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406008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21KB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建立灵活多样的内部分配制度
(1)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办法;
(2)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试点。
4、建立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制度
(1)鼓励人才合理流动;
(2)采取多种形式安置未聘人员;
(3)制定未聘人员分流政策;
①内部待岗
②提前退休
③病退
④辞职
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历史进程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也在不断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
这一阶段主要是拨乱反正。
恢复社会事业,适当下放各类事业单位管理权,大多数单位实行行政首长制,行政首长对本单位有经营管理权、机构设置权、用人自主权和分配决定权。
这期间,中央下发了许多文件,在这些文件指导下,从1985年开始,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在科研、卫生、教育、文艺等领域陆续开展。
第二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
1993年党中央印发《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实行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
这期间,为了使事业单位改革有可遵循的政策依据,国务院下发了一系列具体文件,对各类事业单位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事业单位改革分领域逐步推进。
第三阶段:
2002年党的十六大至2007年党的十七大。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四、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按照这些精神,各省区市都选择了一些争议地区和若干地市开展分类改革的综合试点。
第四阶段:
2007年党的十七大至今。
党的十七大要求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对深化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
一是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
二是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
三是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几个主要行业的事业单位改革:
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30万个,从业人员约3000万人,无论是机构数还是从业人数,都是仅次于企业的第二大法人组织,而这些事业单位中,人数最多的是教育、卫生、文化、科研系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把这几个行业作为重点来抓。
(一)教育事业单位改革:
主要集中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机制等方面。
主要内容:
1、对小学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2、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整合高校,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地方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新体制。
3、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以就业为导向,形成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新体制。
4、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5、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6、改革教育投入体制,实行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义务教育政府负责。
(二)卫生事业单位改革
主要改革举措:
1、鼓励多渠道投资,多种形式办医,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医的格局。
2、改革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形成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3、进行人员聘用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重点抓好五项改革: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5、推进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2003年我国在文化事业单位开始进行改革试点,试点地区主要抓五个方面的工作:
1、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积极推进政府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合并或合署办公,并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管办分离。
2、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创新文化经营管理体制。
3、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创新运行机制。
4、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从体制上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
5、完善配套政策,为改革试点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环境。
五、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的成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取得较大的成效,特别在几个行业较为显著:
(一)教育事业单位布局趋于合理;
(二)卫生事业单位形成覆盖城乡的综合体系;
1、卫生资源不断扩大;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覆盖我国农村;
3、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4、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城区全覆盖;
5、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抓紧推进。
(三)文化事业单位调整结构创新体制;
(四)开发应用型科研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走向市场。
通过改革,基本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中国行色现代化事业单位制度。
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基本概述
(一)主要政策依据
第一层次:
国人部发(2007)70号、87号、85号。
第二层次:
黔人发(2007)9号。
第三层次:
黔人通(2007)38号、274号、194号、165号、31号以及各市、州、地制定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等。
(二)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份由财政拨款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2、事业单位在编在职的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岗位设置,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单位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本实施意见执行。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三)岗位类别
三大主类别和一个辅助类别
三类:
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辅助类:
特设岗位。
(四)岗位等级设置
1、管理岗位(职员)设置:
管理岗位各个等级的设置严格按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
机构规格、内设机构、管理人员的编制进行设置。
管理岗位设置分1—10级。
1级—正部级、2级—副部级、3级—正厅级、4级—副厅级、5级—正县级、6级—副县级、7级—正科级、8级—副科级、9级—科员、10级—办事员。
2、专业技术岗位设置:
专业技术岗位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为基数,高、中、初级职务岗位原则上按《贵州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和最高职务档次设置方案》(黔人通(2002)38号)进行设置。
主体职称系列岗位应占80%以上。
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较少的事业单位,由同级人事部门根据单位的工作性质、职责、任务、技术难易程度等情况,直接下达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数。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分1—13级。
正高—1、2、3、4级(其中1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副高—5、6、7级、中级—8、9、10级、初级—11、12、13级(其中13级为员级岗位)。
