿岸降水丰富C.沿岸温度降低D.空气对流旺盛
【25~27题答案】
【答案】25.A26.A27.C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底火山持续喷发,岩浆冷却堆积形成岛屿”可知,该地研究已经喷出地表,形成了岛屿,A正确。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表形成的,不是喷出地表形成的,B错误。
该地岛屿是岩浆作用形成,形成的是岩浆岩,而大理岩是变质岩,石灰岩是沉积岩,C、D错误。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这些岛屿随板块运动远离海底火山热点,给新的火山岛腾出空间”可知,板块交界处会形成新的岛屿,即该板块边界为生长边界,受板块水平张裂作用影响,原岛屿偏离此地,A正确。
垂直上升作用和水平挤压作用会使岛屿长高,而不是变多,B、C错误。
垂直下降作用会使岛屿被海水淹没,岛屿消失,D错误。
【2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隆群岛西侧海域为秘鲁寒流,寒流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使沿岸温度降低,C正确。
岸线曲折破碎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影响,A错误。
寒流流经地区降水减少,B错误。
寒流流经气温降低,空气对流减弱,D错误。
1.对气候的影响:
2.洋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3.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4.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图示意湖北省神龙架山脉植被景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湖北省神龙架山脉植被景观分布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9.导致湖北省神龙架山脉植被景观垂直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条件B.水热组合C.水分条件D.光照条件
30.甲地的植被类型可能是()
A.热带雨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8~30题答案】
【答案】28.B29.B30.C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神龙架山脉植被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依次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灌丛草甸,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故B正确,ACD错。
【29题详解】
导致湖北省神龙架山脉植被景观垂直分异是因为随着山体高度的增高,气温渐低,水分先增后减,所以主导因素是水热组合,故B正确,而不是单一的受热量或水分或光照的影响,故ACD错。
【30题详解】
根据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甲位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之间,所以可推断甲可能为落叶阔叶林,故C正确,ABD错。
【点睛】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这就是垂直分异。
出现垂直分异的山区,处在一定的纬度和干湿度地带上,必然受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双重制约。
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环境,称为垂直自然带。
植被和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镜子”,因而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垂直自然带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有明显的表现。
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左示意某日某时光照图(阴影为黑夜)。
下图右为成都市某屋顶太阳能板安装示意图。
(1)图左所示日期为北半球____日;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____(填“远”或“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填“快”或“慢”);
为保证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在集热板上,未来半年内,图中的成都市该屋顶集热板滑动支架需要____(填“升高”或“降低”)。
(2)图左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坐标是(____,____)。
(3)图左中A、C、D三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
昼长最长的是____。
(4)此时图左中B地位于____(填“晨”或“昏”)线上,该日昼长为____小时。
【31~34题答案】
【答案】
(1)①.冬至②.近③.快④.降低
(2)(23°
26'
S,45°
E)
(3)①.C②.D
(4)①.晨②.18
【分析】本题以光照图为载体,考查日照图的判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地理意义,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小问1详解】
据左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说明中心点为南极点,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该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所以该日地球接近近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未来半年内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由于集热板的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呈互余的关系,所以集热板的倾角将逐渐减小,集热板滑动支架需降低。
小问2详解】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已知0°
经线和180°
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
经线到180°
经线为东经度,可推知把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蓉城 名校 联盟 学年 一下 学期 入学考试 地理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