3、工勤技能岗位设置:
工勤技能岗位以机构部门核准的编制数,按工作性质、工作任务等实际情况,结合技术工种特点,在规定的结构比例内,科学合理设置岗位。
他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
技术工分为(1—5级)。
1级(高级技师)、2(技师)、3级(高级工)、4级(中级工)、5级(初级工),普通工不分等级。
4、特设岗位设置:
特设岗位等级根据实际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核销。
特设岗位设置由用人单位申报,经主管部门审核,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核准。
五、岗位条件
1、基本任职条件:
各类各等级岗位都必须满足的共同条件(国人部发(2006)87号、黔人发(2007)9号文件中均有规定)。
2、各类岗位任职条件
(1)管理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任职两年以上;
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任职三年以上;
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岗位任职三年以上。
(2)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的四、七、十、十二级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我省现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
其余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参见黔人通(2007)194号和黔人通(2008)165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3)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一、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三、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3、单位要求的任职条件:
事业单位在基本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特点、专业水平制定的具体的条件。
单位设定的条件不能低于上级人事部门设定的基本条件,单位设定的条件要有行业、学科特征,要反映本单位的专业水平。
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步骤以及操作方法
(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岗位设置方案的制定和核准
各事业单位根据《贵州省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黔人发(2007)9号、《贵州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不同等级结构比例暂行方案》(黔人通(2007)274号等文件规定,结合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方案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人事部门核准。
1、制定方案所需材料:
(1)单位三定方案
(2)单位基本情况
(3)人事部门下达给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高、
中、初级结构比例
(4)其他相关资料(如证明某中学属省级重点
中学材料)。
2、《岗位设置方案》主要内容:
(1)单位的职责任务
(2)单位编制核定情况
(3)单位现有基本情况
(4)岗位拟设情况
(5)实施步骤和组织机构建设
3、如何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三类岗位设置基数: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专技、工勤技能三类岗位,其岗位设置数必须以编制部门核定的三类人员的编制数一致,不能超编制数设置。
(1)管理岗位设置:
管理岗位分为单位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和普通管理(职员)岗位。
(2)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如何设置高、中、初级结构比例:
根据单位功能、规格和专术水平按(黔人通(2002)38号)文件进行设置。
如何设置高、中、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
根据各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功能、规格、现状和专技水平,(黔人通(2007)274号)文件进行设置。
(3)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全省一、二、三级岗位总量控制在工勤技能岗位总量25%,一、二级岗位的数量控制在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5%左右。
第二阶段: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审核
各事业单位必须以人事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为基础,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本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说明书,方案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由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通过,经主管部门审查,报人事部门核准后组织实施
1、主要内容:
(1)实施岗位设置的工作安排:
包括组织机构建设、实施工作的时间、方法和步骤、工作纪律等。
(2)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配套措施和方法:
包括实施岗位聘用、开展岗位考核、和进行岗位管理的措施、办法等。
(注:
岗位聘用办法可依据《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黔府办发(2003)73号文件)
(3)岗位设置情况:
包括内设机构数;
内设机构岗位职数;
岗位名称、类别、等级、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和岗位任职条件等。
职员和工勤岗位任职条件包含:
国人部发(2006)87号或黔人发(2000)9号和行业或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对单位提出的其它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包含:
国人部发(2006)87号或黔人发(2000)9号规定的基本条件,省人事厅下发的黔人通(2007)194号和黔人通(2008)165号文件中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行业或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对单位提出的其它条件。
2、如何确定双肩挑岗位:
双肩挑岗位主要是指同时在专业技术和行政管理二类岗位上任职。
国家规定原则上事业单位人员不能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必须有具体的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承担相应岗位所要求的职责任务,并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1)双肩挑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个人建议):
必须是担负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
该管理岗位确需专业技术背景;
双肩挑岗人员必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2)双肩挑岗位确定的基本程序:
填写双肩挑岗位设置审核表—人事部门审核;
(3)双肩挑岗位技术处理办法(建议):
事业单位在进行岗位设置时,具有专业技术背景要求并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顾履行管理职责的单位内设机构担负领导岗位,设置为专业技术岗位,尽量避免单位内设机构“双肩挑”的情况。
岗位竞聘
各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聘用条件和程序开展岗位竞聘工作,根据竞聘人员情况,提出择优拟聘人员名单,拟聘人员名单报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人事部门审核。
各单位根据核准后的拟聘人员名单和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并按规定进行聘用合同鉴证。
总结验收
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实施工作后,人事部门对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岗位竞聘、签订聘用合同及合同鉴证等情况,对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实施意见》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对按政策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从核准的次月起根据新聘岗位等级,对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的《贵州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黔府发(2006)45号)文件,兑现单位聘用人员的岗位等级工资和绩效工资。
织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和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情况简介
随着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工作中,我县从实际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以聘用制度为核心的岗位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事业单位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为织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一、有关政策依据和我县制定工作方案情况
2007年11月,为确保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
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
的通知》(黔府办发〔2003〕73号)、《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毕署发〔2007〕3号)和《毕节地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毕署事改〔2007〕1号文件精神,由县人民政府印发《织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织府办发〔2007〕57号),全面推行我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落实评聘分离,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基本完成我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签订和鉴证工作。
2009年8月,根据《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办关于印发<
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的通知》(黔人发〔2007〕29号文件)以及《中共毕节地委组织部、毕节地区人事局、毕节地区编委办关于印发<
毕节地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的通知》(毕署人通〔2009〕1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具体实际,由中共织金县委组织部、织金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织金县编委办印发《织金县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方案》(织人劳字〔2009〕29号),组织开展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情况
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按照省、地有关文件精神,在明确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以推进人员聘用制度为核心,科学设置岗位和人员竞聘上岗为基础,主要把握以下原则开展工作:
一是准确掌握岗位设置实施范围;
二是严格控制结构比例在编制限额内设岗;
三是科学合理设置岗位;
四是切实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
作为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综合管理部门,我们在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和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工作中密切和组织、编办、财政配合,按核准审批权限,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为积极稳妥推进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工作,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有关程序,严把各个关口,在审核各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时,要求各事业单位遵循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严格三类岗位等级和结构比例控制进行聘用。
在竞聘上岗时,各事业单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竞聘上岗实施细则(细则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经职工代表签字,并在单位公示一星期,方可按此细则实行竞聘上岗),细则中量化指标必须以工作实绩为主(必须占总分数的70%以上),量化细化到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竞聘过程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竞聘上岗结束时,将每个人员竞聘的岗位情况在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后,报人事部门审核备案,最后签订聘用合同。
通过以上操作,我县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中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真正处理好了改革和稳定的关系,保证了发展和谐稳定大局。
三、聘用合同签订和鉴证情况:
我县全额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已全部纳入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聘用制度推行率、聘用合同签订率和鉴证率都是100%。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有一部分纳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已推行了人员聘用制度,其聘用合同签订率和鉴证率也是100%。
对于新进人员岗位聘用,我们利用合同进行管理,以保证新进人员相对稳定,因每个事业单位岗位空缺,在招、录用人员时,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才得人用,所以在签订合同时,我们都要求各单位在人社厅统一印制的合同文本中第八条:
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中,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以及违约责任,以保证大部分新进人员不会随便跳槽或解除聘用合同,保证了新进人员相对稳定和合理流动。
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推行问卷调查情况
根据毕节市人社局通知要求,我们对县教育和卫生两大系统单位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推行聘用制度比较了解,普遍认为实行竞聘上岗,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强了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人浮于事的现象较以前普遍减少了,为优秀人员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通过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但有一小部分人对国办发[2002]35号文件只是知道,还不太熟悉,因2007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只是签订聘用合同,没有牵涉岗位的聘用,认为实行合同管理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对于聘用制度推行是否适应事业单位特点不太了解。
同时,大部分人也对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强化聘后管理,建立完善的聘后工作程序:
一是规范聘用行为。
聘用合同质量高低,关键在于约定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体可行。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聘用合同只能是搞形式、走过场,难以起到合同化管理的目的;
二是完善考核制度。
要将考核作为加强聘后管理的重要手段,各单位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考核实施方案,方案必须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领导考核与群众测评相结合,将考核内容和聘用人员岗位结合在一起,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四、存在问题:
1、部分事业单位和个人对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消极情绪。
在聘用制推行过程中,一方面部分单位对实施聘用制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个人对此也缺乏必要认识,没有把聘用制作为一种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在思想上对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存有抵制情绪,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聘用制的工作当中。
2、岗位设置规范化程度低。
聘用制的核心是按岗位聘用,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多数单位对岗位设置的标准和条件没有一个科学的界定,这就使“因需设岗,以岗择人”难以执行,而且也给聘用制的后续管理尤其是岗位绩效考核带来很大困难。
3、竞争机制运作缓慢,优胜劣汰效果不明显。
实行聘用制是在事业单位用人上引入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形成一种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
但是在岗位考核体系、工资福利办法、竞聘上岗办法等配套的办法没有齐备。
4、合同管理受到现行人事管理方式的制约。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把用人自主权从人事部门转给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但实际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的双向选择权受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 改革 发展